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yu2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消化外科于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ESD的793例消化道病变患者的完整资料,将所有患者分别分为迟发性出血组(n=67)和非出血组(n=726)、穿孔组(n=47)和未穿孔组(n=746)以及消化道狭窄组(n=38)和非狭窄组(n=755),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临床基础资料、病变相关资料、手术相关资料等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

结果

在行ESD的患者中,迟发性出血、穿孔和消化道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8.45%、5.93%和4.79%。单因素分析显示: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分次切除;术后穿孔的危险因素为病变直径≥5 mm以及手术时间≥90 min;消化道狭窄的危险因素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以及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迟发性出血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胃窦发生病变>病变分次切除>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病变直径(≥5 mm);穿孔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手术时间(≥90 mm)>病变直径(≥5 mm);消化道狭窄危险因素的危险度排序为食管发生病变>病变直径(≥5 mm)>病变深度至固有肌层。

结论

行ESD的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胃窦病变以及分次切除病变的应注意迟发性出血,手术时间较长易发生术后穿孔,而对于食管病变和病变较深的患者尤其应该注意消化道狭窄。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临床确诊的64例强直性脊柱炎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4例骶髂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
进化儿科学(evolutionary pediatrics,EP)是达尔文的进化论与现代儿科学整合而成的边缘学科,它是从进化的角度、时间的因素研究小儿疾病的医学科学。笔者应用EP理论研究小儿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医院近一年多采取多部门协同合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模式,实行多环节一体化管理,同时开展信息化药学服务与监管,围绕临床实施重点
作为治疗尿毒症的有效手段之一,腹膜透析可以有效地纠正尿毒症患者的部分生理异常.而在此治疗过程中,由于腹膜透析液的组成有别于人体的体液,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生物不相容性
目的 探讨乳突根治术后不干耳原因,提高疗效,提出防治措施,减少复发并发症.方法 对2000年~2012年25例患者再次乳突根治术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25例患者中,脂瘤残留13例;面神经嵴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注射液治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疼痛的效果及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100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氟比洛芬酯注射液1 mg/kg静脉推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5 ml静脉推注,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用药后静息时与活动时VAS评分降低(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二层分离状态。通常将其分为3型,其中Ⅰ型和Ⅱ型均起自升
腰痛是一种常见病,但腰痛引起的腹痛者尚属少见,1979年6月马慎谨氏等曾报道过3例[1].笔者在工作中先后治疗腰腹痛25例,这些病例均被他院、他科疑诊为腹部各种疾病,而分别进行
目的 运用汉化生存质量量表—脑卒中影响量表分析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及康复干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5例儿童OSAHS患者,均在全麻下经鼻内镜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