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教学生活化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tingm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地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地理的精彩在走向生活中展现,如此方能极大增强地理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符合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
  关键词: 地理教学 生活化 实例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周围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体现“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用”。因此,如何用“生活化”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将生活现象、生活元素融入地理教学中,突破课堂教学的空间,是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1.利用生活经验,获取地理知识
  充分利用身边事例和生活经验促进对地理规律的深入理解。生活在地理环境中的我们,各种环境要素都深深渗透到生活中,许多地理问题在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活生生的例证,与学生生活十分贴切,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通俗易懂。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生活经验突破学习内容。
  新课导入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事物入手,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确实是有用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人口迁移”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今年,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没有出去旅游的?有没有到异地求学或工作的?引出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咱们广东是人口迁入大省,给本省经济发展带来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一步一步讨论提高学习效率。
  在讲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时,本市正好是海滨城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夏季在水中游泳和在陆地待着的感觉有何不同,白天和黑夜风向有何变化。再例如:讲“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时,学生平时可以品尝到很多反季节的和来自域地的瓜果蔬菜等农产品,这都得益于农业区位的什么条件呢?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生活,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了知识。
  2.本土化促使地理教学生活化
  家乡的地形、地壤、河流、气候、风俗民情、历史沿革等都可以植入到地理教学的大课堂中,对教材进行“本土化”处理,使课程内容富有“乡土元素”和“地方特色”,变得更丰满而鲜活,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为习得理论知识奠定基础。“本土化”处理的一个最重要途径就是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地理要素、景观、事物等,优化教材,活化课堂,达到教学过程的合理要求。
  例如:在教学中讲到城市功能区划分时,可具体到本市商品房的开发热潮,开发商开发,购房者购房各要考虑哪些地理要素?省运动会场馆建设的选取问题,等等。又如在教学关于“城市化”有关内容时,选取本市用地面积变化的地图导入新课,然后以点带面,逐渐探究城市化的本质规律。再如:教学“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引用上海宝钢到本市的投产,会引发哪些人地矛盾,如何解决,等等。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习的目的在于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将较为抽象的地理概念实践化,而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教学实践是一个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讲太阳高度时,让学生到室外寻找一些直立的事物(比如树木、旗杆等)作为观察的目标,观察分析目标事物影子在一天中影子长短、方向的变化与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此使学生理解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规律。探究如何测定一天中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以便合理地调整太阳能热水器的高度角和设计两栋楼间的楼间距等。又如,在讲环境污染类型时,可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化工厂、钢铁厂,并要求学生写调研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4.利用生活媒体,使地理生活化
  现代媒体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便利的机会,也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很多学生正是通过这些媒体由刚开始的接触地理、感知地理到后来的关注地理,进而热爱地理。
  手机、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无时无刻不渗透大量地理知识。让学生在收集地理新闻、地理信息、自然风光、自然现象、民俗风情等社会生活中涉及的地理知识,然后在搭建的“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演讲平台中加以展示和探讨。
  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形成空间概念。比如在讲“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概念时,可先放映绘有黄河未形成“地上河”时的河道横剖面,然后模拟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进入下游,如此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沉积,使河床不断抬高,造成地下水位不断升高,于是河床承受不了上涨的水位而不断加高堤坝。如此一步步演示,让学生配合教师讲解,就能很好地把“地上河”这一地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原因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5.创设生活情境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的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
  如在学习地图三要素时,设计了“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在亲自动手绘图的实践中体会到地图的形成需要各种要素,如此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确地图的三要素,使学生内在的概念不断清晰、明朗化。
  6.关注热点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国际、国内时事,既是日常人际交流必不可少的话题,又是一种生活时尚,可带给我们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
  如近日,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央视主持人柴静的新作《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这部知识容量极大的作品,可能会是2015年高考地理的热点话题。雾霾天气,明明能看见太阳,却看不见远处的建筑物,明明是个晴天,阳光却无法穿过城市上空的“大灰罩子”,仿佛一切都蒙了一层纱,显得不那么真实。又如城市问题:关于堵车,网民戏说:“北京是首堵,成都是成天堵,重庆是重复的堵,上海是上路就堵,广州是广泛地堵,长春是长年地堵,天津是天天的堵,深圳是深深的堵!”再如从汽车拥有量角度,东京比北京车多,为什么没有那么严重的大气污染?给你什么启示?等当下热点问题。
  总之,用生活的理念进行地理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快乐学习,快乐生活,赋予教学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使以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摘 要: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开创于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它让洋思中学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内就一跃成了“中国名校”,创下了教育界的奇迹。2008年大余中学开始学习这种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时隔七年,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经历了从模仿到熟练运用的艰苦过程,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 先学后教典 当堂训练 教学模式 地理教学  当前,在我国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应试教育依然是现在普遍
目的:  随着全球性老龄化社会的发展,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卫生和社会问题。AD的致病核心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
摘 要: 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地理事物及地理概念具象化,学生可以在识图、认图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地理知识,因此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应用,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地图教学经验,并且结合我国的地理教学提出促进中国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策略,旨在强化我国地理科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教学 地图应用 地理知识 教学效果  一、进行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研究的
摘 要: 目前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相对缺乏,学习处于相对被动状态。这样就对教师的教学组织提出了要求,如何构建多元课堂,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物理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课堂生成  一  物理教学强调注重知识积累,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物理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但目前物理课堂教学中却出现一些不和谐现象,主要集中体
摘 要: PBL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本文将针对高一物理教学特点对PBL模式的优势、应用方法、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析,探讨应用PBL教学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PBL 高一物理 教学应用  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是1969年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