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海上常用直升机救生装备

来源 :公务与通用航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yid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国内,直升机用于海上人命救助时间并不长。1991年,美国工程船DB29在海上遇险,专业救助船舶率先出发执行救助任务,随后中信海洋直升机公司和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直升机出动。最终由于直升机速度优势,在船舶到达救助现场时,直升机已经完成了救助任务。这起救援深深触动了国内有关部门,于是使用直升机执行海上人命救助开始列入国家规划。
  2001年,上海海上救助飞行队成立,这是国内首支专业直升机海上人命救助飞行队,后更名为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截止到目前,12年间,交通运输部先后成立了4支救助飞行队伍,采购了20架专业救助直升机,并在沿海建立起了交联的空中救援网络。
  相较于传统的船舶救助,直升机更加快速和灵活,飞行速度可以达到一般救助船舶的10倍,这大大增加了海上遇险人员获救的几率。直升机的运行成本又远小于救助船舶的成本。很快,直升机在海上人命救助中的作用就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大力追捧。这类救助飞行力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逐渐参与到陆上灾难救援和政府性任务中来。
  海上直升机救援除了要求直升机配置专业的救助设备外,专业人员实施救助还要用到很多工具和装备,我们将这些统称为救生装备。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用直升机执行海上人命救助任务,因此我国的救助装备大多源自国外。国际上最富盛名的海上救援队伍包括美国海岸警卫队和英国皇家空军。现在世界各地所使用的救生装备大多都是他们最先设计使用的。
  救生装备种类繁多、设计各异。但由于海上人命救助主要的对象是船员、渔民、海上平台作业的人员以及在岛屿上生活的民众。救助的环境相对固定,救生装备的种类和功用也有很多规律可循。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国内救助时常用的几类救生装备。
  救生设备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救生装备有很多种分类方法。通常,可按使用人员的不同分为个人装备和公用装备。个人装备是指专业救助人员使用的个人防护装备,专人专用。一般情况下,一套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有飞行头盔、飞行服、防浸服、救生衣、护膝、手套、个人任务箱、气压高度计时器、立体保暖服等。而公用设备是指实施救助中所用到的工具和设备。其种类繁多,大到水中救助用的折叠救生吊篮、船上或陆上用的折叠担架、陆岛担架、救援带、婴儿吊运箱,小到各类挂钩、刀具、绳类、潜水呼吸器、下水头盔等。目前交通运输部救助飞行队选用的公用救生装备就有60余种。
  如果按照使用的地点不同,救生装备还可以分为机上装备、船上/陆上装备、水上装备。刚刚说到的救生吊篮、防浸服就是典型的水中装备。防浸服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海水接触身体,是连体式的,在袖口和领口处有橡胶封口,拉链处做了防水处理,是水中救人时救生员必须穿着的装备。如果是在冬季或者北方海域,防浸服内还要穿保暖服,来帮助救生员在水中保持体温。救生吊篮为带有悬浮物的金属蓝,可直接漂在水中,并避免吊起后大量的海水被带起。船上最典型的救生装备就是救生套和担架。救生套最快捷,一般适用于救助有自主活动能力的人员;担架则相反,主要用于救助身体受到严重损伤或者神志不清的人员。机上装备则通常为一些医疗防护用品,可以处理些简单的伤患,延缓伤势的发展。在国内,一般有包扎用的绷带、处理骨折的夹板、急救用的手动呼吸器等。在国外,有很多执行医疗救护的专业直升机上配置了非常专业的医疗救护设备,包括呼吸机、心脏起搏机等,有的甚至可以完成一台小型的手术。但在国内,该项业务起步较晚,又受到救护人员资质和设备适航的限制,还无法推广。
  还有就是按照使用的时间不同,救生装备可分为日间救生装备和夜间救生装备。常规的设备主要用于日间救助,专门用于日间的装备有反光镜、海水染色剂、求生信号飘带等。这些都是落水人员的标识性装备,便于搜救人员找到求救者。夜间使用的所有装备就要求带有灯光、反光或荧光标识。这些标识有助于机上人员在夜间环境中了解和发现救生员的施救情况和位置,更有利于配合救生员完成救助。部分救生设备上反光标识的设置还要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比如,夜间用的头盔会贴有反光条,而反光条箭头的指向通常表示人脸的朝向。
  救生设备的日常养护
  海上的救生装备在日常养护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海水的腐蚀。无论是织物、橡胶还是各类金属制品,在长时间海水的侵蚀下,都会很快丧失或降低原有的功用。这很可能直接导致救助的失败,甚至会对直升机的飞行带来危险。这样,日常的清洗、维护和检查就显得非常重要。大多数的救生装备设计比较简单,只要做到及时清洗就能维持良好的状态,即使出现问题,也大都易于发现,便于处置。在常用的救生装备中,只有防浸服、救生衣和氧气瓶是有特定的检测程序的。在经过培训和购置特定的检测设备后,完全可以自行完成检测。
  救生设备的选择
  由于直升机的有效载重的限制,救生装备通常并不放在直升机上。每次在接到任务前,专业救助人员会根据每次任务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救生装备。在不同的救助环境和不同的救助任务下,救生装备的选择会有很大的不同。救生员的习惯和救助方式也会对救生装备的选择产生影响。例如,在水中救助时,美国式的救援方式和英国式的救援方式是不同的。美国式的救援方式,救生员将与机上钢索断开,直接跳入水中,游泳至遇险者。他们认为这样将避免救生员因为海浪起伏引起的钢索突然变化而拉伤背部,同时避免对直升机产生外力的影响。而在英国,救生员将始终与机上钢索相连,机上人员将始终监视救生员和操纵钢索之间的配合。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在发生危险时,机上人员第一时间对在水中的救生员实施救助。这两种方式对救生员安全带的选择就有很大的不同。在接到报警时,接报人员首先会对救助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比如说,是伤、病、还是船舶遇险?是渔船还是轮船?多少人需要救助等等。这些信息将帮助救生员选择携带的救生装备。多年来,在大量的救助经验积累下,前人总结了很多实用、简单的救生装备选择方案,便于更加快速地完成准备,有效地实施救助。而现在的救助人也在根据所在区域救助任务的特点不断总结和改进救助方法。   我国救生装备的发展
  救生装备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不断淘汰和改进的过程。这些改进很多来自血的教训和长期的经验积累。直到现在,国外很多救生装备的设计者和生产者本身就是多年从事直升机救助的人员,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现有的装备进行改进,再投入到救助实践中去。在国内,直升机用于各种环境和自然灾难的人命财产救助的经验尚少,于是向国际上有经验的从业者学习成了大家的首选。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前美国海岸警卫队等单位的人员被请到国内来从事技术培训工作。也有很多国内的从业人员被送出国去学习。这些救生装备就这样通过培训的方式逐渐被国内认识和使用。随着需求的增多,国内也开始有厂家生产救生装备。这类厂家多为仿制为主,产品较进口产品价格降低很多,但产品的质量很相似,得到了国内很多用户的选用。
  国内救生装备行业是随着直升机的应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崛起而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中的。国内通航市场随着低空开放政策等国家鼓励政策的出台呈现了井喷式发展态势。各类资本前仆后继地投入到航空领域、尤其是通航领域。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底,国内约有135家通航单位,1145架通航飞机,其中直升机238架。经过汶川抗震救助和丹东洪水救援的考验,直升机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的救援力量和一种有效的救援方式。近年来,多起洪水、台风的救援都有大量的直升机参与其中。政府也在不断地引导和鼓励通航参与到人命救助和灾难救援当中去。2012年,中国民航局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承担国家应急救援任务的应急救援飞行作业予以一定补贴,这将进一步促进国内通用航空的发展,促使通用航空增强对国家社会的服务意识和支撑作用。
  现在,多种社会力量和通航单位都积极地投入到直升机应急救援中,但这个行业运行还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引导,与国际一流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美国,三级台风卡特里娜袭击并淹没了新奥尔良地区,美国海岸警卫队从各地调集20架直升机和大量的飞行员、救生人员投入营救工作。这些人员很可能互不相识,没有经过任何磨合训练,每天乘坐不同的直升机执行任务。在11天的营救中,美国海岸警卫队人员共完成了33500次绞车循环却没有发生一起事故。
  总体来说,中国的直升机事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直升机海上人命救援更是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行业的发展、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公益性人命救助社会责任将被更多的航空单位认可和承担。希望更多的航空单位能熟悉常用的救生技能和设备,并积极地投入到人命救助的公益性事业中来,让更多的遇险人员得到更加及时和有效的救助。
其他文献
贝尔直升机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周安(Chris Jaran)和客户支持总监Jason Johnson早前接受本刊独家专访时表示,贝尔正在研发全新的轻型直升机,代号为SLS,这款5座直升机进一步充实了贝尔的轻型直升机产品线。  全新轻型直升机——贝尔SLS  周安介绍说,目前,贝尔直升机产品线中,最小的直升机是6~7座的贝尔206 L-4直升机。但是,这款畅销机型已经有30多年历史,不少客户向贝尔反映,
期刊
近年来,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已经为社会各界所关注,通用航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通用航空发展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中央政府、各部委、地方和民航局都在努力为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拓展空间。  在我国通用航空大发展的背景下,各地方政府、各企业投资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热情高涨。截至2011年底,各省市地方先后共设立了38个通用航空产业基地或园区。各园区的战略目标,都是以现有机场或即将兴建的通用机场为中心,发展
期刊
经过几十年的辛勤积累,中国人富起来了,被压抑多年的物质拥有欲喷薄而出,我们仿佛在买进全世界。从手提袋到石油,还有许多别的东西。我清楚地记得,我所在的小城市,空气中突然有一天传来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声音:那是V型12缸发动机超过600马力的狂暴吼叫,来自一款意大利超级跑车——兰博基尼,而它属于当地一位著名的地产老板,他建造的项目是家乡的城市地标之一。之后的一段时间,常常能在家乡的街道上听到这头“大牛”粗
期刊
当前,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金融保险财税政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很好的解决。如果没有适合的金融租赁政策,中国通用航空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改善航空尤其是通用航空租赁业的整体发展环境,是当前促进行业整体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  2013年9月26日,第二届中国航空金融发展(东疆)国际论坛在天津举行,主题为“中国航空金融的真实成长与挑战”。本届论坛围绕更为广泛的航空金融发展
期刊
通用航空被称为人类交通运输的“第四次革命”,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始终没有开放发展的行业,其前景普遍被社会各界看好,各家预测机构给出来的预测结果也是非常乐观,但其实,就目前来看,这是隔了一层玻璃的光明前景。仅拿机场来看,作为通航发展的基石——通用机场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  截至目前,我们的中华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有颁证通用机场43个,未颁证通用机场及起降点243个。
期刊
自2010年以来,随着利好政策信号的不断释放,业内外对整个通航产业的发展前景充满期待,各类资本疯狂涌入,但进入2013年,严峻的产业发展环境现实促使更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产业的前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出理性的声音,然而,投资者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降温,整个中国对于通航依然充满的想象,2013年第三届中国国际通航大会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航
期刊
无论是皮亚图斯展台上的免费香槟还是数不胜数的小型酒会,无不提醒着NBAA航展的现场观众,这既是一次盛大的公务航空业商贸集会,也是一场业内人士的聚会狂欢。只可惜,这场狂欢里太缺少中国人的身影。  NBAA年会是全球最大的公务航空展,或许是因为“年会”这一名称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此今年的NBAA年会正式更名为“公务航空会议暨展览”,简称BACE,与亚洲公务航空展(ABACE)、欧洲公务航空展(EBAC
期刊
近几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整体在宏观性和结构性等方面的问题还比较多,总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计划经济思想痕迹太深,国家“包下来”的理念仍然大有市场,在面向完全市场竞争的转变过程中,还有许多不适应和理不顺的方面。  第二,国家宏观产业发展战略不清晰,技术能力和综合管理能力水平偏低,致使通用航空飞行器的科研、生产制造和运营服务之间脱钩严重,不仅
期刊
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正步入快速发展期,构建产业指数有助于全面把握产业发展、形成产业的科学布局和引导资本的理性进入。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指数的评价结果显示:我国通用航空整体发展迅速,政策改革效果明显,但产业竞争力不足,发展不均衡,各方面均亟待加强。  我国通用航空既是改革开放以来明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产业,又属于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但简单的数据罗列难以判断通用航空的真实发展水平,仅
期刊
杨凤田  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飞机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担任中航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歼八系列飞机多个型号的总设计师,现任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辽宁通航研究院院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航空金奖获得者。  近两年来,随着国家层面不断发出利好消息,大量资本纷纷流向通航领域,各类通航企业、机场、产业园更是遍地开花,似乎形势一片大好。但如果对此行业稍作研究,便会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