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提高城市信号交叉口车辆运行效率,本文分析了直行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针对车道宽度、车道位置、车道交通组成、进口道坡度和右转车等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探讨它们对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修正系数。
中图分类号:TP202+.4 文献标识码:T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81―01
0.引言
饱和流率是指在一次的绿灯时间内,某进口道或冲突点上连续车队能通过停车线或冲突点的最大流率。饱和流率是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中最基本的交通参数,反映了信号交叉口车流的运行状况。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都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的计算方法,例如美国的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2000、澳大利亚的“Traffic Signals:Capacity and Timing Analysis”、加拿大的“Canadian Capacity Guide Signalized Intersection”等。
在我国,计算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HCM 推荐饱和流率法、停车线法以及冲突点法。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划设计和交通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交通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上述方法已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急需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
的饱和流率计算方法,所以,开展城市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研究,对合理进行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提高交通管理科学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1.饱和流率影响因素
1.1相关概念
饱和流率:在现行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指定的进口道或车道组能通过交叉口的最大流率(假定进口道或车道组有100% 的实际时间作为有效绿灯时间)。
1.2 影响因素
影响饱和流率的因素很多,除车辆本身的性能对其有影响外,如在不考虑对向车流的影响时,车道位置、大车率、车辆不同转向比例、转弯半径、进口道坡度、车道宽度、车道数及不同车道功能划分等因素对饱和流率均有影响;在考虑对向车流的影响时,除上述因素外,同向车流的饱和度、对向车流比例及交叉口中可停放左转车的数量等因素对饱和流率也有很大影响。
饱和流率模型要对每个车道组计算其饱和流率。饱和流率是假定进口道在全绿灯(绿信比g/c为1.0)的条件下,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在实际计算中,先选用理想饱和流率,一般取1900辆/绿灯小时(我国一般取1500辆/绿灯小时),然后对该值做各种修正。
2.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1车道宽度的影响
为研究车道宽度对饱和流量的影响,先对各别车道饱和流量作转弯车流、坡度和车道位置影响的校正。
2.2车道位置的影响
进口道一条车道直行车的正常饱和流量随车道所处位置的不同而異。实测统计结果表明:右侧最靠边车道的平均饱和流量为1940pcu/h;其他车道的平均饱和流量为2080pcu/h。
2.3交通组成的影响
3.结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与城市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交通量迅速增长,而我国城市道路设施与交通需求相比增长缓慢,道路系统不够健全,城市交通出现了日趋紧张的局面。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平面信号交叉口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研究与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己成为实施城市交通
“畅通工程”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两本教材中的流率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众多因素对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并得出上述几个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从而完善了饱和流率修正模型。
参考文献
[1] 李江 《交通工程学》
[2] 杨佩昆 《交通管理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TP202+.4 文献标识码:TP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581―01
0.引言
饱和流率是指在一次的绿灯时间内,某进口道或冲突点上连续车队能通过停车线或冲突点的最大流率。饱和流率是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中最基本的交通参数,反映了信号交叉口车流的运行状况。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都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的计算方法,例如美国的HCM(Highway Capacity Manual)2000、澳大利亚的“Traffic Signals:Capacity and Timing Analysis”、加拿大的“Canadian Capacity Guide Signalized Intersection”等。
在我国,计算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的方法主要有三种:HCM 推荐饱和流率法、停车线法以及冲突点法。
随着城市的发展、交通规划设计和交通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交通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上述方法已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急需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
的饱和流率计算方法,所以,开展城市信号交叉口饱和流率研究,对合理进行平面交叉口规划设计、提高交通管理科学水平、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和提高车辆运行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1.饱和流率影响因素
1.1相关概念
饱和流率:在现行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指定的进口道或车道组能通过交叉口的最大流率(假定进口道或车道组有100% 的实际时间作为有效绿灯时间)。
1.2 影响因素
影响饱和流率的因素很多,除车辆本身的性能对其有影响外,如在不考虑对向车流的影响时,车道位置、大车率、车辆不同转向比例、转弯半径、进口道坡度、车道宽度、车道数及不同车道功能划分等因素对饱和流率均有影响;在考虑对向车流的影响时,除上述因素外,同向车流的饱和度、对向车流比例及交叉口中可停放左转车的数量等因素对饱和流率也有很大影响。
饱和流率模型要对每个车道组计算其饱和流率。饱和流率是假定进口道在全绿灯(绿信比g/c为1.0)的条件下,所能通过的最大流量。在实际计算中,先选用理想饱和流率,一般取1900辆/绿灯小时(我国一般取1500辆/绿灯小时),然后对该值做各种修正。
2.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1车道宽度的影响
为研究车道宽度对饱和流量的影响,先对各别车道饱和流量作转弯车流、坡度和车道位置影响的校正。
2.2车道位置的影响
进口道一条车道直行车的正常饱和流量随车道所处位置的不同而異。实测统计结果表明:右侧最靠边车道的平均饱和流量为1940pcu/h;其他车道的平均饱和流量为2080pcu/h。
2.3交通组成的影响
3.结语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架,与城市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交通量迅速增长,而我国城市道路设施与交通需求相比增长缓慢,道路系统不够健全,城市交通出现了日趋紧张的局面。目前,我国大城市中平面信号交叉口大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挤和堵塞现象,研究与提高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己成为实施城市交通
“畅通工程”的首要任务。本文以两本教材中的流率模型为基础,研究了众多因素对车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并得出上述几个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从而完善了饱和流率修正模型。
参考文献
[1] 李江 《交通工程学》
[2] 杨佩昆 《交通管理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