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城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慧城市代表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以及科学管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构建质量的提高对于推动城市智慧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城市安全问题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浪潮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安全;体系建设
引言: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城镇化正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安全管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安全管理也成为城市政府服务所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手段不断在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智慧化的管理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管理城市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问题的概述
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在建设与发展时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来源。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城市是服务的主要对象,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实际需求是关注点,自动化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多元化和个性化是特色,融合先进技术和科学理念是手段。智慧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或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而是智能化层面上的一个质的飞跃,有着相联更全、共享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多的宏伟目标,是现阶段城市智能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1、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特征:
1.1全面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其所提供的信息需要覆盖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同传统意义的信息服务相比,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采集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并且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必须是准确、及时和全面的。
1.2智慧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收集手段、信息加工方法以及信息产品传播渠道等方面。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要想获得准确、全面的资源信息,依靠传统信息采集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智慧城市把最新的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云计算、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等各种智能化技术保障了信息传播渠道的通畅和多样,也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服务的即时性和广泛性。
1.3生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要满足生态性需求,即在信息服务过程中,要满足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需求。这一特征与智慧城市本身的发展特征是一致的。
2、要素
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信息不仅是服务的最终状态,更是体现在每一个服务过程中。例如,信息的采集、加工以及传递,都需要不同的信息进行参与才能够完成。作为服务对象的社会,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还是信息服務得以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服务是信息的最终表现方式,更是信息价值体现的根本途径。通常情况下,信息咨询以及信息产品提供是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如果没有转化为服务,信息的价值就无法真正地得到体现。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主要作用包括:极大地满足了智慧城市的各种信息需求;有效地促进了智慧城市各方面的科技进步;快速地推动了智慧城市向前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中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包括:城市建设与管理合一模式、城市安全管理职能多头分散模式、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综合协调模式、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单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模式等等。在这些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重建轻管、城市管理职能配置不到位、交叉重复职能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扯皮打架”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城市管理职能的发挥。而在管理方式上过份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缺乏。从传统的城市安全管理运行的过程看,各政府管理部门虽然尽职尽责,但城市管理被视为城市发展中问题最多、公众满意度最低的领域之一,不仅日常运行过程中问题不断、与社会各阶层摩擦冲突常有,重大事故乃至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限制了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安全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固然有其历史性的和外部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体制。因此,要彻底解决城市安全管理问题,必须变革城市管理制度,创造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既满足专业化管理要求、又符合城市发展整体利益的新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而信息化的发展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手段。
三、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由安全制度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三部分进行总体设计。
1、安全制度体系
1.1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对信息服务系统在智慧城市整体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进行规划。规划必须以信息化战略规划思路为原则,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实现居民生活更智能,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处更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2、安全组织体系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系统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政务信息服务部、产业信息服务部以及公众信息服务部。这三个服务部门均包含信息采集部、信息分析部、信息加工部、信息应用部、信息管理部以及信息服务部。各个部门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分离管理,协同服务,在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作用下,既保留了自身的行政主权,又实现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3、安全技术体系
3.1信息采集技术。除了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外,更多的是依靠现代先进的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信息采集。例如,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对运动物体的非接触式识别,而且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体;通过传感器可以及时、准确、自动地获取各种环境下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必备资源;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介,将各个物体的特征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监控中心,从而达到对各种物体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3.2信息分析技术。在大数据来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积累丰富、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挖掘分析出更多重要的信息,成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重中之重。信息分析技术选择是否合理和其先进程度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并影响着信息服务的质量。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包括思维逻辑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数理统计学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生命周期方法等。 3.3信息传播技术。信息服务产品要经过信息传播渠道借助传播媒介才能到达需求者手中。传播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信息传播快速、准确、广泛,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服务高效便捷、随时随地的需求。鉴于此,智慧城市的信息传播技术应该融合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让信息的通道更多元化。下图2是我主导开发的智慧城市平安总控集成平台系统电子地图城区实施监控页面,电子地图中各路口或敏感区域标有监控探头的图标,鼠标点击相应图标就能弹出视频窗口实施显示该区域监控探头拍摄的实况。
4、安全管理体系
4.1资源安全管理。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资源管理包括对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存储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方面综合管理。
4.2安全服务管理。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服务标准规范、使用条例、共享机制、更新制度、收费标准等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及其生命力。
4.3人员安全管理。人是智慧城市的主体,信息服务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而系统运行人员的执行能力则对运行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对系统人员的岗位合理分配、科学制定奖惩制度和培训实效则显得非常重要。在人员管理上,要借助各种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以及道德水平,从而使其为系统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1、建设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在重点目标和部位部署无线识别网络,整合、完善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推动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和环境状态监控网络建设,形成全面覆盖、集约共享的城市感知网络,为城市管理系统提供身份、图像、位置、状态等多种感知信息。
2、建设高速化的通信网络。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信网络光纤化、无线化,推进“三网融合”,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宽带多媒体信息通信网络,确保系统信息稳定、高速、安全流转。
3、建设统一安全的公共平台与共享的信息资源。在“智慧城市”的全市统一的公共平台和信息资源基础上,视情构建城市管理应用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数据交换平台、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
4、建设完善的安全智慧应用体系。结合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工作的具体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优先并重点推进业务办理、智能管控、公共服务、效能督查、应急处置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五、结束语
智慧化城市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应对城市急剧膨胀带來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智慧城市安全使得城市部件更易于被感知、管理事项更易于被精准判断、决策指令更易于被有效施行、公共资源更易于被合理分配,从而减少消耗、降低污染、缓解拥堵,是确保城市持续生机的最佳城市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欢平.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7):109-111.
[2]王曼丽.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06):58-62.
[3]史璐洁.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05):29-31.
【关键词】 智慧城市;建设;城市安全;体系建设
引言: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城镇化正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城市安全管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安全管理也成为城市政府服务所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手段不断在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发展的今天,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升城市的安全管理水平,智慧化的管理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管理城市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智慧城市建设相关问题的概述
所谓的智慧城市就是在建设与发展时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来源。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城市是服务的主要对象,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实际需求是关注点,自动化和决策支持为目标,多元化和个性化是特色,融合先进技术和科学理念是手段。智慧城市不是城市信息化或数字城市的简单升级,而是智能化层面上的一个质的飞跃,有着相联更全、共享更广、效能更高、服务更多的宏伟目标,是现阶段城市智能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1、智慧城市主要有以下特征:
1.1全面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其所提供的信息需要覆盖到城市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同传统意义的信息服务相比,其中蕴含的信息量更为丰富,涉及的范围更为广泛,采集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并且提供给客户的信息必须是准确、及时和全面的。
1.2智慧特征。主要表现在信息收集手段、信息加工方法以及信息产品传播渠道等方面。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要想获得准确、全面的资源信息,依靠传统信息采集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智慧城市把最新的信息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信息服务的各个环节。云计算、移动通信和物联网等各种智能化技术保障了信息传播渠道的通畅和多样,也很好地体现了信息服务的即时性和广泛性。
1.3生态特征。主要表现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要满足生态性需求,即在信息服务过程中,要满足低碳、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需求。这一特征与智慧城市本身的发展特征是一致的。
2、要素
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信息不仅是服务的最终状态,更是体现在每一个服务过程中。例如,信息的采集、加工以及传递,都需要不同的信息进行参与才能够完成。作为服务对象的社会,不仅是产品的使用者,信息服务的提供者,还是信息服務得以发展与完善的动力源。服务是信息的最终表现方式,更是信息价值体现的根本途径。通常情况下,信息咨询以及信息产品提供是信息服务的主要形式。如果没有转化为服务,信息的价值就无法真正地得到体现。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主要作用包括:极大地满足了智慧城市的各种信息需求;有效地促进了智慧城市各方面的科技进步;快速地推动了智慧城市向前发展。
二、智慧城市建设中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从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包括:城市建设与管理合一模式、城市安全管理职能多头分散模式、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综合协调模式、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单一管理模式、城市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模式等等。在这些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重建轻管、城市管理职能配置不到位、交叉重复职能等等。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扯皮打架”现象,从而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城市管理职能的发挥。而在管理方式上过份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缺乏。从传统的城市安全管理运行的过程看,各政府管理部门虽然尽职尽责,但城市管理被视为城市发展中问题最多、公众满意度最低的领域之一,不仅日常运行过程中问题不断、与社会各阶层摩擦冲突常有,重大事故乃至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严重限制了城市健康发展。
城市安全管理面临的严峻问题固然有其历史性的和外部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体制。因此,要彻底解决城市安全管理问题,必须变革城市管理制度,创造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构建既满足专业化管理要求、又符合城市发展整体利益的新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而信息化的发展为城市安全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和手段。
三、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
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由安全制度体系、安全组织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三部分进行总体设计。
1、安全制度体系
1.1战略规划。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对信息服务系统在智慧城市整体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发展趋势进行规划。规划必须以信息化战略规划思路为原则,充分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实现居民生活更智能,人类与自然环境相处更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2、安全组织体系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系统的组织体系主要包括政务信息服务部、产业信息服务部以及公众信息服务部。这三个服务部门均包含信息采集部、信息分析部、信息加工部、信息应用部、信息管理部以及信息服务部。各个部门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分离管理,协同服务,在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机制作用下,既保留了自身的行政主权,又实现了部门间的协调合作。
3、安全技术体系
3.1信息采集技术。除了传统的信息采集方式外,更多的是依靠现代先进的自动化信息采集技术系统而全面地进行信息采集。例如,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可实现对运动物体的非接触式识别,而且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体;通过传感器可以及时、准确、自动地获取各种环境下的实时信息,这些信息是开展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必备资源;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等信息传播媒介,将各个物体的特征信息传送给物联网监控中心,从而达到对各种物体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目的。
3.2信息分析技术。在大数据来临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积累丰富、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挖掘分析出更多重要的信息,成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重中之重。信息分析技术选择是否合理和其先进程度决定了分析结果的可靠程度,并影响着信息服务的质量。常用的信息分析方法包括思维逻辑方法、系统分析方法、数理统计学方法、层次分析方法、生命周期方法等。 3.3信息传播技术。信息服务产品要经过信息传播渠道借助传播媒介才能到达需求者手中。传播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信息传播快速、准确、广泛,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服务高效便捷、随时随地的需求。鉴于此,智慧城市的信息传播技术应该融合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广播电视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物联网技术,让信息的通道更多元化。下图2是我主导开发的智慧城市平安总控集成平台系统电子地图城区实施监控页面,电子地图中各路口或敏感区域标有监控探头的图标,鼠标点击相应图标就能弹出视频窗口实施显示该区域监控探头拍摄的实况。
4、安全管理体系
4.1资源安全管理。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的资源管理包括对硬件资源、软件资源、网络资源、信息资源、存储资源、技术资源、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几个方面综合管理。
4.2安全服务管理。服务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价值。服务标准规范、使用条例、共享机制、更新制度、收费标准等的完善程度和执行力度直接影响着服务的质量及其生命力。
4.3人员安全管理。人是智慧城市的主体,信息服务系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而系统运行人员的执行能力则对运行效果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所以对系统人员的岗位合理分配、科学制定奖惩制度和培训实效则显得非常重要。在人员管理上,要借助各种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岗位技能以及道德水平,从而使其为系统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安全管理的对策研究
1、建设全面覆盖的感知网络。在重点目标和部位部署无线识别网络,整合、完善公共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推动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和环境状态监控网络建设,形成全面覆盖、集约共享的城市感知网络,为城市管理系统提供身份、图像、位置、状态等多种感知信息。
2、建设高速化的通信网络。优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通信网络光纤化、无线化,推进“三网融合”,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宽带多媒体信息通信网络,确保系统信息稳定、高速、安全流转。
3、建设统一安全的公共平台与共享的信息资源。在“智慧城市”的全市统一的公共平台和信息资源基础上,视情构建城市管理应用支撑平台、信息资源管理体系、数据交换平台、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
4、建设完善的安全智慧应用体系。结合城市管理、执法和服务工作的具体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类应用系统建设。优先并重点推进业务办理、智能管控、公共服务、效能督查、应急处置等应用系统的建设。
五、结束语
智慧化城市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应对城市急剧膨胀带來的一系列严峻挑战,智慧城市安全使得城市部件更易于被感知、管理事项更易于被精准判断、决策指令更易于被有效施行、公共资源更易于被合理分配,从而减少消耗、降低污染、缓解拥堵,是确保城市持续生机的最佳城市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高欢平.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7):109-111.
[2]王曼丽.青岛市建设“智慧城市”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1(06):58-62.
[3]史璐洁.智慧城市的原理及其在我国城市发展中的功能和意义[J].中国科技论坛,2011(0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