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凉山州冕宁县大桥镇中心校100%为彝族学生,多年来,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无法提高。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老师,影响学校发展,学生汉语学习困难是最大的诱因。为此,我们开展了《彝区小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为期两年的探索、研究,找出我校彝族学生汉语学习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教改实验,解决彝区汉族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逐步探索出适合彝区小学生学习汉语的方式方法,为彝区小学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提供有力的参考,让教师善教,学生愿学,全面提高彝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在我从教的9年时光中,通过长期走访了解,观察记录,统计分析,彝区小学生汉语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语言环境问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性,语言环境何尝不是这样呢?我校小学生从出生到上学,基本上没离开过彝族聚集区,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们都使用本民族语言~彝语,这种语言环境就决定了他们只会使用本民族语言,不会使用汉语,一到学校,就听不懂汉族老师讲汉语,自己也不会讲汉语,教育教学便无法谈起,教学质量当然很糟糕了。岳花是我任教班级的班长,她来我班读书时,没上过幼儿园学前班,一天学校也没进过,一句汉语也不会讲,当然也听不懂我这个“外星人”讲的什么。通过我近两年的培养,从一个一个字的发音,一字一句的模仿学习,现在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是校园广播的主持人,这得益于我们班的教师都只会讲汉语,学生也只能一直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同学间要求必须讲汉语,老师还秘密设立了“特工”,随时报告老师谁在讲彝语,违反规则的同学则要抄写生字,这样一来学生慢慢的会听、会说汉语了,老师在教学中轻松了许多。
二、心理问题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彝区小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语言王国里,主动的接受本民族的语言及一切,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自封的城堡,见了外人害羞,不敢说话,特别是不会讲除彝语以外的语言,心理上逐渐产生恐惧,即使能讲一两句,担心自己讲的不够好,别人笑话,于是就不敢讲。记得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急急忙忙来告状,很激动的用彝语说了一通后,见我没多大反应,于是改用汉语边说边比划,说了半天我也没听懂到底是谁把谁打哭了,那个小朋友只好红着脸蛋跑开了。
三、传统的民族意识问题
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代。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有着无疑匹敌的历史文化,在老一辈彝族同胞意识里,由于当时的地域条件,生活环境所制约,根深蒂固的族内自给自足意识,不愿意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片面的认为讲外族语言是遗忘民族文化,是汉化的肤浅认识,这也是导致彝区小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汉语学习晚及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彝族同胞渐渐走出故土,在城市的边沿繁衍生息,汉语言使用越来越频繁,商贸、学习、婚嫁~加深了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汉语学习在小学阶段才开始的这种局面得到了扭转。但汉语学习晚任然存在,受本民族語言语法影响,汉语使用不规范,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讲倒装句式汉语,如:老师作业改,饭吃~还如发音不够准确,带有明显的彝语腔调等问题。
五、读、写中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影响,识字教学在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小学低段识字量应在1600~1800字。”对第一学段“读”有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彝区孩子连汉字都不会认汉语都不会讲,怎能达到课标要求呢?面对这棘手的问题,我们试着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张开嘴讲话,哪怕是不完整的几个汉字、词语、再到一句话,让他们讲完整,讲通顺,小步慢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课标对低段学生的要求。
六、双语教师短缺的问题
教育部门应加大双语骨干教师培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双语教学在民族地区普遍实施,转变单一教师结构性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对彝区小学生学习汉语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从踏进校门开始,要求全校师生都讲汉语,都讲普通话,校门口设立的文明监督岗,欢迎师生问候语都使用汉语,时刻提醒师生使用普通话。进校后,要求彝族老师和学生交流也必须使用汉语,学校所有人员都必须使用汉语。营造一个汉语言的大环境,在每个班级无论是教学还是日常对话交流也得使用汉语言,营造一个小的汉语学习环境。
八、开展活动,加强汉语使用,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
(1)每周一派3~5名汉语讲的流利的同学在国旗下演讲,起到示范作用,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2)每周组织班级内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进行表彰
每月年级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每期学校举行经典国学诵读大赛,使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汉语,欣赏汉语的优美,感受其语言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3)成立汉语沙龙的读书角,让高年级讲汉语讲的流利的同学和低年级不会讲汉语的同学手拉手,进行互帮互助小组,共同学习汉语。
(4)开通校园广播站,周一至周五,选取学校讲汉语特别棒的同学,每天早晨进行校园广播,激励全校师生学习汉语.
九、放下“老师”的架子,争做“好学生”
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余时间,老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做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做学生生活的魔法棒,平等的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当成学生,对学生的汉语进行指正规范,这样学生就能克服心理障碍,大声表达出来,汉语会讲了、会听了,课堂教学就顺利多了。
十、加强识字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面对汉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彝族小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丰富多彩又具实效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不仅爱说汉语,而且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彝区的教育一定会绽放光彩,并随着教育攻坚扶贫“一村一幼”工程的大力实施,一村一汉语辅导员的推广,彝区小学生学习汉语将不再困难,彝区教育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
一、语言环境问题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性,语言环境何尝不是这样呢?我校小学生从出生到上学,基本上没离开过彝族聚集区,在家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们都使用本民族语言~彝语,这种语言环境就决定了他们只会使用本民族语言,不会使用汉语,一到学校,就听不懂汉族老师讲汉语,自己也不会讲汉语,教育教学便无法谈起,教学质量当然很糟糕了。岳花是我任教班级的班长,她来我班读书时,没上过幼儿园学前班,一天学校也没进过,一句汉语也不会讲,当然也听不懂我这个“外星人”讲的什么。通过我近两年的培养,从一个一个字的发音,一字一句的模仿学习,现在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还是校园广播的主持人,这得益于我们班的教师都只会讲汉语,学生也只能一直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中,同学间要求必须讲汉语,老师还秘密设立了“特工”,随时报告老师谁在讲彝语,违反规则的同学则要抄写生字,这样一来学生慢慢的会听、会说汉语了,老师在教学中轻松了许多。
二、心理问题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彝区小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语言王国里,主动的接受本民族的语言及一切,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自封的城堡,见了外人害羞,不敢说话,特别是不会讲除彝语以外的语言,心理上逐渐产生恐惧,即使能讲一两句,担心自己讲的不够好,别人笑话,于是就不敢讲。记得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急急忙忙来告状,很激动的用彝语说了一通后,见我没多大反应,于是改用汉语边说边比划,说了半天我也没听懂到底是谁把谁打哭了,那个小朋友只好红着脸蛋跑开了。
三、传统的民族意识问题
早在2000多年前,彝族的祖先就生息繁衍在云贵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一代。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有着无疑匹敌的历史文化,在老一辈彝族同胞意识里,由于当时的地域条件,生活环境所制约,根深蒂固的族内自给自足意识,不愿意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片面的认为讲外族语言是遗忘民族文化,是汉化的肤浅认识,这也是导致彝区小学生学习汉语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汉语学习晚及使用不规范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彝族同胞渐渐走出故土,在城市的边沿繁衍生息,汉语言使用越来越频繁,商贸、学习、婚嫁~加深了民族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汉语学习在小学阶段才开始的这种局面得到了扭转。但汉语学习晚任然存在,受本民族語言语法影响,汉语使用不规范,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讲倒装句式汉语,如:老师作业改,饭吃~还如发音不够准确,带有明显的彝语腔调等问题。
五、读、写中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还应注重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影响,识字教学在新课标中也明确要求小学低段识字量应在1600~1800字。”对第一学段“读”有这样的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彝区孩子连汉字都不会认汉语都不会讲,怎能达到课标要求呢?面对这棘手的问题,我们试着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只要孩子张开嘴讲话,哪怕是不完整的几个汉字、词语、再到一句话,让他们讲完整,讲通顺,小步慢走,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终实现课标对低段学生的要求。
六、双语教师短缺的问题
教育部门应加大双语骨干教师培养,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双语教学在民族地区普遍实施,转变单一教师结构性的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对彝区小学生学习汉语提出以下对策措施:
七、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从踏进校门开始,要求全校师生都讲汉语,都讲普通话,校门口设立的文明监督岗,欢迎师生问候语都使用汉语,时刻提醒师生使用普通话。进校后,要求彝族老师和学生交流也必须使用汉语,学校所有人员都必须使用汉语。营造一个汉语言的大环境,在每个班级无论是教学还是日常对话交流也得使用汉语言,营造一个小的汉语学习环境。
八、开展活动,加强汉语使用,扩大汉语言的影响力
(1)每周一派3~5名汉语讲的流利的同学在国旗下演讲,起到示范作用,掀起汉语学习热潮。
(2)每周组织班级内讲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进行表彰
每月年级组织诗歌朗诵比赛,每期学校举行经典国学诵读大赛,使全校师生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潜移默化地学习了汉语,欣赏汉语的优美,感受其语言魅力,增加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3)成立汉语沙龙的读书角,让高年级讲汉语讲的流利的同学和低年级不会讲汉语的同学手拉手,进行互帮互助小组,共同学习汉语。
(4)开通校园广播站,周一至周五,选取学校讲汉语特别棒的同学,每天早晨进行校园广播,激励全校师生学习汉语.
九、放下“老师”的架子,争做“好学生”
无论是上课还是课余时间,老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做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做学生生活的魔法棒,平等的和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放下“老师”的架子,把自己当成学生,对学生的汉语进行指正规范,这样学生就能克服心理障碍,大声表达出来,汉语会讲了、会听了,课堂教学就顺利多了。
十、加强识字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面对汉语基础知识薄弱的彝族小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丰富多彩又具实效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不仅爱说汉语,而且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在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今天,彝区的教育一定会绽放光彩,并随着教育攻坚扶贫“一村一幼”工程的大力实施,一村一汉语辅导员的推广,彝区小学生学习汉语将不再困难,彝区教育教学质量将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