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蒂的“自我”观及其政治意蕴

来源 :南京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cyl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之争的焦点就是“权利”和“善”何者优先问题,其中的症结就在于“自我”的地位,是镶嵌于共同体之中的,还是无掏的自我?罗蒂在“民主先于哲学”一文中围绕桑德尔对罗尔斯的批评,提出了自己的实用主义立场,试图把“自我”放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下,借助对尼采的“自我观”和弗洛伊德的道德心理学进行创造性地解读,提出信念和愿望之网的自我观,从而在政治框架,而不是在哲学藩篱中解决这个难题。
其他文献
韩国裔美籍作家李昌瑞被誉为亚裔美国文学新星,美国文学评论界对其代表作《说母语的人》有很高的评价。族群认同和多元文化思想是李昌瑞的成名作《说母语的人》里的两大重要思
南京作为长三角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其科技成果产业化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国家科技计划在创新中的作用。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扩散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全面描述了南
文章由胡适致陈之藩的信中提出的“善未易明,理未易察”这个命题引导出文学批评中的伦理即“宽容”的话题,指出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对一元论的怀疑与价值多元的认同,并不必然引向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