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设计和施工方面讲述减少、消除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路基 软基桥台 沉降
中图分类号:TU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171-01
前言
随着近年交通建设的发展,修建于软基上的公路工程也越来越多。对软土地基虽然进行了加固或改良处理,但由于施工建设工期的限制,软土地基短期内无法完全固结。再则水位较高的江河湖海一带的公路桥梁工程桥涵结构物距离较短的情况,而桥台桩基都深入在地质较好的土层中,沉降很小,但台后软土地基上的路基随着软基的固结沉降较大,产生结构物与台后路基不均匀沉降。随着通车的影响,沉降更加明显,从而导致了桥头跳车的通病,这种差异沉降是引起桥头跳车通病的主要原因。
由于软土地基上桥台桩、通道等结构物的二次开挖施工,受作业面的限制和结构物自身的障碍,作业面窄小使得结构物的回填压实受到影响。虽然现在都有用小型碾压或夯实机具的碾压等施工,但是实际效果无法与重型压实设备相比较,二次开挖回填压实度不足也是引起日后不均匀沉降与跳车的原因。软土路基的沉降导致软土的压缩与水平位移,使结构物台桩受到水平附加力和负摩擦阻力的影响;为减少结构物受软土路基沉降的影响,一般在桥台桩基础以及通道结构物位置超载预压一段时间,等待沉降稳定后减少消除附加水平力对台桩的影响,另一方面使软土受超载能尽快沉降固结,减少台后通车的差异沉降。但受工期时间的限制,软基预压几个月或十几个月不可能全部达到固结,而桥头路基稳定后又进行二次开挖,施工台桩基础,台帽等完成后再回填台背。这样既增加施工周期同时也增加了工程费用,压实效果也不理想。
由于桥台和路基在结构、地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以及其他设计、施工方面的原因,路桥过渡段往往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感与行车速度,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消除不均匀沉降成了设计、施工及后期管理的控制目标。本文就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提出一些看法。、
一、不均匀沉降设计时的预防措施
(1) 正确的桥台布置位置
设计时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根据当地地质水文及气候条件,认真平衡线型、投资、设计和施工的关系,桥台及太背回填尽量设在挖方段,避开填方段,尽量避开软弱地基,尽量保持桥台及台后路基的地基条件的一致性。
(2)回填施工的设计
工程在设计时仅对桥台及台背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设计,但是对台前路基填筑部分没有采取措施或是对地质资料了解不充分,加固方法选择不当。特别是对深厚软基段采用的方法不当,对深层软基不能进行有效加固,下卧层沉降较大地基处理效果不明显。台背路面排水设计考虑不全面,部分桥头路面没有做拦水带,容易造成雨水从中分带或锥坡下渗,对填料易产生冲刷。降低填料强度,导致部分填料被雨水带走流失,形成空洞,特别是处于超高段桥头搭板部分的路面拦水带尤为重要。
(3)选择适宜的桥台结构形式
桥台的结构形式类型很多,不同的结构组成对台后路基的施工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影响程度以埋置式框架肋板桥台最严重,重力式桥台次之,而桩柱式桥台则几乎不产生影响。因为桩柱式桥台的施工顺序是先填筑路基,在施工桥台桩基和台帽。所以桥台设计时,除遵循正常的设计要求外,需考虑桥台的结构形式对施工的影响,尽量为施工和质量控制创造条件。
(4)进行“过渡段”的特殊设计
我们称台后0—30m范围内称为 “过渡段”。为减少不均匀沉降,消除刚柔差别,采取的方法有:优质材料填筑法、过渡板法、台后搭板及枕梁、粗粒级配填筑、桥头路面结构的改进、阶梯式构筑物法。
二、施工方面
地基的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降与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之处、地下水位高,南方与沿海沿江地带多有软土,此类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天然孔隙比也较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因此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变破坏,强度显著降低,桥头涵背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与自重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降。
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的刚柔过渡,应合理安排工期和施工顺序,在台后路基施工中严禁赶工期而牺牲填筑质量,这样桥头部位会产生沉降,且是不均匀沉降,通车后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同样构造物回填不密实也会产生同样病害。以下几类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1、软基路段桥头形成原因:
(1)天然形成的软土层或高液限土。
(2)桥头过渡段软基处理不当。
(3)反开槽施工预压时间偏短。
(4)台后填筑质量控制不严。
防治措施:
(1)采用粉喷桩或湿喷桩 、粉煤灰碎石砼桩处理的软基桥头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成桩长度或深度。
(2)采用插塑板、砂桩、碎石桩、砂垫层等进行预压反开槽施工的桥台,应确保有足够的预压期,待软基稳定后方可反开槽施工。必要时可采用大直径砂桩,以缩短沉降稳定时间。
(3)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等,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填筑层厚不得大于20cm。
2、一般路段桥头不均匀沉降或跳车开形成原因:
(1)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2)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
(3)台背与路基结合部未充分压实,存在虚填;
(4)施工、监理人员对台背填筑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治措施:
(1)大中桥凡具备施工条件的,一定要与路基一起填筑台背和锥坡,之后再施工桥台盖梁。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台背回填材料,使用流态粉煤灰或灰土回填的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加大抽检频率。
(3)灰土必须异地集中拌合后再摊铺、整平、压实,不得就地拌合。灰土台背回填应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夯实,压实度应在96%以上。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5cm。
(4)、台背回填必须逐层检测压实度。
(5)、流态粉煤灰台背回填必须严格按照确定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6)要将路堤填筑部分的松土挖除,形成台阶状后填筑台背。
(7)要责任落实到人,树立标识牌,签订责任状,严格把关。
3、桥头搭板断裂
形成原因:
(1)搭板砼的质量不合格。
(2)搭板钢筋网保护层不足。
(3)搭板下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搭板砼的质量。
(2)搭板钢筋网要有架立筋等,确保不下沉。
(3)存在跑浆问题时,底模必须用砂浆等封底,确保不跑浆。
结束语
桥梁基础与路基基础的承载能力不同,结构突变且与桥台的连接是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构筑物的连接,台后、台前路基是各等级公路施工中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必须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理。控制好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尽可能的消除或减小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对工程质量以及行车安全等带来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与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关键词]路基 软基桥台 沉降
中图分类号:TU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9-0171-01
前言
随着近年交通建设的发展,修建于软基上的公路工程也越来越多。对软土地基虽然进行了加固或改良处理,但由于施工建设工期的限制,软土地基短期内无法完全固结。再则水位较高的江河湖海一带的公路桥梁工程桥涵结构物距离较短的情况,而桥台桩基都深入在地质较好的土层中,沉降很小,但台后软土地基上的路基随着软基的固结沉降较大,产生结构物与台后路基不均匀沉降。随着通车的影响,沉降更加明显,从而导致了桥头跳车的通病,这种差异沉降是引起桥头跳车通病的主要原因。
由于软土地基上桥台桩、通道等结构物的二次开挖施工,受作业面的限制和结构物自身的障碍,作业面窄小使得结构物的回填压实受到影响。虽然现在都有用小型碾压或夯实机具的碾压等施工,但是实际效果无法与重型压实设备相比较,二次开挖回填压实度不足也是引起日后不均匀沉降与跳车的原因。软土路基的沉降导致软土的压缩与水平位移,使结构物台桩受到水平附加力和负摩擦阻力的影响;为减少结构物受软土路基沉降的影响,一般在桥台桩基础以及通道结构物位置超载预压一段时间,等待沉降稳定后减少消除附加水平力对台桩的影响,另一方面使软土受超载能尽快沉降固结,减少台后通车的差异沉降。但受工期时间的限制,软基预压几个月或十几个月不可能全部达到固结,而桥头路基稳定后又进行二次开挖,施工台桩基础,台帽等完成后再回填台背。这样既增加施工周期同时也增加了工程费用,压实效果也不理想。
由于桥台和路基在结构、地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以及其他设计、施工方面的原因,路桥过渡段往往会产生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到行车的舒适感与行车速度,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采取何种有效措施能有效减少、消除不均匀沉降成了设计、施工及后期管理的控制目标。本文就不均匀沉降的预防提出一些看法。、
一、不均匀沉降设计时的预防措施
(1) 正确的桥台布置位置
设计时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查,根据当地地质水文及气候条件,认真平衡线型、投资、设计和施工的关系,桥台及太背回填尽量设在挖方段,避开填方段,尽量避开软弱地基,尽量保持桥台及台后路基的地基条件的一致性。
(2)回填施工的设计
工程在设计时仅对桥台及台背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设计,但是对台前路基填筑部分没有采取措施或是对地质资料了解不充分,加固方法选择不当。特别是对深厚软基段采用的方法不当,对深层软基不能进行有效加固,下卧层沉降较大地基处理效果不明显。台背路面排水设计考虑不全面,部分桥头路面没有做拦水带,容易造成雨水从中分带或锥坡下渗,对填料易产生冲刷。降低填料强度,导致部分填料被雨水带走流失,形成空洞,特别是处于超高段桥头搭板部分的路面拦水带尤为重要。
(3)选择适宜的桥台结构形式
桥台的结构形式类型很多,不同的结构组成对台后路基的施工的影响大小是不同的。影响程度以埋置式框架肋板桥台最严重,重力式桥台次之,而桩柱式桥台则几乎不产生影响。因为桩柱式桥台的施工顺序是先填筑路基,在施工桥台桩基和台帽。所以桥台设计时,除遵循正常的设计要求外,需考虑桥台的结构形式对施工的影响,尽量为施工和质量控制创造条件。
(4)进行“过渡段”的特殊设计
我们称台后0—30m范围内称为 “过渡段”。为减少不均匀沉降,消除刚柔差别,采取的方法有:优质材料填筑法、过渡板法、台后搭板及枕梁、粗粒级配填筑、桥头路面结构的改进、阶梯式构筑物法。
二、施工方面
地基的土质不良,由此产生沉降与桥头跳车的主要因素。桥涵通常位于沟壑之处、地下水位高,南方与沿海沿江地带多有软土,此类土天然含水量较高。天然孔隙比也较大,常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因此一旦受到扰动天然结构变破坏,强度显著降低,桥头涵背路基填筑高度较大,产生基底应力相对较大。在车辆荷载与自重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降。
桥头部位系路基和桥梁的刚柔过渡,应合理安排工期和施工顺序,在台后路基施工中严禁赶工期而牺牲填筑质量,这样桥头部位会产生沉降,且是不均匀沉降,通车后会产生桥头跳车等病害。同样构造物回填不密实也会产生同样病害。以下几类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方式
1、软基路段桥头形成原因:
(1)天然形成的软土层或高液限土。
(2)桥头过渡段软基处理不当。
(3)反开槽施工预压时间偏短。
(4)台后填筑质量控制不严。
防治措施:
(1)采用粉喷桩或湿喷桩 、粉煤灰碎石砼桩处理的软基桥头段,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成桩长度或深度。
(2)采用插塑板、砂桩、碎石桩、砂垫层等进行预压反开槽施工的桥台,应确保有足够的预压期,待软基稳定后方可反开槽施工。必要时可采用大直径砂桩,以缩短沉降稳定时间。
(3)台背回填应采用透水性好的砂性土等,采用小型机具分层夯实,填筑层厚不得大于20cm。
2、一般路段桥头不均匀沉降或跳车开形成原因:
(1)台背回填材料不合格。
(2)台背回填压实度不合格。
(3)台背与路基结合部未充分压实,存在虚填;
(4)施工、监理人员对台背填筑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防治措施:
(1)大中桥凡具备施工条件的,一定要与路基一起填筑台背和锥坡,之后再施工桥台盖梁。
(2)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台背回填材料,使用流态粉煤灰或灰土回填的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加大抽检频率。
(3)灰土必须异地集中拌合后再摊铺、整平、压实,不得就地拌合。灰土台背回填应采用小型压实机具分层夯实,压实度应在96%以上。最大厚度不得超过15cm。
(4)、台背回填必须逐层检测压实度。
(5)、流态粉煤灰台背回填必须严格按照确定的《施工作业指导书》的要求执行。
(6)要将路堤填筑部分的松土挖除,形成台阶状后填筑台背。
(7)要责任落实到人,树立标识牌,签订责任状,严格把关。
3、桥头搭板断裂
形成原因:
(1)搭板砼的质量不合格。
(2)搭板钢筋网保护层不足。
(3)搭板下底模未用砂浆等封底,形成跑浆现象。
防治措施:
(1)严格控制搭板砼的质量。
(2)搭板钢筋网要有架立筋等,确保不下沉。
(3)存在跑浆问题时,底模必须用砂浆等封底,确保不跑浆。
结束语
桥梁基础与路基基础的承载能力不同,结构突变且与桥台的连接是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构筑物的连接,台后、台前路基是各等级公路施工中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必须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理。控制好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尽可能的消除或减小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对工程质量以及行车安全等带来的影响,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2] 高速铁路路基设计与施工,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3]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