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ingbo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重理论学习忽视实践教学,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结合教学实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了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实验内容以及考核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
  C语言作为一种通用的程序设计语言,具有丰富的运算符和表达式、语言灵活、编译目标文件质量高、执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强等特点,已成为大部分高校计算机专业等工科的必修课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的转变,从录取新生的层次来看,民办本科院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自觉性不足且学习习惯不好。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认为C语言涉及的概念比较复杂,使用灵活,容易出错,特别是多数高校将C语言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进校后首先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直接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C语言的兴趣。使得C语言似乎变成了一门“可望而不可及”的计算机语言,最终导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十分普遍。本人根据对C语言实际教学过程的总结,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如下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调整
  根据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谭浩强教授主编的《C程序设计(第四版)》教材,该书对C语言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要点讲解透彻,全面而深入;按照提出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三部曲进行教学、组织教材;本书的每个例题都按以下几个步骤展开:提出任务—解题思路—编写程序—运行程序—程序分析—有关说明,符合认知规律,容易入门与提高。
  该本教材涉及教学内容很多,加上由于教学学时有限,我们对该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点和难点划分,具体安排如下:
  (1)了解C语言的特点,掌握C程序的结构及编程步骤;
  (2)初步了解程序设计的方法,掌握算法描述;
  (3)认识C语言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
  (4)熟练掌握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的程序设计方法;(重点)
  (5)熟练掌握数组和函数的使用;(难点)
  (6)理解并掌握指针、结构体与共用体的使用;(难点)
  (7)掌握预处理命令和文件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的改革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C语言这门课程是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只有理论知识,不会上机编程,就不可能领会和掌握C语言。教学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课堂讲解外,其余的都是要通过不断的上机编程使得学生了解C语言真正的内涵,我们在每一个学习知识中都安排了实验教学,并在课程结束后安排1~2周的课程实训。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们采用以下的方法:
  (1)教师课程教学演示,例如实际操作演示,各教学实验总结演示。
  (2)反复加强上机实践,让学生熟练教材中经典的程序,例如交换算法、迭代算法、递归算法、排序算法等。
  (3)例如布置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题目,培养学生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身高预测、模拟计算器、猜数游戏、学生成绩管理等程序。
  (4)在所有学生编写的程序中,挑出具有代表性的程序,进行讲解,让大家分享,从而找出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
  三、考核方式改革
  课程的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正确有效地考核不仅能准确获知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也能帮助教员发现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能对教学方法进行更好的改进。
  要想真正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建立了严谨的程序设计思想、是否具体有一定的上机编程能力,必须采用多种考试形式的结合,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目前程序设计课程常用的考核方式有以下几种:
  (l)笔试,即传统的试卷考试方式。适合于客观题型以及部分主观题的考试,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程序理解题、编程题等,可以有效考核学生对程序设计概念、思想、方法以及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等的掌握情况。
  (2)机试。通过上机的方式检测学生的问题分析、程序设计以及编程能力。
  (3)大作业方式。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完成一个大作业,充分检测学生在完成一个大作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由于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并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其中编程能力是这门课程考查的重点。所以本课程采用笔试加机试的考核方式,通过笔试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机试则用来检测学生的分析问题、问题求解和编程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案例提出的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肩发式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学习、案例总结三个阶段。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编程应用为驱动,通过案例引入内容,重点讲解算法设汁。并穿插介绍相关的语言知识。
  (2)以任务驱动法实施实践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制定具有真实性、整体性、开放性、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任务,在设计任务时,必须考虑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让学生调动原有的智力背景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3)运用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够优化教学过程;多媒体教学可进行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建立和有效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开发基于校园网的多媒体课件,并以校园网为中心,进一步发展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与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增加了学习机会,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学生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方式,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进行主动学习。
  五、研究结果
  (1)达到预定目标。通过多年的尝试和实践。实现了一定的研究目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
  (2)经过一年多的努力,《C语言程序设计》已被为学院级精品课程。同时建立了教学的网络平台。利用校园网的资源,组织教师制作了本课程的网络多媒体和视频课件。
  (3)近2年组织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广东省赛区本科组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1人,专科组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4人。全国赛本科组比赛三等奖1人,专科组比赛一等奖1人,2等奖2人,三等奖2人。
  通过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改革现行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体系,打破旧的教学框架,形成一套教師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考试方式等具有较高教学效果的教育方案,以提高学生程序设计能力为主线,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思想.抓好课程理论、实验、考核的每一个环节,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四版)[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张索君.《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科学学院学报,2010,2.
  [3]荣明.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信息技术教育.2007(12).
  [4]竞博.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问题及改革建议[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作者简介:
  陈强,男(1976-3),福建连江人,副教授,硕士,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研究方向:软件技术,嵌入式系统
  刘肃平,男(1978-1),江西石城人,讲师,硕士,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系。研究方向:软件技术,数据挖掘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稳步迈进,汽车保有量在不断的提升,加油站所面临的主要矛盾由原先的加油难油品质量不高转变成为提供单一的加油业务和驾乘人员对于多样化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再者,国外石油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国际原油价格的不稳定以及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传统的成品油销售已经远远无法支持企业长远长效的发展,未来的经济增长点应该着力放在非油品的经营业务上,在新常态下努力打造国有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