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活动个别化 自主自助巧细美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ple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美术活动个别化学习的推进,教师在创设美术个别化学习环境、提供个别化学习材料以及陈列幼儿个别化学习作品时产生诸多问题。如,美工区材料投放单一;教师指导时常一人代之,幼儿从旁观察;幼儿的作品无处安放,个别化学习成果寥寥无几。因此,为了让美术个别化学习更有实效,今天我就从美术个别化学习的材料投放、教师指导、作品呈现三块来阐述“提高美术个别化学习的实效性”的一些想法。
  一、美术个别化学习前:巧——材料选择巧
  目前,在美术个别化学习中,针对材料投放的问题主要有两大倾向:(1)少。只提供简单的蜡笔、记号笔、白纸、彩纸。幼儿只能单一地勾线、涂色。虽方便管理,但忽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2)全。一股脑儿地投放上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选取,玩个痛快。虽幼儿天性得以彰显,但材料杂乱,眼花缭乱,幼儿与材料间缺乏目的性。
  因此,综合上述两种材料投放方式再加一点教师的思考,就变成了“巧选材料”。一般的分类我们可以按幼儿年龄分,或按材料玩法分,其实还有很多分发,可以给美术个别化学习带来全新的面貌。
  1.储藏性收集。日常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按照点、线、面、块的方式分类。这类收集方式方便教师的空间整理和收纳,便于幼儿取放材料,形成一定的有序创作。
  2.针对性收集。可以根据主题活动带领幼儿有针对性地收集制作材料。如,在“秋天”的主题中,可以收集树叶,观察秋叶的形状、颜色,并指导幼儿对树叶做出归类收藏等。此类收集方式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幼儿美术区角活动的目标达成度颇高。
  3.社会资源性收集。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特色型收集。可以结合学校、班级的特色文化,投放各种特色材料。此类材料的收集将某种特色资源融合在区角中,促进班级整体环境的表现、表达,更让幼儿在使用材料时更具归属感和创造力。
  二、美术个别化学习中:细——引导暗示细
  除了材料的巧妙选择外,教师的引导策略也是需要推究和思考的,在此,我以一位教師的引导策略为例,讲述美术个别化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引导暗示细。
  教师所在年龄段为大班,在美术个别化学习中创设折纸、剪纸活动。由于班级幼儿有一定折纸经验,但是较难的折纸还不够熟练。因此,教师将折纸的每个步骤都通过简笔画图例的形式展现在个别化学习区;为了满足部分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将折纸的每个步骤的折纸模型展示在个别化学习区;为了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创作需求,教师将折纸的图例、步骤模型上贴上“星星”,以区分这项折纸的难易程度,幼儿可以根据星级难度自由选取。
  相信从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美术个别化学习在引导上特别细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隐性指导。教师的指导隐藏在图示案例中,细致的步骤图节省了教师说教的时间,让幼儿的美术个别化学习根据挑战性和趣味性,幼儿在反复琢磨的过程中掌握了折纸的技能。(2)关注幼儿。细致地观察到幼儿同年龄段发展的不同差异,有针对性地给予相应的引导。根据幼儿每个年龄段艺术活动侧重点不同、欣赏水平不同、表现水平不同、想要表达的内容不同的特点,指导幼儿形成多样化、个性化、创作表现佳的美术作品。
  三、美术个别化学习后:美——作品呈现美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应该和幼儿一起用图画和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然而当我们把画作高高挂在墙面的时候,我们重视了美化环境,忽略了幼儿欣赏和彼此学习的过程。所以,作品应该有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呈现。如案例“春天来了”主题背景下的美术个别化学习活动“彩泥变变变”,我以陶泥作为主材料,在美术区中大量地投放该材料,让幼儿进行创作。
  1.平面式。刚开始,我想到了垫板,让幼儿在垫板上搓陶泥,完成后,一张垫板就是一幅春天的画。而垫板可以竖着放在橱上。但后来发现,这样的方式单一,且不够美观。
  2.半浮雕式。结合幼儿园生活化美术特色,我提供了一次性的纸盘,让幼儿自由选择,在纸盘上用陶泥进行创作。白色的纸盘虽然使作品有颜色的对比冲突,且富有立体感,但纸盘局限了作品的空间,也限制了能力强的幼儿的想象空间。
  3.开放式。我结合春天的主题内容,将美术区中的一块橱的背面作为一个大的底板背景,创设了一棵柳树、一条小河的简单情景,让幼儿用陶泥在此板上直接操作,捏出与之相关的各种景物。这样开放式地呈现,既作为幼儿的操作墙,又是一块很好的幼儿自主创作的主题墙,一举两得!
  4.立体式呈现。陶泥投放一段时间后,幼儿有了经验,出现了立体的作品,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作品,我对于美术区中的阶梯式橱面做了一些调整。幼儿的陶泥作品完成后,可以自主陈列在草地上。而有了这个自由的空间背景,幼儿的想象空间也扩大了,他们可以自由想象搓出各种人和物,自主摆放组合。
  参考文献:
  [1]居秋霞.浅谈幼儿美术个别化学习活动[J].生活教育,2013(9).
  [2]朱燕.关于幼儿美术个别化学习活动的相关思考[J].亚太教育,2015(36).
  ?誗编辑 韩 晓
其他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说明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
本期案例中推荐的《来喝水吧》和《长大这件事》这两本绘本,通过充满想象的细腻画面、富有魅力的语言表达、具有独特视角的情节、充满了趣味和神秘感的发展线索,吸引幼儿在阅读中领略其中的意境与奥妙,感悟生命、自然以及自身成长的秘密。而教师对绘本的意义、价值、特点、内涵的深入把握,是精准对接幼儿的想法与需要、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生成教学案例的关键。通过案例,我们充分体会到绘本所特有的魅力与价值,也看到两条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