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政税收成本是指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税务费用支出。这些费用支出可划分为两类:1、税务行政费用,即政府部门在实施各种税收计划、征管各个税种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2、税收奉行费用,即纳税单位和个人在按税法规定纳税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通过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我国财政税收成本较高。高成本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本文从几大原则出发,就如何降低财政税收成本提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字:财政税收 成本
所谓财政税收成本,指的是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税务费用支出。此类支出分为两类。一、税务行政费用,指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税收计划以及向纳税人征税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比如:税务机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政府办公楼、室内设施以及日常办公用品;向纳税人发放的征税凭证;向社会广泛发放的宣传资料;改革收税体制所需的投入资金等等。二是税收奉行费用,指的是在纳税过程中,个人或纳税单位所支付的费用。其中包括:办理税务登记、填写申报表的劳动耗费;纳税人缴纳实物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聘请税务顾问、会计师和律师的酬金等。我国目前在财政税收过程中发现财政税收成本普遍存在偏高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成本偏大的原因
1、我国现行税制与税收政策的不完善
现行税率过于复杂。差别税率是我国目前采取的最广泛的方式,此外累进税率也应用广泛,这导致税制的复杂性大幅度提高。例如,我国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有多种: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适用于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即只征收70%的税额;劳动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适用于20%的比例税率。采纳累进税率虽然使税负公平在一定上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使计征税收提高,征税成本相应提高。此外,高边际税率也由此而生,此举让逃税、避税成为大多数人油然而生的想法,纳税成本也相应提高。
2、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不合理
税务机构设置不协调。我国于1994年进行税制改革以后,设置了国、地税两套税务机构,此举虽然为国家提供了满意的税收收入,但与此同时,使征收成本也相应提高。税收稽查分局、相关服务厅及征收分局等的建立,花费了一部分税收成本,而且纳税人就必须亲自去服务厅办理各项事务,使纳税成本也相应提高。
3、我国政府机关没有树立良好的成本观念意识
计划经济以及粗放型经营方式在我国国民心中根深蒂固,由于政府部门拥有上级或中央拨出的一大笔资金,而相关人员又认为投入的多,所得的成效也大。这就导致了政府机关认为成本投入大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实不是。相反,如果资金分配的不合理,则易造成贪污、腐败。政府只关心最后的成效有多大,而忽视了资金的合理配置,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且繁琐重叠的规定也给纳税人增加了困难,进而提高了纳税成本。
二、财政税收管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历来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重要原则。这是因为,税收公平才能调动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否则, 税负不公平,必然会使一些负担重的纳税人对税制失去信心,并可能因此而千方百计地逃税以至抗税。所以,税收的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是十分必要的。再者,通过公平税负以矫正收入分配不公和悬殊,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也是必要的。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也就是说,公平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来说的,而不单纯是税收本身的绝对负担问题;二是指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要保持均衡,也就是在各个纳税人之间合理分配税收负担问题。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税收公平就是要做到: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和纳税条件相同的人应缴纳数额相同的税;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和纳税条件不同的人影缴纳数额不同的税。
2、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即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总收益,这叫做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二是税制须简单,征纳双方的费用要节省,提高税务的行政管理效率,这称之为税务行政效率原则。在不影响税收负担的前提下,实现税收收入的最大化是经济效率原则的基本要求。“帕累托效率”是解释经济效率的一种常见手段。“帕累托效率”指的是,在资源配置达到某种状态的情况下:如果不管怎样调整,其他人境况愈下,使任一人境况转号,次效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值。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就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是最佳的,还可以再调整。可以看出,由于通过政府征税把社会资源从纳税人手转移到政府人手,这本身就给私人部门带来了税款负担,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这种影响限于征税数额本身,则为税收的正常影响或正常负担,如果这种影响还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最佳决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经济活动因此受到了干扰和阻碍,社会利益也受到了削弱,那么这种损失要大于交纳的税款负担,便产生了税收的超额负担。因此,国家征税应当遵循这样一原则:即必须使社会承受的额外负担最小,并以最小的额外负担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率。
三、应对财政税收高成本的措施
降低税收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税制建设、机构布局、税源涵养、税收征管等多个环节加以考虑。具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控制税收成本:
1、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简繁适度的税制体系。首先要调整税率。对累进税率应在坚持成本效益原則的基础上,适当简化税率的档次。可逐步缩小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的税率级次,拓宽应税收入级次;区别勤劳所得与非勤劳所得适用税率,以体现社会公平。
2、精简税务机构并调整其布局,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首先可以根据经济区域划分来合理设置税务机构。应当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对一些地理上相邻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落后地区,可逐步将其征管机构予以合并以减少征收成本;而对于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经济发达地区,应进一步充实其征管力量并加强征管,避免税款的流失。然后要实现国、地税机构工作的协调统一。同一地区的国地税可联合成立一个办税服务厅,使纳税人可在一个地方按次序完成国、地税的纳税申报;建立国地税的联合稽查制度,以避免对纳税人的重复稽查。这不但有助于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也可大大降低税务机关的检查成本。
3、培养税收成本观念,净化税收征纳环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的税法宣传解释工作,力争减少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行为;切实遏制部门争利、税费不分和以费挤税等现象的产生;提高税务人员的执业素质,规范税收执法程序,确保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强与工商、银行、海关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立较为完善的协护税网络。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全面的税收成本观念,通盘考虑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税收负效应。首先,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时必须考虑到税收成本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并作好充分的分析、预算;然后,有必要把税收成本作为衡量业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税务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合理分配各项资源,完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税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凤轩.财政与税收[J].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09)
[2]郭春芳.新编税务管理与文书手册[M].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
[3]杨杨.我国税收征管成本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07)
关键字:财政税收 成本
所谓财政税收成本,指的是在税收征纳过程中所发生的税务费用支出。此类支出分为两类。一、税务行政费用,指的是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税收计划以及向纳税人征税过程中所投入的资金。比如:税务机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政府办公楼、室内设施以及日常办公用品;向纳税人发放的征税凭证;向社会广泛发放的宣传资料;改革收税体制所需的投入资金等等。二是税收奉行费用,指的是在纳税过程中,个人或纳税单位所支付的费用。其中包括:办理税务登记、填写申报表的劳动耗费;纳税人缴纳实物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聘请税务顾问、会计师和律师的酬金等。我国目前在财政税收过程中发现财政税收成本普遍存在偏高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成本偏大的原因
1、我国现行税制与税收政策的不完善
现行税率过于复杂。差别税率是我国目前采取的最广泛的方式,此外累进税率也应用广泛,这导致税制的复杂性大幅度提高。例如,我国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有多种: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个体工商业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适用5%-35%的五级超额累进税率;稿酬所得,适用于20%的比例税率,并按应纳税额减征30%,即只征收70%的税额;劳动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股息、利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等,均适用于20%的比例税率。采纳累进税率虽然使税负公平在一定上提高了,但是与此同时使计征税收提高,征税成本相应提高。此外,高边际税率也由此而生,此举让逃税、避税成为大多数人油然而生的想法,纳税成本也相应提高。
2、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体制不合理
税务机构设置不协调。我国于1994年进行税制改革以后,设置了国、地税两套税务机构,此举虽然为国家提供了满意的税收收入,但与此同时,使征收成本也相应提高。税收稽查分局、相关服务厅及征收分局等的建立,花费了一部分税收成本,而且纳税人就必须亲自去服务厅办理各项事务,使纳税成本也相应提高。
3、我国政府机关没有树立良好的成本观念意识
计划经济以及粗放型经营方式在我国国民心中根深蒂固,由于政府部门拥有上级或中央拨出的一大笔资金,而相关人员又认为投入的多,所得的成效也大。这就导致了政府机关认为成本投入大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其实不是。相反,如果资金分配的不合理,则易造成贪污、腐败。政府只关心最后的成效有多大,而忽视了资金的合理配置,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而且繁琐重叠的规定也给纳税人增加了困难,进而提高了纳税成本。
二、财政税收管理时应遵循的原则
1、税收公平原则
税收公平原则历来是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重要原则。这是因为,税收公平才能调动纳税人依法纳税的自觉性。否则, 税负不公平,必然会使一些负担重的纳税人对税制失去信心,并可能因此而千方百计地逃税以至抗税。所以,税收的公平对维持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转是十分必要的。再者,通过公平税负以矫正收入分配不公和悬殊,对于维持社会的稳定也是必要的。其中,税收公平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税收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也就是说,公平是相对于纳税人的纳税条件来说的,而不单纯是税收本身的绝对负担问题;二是指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要保持均衡,也就是在各个纳税人之间合理分配税收负担问题。把这两个方面统一起来,税收公平就是要做到: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和纳税条件相同的人应缴纳数额相同的税;纵向公平是指经济能力和纳税条件不同的人影缴纳数额不同的税。
2、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即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总收益,这叫做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二是税制须简单,征纳双方的费用要节省,提高税务的行政管理效率,这称之为税务行政效率原则。在不影响税收负担的前提下,实现税收收入的最大化是经济效率原则的基本要求。“帕累托效率”是解释经济效率的一种常见手段。“帕累托效率”指的是,在资源配置达到某种状态的情况下:如果不管怎样调整,其他人境况愈下,使任一人境况转号,次效率达到资源配置的最大值。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就说明资源配置的效率不是最佳的,还可以再调整。可以看出,由于通过政府征税把社会资源从纳税人手转移到政府人手,这本身就给私人部门带来了税款负担,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这种影响限于征税数额本身,则为税收的正常影响或正常负担,如果这种影响还干扰了社会经济的最佳决策和资源的最佳配置,经济活动因此受到了干扰和阻碍,社会利益也受到了削弱,那么这种损失要大于交纳的税款负担,便产生了税收的超额负担。因此,国家征税应当遵循这样一原则:即必须使社会承受的额外负担最小,并以最小的额外负担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率。
三、应对财政税收高成本的措施
降低税收成本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税制建设、机构布局、税源涵养、税收征管等多个环节加以考虑。具体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控制税收成本:
1、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简繁适度的税制体系。首先要调整税率。对累进税率应在坚持成本效益原則的基础上,适当简化税率的档次。可逐步缩小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的税率级次,拓宽应税收入级次;区别勤劳所得与非勤劳所得适用税率,以体现社会公平。
2、精简税务机构并调整其布局,实现减员增效的目标。首先可以根据经济区域划分来合理设置税务机构。应当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对一些地理上相邻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落后地区,可逐步将其征管机构予以合并以减少征收成本;而对于征管力量相对不足的经济发达地区,应进一步充实其征管力量并加强征管,避免税款的流失。然后要实现国、地税机构工作的协调统一。同一地区的国地税可联合成立一个办税服务厅,使纳税人可在一个地方按次序完成国、地税的纳税申报;建立国地税的联合稽查制度,以避免对纳税人的重复稽查。这不但有助于减少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也可大大降低税务机关的检查成本。
3、培养税收成本观念,净化税收征纳环境。通过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提高纳税人自觉纳税的意识;加强对各级党政领导的税法宣传解释工作,力争减少各级政府的行政干预行为;切实遏制部门争利、税费不分和以费挤税等现象的产生;提高税务人员的执业素质,规范税收执法程序,确保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加强与工商、银行、海关和公安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建立较为完善的协护税网络。税务机关必须牢固树立全面的税收成本观念,通盘考虑征税成本、纳税成本和税收负效应。首先,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管理时必须考虑到税收成本问题,完善相关制度,并作好充分的分析、预算;然后,有必要把税收成本作为衡量业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税务工作人员加强管理,合理分配各项资源,完善奖惩制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税务效率。
参考文献:
[1]宋凤轩.财政与税收[J].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09)
[2]郭春芳.新编税务管理与文书手册[M].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
[3]杨杨.我国税收征管成本研究[J].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