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主张孩子自主学习,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奇思妙想也很多,那么课堂中“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避免教学过程中孩子出现的“意外”。教师的教学机智往往关系到这个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教师怎样才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处理得恰到好处,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值得讨论。
关键词:课堂“意外”;因势利导;利用积累反思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不能像小学生一样坐得端端正正,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比起小学生的概率要大很多。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现形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出现一些让教师始料未及的“插曲”。教师在活動中往往会发现,即使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教学环节设计得再详细、对幼儿的回答预设得再充分,课堂上还是有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也是教学中所无法回避的,有时候它突如其来得令教师措手不及。每当这些课堂“意外”出现时,就考验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考验教师是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恰到好处地融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教师能否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从而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当在教学活动中遇到比较突发的状况时,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机智往往关系到这个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也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就很有可能将这小小的“意外”转化成为本节活动中最大的“亮点”,为整个活动增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正视课堂“小插曲”,树立正确“意外观”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主张孩子自主学习,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他们的奇思妙想也很多,那么课堂中“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避免教学过程中孩子出现的“意外”。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切切乐》中,由于小A是托班新生第一次参加此类亲子活动,一切对于小A是那么新奇。托班年龄的孩子往往是自我为中心的,小A对于本次活动中提供的水果学具特别感兴趣,以至于一切都想据为己有,在操作环节中小A不允许我将学具发给其他的小朋友。妈妈和小A讲道理,他便在活动室中满地打滚。这时如若强硬发放学具,小A定是不依不饶;但不发放教具活动也无法开展下去。这时我灵机一动,索性将所有的水果学具都交给了他,要求小A和妈妈一起将学具当作“礼物”发给每位小朋友,拿到“礼物”的小朋友要对小A道谢。小A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在妈妈的陪同下,小A很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也十分配合地表扬小A这一举动,给小A正面的影响。由于是小A分发的学具,考虑到其他幼儿的情绪,我要求小朋友与同伴交换水果切,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这样整个环节得以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与同伴分享的经验。
所以说有时课堂“意外”的出现并不是坏事,它可以成为幼儿的“生长点”,是活动中的亮点。有时候“意外”还能让人眼睛一亮,出现让人怦然心动的情节。巧妙而合理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不但可以为活动增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增进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要勇于面对,正视课堂中的小“意外”,将“意外”转化为活动中的“惊喜”。
二、巧用课堂“意外”,激活幼儿思维
教学中的小“意外”可以成为激发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的灵感,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有时候课堂“意外”事件处理利用得好,也可以转化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教育资源”。这些隐藏的资源有时候可能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时所忽略的,不在认定的教学内容之内。这样的课堂“意外”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幼儿倾向性”,更是幼儿的兴趣所在,符合新课程中“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教学理念。
1.因势诱导,顺水推舟
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求给孩子充分展现自己智慧和才能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不要完全拘泥于原来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因势诱导顺着发生的问题去想点子、去引导启发,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情绪的需要。
2.临“危”不乱,釜底抽薪
幼儿思考问题很直观,通常只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看见什么说什么。他们对某些连贯的概括性结论的回答往往不一定正确,但也不是毫无道理的。每当面对幼儿似是而非的结论,课堂上总会出现卡带,教师无奈摇头的现象。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临“危”不乱,不要立即给予孩子肯定或否定。如若是幼儿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迅速找到孩子思考的切入点,找到问题的根结,是什么导致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一旦找到问题所在就绕过它,从相反的角度与孩子推敲,从而使幼儿自己纠正错误,转变思想。
3.将计就计,化险为夷
每个班里都有一些活跃分子,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喜欢出风头、搞恶作剧,时常给教师带来一些窘境。不少教师开公开课时总会要求剔除危险分子,这是与教师职业道德相违背的,我们应该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以为请他们去其他班级做游戏孩子就真不知道教师的本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应肯定他们的长处,给每个孩子均等的机会。其实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我们不要去计较幼儿在课堂中的过失,吸收他们的合理见解,巧妙地化解后又是另一番可喜的景象。
三、胸有成竹,方可妙笔生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幼儿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活跃的,课堂中的“意外”也是千奇百怪的。那么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做到“妙笔生花”呢?
1.知识的积累
教学机智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教师在一次次活动组织中领悟参透总结的结果。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俗话说“授人点滴,当有满怀”,教师应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时处理起来才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必须去学习吸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巧妙地把课堂中的“意外”变成“亮点”。
2.课后反思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每节活动后教师都会反思。但反思有没有到位,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指导,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堂用摄像的形式录下来慢慢回味,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随时把教学中的疑惑和感想记录下来,把在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3.师德修养
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这是师德修养必备的素质。教师要善于理解和尊重孩子,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首先要有自信,其次是临场发挥的天赋。尊重,真诚地交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去感染孩子,从不放弃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
课堂教学机智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和教育修养综合的产物。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就的,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面对课堂中的小“意外”泰然处之,将它转化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 吴江市机关幼儿园)
关键词:课堂“意外”;因势利导;利用积累反思
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所以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幼儿不能像小学生一样坐得端端正正,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比起小学生的概率要大很多。我们知道教学活动是个动态的过程,在课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出现形式各样的不确定因素,会有这样那样的突发状况,出现一些让教师始料未及的“插曲”。教师在活動中往往会发现,即使自己在课前准备的教学环节设计得再详细、对幼儿的回答预设得再充分,课堂上还是有很多偶发事件是事先预料不到的,也是教学中所无法回避的,有时候它突如其来得令教师措手不及。每当这些课堂“意外”出现时,就考验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机智,考验教师是否可以把偶发事件、失误等恰到好处地融合在如同行云流水般的教学活动中,并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在面临“山穷水尽”的关头,教师能否急中生智地顺水推舟从而化险为夷,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当在教学活动中遇到比较突发的状况时,教师头脑中的教学理念将决定“事态”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机智往往关系到这个活动是否能顺利开展,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事实上这种“意外”情况的出现,也是一种宝贵的课程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就很有可能将这小小的“意外”转化成为本节活动中最大的“亮点”,为整个活动增色,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正视课堂“小插曲”,树立正确“意外观”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主张孩子自主学习,引导幼儿全面发展。现在的孩子接触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因此他们的奇思妙想也很多,那么课堂中“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即使教师事先备课再充分,也难以避免教学过程中孩子出现的“意外”。例如在一次亲子活动《切切乐》中,由于小A是托班新生第一次参加此类亲子活动,一切对于小A是那么新奇。托班年龄的孩子往往是自我为中心的,小A对于本次活动中提供的水果学具特别感兴趣,以至于一切都想据为己有,在操作环节中小A不允许我将学具发给其他的小朋友。妈妈和小A讲道理,他便在活动室中满地打滚。这时如若强硬发放学具,小A定是不依不饶;但不发放教具活动也无法开展下去。这时我灵机一动,索性将所有的水果学具都交给了他,要求小A和妈妈一起将学具当作“礼物”发给每位小朋友,拿到“礼物”的小朋友要对小A道谢。小A的情绪很快稳定下来,在妈妈的陪同下,小A很愿意把“自己”的东西分给别人,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也十分配合地表扬小A这一举动,给小A正面的影响。由于是小A分发的学具,考虑到其他幼儿的情绪,我要求小朋友与同伴交换水果切,引导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这样整个环节得以顺利进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有了与同伴分享的经验。
所以说有时课堂“意外”的出现并不是坏事,它可以成为幼儿的“生长点”,是活动中的亮点。有时候“意外”还能让人眼睛一亮,出现让人怦然心动的情节。巧妙而合理地应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不但可以为活动增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增进孩子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所以我们要勇于面对,正视课堂中的小“意外”,将“意外”转化为活动中的“惊喜”。
二、巧用课堂“意外”,激活幼儿思维
教学中的小“意外”可以成为激发教师改变教学策略的灵感,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有时候课堂“意外”事件处理利用得好,也可以转化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教育资源”。这些隐藏的资源有时候可能是教师制订教学计划时所忽略的,不在认定的教学内容之内。这样的课堂“意外”其价值就在于它的“幼儿倾向性”,更是幼儿的兴趣所在,符合新课程中“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的教学理念。
1.因势诱导,顺水推舟
在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和主动性,我们要求给孩子充分展现自己智慧和才能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不要完全拘泥于原来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因势诱导顺着发生的问题去想点子、去引导启发,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情绪的需要。
2.临“危”不乱,釜底抽薪
幼儿思考问题很直观,通常只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看见什么说什么。他们对某些连贯的概括性结论的回答往往不一定正确,但也不是毫无道理的。每当面对幼儿似是而非的结论,课堂上总会出现卡带,教师无奈摇头的现象。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临“危”不乱,不要立即给予孩子肯定或否定。如若是幼儿的回答是错误的,教师迅速找到孩子思考的切入点,找到问题的根结,是什么导致孩子有这样的想法,一旦找到问题所在就绕过它,从相反的角度与孩子推敲,从而使幼儿自己纠正错误,转变思想。
3.将计就计,化险为夷
每个班里都有一些活跃分子,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喜欢出风头、搞恶作剧,时常给教师带来一些窘境。不少教师开公开课时总会要求剔除危险分子,这是与教师职业道德相违背的,我们应该尝试理解他们的行为,尊重孩子的感受。不要以为请他们去其他班级做游戏孩子就真不知道教师的本意,孩子是非常敏感的,我们应肯定他们的长处,给每个孩子均等的机会。其实只要能达到教学目的,我们不要去计较幼儿在课堂中的过失,吸收他们的合理见解,巧妙地化解后又是另一番可喜的景象。
三、胸有成竹,方可妙笔生花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幼儿中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活跃的,课堂中的“意外”也是千奇百怪的。那么如何让这一次次的“意外”做到“妙笔生花”呢?
1.知识的积累
教学机智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教师在一次次活动组织中领悟参透总结的结果。教师需要积累各方面知识,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博古通今。俗话说“授人点滴,当有满怀”,教师应具有精深广博的学科知识,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时处理起来才游刃有余。所以,教师必须去学习吸取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瞬息万变的课堂教学,才能巧妙地把课堂中的“意外”变成“亮点”。
2.课后反思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每节活动后教师都会反思。但反思有没有到位,是否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请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来指导,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堂用摄像的形式录下来慢慢回味,这样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且,随时把教学中的疑惑和感想记录下来,把在教学中的失误和疏漏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水平才能得到不断提高。
3.师德修养
教孩子首先要爱孩子,这是师德修养必备的素质。教师要善于理解和尊重孩子,课堂上遇到突发状况首先要有自信,其次是临场发挥的天赋。尊重,真诚地交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独特的教学魅力去感染孩子,从不放弃自己教书育人的责任。
课堂教学机智是一个教师教学智慧和教育修养综合的产物。教学机智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就的,让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面对课堂中的小“意外”泰然处之,将它转化在行云流水般的课堂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 吴江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