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提出:就业能力培养是国家就业战略的核心内容,
在加强对专业技能方面的硬性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把对就业人员沟通交流、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软性能力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把就业软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提出思考方案,以资探讨。
一、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软能力培养细化目标
按照《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对软能力的划分层次,应用层、修炼层的软性能力重在后天培养,细化其与“硬技能”学习过程的相关性,将主要培养范围划定在以下几方面:
(一)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在职业工作中体现为对于行业规则和互相往来基本方式的尊重。在很多“硬技能”的具体实施要求中,其实都涵盖了必须遵守的诚信意识,以会计专业为例,熟练的账务操作技能必须以“不做假账”作为基本思想指导,专业胜任能力和诚信水平是考量合格会计师的双重标准。为此,将诚信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以对基本职业素质的把握形式渗透,是专业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
(二)学习能力
专业课程以培养“硬技能”为根本目标,但此时的“硬技能”是否就能成为终生依靠的“铁饭碗”?答案是否定的,信息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要使学生能在专业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让其具备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鱼”和“渔”之间本身就紧密相联,为此,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必要,且具可操作性的。
(三)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可细化为倾听、分析、表达、争辩等多方面的行为技巧,是任何行业的职业人必备的软性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重在两方面:一是提升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升自我表达的能力,而这恰巧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加强沟通能力,其实从本质上也可提升“硬技能”的学习效率,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该软性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致收到双赢效果。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是就业软能力,而且是社会人寻求自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该能力从某些层面上而言取决于天赋,无法教授,但实例证明是可以在不断的事务练习中,通力脑力激荡而得到提升。而练习,正是大量存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此,以培养创新能力为考虑要素来设计技能训练模式,是对传统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的有效改革,且势在必行。
二、基于就业软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一)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为主导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
要使软能力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具体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领域内容是很好的选择。学习领域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其内容是工作过程技能知识,核心是典型工作任务,而实施原则是行动导向。以此为要点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最终的显性成果是让学生掌握“硬技能”,而隐性成果则是通过“行动”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相关的软性能力得到提升。
2.以“学为主,教为辅”为核心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分析,强调诚信重要
实践证明,传媒的披露所带来的震撼和影响远比理论的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为此,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方法并不仅限于在教材上列示职业规则条款,而是应更多的借鉴现实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让学生对现实案例感同身受,以此加深对职业操守重要性的理解,潜移默化的树立诚信意识。
(2)侧重“行为引导”,促进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对学生自我内驱动力的调动,而内驱动力,则通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两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以此入手,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技能学习的目标,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学与教、学与做相融合的教学情境,按照学习领域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或互动协作。
(3)丰富互动形式,加强沟通协作
丰富的互动形式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课堂沟通的欲望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协作,鼓励学生为完成技能任务积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接受他人的意见、产生矛盾时应怎样去协商等等沟通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主动思考,从而熟悉、适应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的社会生存方式。
(4)鼓励质疑探究,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的树立可从锻炼发现问题敏锐性方面进行入手: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场景,通过活动竞争去寻找取胜的关键点,再围绕发现的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从而获取新思维;并将教学引导从“是什么”要逐步过渡到“为什么”,鼓励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面对不同问题的应变能力。
3.以现代技术为主要,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注重对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化把握,按照目前课程实践活动要求,高职专业课程教师一是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实践教学工具;二是不能只以教材作为教学资料,应根据实际活动需要,设计相关实训手册,让学生拥有自行研究的实训指南,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以技能培养团队模式丰富第二课堂
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技能培养的延伸,更是就业软能力的最佳训练场,在基于就业软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必须将课外的技能训练活动也作为一大要素来进行充分考虑,通过建立技能培养团队,举办技能比赛,提升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
(三)以教师责任制模式作为实施保障
加入就业软能力培养要求后的专业课程教学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并不断从教学方法、课堂掌控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自我提升,以此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为此,学院应建立教师责任制模式,提出相关的奖惩制度,并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培养,从而保障基于软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对于高职学生诚信意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就业软能力培养是能够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把握好此点,能使其与人文素质课程、其他课余活动相互配合,形成适宜的高职学生就业软能力培养模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
(备注:本研究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1sku33)》阶段成果之一。)
在加强对专业技能方面的硬性能力培养的同时,更应把对就业人员沟通交流、创新意识等方面的软性能力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关注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实际,把就业软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进行有机融合,提出思考方案,以资探讨。
一、高职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软能力培养细化目标
按照《中国就业战略报告2008-2010》对软能力的划分层次,应用层、修炼层的软性能力重在后天培养,细化其与“硬技能”学习过程的相关性,将主要培养范围划定在以下几方面:
(一)诚信意识
诚信意识在职业工作中体现为对于行业规则和互相往来基本方式的尊重。在很多“硬技能”的具体实施要求中,其实都涵盖了必须遵守的诚信意识,以会计专业为例,熟练的账务操作技能必须以“不做假账”作为基本思想指导,专业胜任能力和诚信水平是考量合格会计师的双重标准。为此,将诚信意识的培养在专业课程中以对基本职业素质的把握形式渗透,是专业教学必须实现的目标。
(二)学习能力
专业课程以培养“硬技能”为根本目标,但此时的“硬技能”是否就能成为终生依靠的“铁饭碗”?答案是否定的,信息社会,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的周期在不断缩短,要使学生能在专业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让其具备自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而“鱼”和“渔”之间本身就紧密相联,为此,将学习能力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目标,是必要,且具可操作性的。
(三)沟通能力
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体现,可细化为倾听、分析、表达、争辩等多方面的行为技巧,是任何行业的职业人必备的软性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重在两方面:一是提升理解别人的能力,二是提升自我表达的能力,而这恰巧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加强沟通能力,其实从本质上也可提升“硬技能”的学习效率,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该软性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以致收到双赢效果。
(四)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不仅是就业软能力,而且是社会人寻求自我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该能力从某些层面上而言取决于天赋,无法教授,但实例证明是可以在不断的事务练习中,通力脑力激荡而得到提升。而练习,正是大量存在于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为此,以培养创新能力为考虑要素来设计技能训练模式,是对传统专业教学模式进行的有效改革,且势在必行。
二、基于就业软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
(一)以“教、学、做合一”教学模式为主导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学习领域课程内容
要使软能力培养在专业课教学中得到具体实施,基于职业工作过程来构建学习领域内容是很好的选择。学习领域是根据专业对应工作岗位及岗位群实施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其内容是工作过程技能知识,核心是典型工作任务,而实施原则是行动导向。以此为要点进行专业课程建设,最终的显性成果是让学生掌握“硬技能”,而隐性成果则是通过“行动”这一学习过程,使学生相关的软性能力得到提升。
2.以“学为主,教为辅”为核心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1)运用案例分析,强调诚信重要
实践证明,传媒的披露所带来的震撼和影响远比理论的灌输和说教更为深刻,为此,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方法并不仅限于在教材上列示职业规则条款,而是应更多的借鉴现实案例,通过对案例的描述、分析,让学生对现实案例感同身受,以此加深对职业操守重要性的理解,潜移默化的树立诚信意识。
(2)侧重“行为引导”,促进自主学习
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对学生自我内驱动力的调动,而内驱动力,则通过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两方面进行具体表现,以此入手,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应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技能学习的目标,提升自主学习的兴趣,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学与教、学与做相融合的教学情境,按照学习领域内容,采用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应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或互动协作。
(3)丰富互动形式,加强沟通协作
丰富的互动形式可充分锻炼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课堂沟通的欲望和积极性;通过分组协作,鼓励学生为完成技能任务积极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接受他人的意见、产生矛盾时应怎样去协商等等沟通方面的问题都进行主动思考,从而熟悉、适应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的社会生存方式。
(4)鼓励质疑探究,树立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的树立可从锻炼发现问题敏锐性方面进行入手:通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场景,通过活动竞争去寻找取胜的关键点,再围绕发现的问题展开头脑风暴,从而获取新思维;并将教学引导从“是什么”要逐步过渡到“为什么”,鼓励学生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自主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升面对不同问题的应变能力。
3.以现代技术为主要,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在“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注重对不同教学手段的优化把握,按照目前课程实践活动要求,高职专业课程教师一是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技术,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等实践教学工具;二是不能只以教材作为教学资料,应根据实际活动需要,设计相关实训手册,让学生拥有自行研究的实训指南,从而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以技能培养团队模式丰富第二课堂
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技能培养的延伸,更是就业软能力的最佳训练场,在基于就业软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设计过程中,必须将课外的技能训练活动也作为一大要素来进行充分考虑,通过建立技能培养团队,举办技能比赛,提升学生技能学习的兴趣。
(三)以教师责任制模式作为实施保障
加入就业软能力培养要求后的专业课程教学给一线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并不断从教学方法、课堂掌控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自我提升,以此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为此,学院应建立教师责任制模式,提出相关的奖惩制度,并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培养,从而保障基于软能力培养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应用。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对于高职学生诚信意识、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就业软能力培养是能够与专业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把握好此点,能使其与人文素质课程、其他课余活动相互配合,形成适宜的高职学生就业软能力培养模式,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实力的有效措施。
(备注:本研究为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软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1sku33)》阶段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