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天要觅好天地
红日西沉夜幕渐降,弯月低垂金星高照,斗转星移银河纵贯天际。晴夜的星空是一本无字天书,是一幅美丽画卷,只要用肉眼去阅读和欣赏便能获得许多乐趣和知识。太阳月亮、金木火土4大行星,星座图案,茫茫银河,瞬息即逝的流星,缓缓移动的人造卫星都是肉眼经常可以观赏的天体。机会凑巧,还能看到拖着尾巴的彗星,日月食,壮丽的流星雨。
在天文望远镜中,天体更是丰富多彩,土星光环美丽,星云彩色缤纷,星系千姿百态。然而这样的星空美景,并非在任何地方都能任人欣赏,这既有自然地形和天气的限制,也有人为的破坏夜空。
有句成语叫“蜀犬吠日”,说在四川多阴雨,偶尔太阳露脸,蜀犬便认为是异物而对太阳狂叫。而笔者却听说了“蜀犬吠日”的现代版新成语“蜀童不识月”,多年前到过四川大邑深山里一个三线军工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子女没有见过月亮。原因很简单,在狭窄的山沟里再加上常年阴雨,不见月亮是很自然的。而现代都市空气污浊,夜空明亮,星辰稀疏,银河消失。市民也同样无缘观赏星空美景。
以观测天体为基础的天文研究也面临同样的境遇。现代天文学正在努力破解宇宙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也在搜寻其它天体上的外星生命,需要开动尽可能大尽可能多的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宇宙中更加暗淡而遥远的天体及其细节。可是我国仅有的几个天文台的夜空却不同程度地遭到光污染的危害,光学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效能急剧下降,像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抬头看,夜空红粉艳抹星辰寂寥,低头看,南京夜景壮丽,遍地灯光灿烂。位于昆明东郊凤凰山的云南天文台也正步紫金山天文台的后尘。好在70年代建台时已估计到这种趋势,所以建设规划中,凤凰山上只设置1米级的望远镜,更大的望远镜必须另觅新址。80年代曾在宾川和禄劝轿子雪山进行过天文选址,积累了宝贵的选址经验和教训。
中国这么个大国,我们有一支人数不少的天体物理研究队伍,然而只有两架主力的光学望远镜:北京的2.16米望远镜和昆明的1米望远镜,远远不能满足天文科研的需求。为此,在中科院的天文规划中列入一架国产4米望远镜,设在北京,在建成前,先在云南设置一架具备现代先进技术的2米级光学望远镜,于是,云南的天文选址在90年代初紧急启动。
初识宁蒗碧蓝天
还在90年代云南天文选址启动之前,1988年春,丽江地区华坪县科协邀请云南天文台笔者等4人去县上讨论科技项目。当时昆明到华坪竟然没有直达班车,而要乘火车出省到攀枝花,再乘汽车入云南到华坪。利用这次机会,我们去了泸沽湖。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旅行。从华坪到宁蒗也没有班车,需要从华坪先到永胜,然后再转乘丽江到宁蒗的过路客车。从早晨离华坪,黄昏才到宁蒗,到汽车站打听才知道,每天只有一趟宁蒗到永宁的班车可到泸沽湖,可是次日的票已售完,但开车前可以与司机商量捎带。次日清早,持票的乘客刚上完车,一大群旅客就争先恐后地往上挤,我们也跟着挤上车,谁也没有同司机商量,车厢挤得没有立足之地。这样超载的客车,车况又差路况又差,经过4-5小时的颠簸摇晃,居然没有发生车祸安全抵达泸沽湖,想想很后怕。当然在半路爆过一次胎,换上备胎继续上路算不得事故了。泸沽湖名不虚传,当汽车费力地爬到一个山顶(地名好像叫狗钻洞),一个急转弯,泸沽湖突然出现在眼前,这瞬间的反应便是神话中的“瑶池仙境”了。到了泸沽湖,游湖,上岛,去温泉,到摩梭人家作客,喝苏里玛酒吃猪膘肉,参观一座小学校,一切都新奇,感叹也不少。
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在宁蒗看到了令科研人员赞叹的优质的天。首先,在永胜到宁蒗的盘山公路上,汽车过时尘土飞扬,但天空非常蓝而透明,特别是刚从天空灰蒙蒙的攀枝花和华坪过来,反差十分明显。泸沽湖的天更是好,白昼天空碧蓝,入夜湖畔天地漆黑,满天繁星晶莹透亮,即使是宁蒗县城,天空也非常蓝。
这次华坪宁蒗之行可说是天文台与丽江结缘的开端,也可能是一种先兆,说来也巧,我们一行四人,四年后竟全部都“陷进”了滇西天文选址队,在丽江、永胜和宁蒗巡回流动。其中1人被天文台任命为选址队长,1人为主力队员,其它2人为客座队员也经常参与。
寻天丽江相助多
云南天文台滇西选址队从1992年冬成立时4—5人,发展到高美古定点观测8—10人。选址分三个阶段,踏勘,轮回比对和定点观测。第一阶段根据卫星气象资料分析地形图。在姚安、大姚、祥云、宾川、永胜、丽江、宁蒗等县选出20多个山头逐个实地踏勘,考察地形、交通、水电、白天和夜晚的天空质量,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必要时进行复查。这些点大都远离公路,队员要背天文气象仪器及个人装备上山,等待天黑后看黄道光,银河和星星是否眨眼。有时半夜下山,有时整夜呆在山上,风餐露宿,还要防野兽,有相当的危险性。
第二阶段是筛选出姚安的老官山、永胜的大梨园电视转播台、丽江高美古,宁蒗永宁电视转播台和滥泥箐乡牦牛坪5个址点进行轮回比对观测。每个点都在夜间用小望远镜看星象质量作目视评分。一个点观测完毕便以最快速转移到下一个点。距离最短的两个点同在宁蒗县境内也有150公里之遥,而最远的两点是姚安到丽江高美古或宁蒗永宁,转移需2天时间。进行了10个轮回比对,大都使用县乡公共交通工具,路途颠簸,辛劳异常。
第三阶段根据5个点10个轮回观测的结果,选出高美古为定点观测址点,建立观测站作为天文气象多项目的多年观测以决策该点是否适合设置大望远镜。
在短短几年中选址队完成两个阶段大量的野外作业,除了他们勤奋敬业,不畏艰辛。不怕劳累的精神和苦干实干外,各地政府和干部的大力支援和无私帮助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不妨举几个具体例证:
先说宁蒗县最高的山是白岩子,海拔4200米。从地形图上看山顶宽广。选址队到宁蒗县有关部门了解是否可以登顶踏勘考察,政府决定给予帮助,调来了某局的一辆吉普车,配备司机和向导,从清早出发到夜晚11点才返回县城。这次上山走的都是林区,道路坎坷不平,吉普车受损较重。在宁蒗选址的日子里,彝族县长阿三非常关心支持选址队,常到招待所来慰问,帮助解决困难。
再说永胜县的踏勘和轮回对比观测阶段也得到了张县长的关照,去板桥乡的拜佛台,海拔3200米,政府派车和副县长带队陪同笔者在内的选址队一起登顶考察。
在丽江高美古候选点,丽江行署木荣相专员和地委副书记阿苏都亲临现场,视察选址的进展及解决选址队的困难。高美古的修路基建部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才得以在短期内建成并开始观测任务的。
说实在的,天文选址或者建天文台对当地经济并没有太大的直接效益,而当地政府在当时财政相当困难的条件下,那么重视和慨然帮助天文选址工作,包括笔者在内的选址队员们至今都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也钦佩各地党政领导的远见卓识,很早就身体力行着科学发展观。
“插曲”——高美古选点的来历
高美古成为滇西天文选址的候选点最后建成丽江天文观测站,它的来历却不一定为人所知。选址队除了在地形图上选出要踏勘的点外,每到各县也会向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如气象农林土地局委请教有无更合适的山头可供踏勘考察。
1993年春节刚过,选址队长于建明邀约笔者随选址队到永胜去踏勘预选的山头。在张县长的安排下考察了程海边上的大梨树电视转播台和板桥乡的拜佛台。一天中午我们到招待所食堂吃午饭,正好遇到丽江行署木荣相专员一行有公事去攀枝花路过永胜,也在食堂就餐。经张县长介绍,我们把滇西天文选址的任务和要求简单地向木专员作了汇报,木专员说也请你们到丽江来选址,我会给你们作推荐。选址队完成永胜的考察计划后返回昆明,向选址专家组组长张柏荣(已由云南天文台调任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汇报了永胜踏勘的结果以及木专员的邀请。不久张院长带领选址队去丽江,木专员推荐了高美古,经过实地踏勘考察,非常符合条件而被入选。应该说是永胜县的张县长作的媒。
敬业奉献勤观测
1994年来自全国的天文选址专家组到云南对5个选点的10个轮回的天气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审,丽江高美古显著地优于其它4个选点,通过实地考察结合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的综合评价,专家组决定在高美古设立定点观测站,立即进行建设。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先修通了一条几百米的简易车路,架通了供电线路,基建随即开工。选址队于队长带领4—5位队员驻守在工地上,夜间作云量的观测记录,每小时1次,白天照料基建施工。他还亲自设计望远镜观测室的翻盖式圆顶及其机械装置,联系加工制造和安装。到11月观测站的基建全部完成,包括一排生活和工作用的木板房、望远镜观测室、气象观测场地,简陋的厕所和铁丝网围栏,后来又增建了观测彗星的望远镜观测室和一座30米高的测温铁塔。天文和气象观测在高美古和昆明凤凰山两地,用相同的望远镜和仪器设备相同的规范同时进行,以作比对。定点选址观测的结果将直接决定高美古是否能作为大望远镜设置的台址。选址队员深感责任重大,对每项观测,每次记录都不敢懈怠,按时按规范一丝不苟地操作。高美古海拔3200米,高寒缺氧,从第一阶段踏勘开始至定点观测结束,选址队前前后后在高美古坚守达4年之久。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云南省政府,丽江地区(后改为丽江市)政府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干部,国内外的天文专家和天文同行无数批次到高美古视察、慰问考察和交流。到过现场的领导,专家和同行无不为选址队员们的敬业奉献的精神和苦干实干的行为所感动。
高美古晴夜繁星满天星光灿烂,银河似棉团,疏密相间蔚为壮观。在城市夜空中,星星少得构不成星座图形。而在高美古则恰巧相反,星星多得连以观星为业的天文学家都一时难以认出熟识的星座。还有人错把地平线附近的亮星误认为是远方的灯火。
巨眼落成高美古
1998年中国科学院邀请全国10多位天文专家组成验收组对丽江高美古的选址结果予以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综合定点观测取得的云量及气象参数、视宁度、夜天光、消光、水汽等有关天文观测条件的资料表明,丽江高美古是我国南方的一个优良台址,特别是视宁度达到世界优良台址的水平。在高美古设置口径2—4米级的光学望远镜是可行的,预期能获得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2000年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共同投资向英国订购2 4米望远镜。与此同时对丽江天文观测站园区的基建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道路建设,水电设施,征地报批,地质勘探,建筑设计等也在原丽江行暑和原丽江县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顺利完成。2004年开工,2005年竣工。一座雄伟壮观的白色圆顶观测室耸立在绿荫环抱的观测站园区的最高点上。2005年—2006年,2.4米望远镜的部件先后运抵观测站,由云南天文台的科技专家和英方技术人员共同安装完毕。2007年5月宣告落成。它将为我国乃至国际天文研究作出贡献。
真是:忆往昔,踏勘荒山野岭,巡回奔波,丽江永胜宁蒗姚安,定点高美古。看今朝,丽江天文园区,圆顶高耸,2.4米巨眼初开,正果终修成。
丽江寻天至此应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这并不是天文选址的终结。相反,一架新一代的30米口径的环形光学望远镜正在云南天文台研发之中,它将集光机电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于一身成为我国天文望远镜中的佼佼者。它将安身何处?高美古还是其它什么地方’新一轮的寻天计划正在酝酿之中。
红日西沉夜幕渐降,弯月低垂金星高照,斗转星移银河纵贯天际。晴夜的星空是一本无字天书,是一幅美丽画卷,只要用肉眼去阅读和欣赏便能获得许多乐趣和知识。太阳月亮、金木火土4大行星,星座图案,茫茫银河,瞬息即逝的流星,缓缓移动的人造卫星都是肉眼经常可以观赏的天体。机会凑巧,还能看到拖着尾巴的彗星,日月食,壮丽的流星雨。
在天文望远镜中,天体更是丰富多彩,土星光环美丽,星云彩色缤纷,星系千姿百态。然而这样的星空美景,并非在任何地方都能任人欣赏,这既有自然地形和天气的限制,也有人为的破坏夜空。
有句成语叫“蜀犬吠日”,说在四川多阴雨,偶尔太阳露脸,蜀犬便认为是异物而对太阳狂叫。而笔者却听说了“蜀犬吠日”的现代版新成语“蜀童不识月”,多年前到过四川大邑深山里一个三线军工科研单位,科研人员告诉我们,他们的子女没有见过月亮。原因很简单,在狭窄的山沟里再加上常年阴雨,不见月亮是很自然的。而现代都市空气污浊,夜空明亮,星辰稀疏,银河消失。市民也同样无缘观赏星空美景。
以观测天体为基础的天文研究也面临同样的境遇。现代天文学正在努力破解宇宙天体的起源和演化历程,也在搜寻其它天体上的外星生命,需要开动尽可能大尽可能多的天文望远镜来观测宇宙中更加暗淡而遥远的天体及其细节。可是我国仅有的几个天文台的夜空却不同程度地遭到光污染的危害,光学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效能急剧下降,像著名的紫金山天文台,抬头看,夜空红粉艳抹星辰寂寥,低头看,南京夜景壮丽,遍地灯光灿烂。位于昆明东郊凤凰山的云南天文台也正步紫金山天文台的后尘。好在70年代建台时已估计到这种趋势,所以建设规划中,凤凰山上只设置1米级的望远镜,更大的望远镜必须另觅新址。80年代曾在宾川和禄劝轿子雪山进行过天文选址,积累了宝贵的选址经验和教训。
中国这么个大国,我们有一支人数不少的天体物理研究队伍,然而只有两架主力的光学望远镜:北京的2.16米望远镜和昆明的1米望远镜,远远不能满足天文科研的需求。为此,在中科院的天文规划中列入一架国产4米望远镜,设在北京,在建成前,先在云南设置一架具备现代先进技术的2米级光学望远镜,于是,云南的天文选址在90年代初紧急启动。
初识宁蒗碧蓝天
还在90年代云南天文选址启动之前,1988年春,丽江地区华坪县科协邀请云南天文台笔者等4人去县上讨论科技项目。当时昆明到华坪竟然没有直达班车,而要乘火车出省到攀枝花,再乘汽车入云南到华坪。利用这次机会,我们去了泸沽湖。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旅行。从华坪到宁蒗也没有班车,需要从华坪先到永胜,然后再转乘丽江到宁蒗的过路客车。从早晨离华坪,黄昏才到宁蒗,到汽车站打听才知道,每天只有一趟宁蒗到永宁的班车可到泸沽湖,可是次日的票已售完,但开车前可以与司机商量捎带。次日清早,持票的乘客刚上完车,一大群旅客就争先恐后地往上挤,我们也跟着挤上车,谁也没有同司机商量,车厢挤得没有立足之地。这样超载的客车,车况又差路况又差,经过4-5小时的颠簸摇晃,居然没有发生车祸安全抵达泸沽湖,想想很后怕。当然在半路爆过一次胎,换上备胎继续上路算不得事故了。泸沽湖名不虚传,当汽车费力地爬到一个山顶(地名好像叫狗钻洞),一个急转弯,泸沽湖突然出现在眼前,这瞬间的反应便是神话中的“瑶池仙境”了。到了泸沽湖,游湖,上岛,去温泉,到摩梭人家作客,喝苏里玛酒吃猪膘肉,参观一座小学校,一切都新奇,感叹也不少。
此行最大的收获是在宁蒗看到了令科研人员赞叹的优质的天。首先,在永胜到宁蒗的盘山公路上,汽车过时尘土飞扬,但天空非常蓝而透明,特别是刚从天空灰蒙蒙的攀枝花和华坪过来,反差十分明显。泸沽湖的天更是好,白昼天空碧蓝,入夜湖畔天地漆黑,满天繁星晶莹透亮,即使是宁蒗县城,天空也非常蓝。
这次华坪宁蒗之行可说是天文台与丽江结缘的开端,也可能是一种先兆,说来也巧,我们一行四人,四年后竟全部都“陷进”了滇西天文选址队,在丽江、永胜和宁蒗巡回流动。其中1人被天文台任命为选址队长,1人为主力队员,其它2人为客座队员也经常参与。
寻天丽江相助多
云南天文台滇西选址队从1992年冬成立时4—5人,发展到高美古定点观测8—10人。选址分三个阶段,踏勘,轮回比对和定点观测。第一阶段根据卫星气象资料分析地形图。在姚安、大姚、祥云、宾川、永胜、丽江、宁蒗等县选出20多个山头逐个实地踏勘,考察地形、交通、水电、白天和夜晚的天空质量,收集当地的气象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筛选,必要时进行复查。这些点大都远离公路,队员要背天文气象仪器及个人装备上山,等待天黑后看黄道光,银河和星星是否眨眼。有时半夜下山,有时整夜呆在山上,风餐露宿,还要防野兽,有相当的危险性。
第二阶段是筛选出姚安的老官山、永胜的大梨园电视转播台、丽江高美古,宁蒗永宁电视转播台和滥泥箐乡牦牛坪5个址点进行轮回比对观测。每个点都在夜间用小望远镜看星象质量作目视评分。一个点观测完毕便以最快速转移到下一个点。距离最短的两个点同在宁蒗县境内也有150公里之遥,而最远的两点是姚安到丽江高美古或宁蒗永宁,转移需2天时间。进行了10个轮回比对,大都使用县乡公共交通工具,路途颠簸,辛劳异常。
第三阶段根据5个点10个轮回观测的结果,选出高美古为定点观测址点,建立观测站作为天文气象多项目的多年观测以决策该点是否适合设置大望远镜。
在短短几年中选址队完成两个阶段大量的野外作业,除了他们勤奋敬业,不畏艰辛。不怕劳累的精神和苦干实干外,各地政府和干部的大力支援和无私帮助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不妨举几个具体例证:
先说宁蒗县最高的山是白岩子,海拔4200米。从地形图上看山顶宽广。选址队到宁蒗县有关部门了解是否可以登顶踏勘考察,政府决定给予帮助,调来了某局的一辆吉普车,配备司机和向导,从清早出发到夜晚11点才返回县城。这次上山走的都是林区,道路坎坷不平,吉普车受损较重。在宁蒗选址的日子里,彝族县长阿三非常关心支持选址队,常到招待所来慰问,帮助解决困难。
再说永胜县的踏勘和轮回对比观测阶段也得到了张县长的关照,去板桥乡的拜佛台,海拔3200米,政府派车和副县长带队陪同笔者在内的选址队一起登顶考察。
在丽江高美古候选点,丽江行署木荣相专员和地委副书记阿苏都亲临现场,视察选址的进展及解决选址队的困难。高美古的修路基建部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才得以在短期内建成并开始观测任务的。
说实在的,天文选址或者建天文台对当地经济并没有太大的直接效益,而当地政府在当时财政相当困难的条件下,那么重视和慨然帮助天文选址工作,包括笔者在内的选址队员们至今都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也钦佩各地党政领导的远见卓识,很早就身体力行着科学发展观。
“插曲”——高美古选点的来历
高美古成为滇西天文选址的候选点最后建成丽江天文观测站,它的来历却不一定为人所知。选址队除了在地形图上选出要踏勘的点外,每到各县也会向当地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如气象农林土地局委请教有无更合适的山头可供踏勘考察。
1993年春节刚过,选址队长于建明邀约笔者随选址队到永胜去踏勘预选的山头。在张县长的安排下考察了程海边上的大梨树电视转播台和板桥乡的拜佛台。一天中午我们到招待所食堂吃午饭,正好遇到丽江行署木荣相专员一行有公事去攀枝花路过永胜,也在食堂就餐。经张县长介绍,我们把滇西天文选址的任务和要求简单地向木专员作了汇报,木专员说也请你们到丽江来选址,我会给你们作推荐。选址队完成永胜的考察计划后返回昆明,向选址专家组组长张柏荣(已由云南天文台调任中科院昆明分院院长)汇报了永胜踏勘的结果以及木专员的邀请。不久张院长带领选址队去丽江,木专员推荐了高美古,经过实地踏勘考察,非常符合条件而被入选。应该说是永胜县的张县长作的媒。
敬业奉献勤观测
1994年来自全国的天文选址专家组到云南对5个选点的10个轮回的天气气象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审,丽江高美古显著地优于其它4个选点,通过实地考察结合交通水电通信等条件的综合评价,专家组决定在高美古设立定点观测站,立即进行建设。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先修通了一条几百米的简易车路,架通了供电线路,基建随即开工。选址队于队长带领4—5位队员驻守在工地上,夜间作云量的观测记录,每小时1次,白天照料基建施工。他还亲自设计望远镜观测室的翻盖式圆顶及其机械装置,联系加工制造和安装。到11月观测站的基建全部完成,包括一排生活和工作用的木板房、望远镜观测室、气象观测场地,简陋的厕所和铁丝网围栏,后来又增建了观测彗星的望远镜观测室和一座30米高的测温铁塔。天文和气象观测在高美古和昆明凤凰山两地,用相同的望远镜和仪器设备相同的规范同时进行,以作比对。定点选址观测的结果将直接决定高美古是否能作为大望远镜设置的台址。选址队员深感责任重大,对每项观测,每次记录都不敢懈怠,按时按规范一丝不苟地操作。高美古海拔3200米,高寒缺氧,从第一阶段踏勘开始至定点观测结束,选址队前前后后在高美古坚守达4年之久。期间,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部、云南省政府,丽江地区(后改为丽江市)政府的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干部,国内外的天文专家和天文同行无数批次到高美古视察、慰问考察和交流。到过现场的领导,专家和同行无不为选址队员们的敬业奉献的精神和苦干实干的行为所感动。
高美古晴夜繁星满天星光灿烂,银河似棉团,疏密相间蔚为壮观。在城市夜空中,星星少得构不成星座图形。而在高美古则恰巧相反,星星多得连以观星为业的天文学家都一时难以认出熟识的星座。还有人错把地平线附近的亮星误认为是远方的灯火。
巨眼落成高美古
1998年中国科学院邀请全国10多位天文专家组成验收组对丽江高美古的选址结果予以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综合定点观测取得的云量及气象参数、视宁度、夜天光、消光、水汽等有关天文观测条件的资料表明,丽江高美古是我国南方的一个优良台址,特别是视宁度达到世界优良台址的水平。在高美古设置口径2—4米级的光学望远镜是可行的,预期能获得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
2000年国家科技部和云南省共同投资向英国订购2 4米望远镜。与此同时对丽江天文观测站园区的基建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道路建设,水电设施,征地报批,地质勘探,建筑设计等也在原丽江行暑和原丽江县政府的支持和协调下顺利完成。2004年开工,2005年竣工。一座雄伟壮观的白色圆顶观测室耸立在绿荫环抱的观测站园区的最高点上。2005年—2006年,2.4米望远镜的部件先后运抵观测站,由云南天文台的科技专家和英方技术人员共同安装完毕。2007年5月宣告落成。它将为我国乃至国际天文研究作出贡献。
真是:忆往昔,踏勘荒山野岭,巡回奔波,丽江永胜宁蒗姚安,定点高美古。看今朝,丽江天文园区,圆顶高耸,2.4米巨眼初开,正果终修成。
丽江寻天至此应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这并不是天文选址的终结。相反,一架新一代的30米口径的环形光学望远镜正在云南天文台研发之中,它将集光机电最先进最尖端的技术于一身成为我国天文望远镜中的佼佼者。它将安身何处?高美古还是其它什么地方’新一轮的寻天计划正在酝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