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概述了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水稻种植的作用,着重对广西地区的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在选种、育苗、整地、移栽、追肥以及控水上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作用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够对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进行明显的提高。以往的水稻种植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适应大面积种植的情况,而应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则可以弥补传统种植的缺陷,将区域的地理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尤其对于广西地区来说,其种植水稻的历史较长、种植面积较大、生态区域复杂,又拥有适宜水稻种植的季风气候,虽然会受到气候多变的影响,但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能够将此类影响降到最低,结合当地的环境优势,用技术上的突破弥补气候的不足。
2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
2.1 选种
想要水稻的种植获得理想中的产量与质量,需要选择好品种。不同品种的品质也不同,其产量也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需要从种植水稻需要的生态环境以及其品种特性出发,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随着水稻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高产高效栽培的过程中,种植户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产量高、质量好且抗性强的品种。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还会对其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筛选,确保品种中含有充足的蛋白质含量以及适当的胶稠度[1]。
2.2 育苗
要想进行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需要注重秧苗的管理,开展切实有效的育苗行动。在整个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播种品种的生育期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特别是早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气候因素导致水稻的烂秧。尤其是广西此类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容易反复的地域,在进行育苗的时候更要做好气候的分析。水稻的播种和育苗工作最好将高温时期避开,控制好水稻的抽穗时期。只有在合适的时间抽穗才能够保证水稻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在早造培育秧苗时还可以利用隔寒增溫的技术对育苗的质量进行保障。该技术一方面需要在土层之下30cm的地方进行稻壳的铺设,并将其当做隔温层,将冻土层中渗漏的寒气有效地隔断,确保育苗时期水稻的发芽与生长。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育苗的小拱棚。对水稻发芽需要的温度进行确保,如果有更好的条件支持,还可以利用塑料大棚保证育苗的温度需求得到满足。育苗工作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步骤,只有确保育苗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才能够推进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另外,需要做好密植控制工作。有效的控制种植密度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光照、土壤养分以及水分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科学、合理的密植控制,在调节稻田光照、温度等方面对水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2.3 整地
在正式进行水稻的移栽之前,需要对田间的环境做好清理。对于有杂草的田地需要提前至少七天利用除草剂将其彻底清除,并对土地实施适当的灌水和施肥的工作。广西地区的整地工作目前效率较低,要想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不仅要保证田地的土壤肥沃程度,还需要提高其整地的效率。因此需要将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实现水稻农业的发展。
2.4 移栽
移栽水稻的时候需要按照科学的计算将其栽培的密度严格把控好,栽培的密度能够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当其密度过大时,水稻成穗率会被降低,并且每穗上的稻粒还会减少。而过多则会影响水稻的营养不足[2]。因此在进行移栽时需要根据不同水稻品种对栽培的密度合理把控。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天气因素,广西最适合水稻移栽的气候环境应当是天气晴朗且稳定,田间有一定的水层,维持在3cm上下。种植完成后,应依据秧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水和放水,当出现秧苗扎根失败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予以替换,重新补苗。种植者需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只有在秧苗扎根稳定、开始拔高时,此时可以施撒肥料促进水稻生长。管理技术的成熟是促进水稻良好生长必要条件,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2.5 追肥
要做到合理地施肥需要转变施肥的观念,伴随栽培管理步上正轨以及水稻产量水平不断提高,施肥应当从“温饱型”转向“科学型”,改变从前不科学的习惯施肥方法例如氮肥的过量施放、轻视磷钾肥以及微肥等等。由于水稻的生长十分规律,因此需要根据其生长特点,坚持科学平衡地施肥,尽量做到全层深施以及灵活调节施肥量和种类的原则。在追肥时需要依照广西地域气候的特殊性,结合当地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情况把控施肥时间和控制施肥数量。施足基肥,在水稻的返青期需要实施第一次施返青肥,而在移栽后半个月时实施第二次追施分蘖肥,在其拔节期则需要实施第三次追施穗肥,后期视苗情酌情追肥。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保证水稻在栽培过程中生长发育良好。为实现高产与高效,土壤中有充足的养分必不可少。在适宜的时期施撒相应的肥料,有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动物粪便中养分较多,对水稻的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可以将动物粪便作为基肥使用。除此之外,需要控制好施肥的时间以及施肥的用量,若施肥不足,则容易造成水稻缺乏养分,生长不良。而如果施肥量过大,则会阻碍水稻的生长与发育,水稻无法充分吸收过多的养分而造成肥料的浪费,甚至由于肥料施撒过多而烧死幼苗。故此,需要重视施肥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2.6 控水
除了追肥之外,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中还包括做好控水工作。在进行水稻的移栽之后,需要实施返青存水的工作,此时的控水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浅水勤灌,控制好田间水的高度,一般需要处于2~3cm。尤其在其处于抽穗扬花的时期时更需要严格控制水深,确保其符合水稻的生长需求,而排水工作最好在水稻收获前一周内彻底完成。
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栽培环境,土壤的含水量差异较大。因此,在水稻实际生产栽培过程中,灌溉用水量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的稻株也具备不同的蓄水量,因而需要充分考虑水稻的需水情况做好灌工作,使水稻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以及质量。需要系统化地管理水稻灌溉工作,一旦水分过多,必须立即开展排水工作,防止在水淹作用下导致水稻根部发生腐烂,合理控制种植田块内的进水以及排水,使水稻实现优质高产。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稻田内存在杂草,会占用水稻养分、水分和生长空间,使水稻的生长受到较大的阻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因而在种植水稻时,必须做好相关除草工作[3]。 2.7 病虫害防治
2.7.1 物理防控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例如,对于二化螟来说,其越冬代属于化蛹的高峰时期,可以通过向田块内灌入大于10cm的深水的方式,并保持该状态5~7d,能够将大多数的高龄幼虫、蛹淹死。及时的犁翻板田是做好二化螟羽化高峰前的有效预防措施。对于二、三代的二化螟化蛹来说,在其羽化前做好防水工作来降低水稻的水位,在化蛹高峰时期通过及时的灌水加深水位能够有效减少水稻田虫口数量的80%左右。在进行水稻选种的过程中,早稻晚稻都应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有效预防稻飞虱、稻瘟病等各种病虫害。水稻的收割多选择齐泥割稻的方式。人工收割或是机械收割,对水稻田都需要及时的做好深翻工作,集中对水稻进行堆沤。稻桩应深入埋到泥土里,上述方式对降低稻草内产生二化螟残虫的数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将稻飞的卵块进行彻底的消除。除此之外,在进行插秧之前,应对前茬患病稻草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菌大面积的污染。水稻种植田内可以选择种植其他作物的方式,形成天然的保育带。春耕以及夏收时节,不得将田埂上的杂草全部清除干净,需要保留少部分的杂草。通过为病虫害天敌创造适宜环境的方式,对水稻螟虫进行诱捕和防治。
2.7.2 生物防控
对于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飞虱等害虫来说,灯光的诱杀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灯光诱杀的原理主要为频振法,通常情况下,杀虫灯的安装高度为1.5m。时间多在5~10月左右,每天的上午6时~下午19时开灯进行光照。同时,可以在水稻螟虫羽化的初期阶段以及末期阶段进行放置诱捕器,对其进行有效的诱杀。诱捕器的放置密度为15个/hm2,诱捕器和水稻的植株之间的高度在10cm为宜。对于雄蛾来说,性诱捕器的作用较为显著,使水稻田间的雌蛾与雄蛾比例严重失调,从而使田间的虫口密度有明显下降,达到防治的目的。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在发螟的初期阶段,每公顷的稻田投放入15万只左右的稻螟赤眼蜂,7d后再次投放一次。当水稻进行移栽后,可以在移栽后的7d将75~150只雏鸭放入田间,直到水稻的孕穗期末为止。鸭子可在田间捕食二化螟等害虫、啄食稻田中的杂草,控制好水稻的无效分蘖,使土壤的通透性大幅度提高,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7.3 化学防控
在水稻中发现二化螟时,可以使用浓度为20%的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每公顷的水田施入量在150毫升左右。可以防治大于97%的病虫害。对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来说,可以在水田内施入3%的甲维盐,防治效果也较好。当使用化学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确保农药无害或残留农药低。若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专业防治病虫害的组织进行无人机喷洒农药。
3 结论
水稻的高產高效栽培技术需要被农业部门严加重视,尤其对于主要进行水稻种植的广西地区来说,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够将当地气候对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庞家体.广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2):88-89.
[2] 邵玉祥,杨忠芳,王磊,等.广西南流江流域土壤-水稻系统Cd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素[J].现代地质,2021,35(3):625-636.
[3] 李俊杰,李建平.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国际比较及中国发展前景[J].中国稻米,2021,27(4):22-30.
关键词: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1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作用
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够对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进行明显的提高。以往的水稻种植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适应大面积种植的情况,而应用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则可以弥补传统种植的缺陷,将区域的地理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尤其对于广西地区来说,其种植水稻的历史较长、种植面积较大、生态区域复杂,又拥有适宜水稻种植的季风气候,虽然会受到气候多变的影响,但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能够将此类影响降到最低,结合当地的环境优势,用技术上的突破弥补气候的不足。
2 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应用
2.1 选种
想要水稻的种植获得理想中的产量与质量,需要选择好品种。不同品种的品质也不同,其产量也有所差异,通常情况下,需要从种植水稻需要的生态环境以及其品种特性出发,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随着水稻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进行高产高效栽培的过程中,种植户往往更倾向于选择产量高、质量好且抗性强的品种。在选择品种的时候还会对其营养元素的含量进行筛选,确保品种中含有充足的蛋白质含量以及适当的胶稠度[1]。
2.2 育苗
要想进行高产高效的水稻栽培,需要注重秧苗的管理,开展切实有效的育苗行动。在整个育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以及播种品种的生育期在适当的时间进行播种,特别是早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气候因素导致水稻的烂秧。尤其是广西此类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容易反复的地域,在进行育苗的时候更要做好气候的分析。水稻的播种和育苗工作最好将高温时期避开,控制好水稻的抽穗时期。只有在合适的时间抽穗才能够保证水稻实现高产高效的栽培。在早造培育秧苗时还可以利用隔寒增溫的技术对育苗的质量进行保障。该技术一方面需要在土层之下30cm的地方进行稻壳的铺设,并将其当做隔温层,将冻土层中渗漏的寒气有效地隔断,确保育苗时期水稻的发芽与生长。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育苗的小拱棚。对水稻发芽需要的温度进行确保,如果有更好的条件支持,还可以利用塑料大棚保证育苗的温度需求得到满足。育苗工作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步骤,只有确保育苗工作的高质量完成才能够推进水稻的高产高效栽培。另外,需要做好密植控制工作。有效的控制种植密度能够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光照、土壤养分以及水分在水稻的生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而,科学、合理的密植控制,在调节稻田光照、温度等方面对水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促进水稻正常生长发育。
2.3 整地
在正式进行水稻的移栽之前,需要对田间的环境做好清理。对于有杂草的田地需要提前至少七天利用除草剂将其彻底清除,并对土地实施适当的灌水和施肥的工作。广西地区的整地工作目前效率较低,要想实现高产高效栽培,不仅要保证田地的土壤肥沃程度,还需要提高其整地的效率。因此需要将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与农业机械化的技术结合起来,共同实现水稻农业的发展。
2.4 移栽
移栽水稻的时候需要按照科学的计算将其栽培的密度严格把控好,栽培的密度能够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当其密度过大时,水稻成穗率会被降低,并且每穗上的稻粒还会减少。而过多则会影响水稻的营养不足[2]。因此在进行移栽时需要根据不同水稻品种对栽培的密度合理把控。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天气因素,广西最适合水稻移栽的气候环境应当是天气晴朗且稳定,田间有一定的水层,维持在3cm上下。种植完成后,应依据秧苗的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的补水和放水,当出现秧苗扎根失败的情况时,需要及时进行予以替换,重新补苗。种植者需重视田间管理工作,只有在秧苗扎根稳定、开始拔高时,此时可以施撒肥料促进水稻生长。管理技术的成熟是促进水稻良好生长必要条件,因此,加强田间管理尤为重要。
2.5 追肥
要做到合理地施肥需要转变施肥的观念,伴随栽培管理步上正轨以及水稻产量水平不断提高,施肥应当从“温饱型”转向“科学型”,改变从前不科学的习惯施肥方法例如氮肥的过量施放、轻视磷钾肥以及微肥等等。由于水稻的生长十分规律,因此需要根据其生长特点,坚持科学平衡地施肥,尽量做到全层深施以及灵活调节施肥量和种类的原则。在追肥时需要依照广西地域气候的特殊性,结合当地水稻的实际生长状况和土壤肥力情况把控施肥时间和控制施肥数量。施足基肥,在水稻的返青期需要实施第一次施返青肥,而在移栽后半个月时实施第二次追施分蘖肥,在其拔节期则需要实施第三次追施穗肥,后期视苗情酌情追肥。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保证水稻在栽培过程中生长发育良好。为实现高产与高效,土壤中有充足的养分必不可少。在适宜的时期施撒相应的肥料,有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动物粪便中养分较多,对水稻的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因而,可以将动物粪便作为基肥使用。除此之外,需要控制好施肥的时间以及施肥的用量,若施肥不足,则容易造成水稻缺乏养分,生长不良。而如果施肥量过大,则会阻碍水稻的生长与发育,水稻无法充分吸收过多的养分而造成肥料的浪费,甚至由于肥料施撒过多而烧死幼苗。故此,需要重视施肥在水稻生长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
2.6 控水
除了追肥之外,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中还包括做好控水工作。在进行水稻的移栽之后,需要实施返青存水的工作,此时的控水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浅水勤灌,控制好田间水的高度,一般需要处于2~3cm。尤其在其处于抽穗扬花的时期时更需要严格控制水深,确保其符合水稻的生长需求,而排水工作最好在水稻收获前一周内彻底完成。
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栽培环境,土壤的含水量差异较大。因此,在水稻实际生产栽培过程中,灌溉用水量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另外,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的稻株也具备不同的蓄水量,因而需要充分考虑水稻的需水情况做好灌工作,使水稻的水分需求得到满足,进而提高水稻产量以及质量。需要系统化地管理水稻灌溉工作,一旦水分过多,必须立即开展排水工作,防止在水淹作用下导致水稻根部发生腐烂,合理控制种植田块内的进水以及排水,使水稻实现优质高产。在水稻生长过程中,如果稻田内存在杂草,会占用水稻养分、水分和生长空间,使水稻的生长受到较大的阻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因而在种植水稻时,必须做好相关除草工作[3]。 2.7 病虫害防治
2.7.1 物理防控
对于病虫害的防治,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视。例如,对于二化螟来说,其越冬代属于化蛹的高峰时期,可以通过向田块内灌入大于10cm的深水的方式,并保持该状态5~7d,能够将大多数的高龄幼虫、蛹淹死。及时的犁翻板田是做好二化螟羽化高峰前的有效预防措施。对于二、三代的二化螟化蛹来说,在其羽化前做好防水工作来降低水稻的水位,在化蛹高峰时期通过及时的灌水加深水位能够有效减少水稻田虫口数量的80%左右。在进行水稻选种的过程中,早稻晚稻都应选择抗性较好的品种,有效预防稻飞虱、稻瘟病等各种病虫害。水稻的收割多选择齐泥割稻的方式。人工收割或是机械收割,对水稻田都需要及时的做好深翻工作,集中对水稻进行堆沤。稻桩应深入埋到泥土里,上述方式对降低稻草内产生二化螟残虫的数量具有积极的意义,将稻飞的卵块进行彻底的消除。除此之外,在进行插秧之前,应对前茬患病稻草及时进行处理,防止病菌大面积的污染。水稻种植田内可以选择种植其他作物的方式,形成天然的保育带。春耕以及夏收时节,不得将田埂上的杂草全部清除干净,需要保留少部分的杂草。通过为病虫害天敌创造适宜环境的方式,对水稻螟虫进行诱捕和防治。
2.7.2 生物防控
对于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稻飞虱等害虫来说,灯光的诱杀也是重要的防治手段。灯光诱杀的原理主要为频振法,通常情况下,杀虫灯的安装高度为1.5m。时间多在5~10月左右,每天的上午6时~下午19时开灯进行光照。同时,可以在水稻螟虫羽化的初期阶段以及末期阶段进行放置诱捕器,对其进行有效的诱杀。诱捕器的放置密度为15个/hm2,诱捕器和水稻的植株之间的高度在10cm为宜。对于雄蛾来说,性诱捕器的作用较为显著,使水稻田间的雌蛾与雄蛾比例严重失调,从而使田间的虫口密度有明显下降,达到防治的目的。稻螟赤眼蜂对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可以在发螟的初期阶段,每公顷的稻田投放入15万只左右的稻螟赤眼蜂,7d后再次投放一次。当水稻进行移栽后,可以在移栽后的7d将75~150只雏鸭放入田间,直到水稻的孕穗期末为止。鸭子可在田间捕食二化螟等害虫、啄食稻田中的杂草,控制好水稻的无效分蘖,使土壤的通透性大幅度提高,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2.7.3 化学防控
在水稻中发现二化螟时,可以使用浓度为20%的氯虫苯甲酰胺进行防治和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每公顷的水田施入量在150毫升左右。可以防治大于97%的病虫害。对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来说,可以在水田内施入3%的甲维盐,防治效果也较好。当使用化学防治时,要选用高效、低毒的农药。确保农药无害或残留农药低。若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选择专业防治病虫害的组织进行无人机喷洒农药。
3 结论
水稻的高產高效栽培技术需要被农业部门严加重视,尤其对于主要进行水稻种植的广西地区来说,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能够将当地气候对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庞家体.广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应用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2):88-89.
[2] 邵玉祥,杨忠芳,王磊,等.广西南流江流域土壤-水稻系统Cd生物有效性及影响因素[J].现代地质,2021,35(3):625-636.
[3] 李俊杰,李建平.水稻生产成本效益国际比较及中国发展前景[J].中国稻米,2021,27(4):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