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炊烟的地方就有家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lar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教孩子画画,画到房子时,我很自然地在上面安了个烟囱,然后还画了一圈圈的青烟。孩子不解,问我那是什么。我跟她说那是生火做饭时冒出的炊烟。她又问,为什么妈妈做饭时没有一圈一圈的烟呢?我哑然。我知道我的一万句描述都不如亲自带她去看看。我带她到乡下的奶奶家,我告诉年迈的母亲我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炊烟。母亲佝偻着背抱来一捆干柴,填进灶膛点燃了,在锅里加上水。孩子兴奋地站在院子里跳了起来,喊着:“冒烟喽,冒烟喽。”那一刻,我的眼睛里涌出了泪水。
   我扳过孩子的肩膀,告诉她,祖国各地处处都有炊烟。有的袅袅上升,缥缈可感,直抵云霄;有的随风飘散,萦散于树梢,弥漫着熟悉的香味;有的既浓又白,如空中掉下的“白练”。不论是直的、弯的,它们都展示着祖国的身姿;不论是青的、白的,它们都很美很美。长大了,要去寻找,寻找炊烟。炊烟是飘扬在空中的家的旗帜。有炊烟的地方,就是家的所在。
   祖国的炊烟源远流长,孕育古今。自燧人氏钻木取火,华夏民族始得火种后,远古的蓝田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在熊熊的野火下茹毛饮血,载歌载舞,在袅袅的炊烟下牙牙学语,释放着丰收的喜悦。是炊烟使他们直立行走,手成为劳动的工具;是炊烟给了他们鲜美的食物,健康的体魄。
  (节选自王忠民《祖国炊烟》,题目为编者加)
  素材解读
   时代在变迁,土灶和炊烟快要成为绝迹的事物了。然而,炊烟是祖國永恒不变的气息。炊烟是祖国深情的喟叹。祖国炊烟袅袅升起了炎黄子孙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它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熏陶了我们不变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
   炊烟是故乡的象征,也是祖国的象征。有炊烟的地方,就会有思念,爱国之情也会油然而生。无论走到哪里,炊烟都会萦绕在身边,就好像自由飞翔的风筝无法挣脱地面的那根线一样。想念炊烟,就是想念祖国,家国情怀如此强烈!
其他文献
我们在写景状物时,可以借鉴绘画的笔法。如茅盾先生在《白杨礼赞》中化身为画家,经过精心构图,挥就了一幅雄浑、辽阔、苍茫的高原美景图。   1.色彩相容,动静相衬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
期刊
“梅花!”同伴惊呼道。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校园花坛里,一枝梅花涨开了粒粒花苞。“这梅花开得这么早?”“可不是嘛,还就单开了这么一枝。”同伴说完,去教室准备上课了。   我走近梅花,一丝丝清香钻进鼻孔。嫩绿的萼、鲜红的瓣、浅黄的蕊,在暖风中颤动着。那朵朵花儿好似一只只眼睛,眨呀眨的,好奇地望着这陌生的世界。   说来也怪,昨夜刚下了点小雪,地面还没有全白呢,它就率先开了!好似耐住性子等了好久,只
期刊
狂欢的人群并不知道,虽然火箭已经上天,但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火箭上天后,一级、二级能否正常分离,第三级火箭能否在空中二次点火,火箭和卫星能否按时起旋,起旋后的火箭和卫星能否成功分离,每一个环节都还悬在空中;只有每一个环节都顺利完成后,中国的这次发射才算大功告成!  因此,当不少人都在欢呼成功时,沈荣骏、胡世祥等人的脸上仍不见一丝笑容。沈荣骏两眼平视,凝视着大屏幕,一动不动,其思维仿佛始终沿着
期刊
补习时间已经逼近,我从抽屉里抓了十元钱,一阵风似的跑出了家门。   一辆深红色的出租车映入眼帘,车身纤尘不染。我正要挥手示意时,车窗已经摇下,温和亲切的声音从车内传出:“小同学要搭出租車吗?”   我连忙点头,拉开车门上了车。车内没有惯有的塑胶味,反而有股令人神清气爽的花香,我扫视了一番,发现方向盘前台上有串美丽无瑕的白兰花,真是让人心情舒爽!   一路上,司机与我谈笑风生,讲他的经历,讲生活的不
期刊
请以“人生 是清欢”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好雨知时节”,如诗似梦的春雨如期而至,初始似牛毛,如银针,飘浮在屋顶上,形成袅袅云雾;飘落在枝梢间,形成蜿蜒云带;滴落在水洼中,画出圈圈涟漪。   渐渐地,雨势变大,雨滴不断拍打在宽大的芭蕉叶上,汇成的水珠像个顽皮孩子。你瞧,它要滑滑梯了!它以叶的边缘为护,在叶的中部一路畅通无阻,滑至叶尖,
期刊
我拖着沉重的行李,疲惫不堪地回到温暖的家。手中接到的是母亲刚刚泡好的一杯热腾腾的茶,初开的茶叶花融着那清新淡雅的香气,在眼前萦绕着,似乎驱散了我的一切忧虑与疲累。不经意抬眸,便撞上了那双含笑的眸子……   我从小喜欢安静,只愿独自坐在家中的摇椅上,捧本书慢慢地品着。母亲鼓励我阅读,但每年必定会牵着我到老年公寓,送上些甜滋滋的水果,同老人聊聊天。翻出我尘封已久的竖笛,在老人面前吹首断断续续的小曲,竟
期刊
母亲蹲在厨房的大灶旁边,手里拿着柴刀,用力剁香蕉树多汁的茎,然后把剁碎的小块茎丢入灶上大锅中,与潲水同熬,准备去喂猪。   我从大厅穿过后院跑进厨房时,正看到母亲额上的汗水反射着门口射入的微光,非常明亮。   “妈,给我两角钱。”我靠在厨房的木板门上说。   “走!走!走!没看到忙着吗?”母亲头也没抬,继续做她的活儿。   “我只要两角钱。”我细声但坚定地说。   “要做什么?”母亲被我这异乎寻常
期刊
我是一个行者,背上行囊,踏上了寻觅清欢的道路。  人生有声是清欢   阳光明媚,春意盎然。我来到山脚下,山风徐来,枝叶跳起舞来,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挨在一起窃窃私语。   行至山腰,就听到汩汩的流水声。渐行数百步,流水声如沉闷的雷,发出隆隆的声响,直扣人心。   再往上,隐隐有空灵之声从山顶传来,仔细辨别,是有人在吹横笛。起初,似竹篙点过水面,让人的心也泛起涟漪;继而,船前行,湖水微漾,馥郁的
期刊
“咔嚓——咔嚓——”伴着纷纷扬扬的大雪,一根树枝折断了。随后,是一片沉寂。明日,应该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吧。我躺在被窝里,愉悦地想着。   清晨,雪停了。院子里,一盆盆花草都枯萎了,将我昨夜里的喜悦一扫而尽。这时,我看到大片的残枝败叶中,隐隐约约地泛着一点红。走近些,是一抹红。再走近些,原来是开在冰雪中的一盆红梅!红得无瑕,那是被冰水洗涤后的色彩;红得炽热,好似一团火在燃烧;红得灿烂,灼灼其华,恰
期刊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及界碑分布在原始森林中或雪山悬崖之上。多年来,独龙族群众在建设家乡的同时,也和边防官兵一起守护着界碑,守卫着边疆。   獨龙江在下游马库村以外3公里处41号界碑旁流入缅甸,距界碑几十米远的江边有两间小木屋,里面住着马库村独龙族村民马军福一家。马军福的父亲马国忠原是多年守护界碑的界务员,2017年7月,59岁的马国忠突然去世,21岁的马军福继承父业当了界务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