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 0 1 3年1 2月2 9日,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史学者、山水画家、书法家、诗人、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中国书画》杂志社顾问王伯敏先生在杭州逝世。王伯敏1 9 2 4年1 1月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1 9 4 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1 9 5 2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士,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
王伯敏先生是2 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的奠基者和带头人,堪称“画史通儒”。他出经入史,著作宏富,公推为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中的学林巨擘,先后编著并在国内外出版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古肖形印臆释》《山水画纵横谈》《黄宾虹画语录》等近六十种专著,还有两百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出版有《王伯敏美术文选》《王伯敏美术史研究文汇》《王伯敏画集》《山水清音》等。
王伯敏先生在梳理美术史脉络的同时,不断精研中国山水画的特性,在章法、空间、透视处理、墨法、水法、用色、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和归纳。他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幽远”的山水画透视法“六远”理论,“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渍水、泼水、凝水、铺水”的山水画“水法”理论等中国画技法理论在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他提出的“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的“七观法”理论被列入《中国美术辞典》。
如今,王伯敏先生已归道山,但是他“一生治史走天涯,书剑长随落日斜”的学术态度,“读史行路支颐苦撰史,看山邀月啜茗喜画山”的生活精神和“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的人文风骨将长留世间,勉励后学。
王伯敏先生是2 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的奠基者和带头人,堪称“画史通儒”。他出经入史,著作宏富,公推为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中的学林巨擘,先后编著并在国内外出版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古肖形印臆释》《山水画纵横谈》《黄宾虹画语录》等近六十种专著,还有两百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出版有《王伯敏美术文选》《王伯敏美术史研究文汇》《王伯敏画集》《山水清音》等。
王伯敏先生在梳理美术史脉络的同时,不断精研中国山水画的特性,在章法、空间、透视处理、墨法、水法、用色、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和归纳。他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幽远”的山水画透视法“六远”理论,“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渍水、泼水、凝水、铺水”的山水画“水法”理论等中国画技法理论在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他提出的“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的“七观法”理论被列入《中国美术辞典》。
如今,王伯敏先生已归道山,但是他“一生治史走天涯,书剑长随落日斜”的学术态度,“读史行路支颐苦撰史,看山邀月啜茗喜画山”的生活精神和“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的人文风骨将长留世间,勉励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