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清代会试共开112科,共取山西籍进士1409名。其朝代分布可划为三个不同阶段,其中清前期人数达到了历朝最高峰,但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清代 山西进士 时间分布
一、清代山西进士的人数
经笔者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对比,以县志为标准,存在争议者以其县志中其乡试中举情况是否有据可查为最终标准,得出清代山西进士共1409名。分别为,顺治朝272名,康熙274名,雍正82名,乾隆311名,嘉庆140名,道光141名,同治56名,光绪86名。以乾隆朝最多,而同治朝最少。与其他朝代相比,山西历代进士人数共3377名,清代占到了38.3%,达到了历史之最,实现山西科举取士的鼎盛时期。与其余各省相比,清代全国进士26726名,山西占5.27%,在十九省中位居第七。
二、清代山西进士的时间分布
笔者结合《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清代历朝进士数,与笔者统计之数据作一比对得出,顺治朝进士2964名,山西占9.2%。以此类推,康熙4088,6.7,雍正1499,5.5,乾隆5385,5.8,嘉庆2821,5,道光3269,4.3,咸丰1046,4.5,同治1588,3.5,光绪4087,2.1。各朝山西进士平均占比为5.17%。将其转化为折线图后,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其一,顺治朝到雍正朝,成急速下降趋势。三朝进士与各朝进士总数之占比平均值为7.13%,高于整体水平。此阶段会试共开33科,取士628名,平均每科19名,占到了总数的44.6%。其二,乾隆朝到道光朝,波动趋缓。三朝平均占比为5.03%,且图形围绕此值上下波动,低于整体水平。此阶段共开56科,取士592名,平均每科10.6名,占总数的42%。其三,嘉庆朝到光绪朝,亦呈急速下降趋势。清末三朝平均占比仅为3.37%,属历史最低。此阶段共开24科,取士仅189名,平均每科7.8名,占总数的13.4%。结合三个阶段,从清初之9.2%降至清末之2.1%来看,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三、清代山西进士的时间分布成因
由上可知,清初出现了山西进士人数之最。顺治一朝,开科8次,人数272名,仅比开21科之康熙朝少两名,比开27科,人数最多的乾隆朝少39名。由此可见,在承袭了前朝旧制并加以创新的清代,在清初及清前期招揽人才,确立与巩固统治地位,扩大与夯实统治基础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清代易于前朝在科举方面的不同之处除了考试内容的调整——以时文(八股文,康熙三年试罢两科,之后无变)、四书义、经义与论、表、诏、诰、判兼用。還有开科数目及开科间断的增多与缩短。清代268年,共开112科,其中恩科25,特科2,平均每2.3年一科,改“三年大比”之定制。加上朝廷之恩殊政策“恩遇大臣,嘉惠儒臣耆年,边方士子,不惜逾格…于会试落卷,择文理可观、人材可用者,拣选录用。”皆为清初笼络了大量人才。
取士解额,在康熙五十一年有了明确限制。清初仍有“南、北卷”之分,“会试无定额…五十一年,以各省取中人数多少不均,边省或致遗漏,因废南、北官、民等字号,分省取中。按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中额。” 何炳棣认为,此政策的实施使得全国各省进士人数有了一个平均的额度,此额度限制了江浙科考大省,使得北方在此后获益。以康熙朝与雍正朝平均每科中式人数来看,前者13人,后者16.4人,而乾隆朝则降为11.5人。乾隆年间,科举命题进行了多次改动。“二十二年罢论、表、判,增五言八韻诗一首。五十二年定乡、会试首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韻诗一首;二场经文五篇;三场策问五道,问经史、时务、政治。自是遂为定制。”
另外,乾隆朝是清代“文字狱”案件最多的时期。《清代文字狱档》及其《增订本》中对清代部分“文字狱”案做了详细记载,其中,乾隆朝79起。清初与清前中期分别为政权初建与稳固时期,统治者除了采取各种政策招贤纳士,也希望通过其他政策使其为政权忠诚服务,正视其“正统”地位。种种高压政策的压迫与束缚,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国家持续处于内外交困,直至最后灭亡。道光末年开始,列强虎视眈眈同时,内部农民起义不断。洋务、维新、新政种种运动都曾多次提出“变科举”的主张,兴办起多所新式学堂,创建水师,派遣留学生,培养新式实用型人才,效法西方变革学制等等,以期富国强兵。直至1905年明文规定,自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为止,科举不复存在。
所以,每朝进士人数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与经济、政治、政策等有着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房兆楹、杜联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Z].哈佛引得社,1941.
[2] 穆彰阿、潘锡恩.嘉庆重修一统志[Z].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1—),女,山西省长治市人。2013—2015年就读于吕梁学院人文科学系历史学专业,2015至今在黑龙江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明清史方向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 清代 山西进士 时间分布
一、清代山西进士的人数
经笔者对各种资料的分析对比,以县志为标准,存在争议者以其县志中其乡试中举情况是否有据可查为最终标准,得出清代山西进士共1409名。分别为,顺治朝272名,康熙274名,雍正82名,乾隆311名,嘉庆140名,道光141名,同治56名,光绪86名。以乾隆朝最多,而同治朝最少。与其他朝代相比,山西历代进士人数共3377名,清代占到了38.3%,达到了历史之最,实现山西科举取士的鼎盛时期。与其余各省相比,清代全国进士26726名,山西占5.27%,在十九省中位居第七。
二、清代山西进士的时间分布
笔者结合《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中清代历朝进士数,与笔者统计之数据作一比对得出,顺治朝进士2964名,山西占9.2%。以此类推,康熙4088,6.7,雍正1499,5.5,乾隆5385,5.8,嘉庆2821,5,道光3269,4.3,咸丰1046,4.5,同治1588,3.5,光绪4087,2.1。各朝山西进士平均占比为5.17%。将其转化为折线图后,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其一,顺治朝到雍正朝,成急速下降趋势。三朝进士与各朝进士总数之占比平均值为7.13%,高于整体水平。此阶段会试共开33科,取士628名,平均每科19名,占到了总数的44.6%。其二,乾隆朝到道光朝,波动趋缓。三朝平均占比为5.03%,且图形围绕此值上下波动,低于整体水平。此阶段共开56科,取士592名,平均每科10.6名,占总数的42%。其三,嘉庆朝到光绪朝,亦呈急速下降趋势。清末三朝平均占比仅为3.37%,属历史最低。此阶段共开24科,取士仅189名,平均每科7.8名,占总数的13.4%。结合三个阶段,从清初之9.2%降至清末之2.1%来看,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三、清代山西进士的时间分布成因
由上可知,清初出现了山西进士人数之最。顺治一朝,开科8次,人数272名,仅比开21科之康熙朝少两名,比开27科,人数最多的乾隆朝少39名。由此可见,在承袭了前朝旧制并加以创新的清代,在清初及清前期招揽人才,确立与巩固统治地位,扩大与夯实统治基础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清代易于前朝在科举方面的不同之处除了考试内容的调整——以时文(八股文,康熙三年试罢两科,之后无变)、四书义、经义与论、表、诏、诰、判兼用。還有开科数目及开科间断的增多与缩短。清代268年,共开112科,其中恩科25,特科2,平均每2.3年一科,改“三年大比”之定制。加上朝廷之恩殊政策“恩遇大臣,嘉惠儒臣耆年,边方士子,不惜逾格…于会试落卷,择文理可观、人材可用者,拣选录用。”皆为清初笼络了大量人才。
取士解额,在康熙五十一年有了明确限制。清初仍有“南、北卷”之分,“会试无定额…五十一年,以各省取中人数多少不均,边省或致遗漏,因废南、北官、民等字号,分省取中。按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中额。” 何炳棣认为,此政策的实施使得全国各省进士人数有了一个平均的额度,此额度限制了江浙科考大省,使得北方在此后获益。以康熙朝与雍正朝平均每科中式人数来看,前者13人,后者16.4人,而乾隆朝则降为11.5人。乾隆年间,科举命题进行了多次改动。“二十二年罢论、表、判,增五言八韻诗一首。五十二年定乡、会试首场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韻诗一首;二场经文五篇;三场策问五道,问经史、时务、政治。自是遂为定制。”
另外,乾隆朝是清代“文字狱”案件最多的时期。《清代文字狱档》及其《增订本》中对清代部分“文字狱”案做了详细记载,其中,乾隆朝79起。清初与清前中期分别为政权初建与稳固时期,统治者除了采取各种政策招贤纳士,也希望通过其他政策使其为政权忠诚服务,正视其“正统”地位。种种高压政策的压迫与束缚,对当时以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末,国家持续处于内外交困,直至最后灭亡。道光末年开始,列强虎视眈眈同时,内部农民起义不断。洋务、维新、新政种种运动都曾多次提出“变科举”的主张,兴办起多所新式学堂,创建水师,派遣留学生,培养新式实用型人才,效法西方变革学制等等,以期富国强兵。直至1905年明文规定,自1906年起停止一切科举考试为止,科举不复存在。
所以,每朝进士人数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与经济、政治、政策等有着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
[1] 房兆楹、杜联喆.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Z].哈佛引得社,1941.
[2] 穆彰阿、潘锡恩.嘉庆重修一统志[Z].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王婷婷(1991—),女,山西省长治市人。2013—2015年就读于吕梁学院人文科学系历史学专业,2015至今在黑龙江大学攻读中国古代史明清史方向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