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史通人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our1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 0 1 3年1 2月2 9日,中国当代杰出的美术史学者、山水画家、书法家、诗人、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中国书画》杂志社顾问王伯敏先生在杭州逝世。王伯敏1 9 2 4年1 1月出生于浙江台州黄岩,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1 9 4 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研究班深造。1 9 5 2年起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院士,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西泠印社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
  王伯敏先生是2 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的奠基者和带头人,堪称“画史通儒”。他出经入史,著作宏富,公推为中国美术史研究领域中的学林巨擘,先后编著并在国内外出版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民间剪纸史》《敦煌壁画山水研究》《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古肖形印臆释》《山水画纵横谈》《黄宾虹画语录》等近六十种专著,还有两百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出版有《王伯敏美术文选》《王伯敏美术史研究文汇》《王伯敏画集》《山水清音》等。
  王伯敏先生在梳理美术史脉络的同时,不断精研中国山水画的特性,在章法、空间、透视处理、墨法、水法、用色、意境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和归纳。他提出了“高远、深远、平远、阔远、迷远、幽远”的山水画透视法“六远”理论,“水调墨、水带墨、水破墨、墨破水、水破色、渍水、泼水、凝水、铺水”的山水画“水法”理论等中国画技法理论在画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他提出的“步步看、面面观、专一看、推远看、拉近看、取移视、合六远”的“七观法”理论被列入《中国美术辞典》。
  如今,王伯敏先生已归道山,但是他“一生治史走天涯,书剑长随落日斜”的学术态度,“读史行路支颐苦撰史,看山邀月啜茗喜画山”的生活精神和“半唐斋里人长乐,壁上云山枕上诗”的人文风骨将长留世间,勉励后学。
其他文献
宋人苏轼的真实长相是什么样?这似乎是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时下古文献、古文学以及书画界的相关研究著作中,多使用元人赵孟頫所绘之东坡像(图一),如刘正成先生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苏轼卷》-似乎赵的作品是最为可信的。不过,即使粗略看去,这个画像也是有问题的:东坡的个头被画矮了。东坡《宝山昼睡》-诗明确说过,自己是“七尺顽躯走世尘”,宋时的“七尺”换算成现代的尺寸就是接近两米——即使在古代,东坡也是个高个
期刊
在中国现代作家中,老舍先生素有“语言艺术大师”之称。随着近几年其书画收藏的渐为人知,尤其是“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絮青藏画展”在中国美术馆的隆重举办和《老舍胡絮青藏画集》的出版,收藏的大多艺术精品展现在世人眼前,其作为收藏家的身份为大家所共识,且是“真正”的大藏家,其画评之准、收藏之富、赏鉴之精令人惊叹,非当下以“雅贿”而得或投机为目的的所谓藏家所能比拟。初略统计,其书画收藏总数(加上散佚的京戏
期刊
编者按:“工笔”与“写意”不仅是绘画技术和画种,实质是中国画两种相异的美学观念。当代工笔画兴盛,既得各类国展肯定,也颇受市场欢迎,而写意尤其大写意画基本淡出甚至远离国展视线。这种与数百年来的道统背道而驰的现象值得深思。写意思想发端于文人,复盛于文人,尤其明清以来文人写意画成为中国画代名词,构筑了中国文人墨客的精神空间。然而“文人画”毕竟带有自给自足的烙印,尤其写意对造型的敷衍或排斥,却又给不少投机
期刊
编者按:2012年2月19日,即农历新春雨水的第一天,马士达先生病逝于南京,享年69岁。马先生性格朴质、不善言辞,唯于艺事矻矻以求,一生留下了大量的书法和篆刻作品,在当代书坛、印界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今年适逢马先生逝世三周年,有赖于先生生前友朋、门生的襄助,本期特辟专题以为纪念。管中窥豹,未必能全马先生德艺之一斑:心香一瓣,或可略表业界朋友和我刊的怀念之情、景仰之意。先生有德,其泽洋洋:先生有
期刊
人们总是乐于讨论马师士达先生在篆刻刀法上的成就,形容他如郢匠运斤’又如庖丁解牛,奏刀砉然,皆切中肯綮,并引以为技进乎道的典型。而先生自己则更强调他的印章成就完全仰仗于书法,他曾刻一印以明其意,曰“半个印人”,意在告诉读者他也是“半个书家”,不得单纯以篆刻家视之。  书法在他的印学中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了解先生刻印的过程,或能帮助我们有更深入的理解。记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读书随园时获先生教诏尤
期刊
吴德先为广东潮州市人,因钦羡颜真卿(颜鲁公)和柳公权(柳诚悬)而取字“鲁诚”。解放后,因故被打击'致常年以拉人力车、运柴为生,故而取号“舆薪山人”。  吴先生本名邹木兴,少年时因家贫而被易于广东一吴姓人家,遂得现名。因天性聪慧,吴先生受到吴家家中长辈的鼓励,通过努力学习而具备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并且在书法上崭露头角,年少时便逐渐闻名乡里。  吴德先先生一生酷爱书法。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投入到抗战的地下
期刊
当代中国山水画正处于一个多元发展、不断探索的时期,也是一个有待建立和创作新的学术规范、表现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的重要历史转折期。在这一时期,多元的创作观念,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多层的技术和技法探索,使得中国画的发展多轨并行,齐头并进。  近年来,面对世界上各种强势艺术潮流的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绘画该如何发展、如何完善、如何迎接挑战、如何应对危机、如何弘扬自身价值,一直是艺术家们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无
期刊
田树苌,字楚材,别署硕昌,室称一粟楼,又称四宁轩。1944年生于山西省祁县。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就读于山西艺术学院美术系。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三、四届理事,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蒹秘书长,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山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书法特聘指导教授、山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等职。出版有《田树苌书法集》。编著有《书法
期刊
董其昌(1555-1637)是明代官场中的“天马”,他因是万历皇帝的太子朱常洛的讲官,而仕途被世人看好。倘若太子登基了’他便成为皇帝的老师,是为“国师”。中国古人有尊师的传统,有“天地君亲师”的排序,也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所以董其昌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吏部自然要尊他三分。万历年间,董其昌虽是翰林院编修,却可以称病还乡,过着仕隐两兼的生活,即便当了湖广提学副使,上任一年便挂冠而去;升任副建副
期刊
我过去对“闲”字没有好印象,觉得它不是一个好词。如某家门上贴个“闲人免进”的条子,就揣想闲人不是个好东西,要不人家怎么就不欢迎呢?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左翼文人也骂闲人,讲“有闲即是有钱,有钱即是资产阶级”。这一下更把革命与闲人对立了起来,以致也害怕自己是闲人。小时候看《红楼梦》里大观园的美女小生们在玩诗歌游戏时,宝钗给宝玉起个“富贵闲人”的雅号,顿觉得太小资了,实在有愧于人民。直等到自己忙白了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