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典藏信息:
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美国,喜剧)
导演/编剧: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
主演:薇诺娜·赖德·Winona Ryder
阿明·缪勒-斯塔尔·Armin Mueller-Stahl??
碧翠斯·黛尔·Beatrice Dalle??
罗伯特·贝尼尼·Roberto Benigni?
上映年代:1991年
吉姆·贾木许是一个很可爱,很有幽默感的导演。与一些电影大师的作品相比,贾木许的电影故事都可以说是很好懂的,而且有时你会觉得他仅仅就是在讲故事,至于故事的背后会有什么哲学内涵或现实意义,他是不怎么在意的,但是你仔细看他的电影,却又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是他那种讲故事的方式,就不是很令我们习惯,比如他很喜欢分段式的叙述方式,每一段讲一个小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有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也不是紧密的。
比如他的《地球之夜》,讲述了同一“时间”,不同时区(洛杉矶,纽约,罗马,巴黎,赫尔辛基)所发生的五个故事,但这五个故事除了都在出租车内发生之外,表面看不出任何共同之处。
空间的变动带来时间的流动(洛杉矶的晚7点10分,正是纽约的10点多,也是巴黎的4点8分,罗马的5点6分,赫尔辛基的5点7分),从洛杉矶的晚上刚开始的7点多,到赫尔辛基的凌晨5点多,已经曙光乍现了,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时光刚好走过了一夜,这是一个地理上的时间概念,贾木许就是利用时差这一现象,将他的五个小故事奇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每一段故事的开头,都会有一个镜头从宇宙俯视地球,然后切至一面墙,墙上悬挂五个时钟,这五个时钟就指示着五个地点的时间,当镜头推至一个钟面时,就开始这个钟面所指示时区所发生的故事中去,虽然这是贾木许在影片结构上的妙想,但同时也有意给我们一种时空旅行的感觉,另外,那五个时钟令人想起旅馆大堂,而旅馆意味着旅行,而且每一个故事中的出租车,更是带来一种行进、流动的感觉。
其实,贾木许的所有电影的中心词汇就是旅行,而旅行背后的词汇就是自由、音乐、感受力和流动的时间。
>>>洛杉矶
发生在洛杉矶的第一个故事中,薇诺娜·赖德扮演的出租车小妹和那个中年女星探之间存在一种对比,出租车小妹的穿着打扮、言语行为均体现蓝领阶层的粗豪,自由随便,而女星探穿着讲究(服饰的黑白两色似乎象征了内心与外表的分裂),举止文雅,但内心焦虑急躁,她的目的地“贝弗利山庄”则暗示了她和好莱坞的关系。
奇怪的是,出租车小妹安于自己的现状,她认为“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很酷的工作”,拒绝了星探所给的试镜机会……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放在贾木许电影的上下文语境中分析,好像就有点劝人安贫乐道的意思了。
贾木许电影中所出现的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而且人物的说话做事都不同于常人,他们似乎都是站在主流社会价值观之外的一些“怪人”,他们有时会有意无意把事情搞得很糟,然后以此为借口逃亡,比如《神秘列车》中的那几个小混混;他们也很喜欢走下坡路,比如《不法之徒》中那个音乐DJ(摇滚乐手汤姆·维兹饰);他们好像最终要从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中逃离,然后从逃离中获得自由,当然这种逃离并不意味着辞掉工作去做流浪汉,比如《地球之夜》的出租小妹的态度,也是一种逃离,因为她做她自己,并不会因为演员是人人羡慕的职业而放弃自己,这同样也是从主流价值观那里逃逸出来,因而获得了自由。
接下来的几个故事主题虽没有第一个故事明确,但演员精彩的表演,对话,故事的鲜活有趣,较强的幽默感,反而比第一个故事更有观赏性。
>>>纽约
在纽约的故事中,从东德移民到美国的赫尔默,第一次驾驶出租车,而在街头等待出租车的黑人尤尤,已经遭到几个出租车司机的拒绝,只有赫尔默肯带他,但赫尔默车技太烂,结果尤尤只能代替他来开车。
赫尔默原来在东德是一个马戏团的小丑,移民后,他选择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但他完全不会开车,一个年老的流浪者,面对生活依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幽默感,在这里,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又一次被赋予了自由的意义。
赫尔默这个名字的发音,很像是美国话中的“头盔”,而“尤尤”这个名字,却有点赫尔默家乡话中的小孩玩具,另外,尤尤自以为时髦的帽子,款式却和从东德来的老头赫尔默头上的一模一样……贾木许惯于玩弄词汇游戏和符号游戏的特点,在这里又出现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贾木许对谐音的兴趣,又比如《不法之徒》里面那个意大利人(罗伯特·贝尼尼饰)整天拿个小本子用意大利语谐音记录听来的英语,但总是令人发笑地读错,把一种事物读成另一种不相干的事物。
>>>罗马
《地球之夜》中也出现了罗伯特·贝尼尼,他在罗马的故事中扮演一个嘴巴不停讲话的出租车司机,一口气用三个黄色段子气死了乘坐出租车的教士,这是影片最令人发笑的段落,贝尼尼过人的喜剧表演能力在这里面表露无遗。他在影片中讲的一句话:“如果天才酒店住不下了,我就去白痴酒店”,这可能是贝尼尼自己想要表达的一个意思,在天才、大众、小丑之间,他宁愿选择小丑,这个意思肯定是与贾木许有某种契合,所以他们能数次携手合作,大概有惺惺相惜之感吧。
>>>巴黎
巴黎的故事涉及了感受力的主题,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们会问,在撞了车的出租车司机,和“用每一寸肌肤去做爱”的盲女孩之间,到底谁是瞎子?
>>>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故事中,那个出租车司机的最后的发言略显得有些正统,但这并不是贾木许主要想要表达的,他只是要借这个故事渲染一种情绪,那种寒夜在地球的北方结束,曙光正缓缓来到的氛围,而这种氛围正好能用这几个芬兰壮汉的柔情故事所表现出来。
对旅行、音乐、时间非常敏感的大导演,比如维姆·文德斯、王家卫、吉姆·贾木许,这三位拍片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喜欢用音乐的感性节奏来构成自己的作品,但三所位喜欢的音乐也有区别,王家卫大体喜欢一种节奏舒缓的老爵士,以及世界各地的一些民间音乐,带有怀旧色彩。文德斯和贾木许都喜欢摇滚,但文德斯偏向于金属摇滚,而贾木许在气质上更像是一个朋克。
提起文德斯,贾木许与他之间有一个师承的关系。1972年,贾木许进入纽约大学进修电影,成为导演尼古拉斯·雷的学生,此时文德斯正在拍摄向尼古拉斯·雷致敬的作品《水上回光》,于是尼古拉斯·雷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学生贾木许介绍给了文德斯作助理。
文德斯是著名的“在路上”电影大师,小汽车、公路、旅馆、空旷而阳光明媚的郊外风景……这些旅途中的事物始终是文德斯电影最为重要的象征符号,而贾木许在这一点上继承了文德斯,两人对于旅行和音乐的热爱都是出了名的,但文德斯的旅途,却有着家园丧失以后寻觅无着的情绪,甚至有反对现代性的呐喊,比如《德州巴黎》《寻找小津》中表露出来的,而且文德斯的作品还有一种历史感,比如《柏林苍穹下》,看这部电影,我们得了解德国在战前战后的历史与现状才能明了文德斯想要表达的东西。
但是同样的旅途,在贾木许那里只是一种边听音乐边游荡的感觉,他没有文德斯的焦虑和沉重的历史感,面对这个早已失去家园的世界(尤其是贾木许本人生于美国的移民家庭,更没有故乡的记忆),贾木许的游荡,带有一种无所谓的,幽默的疏离感。这就是作品不多的贾木许,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将低成本制作拍出特殊的韵味——冷漠疏离的意象,漂泊流浪的情结。
[责编/布丁]
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美国,喜剧)
导演/编剧:吉姆·贾木许·Jim Jarmusch
主演:薇诺娜·赖德·Winona Ryder
阿明·缪勒-斯塔尔·Armin Mueller-Stahl??
碧翠斯·黛尔·Beatrice Dalle??
罗伯特·贝尼尼·Roberto Benigni?
上映年代:1991年
吉姆·贾木许是一个很可爱,很有幽默感的导演。与一些电影大师的作品相比,贾木许的电影故事都可以说是很好懂的,而且有时你会觉得他仅仅就是在讲故事,至于故事的背后会有什么哲学内涵或现实意义,他是不怎么在意的,但是你仔细看他的电影,却又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是他那种讲故事的方式,就不是很令我们习惯,比如他很喜欢分段式的叙述方式,每一段讲一个小故事,故事与故事之间有某种联系,但这种联系也不是紧密的。
比如他的《地球之夜》,讲述了同一“时间”,不同时区(洛杉矶,纽约,罗马,巴黎,赫尔辛基)所发生的五个故事,但这五个故事除了都在出租车内发生之外,表面看不出任何共同之处。
空间的变动带来时间的流动(洛杉矶的晚7点10分,正是纽约的10点多,也是巴黎的4点8分,罗马的5点6分,赫尔辛基的5点7分),从洛杉矶的晚上刚开始的7点多,到赫尔辛基的凌晨5点多,已经曙光乍现了,也就是说,在同一“时间”内,时光刚好走过了一夜,这是一个地理上的时间概念,贾木许就是利用时差这一现象,将他的五个小故事奇妙地联系在了一起。
影片每一段故事的开头,都会有一个镜头从宇宙俯视地球,然后切至一面墙,墙上悬挂五个时钟,这五个时钟就指示着五个地点的时间,当镜头推至一个钟面时,就开始这个钟面所指示时区所发生的故事中去,虽然这是贾木许在影片结构上的妙想,但同时也有意给我们一种时空旅行的感觉,另外,那五个时钟令人想起旅馆大堂,而旅馆意味着旅行,而且每一个故事中的出租车,更是带来一种行进、流动的感觉。
其实,贾木许的所有电影的中心词汇就是旅行,而旅行背后的词汇就是自由、音乐、感受力和流动的时间。
>>>洛杉矶
发生在洛杉矶的第一个故事中,薇诺娜·赖德扮演的出租车小妹和那个中年女星探之间存在一种对比,出租车小妹的穿着打扮、言语行为均体现蓝领阶层的粗豪,自由随便,而女星探穿着讲究(服饰的黑白两色似乎象征了内心与外表的分裂),举止文雅,但内心焦虑急躁,她的目的地“贝弗利山庄”则暗示了她和好莱坞的关系。
奇怪的是,出租车小妹安于自己的现状,她认为“出租车司机是一个很酷的工作”,拒绝了星探所给的试镜机会……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放在贾木许电影的上下文语境中分析,好像就有点劝人安贫乐道的意思了。
贾木许电影中所出现的人物都是个性鲜明的,而且人物的说话做事都不同于常人,他们似乎都是站在主流社会价值观之外的一些“怪人”,他们有时会有意无意把事情搞得很糟,然后以此为借口逃亡,比如《神秘列车》中的那几个小混混;他们也很喜欢走下坡路,比如《不法之徒》中那个音乐DJ(摇滚乐手汤姆·维兹饰);他们好像最终要从主流社会的游戏规则中逃离,然后从逃离中获得自由,当然这种逃离并不意味着辞掉工作去做流浪汉,比如《地球之夜》的出租小妹的态度,也是一种逃离,因为她做她自己,并不会因为演员是人人羡慕的职业而放弃自己,这同样也是从主流价值观那里逃逸出来,因而获得了自由。
接下来的几个故事主题虽没有第一个故事明确,但演员精彩的表演,对话,故事的鲜活有趣,较强的幽默感,反而比第一个故事更有观赏性。
>>>纽约
在纽约的故事中,从东德移民到美国的赫尔默,第一次驾驶出租车,而在街头等待出租车的黑人尤尤,已经遭到几个出租车司机的拒绝,只有赫尔默肯带他,但赫尔默车技太烂,结果尤尤只能代替他来开车。
赫尔默原来在东德是一个马戏团的小丑,移民后,他选择的职业是出租车司机,但他完全不会开车,一个年老的流浪者,面对生活依然有一种令人感动的幽默感,在这里,出租车司机这个职业又一次被赋予了自由的意义。
赫尔默这个名字的发音,很像是美国话中的“头盔”,而“尤尤”这个名字,却有点赫尔默家乡话中的小孩玩具,另外,尤尤自以为时髦的帽子,款式却和从东德来的老头赫尔默头上的一模一样……贾木许惯于玩弄词汇游戏和符号游戏的特点,在这里又出现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贾木许对谐音的兴趣,又比如《不法之徒》里面那个意大利人(罗伯特·贝尼尼饰)整天拿个小本子用意大利语谐音记录听来的英语,但总是令人发笑地读错,把一种事物读成另一种不相干的事物。
>>>罗马
《地球之夜》中也出现了罗伯特·贝尼尼,他在罗马的故事中扮演一个嘴巴不停讲话的出租车司机,一口气用三个黄色段子气死了乘坐出租车的教士,这是影片最令人发笑的段落,贝尼尼过人的喜剧表演能力在这里面表露无遗。他在影片中讲的一句话:“如果天才酒店住不下了,我就去白痴酒店”,这可能是贝尼尼自己想要表达的一个意思,在天才、大众、小丑之间,他宁愿选择小丑,这个意思肯定是与贾木许有某种契合,所以他们能数次携手合作,大概有惺惺相惜之感吧。
>>>巴黎
巴黎的故事涉及了感受力的主题,看了这个故事后我们会问,在撞了车的出租车司机,和“用每一寸肌肤去做爱”的盲女孩之间,到底谁是瞎子?
>>>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的故事中,那个出租车司机的最后的发言略显得有些正统,但这并不是贾木许主要想要表达的,他只是要借这个故事渲染一种情绪,那种寒夜在地球的北方结束,曙光正缓缓来到的氛围,而这种氛围正好能用这几个芬兰壮汉的柔情故事所表现出来。
对旅行、音乐、时间非常敏感的大导演,比如维姆·文德斯、王家卫、吉姆·贾木许,这三位拍片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喜欢用音乐的感性节奏来构成自己的作品,但三所位喜欢的音乐也有区别,王家卫大体喜欢一种节奏舒缓的老爵士,以及世界各地的一些民间音乐,带有怀旧色彩。文德斯和贾木许都喜欢摇滚,但文德斯偏向于金属摇滚,而贾木许在气质上更像是一个朋克。
提起文德斯,贾木许与他之间有一个师承的关系。1972年,贾木许进入纽约大学进修电影,成为导演尼古拉斯·雷的学生,此时文德斯正在拍摄向尼古拉斯·雷致敬的作品《水上回光》,于是尼古拉斯·雷借此机会将自己的学生贾木许介绍给了文德斯作助理。
文德斯是著名的“在路上”电影大师,小汽车、公路、旅馆、空旷而阳光明媚的郊外风景……这些旅途中的事物始终是文德斯电影最为重要的象征符号,而贾木许在这一点上继承了文德斯,两人对于旅行和音乐的热爱都是出了名的,但文德斯的旅途,却有着家园丧失以后寻觅无着的情绪,甚至有反对现代性的呐喊,比如《德州巴黎》《寻找小津》中表露出来的,而且文德斯的作品还有一种历史感,比如《柏林苍穹下》,看这部电影,我们得了解德国在战前战后的历史与现状才能明了文德斯想要表达的东西。
但是同样的旅途,在贾木许那里只是一种边听音乐边游荡的感觉,他没有文德斯的焦虑和沉重的历史感,面对这个早已失去家园的世界(尤其是贾木许本人生于美国的移民家庭,更没有故乡的记忆),贾木许的游荡,带有一种无所谓的,幽默的疏离感。这就是作品不多的贾木许,他的独到之处在于能将低成本制作拍出特殊的韵味——冷漠疏离的意象,漂泊流浪的情结。
[责编/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