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积极地利用激励性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技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让学生体会到习作过程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过程。
【关键词】写作;能力;提高
The drive appraisal sharpens the exercise ability
Zhou Wenlu
【Abstract】Uses the excit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positively, guides the student to obtain the better writing technique, stimulates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the intrinsic potential, thus maximum limit transfers student’s exercise interest, treats as the writing is one kind enjoys, lets the student realize the exercise process is one kind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process.
【Key words】Writing; Ability; Enhances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一种重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积极地利用激励性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技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让学生体会到习作过程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过程。激励性评价就是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给予富有鼓动人心的评价。只有多用激励性评语,学生才会想写、乐写,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1 放大优点,提高习作动力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作为老师应该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吹捧式的评价就是要放大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其努力方向,从心理层面给以学生足够的支持,使他们大胆尝试,写作的兴趣和热情高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1 于细微处放大优点。学生在初步接触作文时,肯定是进退维谷,无从下笔。此时的教师,就好像是他们暗夜行路的灯火一样,应努力去引导、去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者不加考虑地一概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全盘否定,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厌烦。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我们要细心地去琢磨,找准评价的突破点,哪怕是对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的肯定,也许将会改变一个写作后进生的写作态度。例如在一次《今天,我很 》的小练笔中,有个学生这样写到:“今天,我很难过!爸爸的钱不见了,他怀疑是我偷的,就打了我,我的心里……”字数不多,没有达到我提出的字数要求。我及时找准评价点:你的感叹号和省略号用得非常好,感叹号充分地表达了你当时的感受,而省略号也给了老师很多想象的空间,我真想知道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告诉老师呢?学生之后把自己的心情给写了上去,我便把他的小练笔念给全班同学听。他高兴极了,以后的习作篇幅都在不断地增加,文章也越写越好,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1.2 用欣赏眼光放大优点。
1.2.1 不吝啬赞美之词。对于每一篇优秀作文,我总是极力赞美。特别是文章中的精彩句段,我总是给予肯定和赞扬,甚至是夸张鼓励,这种做法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自信,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但这种鼓励赞扬应是发自老师内心的,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比如在讲评《我的小老师》时,我注意多发现学生在作文的的优点,小到一个恰当而有创意的词语,一个经典的句子,大到开篇结尾,布局谋篇,我把他们列举出来与同学分享。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的欣赏中提高写作的动力。
1.2.2 关注学生点滴进步。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亮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这个句子写得真美”“你这句话真有创意”“你独到的观察力真让老师佩服”“你的感受真深刻”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1.2.3 委婉提出修改建议。对学生作文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应当尽量避免刺激性地批评,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所谓“润物细无声”。如有一个单元的作文是写人或事,学生知道人物特点是通过事件来体现的,然而又往往流于就事论事,有一个学生写了篇《我喜欢的一个人》,他着力叙述了他们在一起打球、游戏的事情,但是没有突出这个小伙伴的特点,看了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他。对此,我给了这样的建议:“我可以看出你十分喜欢和这个朋友一起玩,你们之间发生的事你记得如此清晰,老师惊异于你的记忆力。但是,你写的这些事,是你喜欢这个伙伴的原因吗?还是你觉得这些事印象深呢?只有在这些事中表现出你这个伙伴的特点,那么大家就能在看完你的文章后对他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作文讲评时多用欣赏眼光例举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多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发明创造”,这样,孩子们就会在老师的欣赏中感觉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写出童真童趣的作文。
2 启发引导,激发创作的欲望
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或者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 教师可选取新奇的角度,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化抽象为浅显生动,写出富有激励性的、让学生读之有新鲜感、有启发性的评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自己文中的不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出创作的欲望。
2.1 通过对比,获得启发。有对比才知好坏。因此,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适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一名学生在《我学会了骑车》一文中写道:“我双手握着车把,爸爸在后面扶着车座,经过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车。”他究竟怎样学会骑车的,这篇作文中未能体现。我评价道:“你真聪明,都会骑车了,我的一个小侄女到今天也没学会。你能给她讲讲你学骑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吗?”学生听后,觉得自己比别人来得厉害,心中充满了自豪之情,自然将自己学车的过程一一道出,这样,关于“怎样学会”的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2.2 通过商讨,获得启发。 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氛围中感受教师对他的关爱,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批评并改正。如有学生写道:“我实在太高兴太高兴了!”我就这样评价:“你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如果换成:此刻什么言语也难以表达我心中的喜悦……是否更生动呢?” 或者“你觉得再加强对细节的描写怎么样?”“如果把这几句话删去会不会更好呢?”“你如果把字写得再工整一些,老师会更喜欢你的文章。” 老师以朋友的口吻说出心里话,与学生进行真诚地商讨,不但容易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可以充分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
2.3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启发。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内容离不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必然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写批语时,对文章中所表现的这些内容与了解到的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或给以表扬或鼓励,或给以分析和评价,或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如教学《介绍我们的家乡》时,有一位同学不知如何写作,作文本中只写下这一句:“老师,我不知该怎样写作文,家乡也没什么特别的。”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家乡在哪里,最美的景物是什么,他摇摇头说自己根本没有觉得家乡有什么值得写。于是我问他我们的学校怎么样?他认为学校春天最漂亮。但要怎样把学校的美表达出来,这对于他来说,还很难,我便带着他到学校操场上欣赏一番,指导他捕捉玉兰花、凤凰树等这些美丽的景物来写出学校的美丽,并给他提供一些描写这些景物的好词佳句,教他文章可以怎样开头,如何结尾。这样一番指导,他逐步领悟写作的窍门。通过一路的所见所感,写下了一篇较好的文章。这样具体地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写作,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表现欲望。
3 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打破了师生单向封闭的交流形式,创设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开放的活动氛围,这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的交流,也体现了“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过程”这一理念。作文评价也应如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引导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建议,我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3.1 生生互评。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就会格外认真、投入。这种评价方式扩大了学生习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生生间的交流评价。这种互评可使学生通过角色交换获得自尊感的满足,从别人的作文中看到自己不曾想到的好词好句、绝妙的构思,或者是自己作文时也可能出现的让人好笑的“小毛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比较鉴别、评判是非的能力。学生在评他人习作时,不仅可以看到同一题材的作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写,而且能知道怎样去写,长此以往,写作视野必将会大大开阔,写作能力也会提高。
3.2 师生互评。我经常把学生的作文出示在大家的面前,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每当这时,课堂气氛总是异常活跃。写文的学生先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再向作者提出问题,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学生、老师在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形成互动性评价。
3.3 家长参评。在作文评价中,教师也可以打破校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这种典型的沟通式的评价,可使家长具体了解孩子的写作水平,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练笔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评价,是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理念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方法,是小学作文教学获得成功的有效法宝。
【关键词】写作;能力;提高
The drive appraisal sharpens the exercise ability
Zhou Wenlu
【Abstract】Uses the excit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positively, guides the student to obtain the better writing technique, stimulates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the intrinsic potential, thus maximum limit transfers student’s exercise interest, treats as the writing is one kind enjoys, lets the student realize the exercise process is one kind of successful experience process.
【Key words】Writing; Ability; Enhances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是一种重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因此,积极地利用激励性评价方法,引导学生获得更好的写作技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把写作当作是一种享受,让学生体会到习作过程就是一种成功的体验过程。激励性评价就是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闪光点或不足之处,给予富有鼓动人心的评价。只有多用激励性评语,学生才会想写、乐写,写作水平才会不断地提高。
1 放大优点,提高习作动力
作文是学生的劳动成果,作为老师应该善于用一双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吹捧式的评价就是要放大学生作文中的亮点,指出其努力方向,从心理层面给以学生足够的支持,使他们大胆尝试,写作的兴趣和热情高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具体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1 于细微处放大优点。学生在初步接触作文时,肯定是进退维谷,无从下笔。此时的教师,就好像是他们暗夜行路的灯火一样,应努力去引导、去开阔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会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求全责备,或者不加考虑地一概禁止或不屑一顾地全盘否定,使学生觉得无法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欲望,多次消极的体验就会发展为对作文的厌烦。特别是一些水平稍差的学生,他们对作文本身就存在畏惧心理,教师若再不给他们信心,就更是雪上加霜,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我们要细心地去琢磨,找准评价的突破点,哪怕是对一个小小的标点符号的肯定,也许将会改变一个写作后进生的写作态度。例如在一次《今天,我很 》的小练笔中,有个学生这样写到:“今天,我很难过!爸爸的钱不见了,他怀疑是我偷的,就打了我,我的心里……”字数不多,没有达到我提出的字数要求。我及时找准评价点:你的感叹号和省略号用得非常好,感叹号充分地表达了你当时的感受,而省略号也给了老师很多想象的空间,我真想知道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告诉老师呢?学生之后把自己的心情给写了上去,我便把他的小练笔念给全班同学听。他高兴极了,以后的习作篇幅都在不断地增加,文章也越写越好,写作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
1.2 用欣赏眼光放大优点。
1.2.1 不吝啬赞美之词。对于每一篇优秀作文,我总是极力赞美。特别是文章中的精彩句段,我总是给予肯定和赞扬,甚至是夸张鼓励,这种做法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自信,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但这种鼓励赞扬应是发自老师内心的,让学生既感受到老师对他作文的关注,又感受到对他本人的关爱,从而增强他们继续超越自我的信心。比如在讲评《我的小老师》时,我注意多发现学生在作文的的优点,小到一个恰当而有创意的词语,一个经典的句子,大到开篇结尾,布局谋篇,我把他们列举出来与同学分享。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的欣赏中提高写作的动力。
1.2.2 关注学生点滴进步。为了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我竭力在他们作文的字里行间睁大眼睛寻找“亮点”。一旦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例如用得好的一个词,写得好的一句话,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这个词用在这里真准确”“这个句子写得真美”“你这句话真有创意”“你独到的观察力真让老师佩服”“你的感受真深刻”等等,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时时关注着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所带来的快乐。
1.2.3 委婉提出修改建议。对学生作文中出现错误时,老师应当尽量避免刺激性地批评,既要有鼓励性又要有建议性,使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又能在惬意中接受老师的修改建议,所谓“润物细无声”。如有一个单元的作文是写人或事,学生知道人物特点是通过事件来体现的,然而又往往流于就事论事,有一个学生写了篇《我喜欢的一个人》,他着力叙述了他们在一起打球、游戏的事情,但是没有突出这个小伙伴的特点,看了之后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他。对此,我给了这样的建议:“我可以看出你十分喜欢和这个朋友一起玩,你们之间发生的事你记得如此清晰,老师惊异于你的记忆力。但是,你写的这些事,是你喜欢这个伙伴的原因吗?还是你觉得这些事印象深呢?只有在这些事中表现出你这个伙伴的特点,那么大家就能在看完你的文章后对他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在作文讲评时多用欣赏眼光例举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多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的“发明创造”,这样,孩子们就会在老师的欣赏中感觉到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写出童真童趣的作文。
2 启发引导,激发创作的欲望
对学生某些不规范的语言或者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 教师可选取新奇的角度,巧用心思,精心设计,化抽象为浅显生动,写出富有激励性的、让学生读之有新鲜感、有启发性的评语。从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自己文中的不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出创作的欲望。
2.1 通过对比,获得启发。有对比才知好坏。因此,针对学生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适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激励学生。一名学生在《我学会了骑车》一文中写道:“我双手握着车把,爸爸在后面扶着车座,经过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车。”他究竟怎样学会骑车的,这篇作文中未能体现。我评价道:“你真聪明,都会骑车了,我的一个小侄女到今天也没学会。你能给她讲讲你学骑车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吗?”学生听后,觉得自己比别人来得厉害,心中充满了自豪之情,自然将自己学车的过程一一道出,这样,关于“怎样学会”的问题便得到了解决。
2.2 通过商讨,获得启发。 对学生习作中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教师要注重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气氛,与学生共同探讨写作问题,一起研究解决办法,在师生思维碰撞过程中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新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人性化的氛围中感受教师对他的关爱,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教师充满人文关怀的评语,不仅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让学生轻松地接受批评并改正。如有学生写道:“我实在太高兴太高兴了!”我就这样评价:“你的心情老师可以理解,如果换成:此刻什么言语也难以表达我心中的喜悦……是否更生动呢?” 或者“你觉得再加强对细节的描写怎么样?”“如果把这几句话删去会不会更好呢?”“你如果把字写得再工整一些,老师会更喜欢你的文章。” 老师以朋友的口吻说出心里话,与学生进行真诚地商讨,不但容易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可以充分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意见。
2.3 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启发。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作文内容离不开他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必然反映他们的学习、生活,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因此,写批语时,对文章中所表现的这些内容与了解到的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或给以表扬或鼓励,或给以分析和评价,或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如教学《介绍我们的家乡》时,有一位同学不知如何写作,作文本中只写下这一句:“老师,我不知该怎样写作文,家乡也没什么特别的。”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家乡在哪里,最美的景物是什么,他摇摇头说自己根本没有觉得家乡有什么值得写。于是我问他我们的学校怎么样?他认为学校春天最漂亮。但要怎样把学校的美表达出来,这对于他来说,还很难,我便带着他到学校操场上欣赏一番,指导他捕捉玉兰花、凤凰树等这些美丽的景物来写出学校的美丽,并给他提供一些描写这些景物的好词佳句,教他文章可以怎样开头,如何结尾。这样一番指导,他逐步领悟写作的窍门。通过一路的所见所感,写下了一篇较好的文章。这样具体地直观地告诉学生如何写作,更能激发学生内心的表现欲望。
3 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打破了师生单向封闭的交流形式,创设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开放的活动氛围,这不仅促进学生学习的交流,也体现了“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过程”这一理念。作文评价也应如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要引导通过学生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建议,我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3.1 生生互评。把修改权还给学生,学生很有新鲜感,他们怀着好奇心,以主人翁的态度当“小老师”,审视同班同龄人的作文,就会格外认真、投入。这种评价方式扩大了学生习作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生生间的交流评价。这种互评可使学生通过角色交换获得自尊感的满足,从别人的作文中看到自己不曾想到的好词好句、绝妙的构思,或者是自己作文时也可能出现的让人好笑的“小毛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比较鉴别、评判是非的能力。学生在评他人习作时,不仅可以看到同一题材的作文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写,而且能知道怎样去写,长此以往,写作视野必将会大大开阔,写作能力也会提高。
3.2 师生互评。我经常把学生的作文出示在大家的面前,让全班学生读后进行评议,写出评语。每当这时,课堂气氛总是异常活跃。写文的学生先谈自己的写作想法,其他同学再向作者提出问题,可以谈自己对习作的意见,作者可以答疑,大家各抒己见。学生、老师在真诚、平等、和谐的氛围中共同参与,形成互动性评价。
3.3 家长参评。在作文评价中,教师也可以打破校内外的界限,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请他们也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这种典型的沟通式的评价,可使家长具体了解孩子的写作水平,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练笔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激励评价,是新课程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着眼发展、注重过程理念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效方法,是小学作文教学获得成功的有效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