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将于本月发布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届时,预计它们将会披露因持有抵押贷款证券和杠杆贷款而蒙受的总共大约30亿美元的损失。
这一数字将会使得全球各大银行因今夏的信贷市场动荡而宣布的资产减损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外投行三季度大幅预亏
瑞银、美林等外资投行近日纷纷预告,与美国次级房贷债券有关的不良投资导致第三季度盈利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瑞银10月1日预公告表示,2007年第三季度将出现6~8亿瑞士法郎的税前亏损,同时将40亿瑞士法郎的固定收益证券作为坏账处理。准确亏损数字将在月底的季报中正式公布。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是瑞银9年来首度出现亏损,其亏损数字也居目前受损国际性投行之首。花旗分析师表示,这笔亏损的主要推力来自固定收益部门。此外,瑞银的证券业务也蒙受较大损失。
本月5日德意志银行调整2008年盈利预期,表示三季度盈利将低于预期,但宣称“如果市场正常,将会保持此前公布的2008年预期,包括84亿欧元的税前盈利。”花旗分析师在5日发布的报告中对德银固定收益部门保持“谨慎”态度,预期该业务收入水平将降至2004-2005年水平。
美林证券亦在6日表示,与美国次级房贷债券相关的不良投资有望导致55亿美元的亏损。因此,其第三季度或出现每股50美分的整体性亏损。
在发布预亏公告时,瑞银宣布计划未来3个月内裁员1500人,包括在固定收益部门裁员350人。同时,其投行部门CEO和集团首席财务官去职。现年42岁的集团CEO罗内尔(Marcel Rohner)将亲自兼任投行部主管。
已经公布季报的雷曼、摩根斯坦利则确认了亏损。摩根斯坦利季报显示,由于次级贷款市场恶化造成坏账攀升,加之其旗下对冲基金出现大幅亏损,当季盈利同比下降了17%。美国贝尔斯登公司旗下的贝尔斯登基金和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在市场火爆时,基金规模曾一度超过200亿美元。截止今年6月,贝尔斯登基金的资产损失达到10%,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的损失超过20%,于8月初申请破产保护。
或将殃及公司债市场
而今,不少学者、官员认为,美国次贷泡沫破灭后,由于在各国政府、央行联手注资干预,使本轮金融危机尚在可控的范围内。美、德央行官员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马苏德?艾哈迈德都在宣传全局形势没有失控,不会引起经济衰退。但经济学家谢国忠则认为:次级抵押贷款泡沫破裂之后,下一个遭殃的是美国公司债市场。最近,很多银行已经承诺,要为一些已经宣布的交易发行债券。这变成一种自拉自唱的交易,即如果市场不买的话,银行自己会买下这些债券。不幸的是,市场正在对这些债券失去兴趣,而很多银行手中还大量持有这些债券,如果真在市场中交易的话,它们大概要损失30%的价值。
目前,基金的高收益让国内基民处于疯狂购买状态,但在高收益、高风险的市场法则下,高风险正在形成。在前几年的熊市中,不少基金均跌破发行价,市值几毛钱一股的基金比比皆是,让许多基民损失惨重。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国QDII市场受到波及,许多QDII产品的投资者近期却不得不承受资产缩水的损失。比如建行新版QDII——“海盈1号”新近公布的投资情况显示:由于受境外股市震荡的影响,8月7日该产品的单位净值跌到0.9618元。它告诉人们:投资国内基金市场要理智、要有防范基金下跌风险的思想准备;投资海外基金市场则应该更加谨慎。
自由化不是避风港
次贷危机发生在金融完全自由化的华尔街,这表明:资本的自由流动并不是金融风险的避风港。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我国均免遭“池鱼之殃”,根本原因是中国有一定程度资本管制的防火墙,资本项下并不是完全可兑换。
实际上,美国大部分针对中国的索赔和起诉的目的都可以被视为换取中国金融市场彻底开放的筹码。纵观美国的金融战略,第一步是获得对中国金融集团购买股权的开放许可,这样就为占领银行、投资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等次级部门抢占了滩头阵地。接下来是把美国的金融巨人引入到中国巨大的内部存款渠道,让其投资于本地的制造业、商业、技术和金融部门,从而控制中国各战略经济部门。最后,通过企业并购,一旦获得了对中国经济施加金融压力的能力,就直接对政府施压,以便为美国利益服务。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加大了市场和国际金融的脆弱性。在中国国内,近两年来股票价格增长200%,却没有给企业带来同等收益,自由化己经引起了愈发严重的投机泡沫。这个泡沫迟早会破裂,大批小投资者将失去他们的存款。
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继续自由化就会带来更多的海外风险投资,失去对国内市场的控制,造成更严重的社会不公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社会的不安情绪。推进对外开放不能丧失应有的警惕,要防止被美国和跨国巨头控制和垄断。因此,推进金融自由化一定要伴随金融体制的进步,内部金融体制的健康完善,同时要建立与外部金融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高度弹性防范风险的控制机制和干预机制。
金融衍生品创造更大风险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可看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断创造更大的风险,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必须拥有防范市場风险的本领,才能避免发生“避险反被风险误”。
次级按揭从房屋实际需求者的按揭贷款开始,被层层衍生出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者衍生成华尔街推动收购兼并交易的主要融资。但是,次级按揭户的偿付保障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客户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屋市场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而由此衍生的产品可以不断提升价格,产生更高收益。但是,当宏观环境发生变化:通胀显现、利率上升、大量违约客户出现,危机就产生了。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参与衍生产品交易中,必须拥有防范市场风险的本领。正如银监会在2006年底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明确职责(即指加强市场风险的管理、各行董事会、高管层及每个具体工作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职责)、归口管理、人员独立、有效落实。
这一数字将会使得全球各大银行因今夏的信贷市场动荡而宣布的资产减损总额超过200亿美元。
外投行三季度大幅预亏
瑞银、美林等外资投行近日纷纷预告,与美国次级房贷债券有关的不良投资导致第三季度盈利出现不同程度亏损。
瑞银10月1日预公告表示,2007年第三季度将出现6~8亿瑞士法郎的税前亏损,同时将40亿瑞士法郎的固定收益证券作为坏账处理。准确亏损数字将在月底的季报中正式公布。业内人士表示,这将是瑞银9年来首度出现亏损,其亏损数字也居目前受损国际性投行之首。花旗分析师表示,这笔亏损的主要推力来自固定收益部门。此外,瑞银的证券业务也蒙受较大损失。
本月5日德意志银行调整2008年盈利预期,表示三季度盈利将低于预期,但宣称“如果市场正常,将会保持此前公布的2008年预期,包括84亿欧元的税前盈利。”花旗分析师在5日发布的报告中对德银固定收益部门保持“谨慎”态度,预期该业务收入水平将降至2004-2005年水平。
美林证券亦在6日表示,与美国次级房贷债券相关的不良投资有望导致55亿美元的亏损。因此,其第三季度或出现每股50美分的整体性亏损。
在发布预亏公告时,瑞银宣布计划未来3个月内裁员1500人,包括在固定收益部门裁员350人。同时,其投行部门CEO和集团首席财务官去职。现年42岁的集团CEO罗内尔(Marcel Rohner)将亲自兼任投行部主管。
已经公布季报的雷曼、摩根斯坦利则确认了亏损。摩根斯坦利季报显示,由于次级贷款市场恶化造成坏账攀升,加之其旗下对冲基金出现大幅亏损,当季盈利同比下降了17%。美国贝尔斯登公司旗下的贝尔斯登基金和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在市场火爆时,基金规模曾一度超过200亿美元。截止今年6月,贝尔斯登基金的资产损失达到10%,高级信贷策略杠杆基金的损失超过20%,于8月初申请破产保护。
或将殃及公司债市场
而今,不少学者、官员认为,美国次贷泡沫破灭后,由于在各国政府、央行联手注资干预,使本轮金融危机尚在可控的范围内。美、德央行官员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言人马苏德?艾哈迈德都在宣传全局形势没有失控,不会引起经济衰退。但经济学家谢国忠则认为:次级抵押贷款泡沫破裂之后,下一个遭殃的是美国公司债市场。最近,很多银行已经承诺,要为一些已经宣布的交易发行债券。这变成一种自拉自唱的交易,即如果市场不买的话,银行自己会买下这些债券。不幸的是,市场正在对这些债券失去兴趣,而很多银行手中还大量持有这些债券,如果真在市场中交易的话,它们大概要损失30%的价值。
目前,基金的高收益让国内基民处于疯狂购买状态,但在高收益、高风险的市场法则下,高风险正在形成。在前几年的熊市中,不少基金均跌破发行价,市值几毛钱一股的基金比比皆是,让许多基民损失惨重。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我国QDII市场受到波及,许多QDII产品的投资者近期却不得不承受资产缩水的损失。比如建行新版QDII——“海盈1号”新近公布的投资情况显示:由于受境外股市震荡的影响,8月7日该产品的单位净值跌到0.9618元。它告诉人们:投资国内基金市场要理智、要有防范基金下跌风险的思想准备;投资海外基金市场则应该更加谨慎。
自由化不是避风港
次贷危机发生在金融完全自由化的华尔街,这表明:资本的自由流动并不是金融风险的避风港。上次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美国次贷危机,我国均免遭“池鱼之殃”,根本原因是中国有一定程度资本管制的防火墙,资本项下并不是完全可兑换。
实际上,美国大部分针对中国的索赔和起诉的目的都可以被视为换取中国金融市场彻底开放的筹码。纵观美国的金融战略,第一步是获得对中国金融集团购买股权的开放许可,这样就为占领银行、投资公司和投资咨询公司等次级部门抢占了滩头阵地。接下来是把美国的金融巨人引入到中国巨大的内部存款渠道,让其投资于本地的制造业、商业、技术和金融部门,从而控制中国各战略经济部门。最后,通过企业并购,一旦获得了对中国经济施加金融压力的能力,就直接对政府施压,以便为美国利益服务。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加大了市场和国际金融的脆弱性。在中国国内,近两年来股票价格增长200%,却没有给企业带来同等收益,自由化己经引起了愈发严重的投机泡沫。这个泡沫迟早会破裂,大批小投资者将失去他们的存款。
中国正处于十字路口,继续自由化就会带来更多的海外风险投资,失去对国内市场的控制,造成更严重的社会不公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社会的不安情绪。推进对外开放不能丧失应有的警惕,要防止被美国和跨国巨头控制和垄断。因此,推进金融自由化一定要伴随金融体制的进步,内部金融体制的健康完善,同时要建立与外部金融环境变化相适应的高度弹性防范风险的控制机制和干预机制。
金融衍生品创造更大风险
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可看到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不断创造更大的风险,中资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衍生产品交易中必须拥有防范市場风险的本领,才能避免发生“避险反被风险误”。
次级按揭从房屋实际需求者的按揭贷款开始,被层层衍生出不同等级的资金提供者的投资品种,通过金融机构投资者衍生成华尔街推动收购兼并交易的主要融资。但是,次级按揭户的偿付保障从一开始就不是建立在客户的还款能力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不断上涨的假设之上。在房屋市场火爆的时候,银行可以借此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不必担心风险,而由此衍生的产品可以不断提升价格,产生更高收益。但是,当宏观环境发生变化:通胀显现、利率上升、大量违约客户出现,危机就产生了。美国次贷危机警示我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参与衍生产品交易中,必须拥有防范市场风险的本领。正如银监会在2006年底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的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明确职责(即指加强市场风险的管理、各行董事会、高管层及每个具体工作人员都要有明确的职责)、归口管理、人员独立、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