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絮,充实课堂真实之美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1378897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春之季,花开之时,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每一片花瓣的飘落都更增一份对果实的期待,孕育正是花的功能所在,果实才是未来。一直以来,我们虽然经常借鉴一些课堂教学设计的新原理、新理念,如“研究性学习”、“翻转课堂”、“磨课”等,为什么往往容易忽视课堂目标的现实,课堂在新理念的指挥下跳起盛装舞步、展现华丽,却因机械仿照极易失去自我呢?并且,在热烈的追随之中,对节拍错乱和偶尔跌倒难以释怀,甚至由此产生怀疑。最终,课堂纠结于表演与真实之间,甚至审美完全地倒向表演。为此,我们有必要正视完美设计之中的漏洞和理想过程中的意外,这些其实是更真实而精彩的课堂花絮,不应诟病为穿帮。
  花絮与穿帮的区别
  很多时候,我们特别崇拜一些强力打造的娱乐节目。实际上,“吉尼斯纪录”类高招技能是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强化训练,并且也经常有不成功的,这类我们比较明白。但是,有些娱乐节目我们可能不太清楚过程,对天才表演崇拜不疑,于是对一系列有争议的概念更缺乏明晰认识。例如,人类对“大脑”能力的认识还不太明确,特殊的、有倾向的一类想象力、记忆力这是不是科学家已经研究清楚的大脑主要功能呢?模仿力、判断力、毅力以及尚未发现的其他要素是不是大脑更重要的素质?并且,对思维与记忆来讲也有偏重“科学”、“技术”、“文化”等不同的功能特点,或者通常说的“理科”、“工科”、“文艺”、“哲学”等思维方式的偏重不同。不论是天生,还是后来形成,“科学功能的大脑”更重创造思维,“技术功能的大脑”偏向重复思维,如爱因斯坦的大脑是公认的科学功能的大脑。我们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不是指责一个节目,而是提醒看节目的人如何看科学的完整性,而不要被设计元素误导为对大脑强度的单方向定义。由此可鉴,研究课堂要看课堂的整体性、可延续性等多重要素,应避免对理念设计崇拜而进行简单理解,避免脱离课堂的真实需求。
  区分完美设计的花絮与穿帮,对于认识课堂的真实效益是有帮助的。同样是一堂课的设计元素失败,穿帮与花絮大不相同。就拿录音来说,一种情况是,学生完成了自己录制的音频文件,文件详细信息显示文件类型并非是音频文件,这些小细节已经表明并非声音文件,不用播放就早已经穿帮。另一种情况是,学生也进行了录音,但没有按照要求录制什么诗歌之类,却录制了自己的内容,或者复制了多段歌曲串烧,不论模仿还是创新,这都是花絮。如果说怕穿帮的只是在制作虚拟之美,那么显然有花絮的却成就了真实之美。
  花絮如何变得更美
  我第一次看到电影把拍摄花絮放在后面展示时,很诧异为什么把剧中那些令人崇拜的动作“造假”的场面放出来让人梦醒?猜测是不是这样会让人看到更真实的拍摄场景,让演员们增加亲和力?或者,告诉观众有些设计会失败得很惨,别去模仿……总之,我对敢于公开拍摄花絮的电影很敬佩。例如,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花絮,让观影者知道了原来电影是在水池中拍摄的,使人不禁开始敬佩其制作团队的技术高超。又如,苹果的30周年纪念广告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一部完整的广告片之后是另一部广告片的拍摄花絮,前面展现历史与未来是一种理念的发展与思考,后者对现实的反思与回顾是一种负责任的科学技术的展现。
  回到课堂,我们无意反对表演式展示,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最美最好的课堂风采本身就是一种娴熟技能。但是,在这其中过度抬高设计,会让学生望洋兴叹,如果再有不诚实的贴金夸张,会高不可攀。这样的课堂漏洞与错误很容易被认为是穿帮。不论出于什么用意,如果是为了学生学习,穿帮与花絮都可以转化为更美好的课堂环节,还会因此更多一些课堂的拓展与创新,更真实地展现课堂魅力。
  例如,前述音频文件的穿帮问题或花絮,教师不必回避,且可以发挥拓展。可以小贴士的方式提示,或者专题讨论的形式,对文件类型名的内核意义进行讨论。例如,不论图片、文字或其他软件都改成.mp3类型的文件,一般的音频播放器无法识别,因为修改类型名只是改了一个文件名的标志,并没有涉及文件的主体编码。从而引申到类型名只是一种标准的名称,它的背后是技术标准而不是修改名字的操作可以控制的。另外还可以做一点有趣的发挥,如以此进行简单的文件加密等。
  技术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现与质疑、模仿与探索的过程,对一些突发问题进行创新学习那会是更高的境界。正视花絮并善于驾驭、发扬它的作用,会是让课堂更美的一种助力。
  花絮可以超越完美
  展现都是力图表现完美,因此就会尽力掩饰缺陷,这本无可厚非,因为完美的感受会让人更愉悦。而学习,总会贯穿一定的思维冲突、行动磨炼,能够一直保持完美就变得非常困难。其实并非所有学习都适合愉悦,有些需要受苦才能获得真知,如程序设计学习。当完美很难达到或者不能持续的时候,因审美眼光已高难以再接受平凡设计的时候,怀疑与痛苦开始产生。其实,我们看到在全国巡讲的很多名师课(特征明显的是“演讲”类课),一位名师一直只讲两三节相同内容的课,这些课已经千锤百炼,再加课前的准备、发动以及名师光环照耀,在有限的课时之中学生与老师都高度兴奋、配合投入,课堂因此更加完美。这些先决条件都会让广大普通教师的日常授课望洋兴叹,产生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相忘于江湖的消极心态。
  真实的课堂,往往问题多多。我们要在这些课堂中欣赏花絮,品味这些曲折,学习者与施教者共同经历知识的逐步酝酿过程,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不断进步。我们结合最近较流行的两个概念“微课”与“翻转课堂”,举例来分析一下花絮如何在新理念中发挥力量超越完美。
  微课的渊源,不要只说可汗和他的网络视频学院,他是引起这场风暴的蝴蝶,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而盲目崇拜与模仿,会又一次走上当年“资源库建设”的歧路。学生有问题,在路上遇到老师或学长,就地用树枝演算这道题的原理、方法等核心要素,这也是微课。所以,要警惕把什么东西都做成微课,倾全国之力都来做系列微课程的趋势。这种要素主义学习很适合解疑,并非是系统学习的最佳方式,不然就又成了视频素材而已。微课的“微”需要很好地进行内涵研究与实践。不计投入、需求和结果,把教材内容再用微课搬一次家,容易让一线教师再一次对先进教学理念产生质疑并最终抛弃。回到本文的主题,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原理疑难和创新思维等学习花絮,却可以借助微课发光发热。   翻转课堂的来源,也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的辩论式教学,平时自学,集中辩论。但是,辩论的前提必须是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不论大学还是中学,我们想一想学生平时的学习时间多,还是在课堂的时间多?用少量的业余时间学习各科的知识,用大量的时间来进行讨论交流,这可能吗?更不用说,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苦差事,大多数人在一定的集体环境中才有可能集中精力。所以,翻转课堂要有一定的适用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发挥真正的民主学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进行课外活动,如在社区采集了大量的、持续的数据以跟踪老人的健康与保健,较长时间之后再一起交流,以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提出建议,类似这样的翻转才是有意义的。翻转的目的正是思维的积极碰撞,产生火花,正是把我们平时不看重的花絮铸造成精华。实际上翻转课堂作为名词引入中国已经有了变化,渐改为“在一堂课中翻转”,在课堂上先学后交流,有一定的适用性,当堂出现的花絮都可以成为推进讨论质量的力量,如果只是按视频、学案进行记忆式自学,讨论也仍然是一种回忆,而发挥思维冲突的花絮能够超越完美的安排。
  越自主化的教学模式就越开放,也越容易产生内容、思维的各种意外花絮,把这些花絮效益发挥起来会给系统化设计增加活力。真实学习应是什么样的?真实课堂应是什么样的?我们在设计课堂、打造课堂的时候应尽量珍惜真实的思维火花、课堂花絮,让所谓完美课堂不再是真空理想,避免产生千篇一律的盲目流行破坏新理念、新设计。因为,千人一面之后要么会审美疲劳,要么是假面舞会,新理念会再一次被实效终结生机活力。
  苍山点题
  组织这样两篇文章的起因是,我们对一些作秀课的讨论,实际上作秀并不可怕,因为作秀的目的以展示为主,推广为辅,情感激励效益更多一些。对于微课和翻转课堂这些教育设计理念,大家是在真情实意地去追求。就像当年资源库建设,举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政府、公司、大学、中小学都努力研究、开发、推销、采购,我们付出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这应是警钟。
  真实课堂是系统化的学习,真正的学习动力应来自学生的内心,而不是形式。当然我们不反对形式的改进,要注意在形式改进中研究如何真正调动学生的内心。由内心出发,可以产生更多思维冲突和学习花絮。
  第一篇文章,从众多遗憾记录中给我们提醒,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重教育内涵,把功夫更多用在实践的研究上很重要。
  第二篇文章,从课堂花絮说起给我们启发,课堂教学不是机械加工,要尊重过程的曲折,合理地发挥疑问、意外等花絮的作用,提高新理念在真实课堂中的价值。
  人在面对发展,尤其是面对新事物的时候会有各种心态,却容易失去初心、远离本心,需要借鉴经验避免错误,珍视真实课堂的实践理念的和谐发展。就像《遇见》所唱:“听见,冬天的离开,我在某年某月,醒过来,我想,我等,我期待,未来却不能理智安排”,“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但是我们还是要“往前飞,飞过一片时间海”,珍惜教育发展的每一个“最美的意外”,一天天去把更有生命力的教育谜底揭开。
  在本期的讨论中,一些观点咨询了广东、重庆、安徽、山东的一些教育工作者,特此感谢!
其他文献
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计算机运行速度快,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为会计人员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创造了有利
《画别母校》这节数字绘图课程采用了合作式、情境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在启发学生学习数字绘图技能的同时,帮助他们掌握美术设计技巧.最重要的是,在学习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针对高等教育的行业特性,得出高校可持续发展定义.通过对近几年福建省高校发展情况与未来几年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人数增长情况的量化分析与比较,提出开展
【正】 南亚和东南亚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报刊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印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其它一些国家分别建立了广泛的日报、周报和有插图的杂志网,在这方面远远胜过
今年是真理标准问题讨论3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理论上和工作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联。解放思想极大地焕发了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
摘 要:《机械制图》是职业学校机械类的学生进行技术交流的工具,本文对当前教材的研究及教法的实践进行了反思,对解决学生普通存在的学习难点—由“空间—平面—空间”的关系转化问题,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条件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对策和方法,总结出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经验。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程 信息技术 “空间—平面—空间”关系转化 Solid Works软件  中图分类号:G642
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德如何与时俱进、师德如何量化及教师道德培训问题。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制度规范是前提,教育引导是基础,教师的自觉性是关键。应区别对待师德理想
为了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向更深、更高层次推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我国制定并出台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公务员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
提出了基于理想情况下以期望输出为设计起点的消色差复合圆偏振器的设计思路,并构建了消色差圆偏振器的优化设计模型,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宽带圆偏振起偏器的全局优化设计方法
采用了一种利用HPF滤波进行图像融合的新方法.首先对多光谱图像进行IHS变换,从RGB空间变换到IHS空间,然后在其亮度分量和高分辨率图像之间引入HPF滤波进行直方图的调整,把调整后得到的新亮度分量进行IHS逆变换,最后回到RGB空间.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新方法更适于进行多光谱图像和高分辨率图像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