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放疗方法在胸腹部的移动特点比较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放疗过程中胸部和腹部的移动特点。

方法

选取2016年2—7月四川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120例患者,胸、腹部各60例。在放疗过程中采用Sentinel系统实时监测并记录患者2种治疗部位体表轮廓的移动数据,分析其移动特点。配对t检验差异。

结果

胸、腹部移动类型主要包括基本不动型、移动稳定型、跳跃型及逐渐增加型4种,分别占14.0%、64.0%、8.7%和13.3%。治疗部位偏移值:胸部IMRT (6.55±2.34) mm和VMAT (4.97±1.24) mm (P=0.002),腹部IMRT (3.97±1.80) mm和VMAT (2.69±1.42) mm (P=0.004)。胸、腹偏移值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同一时间段内胸部的偏移值高于腹部。

结论

对于胸部和腹部接受放疗的患者,治疗部位的移动是普遍存在的。VMAT技术能有效降低胸腹部的偏移值,确保治疗剂量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目的初诊寡转移鼻咽癌患者原发灶根治性放疗预后因素分析。方法2008—2011年39例初诊寡转移鼻咽癌患者接受1~6周期化疗及原发灶根治性放疗,其中10例常规放疗,26例IMRT。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1、2、3年OS和PFS分别为97%及87%、87%及65%、70%及59%。年龄、转移灶数目、诱导化
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最常见的失败原因。约10%鼻咽癌经IMRT±化疗后出现局部、区域复发,4%~10%初诊和15%~30%根治性治疗后鼻咽癌出现远处转移。尽早诊断鼻咽癌复发或转移从而早期干预是复发或转移鼻咽重要预后因素,但基于错误诊断而进行的挽救治疗亦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早期正确诊断鼻咽癌复发或转移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但截至目前,国际国内均无复发转移鼻咽癌诊断的指南或专
SCLC是一种强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自然病程短,易发生脑转移,因此在放化疗基础上,应用脑预防照射对于减少脑转移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存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关于脑预防照射的适应证及应用价值却争议不断。这些争议主要集中在广泛期SCLC中脑预防照射的价值,局限期SCLC中脑预防照射适应证以及是否另有替代方法等。本文旨在对现阶段脑预防照射临床应用的相关争议及进展进行相应探讨。
目的探讨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能否通过抑制NF-κB及下游通路减轻大鼠急性RIHD。方法将21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PDTC+照射组3组各7只。单纯照射组及PDTC+照射组大鼠接受心前区局部6 MV X线20 Gy单次照射。PDTC+照射组在照射前30 min腹腔注射PDTC,120 mg/kg,1次/d,第1—14天。照射后第14天取心脏组织观察病理学变化
期刊
随着IMRT应用,鼻咽癌LRC率取得明显提高,但仍有10%~15%患者出现复发。复发鼻咽癌的再程治疗一直是鼻咽癌治疗的难点。另外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方式多且每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这也使得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更为困惑。由于目前尚缺乏高级别临床试验的证据指导,无法形成相应的治疗指南及规范。该共识对目前复发鼻咽癌治疗的相关文献和临床试验进行回顾,按复发鼻咽癌放疗、手术治疗及化疗靶向治疗等进行分层探讨和总结;对目
目的比较微型MLC (2 mm叶片厚度)和普通MLC (10 mm叶片厚度)在颅内SRS逆向IMRT计划中的剂量分布差异。方法鉴于微型MLC开野小的特点,选取30例颅内最大直径<10 cm肿瘤进行比较,分别使用常规和微型MLC进行剂量学对比,保持所有计划优化参数一致,得到满足临床要求的逆向动态调强计划,T检验比较两种MLC条件下放疗计划中靶区和OAR受量。结果微型MLC和普通MLC相比,在靶区剂量
目的探讨直肠癌IMRT中仰卧位和俯卧位对靶区剂量覆盖的影响,为直肠癌IMRT体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例接受术后辅助放疗的直肠癌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各12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第1—4周)各扫描一组定位CT,分别定义为Plan、1W、2W、3W、4W。基于不同CT影像图像分别勾画OAR。PlanCT与第1—4周CT分别进行图像融合,将PlanCT的CTV和PTV分别拷贝至第1—4
初治转移鼻咽癌异质性较大,因此治疗方法及疗效差异也很大。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了初治寡转移鼻咽癌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其他多发转移。初治寡转移鼻咽癌不仅涉及到全身治疗,还要考虑原发灶和转移灶的处理。全身化疗的基础上增加原发灶的根治性放疗和转移灶的积极处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甚至获得治愈效果。多种分子标志物及预后模型能够筛选出部分从积极治疗中获益的患者,但仍需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