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近年来,由于长时间的矿区开采,导致我国的资源储备正在持续下降。为了开发更多的矿产资源,地质工作者们必须继续探索还未开发完全的矿区,寻找矿产资源。本文主要分析了马坑头金矿区矿区的地质背景、地质特征和找矿标志,探讨了该矿区金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
[关键词]马坑头 金矿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23-1
普查项目工作区位于广东省连平县东南约40公里,属广东省连平县油溪镇马坑头村和新丰县大席镇管辖。2009年~2010年,我队在该矿区开展了勘探工作,下面就本次勘探工作的一些成果,对该矿区金矿的成地质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探讨该矿区锡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
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该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南西段与东西向南岭成矿带东段相交部位,九连山东侧,河源深大断裂下盘忠信盆地西南边缘。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九连山隆起区与粤北—粤东北—粤中坳陷带的转换地带。忠信盆地为上白垩统山间断坳盆地,盆地周围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在区域扭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盆地内部NNE向张裂带对成矿比较有利。
工作区北部基底为寒武纪变质岩、南部为石背花岗岩体。东西两侧主要为沉积岩盖层,西侧为一套三叠系红卫坑组(Thw),岩性主要以灰色、灰黑色、黄褐色含碳粉砂岩、碳质页岩,夹煤层、煤线;地层产状变化大,主要为NE∠20~25°。东侧另一层为侏罗系麻笼组(Jm)出露占全区75%,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细砂岩、紫色粉砂岩,区西北部地层产状为NW∠20~30°,北东部地层产状大多为NE∠15~30°,为小背斜形态。
本区褶皱构造不明显,断裂较发育,按其方向分为NE和近EW两组。NE向的主要有,青山地断裂,绿湖断裂及岭头断裂;近EW向的有马坑头断裂,马坑头北断裂及杉园下断裂。
区内未发现花岗岩体的出露,但工作区南不远有石背花岗岩岩体和大顶岩体的出露,区内有小的煌斑岩脉和不规则岩体出露。
本工作区外围东南部有铁矿、钼矿、钨、锡等矿,北部有煤矿,W、Sn、Au、Ag等多金属矿产,东面有Au、Ag、Cu、Pb、Zn等多金属矿产,南面有萤石矿和铀矿等。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工作区北部基底为变质岩、南部为石背花岗岩体。盖层较简单,为二套地层,一套三叠系红卫坑组(Thw)出露于工作区西南部,岩性主要以灰色、灰黑色、黄褐色含碳粉砂岩、碳质页岩,夹煤层、煤线;地层产状变化大,主要为NE∠20~25°,厚度大于400.1m。另一层为侏罗系麻笼组(Jm)出露占全区75%,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细砂岩、紫色粉砂岩,区西北部地层产状为NW∠20~30°,北东部地层产状大多为NE∠15~30°,为小背斜形态,厚度大于189.7m。
2.2构造
本区构造很发育,按其方向分为NE、NW和近EW向三组构造。其中以NE和近EW向构造为主。构造规模大,多为高倾角的正断层,构造岩多是构造角砾岩,也有构造碎裂岩,褐铁矿化明显。南部鬼叫坑F8断裂,规模大,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明显。由于工作时间短、程度低,暂未发现对现有矿点有明显控制的构造。
2.3岩浆岩
区内未发现花岗岩体的出露,但工作区南不远有石背花岗岩岩体,区内发现有小的煌斑岩脉和不规则岩体出露,综合推测工作区南部有隐伏花岗岩体存在。
2.4矿床地质特征
根据坑道编录,发现金主要赋存于层间裂隙破碎带中,形态极不规则,多呈细脉状、蠕虫状尖灭再现、分枝、膨大等形态,延伸一般在10~20m,宽10-25cm为主,幅度可达150m,个别地段可达50cm。产状N、NE∠10~30°。见相片。
据刻槽取样化验结果,KD1品位最高为21.55g/t、KD2品位最高为20.96g/t、KD3品位最高为1.74g/t。
矿石中金属矿石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少量的黄铜矿、铜蓝、赤铜矿;偶见方铅矿。矿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绢云母;偶见金红石、磷灰石和电气石。金主要以自然金存在。矿石属于半氧化矿,矿石类型暂可定为微细粒浸染型。矿层围岩为麻笼组沉积碎屑砂岩,围岩蚀变不明显,矿脉多为突变接触,仅可见硅化。矿带由1~5条细矿脉组成,夹石厚度2~4,未破坏矿层的完整性。
3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通过两年细致地质工作,本人认为该地区金矿成因类型属于地下热(卤)水溶滤中碎屑岩系中的矿床一类。
主要依据有:
(1)区内无岩浆岩体(除小的煌斑岩外)出露,岩浆热液和导矿构造通道暂未发现,应于岩浆热液无关。
(2)区内无区域变质岩,应无变质热液的可能性。
(3)该地区矿床受层间破碎带控制明显,其明显的层控特征。
(4)该区碎屑岩中多孔隙度较大,裂隙发育,可为地下水提供通道,受异常地热梯度和基底岩的热作用,可形成地下热(卤)水。
4成矿模式和找矿远景分析
综合以上地质分析,本人以为该区是典型的层控矿床,按“三源”学说观点,可解释如下。该矿金源来此南部老地层红卫坑组(Thw)含碳质粉砂岩(一般认为该岩底值高于克拉克值一个数量级),同理北部马坑口金矿金源来此寒武系变质岩。热液中水源来源于地表水,其氧逸度高,可以以AuCl4-、AuCl2- 、AuS4-溶体和Au〖SiO2〗胶体形式搬运。在地热梯度或基底岩体的加热作用下,热液流体向上运移到其地球化学障(还原障)和有容矿空间部位沉淀。
找矿方向:结合上述讨论,远景区应在①离矿源区(即红卫坑组)近,②在麻笼组背斜西北部,③结合现有坑道揭露点为中心,向南为地层接触界线,北延伸300米。④注意该区底砾岩层,据《中国金矿地质及普查勘探方法》,底砾岩在国外如兰德型大型金矿化,在国内也多见小型金矿。
参考文献
[1]曹华文,张寿庭,林进展,郑硌,张云辉,梁群. 滇东南与滇西锡成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对比[J]. 地质科技情报,2014(01).
[2]王玉往,叶天竺,王京彬,吕志成,韦昌山,廖震,张会琼. 我国主要成矿地质作用及常见矿床类型[J]. 矿产勘查,2014(02).
[3]刁海忠,杨小三,王薇. 新疆明锡山地区锡矿成矿条件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2014(01).
[关键词]马坑头 金矿 找矿前景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7-123-1
普查项目工作区位于广东省连平县东南约40公里,属广东省连平县油溪镇马坑头村和新丰县大席镇管辖。2009年~2010年,我队在该矿区开展了勘探工作,下面就本次勘探工作的一些成果,对该矿区金矿的成地质条件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探讨该矿区锡多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和找矿前景。
1区域地质成矿背景
该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南西段与东西向南岭成矿带东段相交部位,九连山东侧,河源深大断裂下盘忠信盆地西南边缘。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褶皱系九连山隆起区与粤北—粤东北—粤中坳陷带的转换地带。忠信盆地为上白垩统山间断坳盆地,盆地周围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在区域扭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盆地内部NNE向张裂带对成矿比较有利。
工作区北部基底为寒武纪变质岩、南部为石背花岗岩体。东西两侧主要为沉积岩盖层,西侧为一套三叠系红卫坑组(Thw),岩性主要以灰色、灰黑色、黄褐色含碳粉砂岩、碳质页岩,夹煤层、煤线;地层产状变化大,主要为NE∠20~25°。东侧另一层为侏罗系麻笼组(Jm)出露占全区75%,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细砂岩、紫色粉砂岩,区西北部地层产状为NW∠20~30°,北东部地层产状大多为NE∠15~30°,为小背斜形态。
本区褶皱构造不明显,断裂较发育,按其方向分为NE和近EW两组。NE向的主要有,青山地断裂,绿湖断裂及岭头断裂;近EW向的有马坑头断裂,马坑头北断裂及杉园下断裂。
区内未发现花岗岩体的出露,但工作区南不远有石背花岗岩岩体和大顶岩体的出露,区内有小的煌斑岩脉和不规则岩体出露。
本工作区外围东南部有铁矿、钼矿、钨、锡等矿,北部有煤矿,W、Sn、Au、Ag等多金属矿产,东面有Au、Ag、Cu、Pb、Zn等多金属矿产,南面有萤石矿和铀矿等。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工作区北部基底为变质岩、南部为石背花岗岩体。盖层较简单,为二套地层,一套三叠系红卫坑组(Thw)出露于工作区西南部,岩性主要以灰色、灰黑色、黄褐色含碳粉砂岩、碳质页岩,夹煤层、煤线;地层产状变化大,主要为NE∠20~25°,厚度大于400.1m。另一层为侏罗系麻笼组(Jm)出露占全区75%,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砾岩、砂砾岩、细砂岩、紫色粉砂岩,区西北部地层产状为NW∠20~30°,北东部地层产状大多为NE∠15~30°,为小背斜形态,厚度大于189.7m。
2.2构造
本区构造很发育,按其方向分为NE、NW和近EW向三组构造。其中以NE和近EW向构造为主。构造规模大,多为高倾角的正断层,构造岩多是构造角砾岩,也有构造碎裂岩,褐铁矿化明显。南部鬼叫坑F8断裂,规模大,硅化、赤铁矿化、褐铁矿化明显。由于工作时间短、程度低,暂未发现对现有矿点有明显控制的构造。
2.3岩浆岩
区内未发现花岗岩体的出露,但工作区南不远有石背花岗岩岩体,区内发现有小的煌斑岩脉和不规则岩体出露,综合推测工作区南部有隐伏花岗岩体存在。
2.4矿床地质特征
根据坑道编录,发现金主要赋存于层间裂隙破碎带中,形态极不规则,多呈细脉状、蠕虫状尖灭再现、分枝、膨大等形态,延伸一般在10~20m,宽10-25cm为主,幅度可达150m,个别地段可达50cm。产状N、NE∠10~30°。见相片。
据刻槽取样化验结果,KD1品位最高为21.55g/t、KD2品位最高为20.96g/t、KD3品位最高为1.74g/t。
矿石中金属矿石主要为褐铁矿、赤铁矿、黄铁矿;少量的黄铜矿、铜蓝、赤铜矿;偶见方铅矿。矿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绢云母;偶见金红石、磷灰石和电气石。金主要以自然金存在。矿石属于半氧化矿,矿石类型暂可定为微细粒浸染型。矿层围岩为麻笼组沉积碎屑砂岩,围岩蚀变不明显,矿脉多为突变接触,仅可见硅化。矿带由1~5条细矿脉组成,夹石厚度2~4,未破坏矿层的完整性。
3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通过两年细致地质工作,本人认为该地区金矿成因类型属于地下热(卤)水溶滤中碎屑岩系中的矿床一类。
主要依据有:
(1)区内无岩浆岩体(除小的煌斑岩外)出露,岩浆热液和导矿构造通道暂未发现,应于岩浆热液无关。
(2)区内无区域变质岩,应无变质热液的可能性。
(3)该地区矿床受层间破碎带控制明显,其明显的层控特征。
(4)该区碎屑岩中多孔隙度较大,裂隙发育,可为地下水提供通道,受异常地热梯度和基底岩的热作用,可形成地下热(卤)水。
4成矿模式和找矿远景分析
综合以上地质分析,本人以为该区是典型的层控矿床,按“三源”学说观点,可解释如下。该矿金源来此南部老地层红卫坑组(Thw)含碳质粉砂岩(一般认为该岩底值高于克拉克值一个数量级),同理北部马坑口金矿金源来此寒武系变质岩。热液中水源来源于地表水,其氧逸度高,可以以AuCl4-、AuCl2- 、AuS4-溶体和Au〖SiO2〗胶体形式搬运。在地热梯度或基底岩体的加热作用下,热液流体向上运移到其地球化学障(还原障)和有容矿空间部位沉淀。
找矿方向:结合上述讨论,远景区应在①离矿源区(即红卫坑组)近,②在麻笼组背斜西北部,③结合现有坑道揭露点为中心,向南为地层接触界线,北延伸300米。④注意该区底砾岩层,据《中国金矿地质及普查勘探方法》,底砾岩在国外如兰德型大型金矿化,在国内也多见小型金矿。
参考文献
[1]曹华文,张寿庭,林进展,郑硌,张云辉,梁群. 滇东南与滇西锡成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对比[J]. 地质科技情报,2014(01).
[2]王玉往,叶天竺,王京彬,吕志成,韦昌山,廖震,张会琼. 我国主要成矿地质作用及常见矿床类型[J]. 矿产勘查,2014(02).
[3]刁海忠,杨小三,王薇. 新疆明锡山地区锡矿成矿条件分析[J]. 山东国土资源,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