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问题与治理原则①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规范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成长、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学校战略目标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了教师绩效管理的原则。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绩效 管理 问题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01
  
  目前,在中小学校已经开始实施绩效工资分配的改革,按照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所有事业单位都要进行分配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与其它普通高校相比,具有一些特殊性,主要是淡化纯理论科研,加强工学结合和操作技能。相应地,高职院校的绩效管理也有自己的特点。
  
  1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领导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他们通过沟通的方式,将组织的目标、各自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等基本内容确定下来,通过不断沟通,让员工的得到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大家共同完成绩效目标。许多学者常把绩效管理过程归结为四个或五个环节。其实,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过程,伴随管理活动的始终,它侧重于信息的沟通与绩效的提升,而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可以概括为:为了达到高职院校的目标,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广大教职员工就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目标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达成共识,相互之间形成承诺;在不断给予教师激励、辅导和监督的基础上,提升教职员工各方面的水平和技能;对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等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价,从而确定其工作成绩和能力,为他们的报酬、晋升、调配、培训、激励、辞退等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教职员工做出有利于组织目标达成的管理过程。
  
  2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高层领导认识不足,缺乏应有知识
  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系统要想真正发挥效用,学校领导必须有足够的重视,并给予大力支持。然而,许多领导缺乏绩效管理必要知识,不了解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包括绩效计划、绩效沟通、绩效考核、绩效反馈和改进等方面,因而学校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把绩效考核当成绩效管理,为了考核而考核;有的领导怕产生怕产生矛盾,甚至认为对教师实施绩效管理是多余的。对人才的使用和考核未提起重视,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2.2 中层干部执行不力,搞形式主义
  目前,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各部门管理者往往习惯于按部就班,倾向于原来的工作和思维模式,不愿承担更多的管理责任,对新工作,仅满足能交差就行。有制度有文件不认真执行,形式大于内容,比如在绩效管理方面,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去做数据记录的习惯,到考核阶段,为避免矛盾,采取“轮流坐庄”的方式进行,对考核工作不去认真执行,把关不严,不能做到公平合理。这样,绩效管理就成了填表打钩仪式,尤其是考核阶段处于期末,往往草草了事。
  2.3 各方面各部门配合不够,缺乏系统思想
  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个部门或单位缺乏其它子系统的配合很难做到一枝独秀的。现在的高职院校都是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直接领导下运作,各院校的许多涉及到绩效管理的评估、竞赛和选拔都是在教育厅的有关部门引领和指导下参与完成的。然而,上级的许多需要各个下属单位参与的项目,事先缺乏计划性,项目的制定和执行随意性大,经常搞得下级常忙于许多非常规事务,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资源;同样,学校的绩效计划也往往缺乏和各个部门及教师沟通、协调,导致计划的执行实施困难。
  因此,学校的绩效管理不光需要与上级主管部门的配合,也要与科研出版系统的配合,要有系统思想,才能取得成效。
  2.4 绩效指标体系不科学、不完善
  高职院校组建时间较晚,经验不足,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公认的考核指标体系。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师的绩效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方面的绩效指标。作为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不应像普通高校那样搞纯理论研究,而应当注重工学结合等方面,而实际情况:高职院校依旧把发表多少论文看成是科研绩效的主要指标。在教学和社会服务方面,虽然也定了许多指标,然而指标不科学或缺乏可操作性,没有有效地监督执行。
  2.5 考核监控机制的缺失
  监督环节是容易得罪人的,管理大师德里克也说过:人类在本性上是反抗被监督的。当然,教师绩效管理之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受到教师的抵触,还缘于绩效考核缺乏透明度,绩效管理没有制度化,缺乏前瞻性,导致考核的项目和标准缺乏公开化和明确化,教师不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方向,当然不知道自己在绩效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组织对他们的期望。到了期末考评时候,往往草草了事,得过且过。考核没有监督,没有投诉机制是主要原因。
  
  3 高职院校绩效管理的原则
  3.1 科学性与系统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工作的共同准则。高校教师考核指标体系, 设计应规范严谨,科学合理,理论上站得住脚, 实践中能准确全面反映实际状况;系统的绩效考核,要求对教师工作绩效做出一个全面的考察,同时也要求校内外各方面、各部门全面协调配合,把绩效管理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不能顾此失彼,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3.2 整体性与灵活性原则
  教师的教学活动既然是一个系统工程, 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不能过分地突出某一因素而导致整个系统失衡。由于高校教师个人工作特点、任务内涵不同, 在教师绩效管理机制构建时应通盘考虑、注重平衡,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管理控制又要有弹性,毕竟学校各部门各专业的情况各不相同,教师的层次和情况都不同,要考虑不同情况的个性特点,还要考虑各种新情况的出现,要制定多种应变的预案且留有余地,采取多种灵活的管理方式和控制方法来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
  3.3 定量与定性原则
  对教学质量考核应贯彻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想结合的原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就以传统的教师考核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讲,不是所有的指标都能进行量化的, 对于可以量化的,应逐一量化,保证定量考核的合理性。对于有些指标无法量化的,需要设置定性考核指标。
  3.4 激励性与及时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是一项普遍性的管理原则,它同样适用于教师的绩效管理。组织行为学的知识告诉我们,激励比惩罚、比漠视效果都好,激励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也反映了以人为本的精神。而及时性原则,一方面要求能及时、准确地获取绩效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就是一旦考核结果确定后,就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考核结果反馈给教师,对于成绩的褒奖和错误的指正要及时,以实现正强化的效果。
  3.5 重点管理与经济性原则
  重点管理就是应将主要精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而经济性原则是把绩效管理的某些活动付出人力物力与可能产生的效果进行经济上的比较,只有当“物有所值”、利大于弊时才实施,如果一项活动费时费力,劳民伤财,而达到效果意义不大,那就不值得去做。这一方面要求应有选择地开展某些活动,另一方面,要努力降低活动的各种耗费而提高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胜.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J].中国成人教,2009(7).
  [2] 范群.我国高校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状及创新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其他文献
学生公寓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列举了公寓安全隐患的几个方面,提出了预防和解决这些隐患的措施,希望能对广大在校师生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望各位领导老师彼此学习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6年10月至2018年8月之间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患者50例,随机分
摘要:在一战时期的瑞士,流行一种艺术潮流,它映射了战争在人们心中造成的震荡,这个艺术潮流被组织者称为达达主义,这种思潮对各国艺术家影响很深,尤其是德国艺术家乔治·格罗兹将这种艺术发扬光大,甚至传到中国。  关键词:乔治·格罗兹;达达主义  1914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奥匈帝国)的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在访问萨拉热窝时被刺杀,同盟国和协约国发生了激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场战争影响了无数人,191
【摘要】岗位聘任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核心,是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要求的产物。独立学院作为新型的办学模式,已被社会广泛认可,随着它的发展,二级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对独立学院在二级管理下的岗位聘任制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独立学院 岗位聘任 二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01    教师岗位聘任制是高等教育发展内在要求的产物。在
随着现代人生活习性的改变,电脑、手机的广泛使用,颈椎病的发生比例越来越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在颈椎病变手术治疗中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较为理想治疗手段.因后路螺钉技术存
本文通过对株洲市区营利性健身俱乐部会员消费行为调查得出:消费人群以中青年人群为主;选择健身项目上有一定的性别差异;俱乐部的环境影响会员的选择等。因此各营利性健身俱乐部
目前正处于一个在战略管理盛行的大环境下,而人力资源的管理也被推到了战略位置。学者们对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有各自的看法,不过其核心观点均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绩效的影
本文从自我管理的定义出发,论述了自我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并就如何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大学生自我管理方案设计和加强大学生在宿舍的自我管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法语的毕业生愿去非洲。北京外国语大学表示,该校赴非洲工作的法语系毕业生从2004年的约14%增至约1/3。“以前,我们的学生看不上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