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媒体发展日益完备,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满足了广大群众好奇心的同时也丰富了犯罪嫌疑人的反侦查知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盗窃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作案时往往佩戴手套防止在现场遗留指纹,但对DNA类生物物证则不具备那么高的反侦查意识,并且DNA类物证往往具有渗透性,即使戴了手套也有可能遗留在现场。另外,在强奸案件和凶杀案件等恶性案件现场,嫌疑人往往会对犯罪现场以及相关检材和涉案凶器进行处理,以掩盖自己的犯罪行径。比如用拖布将地面的血迹和体液斑进行清理、将带有血迹的衣物和床单进行清洗、将涉案凶器丢尽了河里或井里等反侦察操作。为了更好的发现生物物证,利用红外光源发现物证上的血迹是破案的关键。
红外条件下观察深色织物上的血迹的基本原理:这一现象主要是利用血迹和深色织物对红外光的吸收反射强度不同。根据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可以看到血红蛋白在800-900nm的近红外区域会有一个吸收峰;而一些织物在近红外区域反射要强于吸收。这样在红外光条件下观察时,血迹因为对红外光吸收较强,而呈现暗色;织物因反射较强而呈现淡色。
对于另外一部分深色客体,如黑色皮鞋,黑色沙发,轮胎等这类客体对白光以及红外光都是吸收的,所以对于这类客体无法用红外条件来观察血迹。另外即使客体都是织物,也会有不同的观察结果,这取决于织物的材料或者是织物的染料。比如一些背包的黑色背带,一些对红外有吸收的染料如,菁类染料、酞菁类染料、金属络合物染料、醌型染料、偶氮染料染色的织物,如果上面有血迹的话也无法用红外进行观察。
红外观察血迹一般需要血量比较集中,如果血稀释后过于分散,在红外条件下也不一定好。从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上可以看到,在400nm左右也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一些检材也可以用紫光或紫外光进行观察。
如下图所示:
血迹在客体上在白光条件下通过肉眼无法分辨,主要原因是血跟客体的对比反差不明显。反过来讲,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血迹与背景的对比反差即可观察到血迹。一般通过光学无损的方法观察血迹可以通过紫光,蓝光,红外光。红外光相对比较常用一点,紫光和蓝光一般用于相對浅色一点的客体。
利用不同类型生物物证在不同波段光源下呈现出不同颜色形态的原理,专门用于微量血痕、纺织物上的血迹、体液斑、牙齿、骨骼和布料纤维等生物检材的快速搜索和固定,且不破坏DNA,不影响后续检验鉴定工作,不但可以快速确定取点范围,使检验鉴定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检出率和比中率,而且可以为后续的法庭示证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
刘军铭,男,1988年5月,硕士研究生,中级
娄中文,男,1990年8月,大学本科,中级。
红外条件下观察深色织物上的血迹的基本原理:这一现象主要是利用血迹和深色织物对红外光的吸收反射强度不同。根据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可以看到血红蛋白在800-900nm的近红外区域会有一个吸收峰;而一些织物在近红外区域反射要强于吸收。这样在红外光条件下观察时,血迹因为对红外光吸收较强,而呈现暗色;织物因反射较强而呈现淡色。
对于另外一部分深色客体,如黑色皮鞋,黑色沙发,轮胎等这类客体对白光以及红外光都是吸收的,所以对于这类客体无法用红外条件来观察血迹。另外即使客体都是织物,也会有不同的观察结果,这取决于织物的材料或者是织物的染料。比如一些背包的黑色背带,一些对红外有吸收的染料如,菁类染料、酞菁类染料、金属络合物染料、醌型染料、偶氮染料染色的织物,如果上面有血迹的话也无法用红外进行观察。
红外观察血迹一般需要血量比较集中,如果血稀释后过于分散,在红外条件下也不一定好。从血红蛋白的吸收光谱上可以看到,在400nm左右也有一个较强的吸收峰,一些检材也可以用紫光或紫外光进行观察。
如下图所示:
血迹在客体上在白光条件下通过肉眼无法分辨,主要原因是血跟客体的对比反差不明显。反过来讲,通过一定的方法提高血迹与背景的对比反差即可观察到血迹。一般通过光学无损的方法观察血迹可以通过紫光,蓝光,红外光。红外光相对比较常用一点,紫光和蓝光一般用于相對浅色一点的客体。
利用不同类型生物物证在不同波段光源下呈现出不同颜色形态的原理,专门用于微量血痕、纺织物上的血迹、体液斑、牙齿、骨骼和布料纤维等生物检材的快速搜索和固定,且不破坏DNA,不影响后续检验鉴定工作,不但可以快速确定取点范围,使检验鉴定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检出率和比中率,而且可以为后续的法庭示证提供依据。
作者简介:
刘军铭,男,1988年5月,硕士研究生,中级
娄中文,男,1990年8月,大学本科,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