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和课内阅读相比,课外阅读是一个更为广阔的知识空间,真可谓包罗万象。试想一个学生如果只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那么他的知识将是何等狭隘!高尔基曾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一个人在学生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情趣。当今之际,各类书籍多得不计其数。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读到好书,使学生少走弯路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小学课外阅读领域我主要在以下四方面给予学生精心指导,旨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和活动。不同的学生读同一本书,效果会截然不同;花同样的时间去读书。效果也会相差甚远,原因就在于会读与不会读。在课内阅读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扶持下完成阅读任务,然而,走出课堂呢?学生是否具有“觅食本领”了呢?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精心选择典型文章,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从低年级的指读、查读到中年级的圈读、默读,再到高年级的速读、跳读等,我们给每个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多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应用,阅读效率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适当指导,激发学生摘录的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头脑中词汇的匮乏往往使他们在习作时词不达意,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其实,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读物中存在着大量的妙词佳句,只是有些学生根本没在意,或者即使看了也如同过眼烟云。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促进学生读书内化,应激发学生的摘录兴趣。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摘录本,但要尽量做到设计新颖、形式活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词句摘录,首先要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摘录,如同样摘录成语,可将写景的归为一类。写人物品质的归为一类……同样摘录句子,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各为一类……同时,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留意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发现学生有新的好的词汇要及时表扬。相信这样持之以恒,一定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
三、课内开展丰富活动,激励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了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好书介绍,让学生介绍最近看的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又如心得交流,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阅读感想,甚至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再如“小蜜蜂”评比,看谁的“小蜜蜂”采的“花蜜”多;举行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开辩论会等等。开展阅读活动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精心组织活动过程,不搞形式主义,不放任自流。活动后,教师还应及时做出评价,使学生通过每一次活动,阅读能力都能切实提高一步。
四、写好每周一记,给予用武之地
叶圣陶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生活是七彩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学生习作时抱怨没什么材料可写,往往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没有留心周围的事物,没有养成将平时积累的素材学以致用的习惯。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每周一记。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讲讲一周内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积累的最美的语言文字,全体参与评一评是否合适,使学生学会筛选,明白什么样的事是有意义的,值得写的,哪些文字是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己的习作。其次是生动地写出事情经过及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将课外学到的优美词句合理地运用,为自己的周记、习作锦上添花。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低、中、高年级制定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汇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及千古传诵的名言佳句、歇后语、谚语等,旨在让学生直接了解各民族与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直接进入精神文化的“制高点”。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优秀作品,从介绍作者、理解内容到精彩赏析,再到同一作家其他作品或相关书籍的推荐,不光使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还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将不断探索,以阅读课为契机,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不断获得知识和能力。
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和活动。不同的学生读同一本书,效果会截然不同;花同样的时间去读书。效果也会相差甚远,原因就在于会读与不会读。在课内阅读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扶持下完成阅读任务,然而,走出课堂呢?学生是否具有“觅食本领”了呢?培养学生自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能力精心选择典型文章,认真设计教学过程,教会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从低年级的指读、查读到中年级的圈读、默读,再到高年级的速读、跳读等,我们给每个年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多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学生课内得法,课外应用,阅读效率得到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适当指导,激发学生摘录的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头脑中词汇的匮乏往往使他们在习作时词不达意,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其实,学生所接触到的各种读物中存在着大量的妙词佳句,只是有些学生根本没在意,或者即使看了也如同过眼烟云。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促进学生读书内化,应激发学生的摘录兴趣。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摘录本,但要尽量做到设计新颖、形式活泼,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指导词句摘录,首先要引导学生辨别哪些是精彩词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要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摘录,如同样摘录成语,可将写景的归为一类。写人物品质的归为一类……同样摘录句子,动作描写、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等各为一类……同时,教师还要做个有心人,留意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发现学生有新的好的词汇要及时表扬。相信这样持之以恒,一定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积累。
三、课内开展丰富活动,激励课外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的需要。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热情,为了给学生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更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好书介绍,让学生介绍最近看的一本好书或一篇好的文章;又如心得交流,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阅读感想,甚至针对某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再如“小蜜蜂”评比,看谁的“小蜜蜂”采的“花蜜”多;举行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开辩论会等等。开展阅读活动要提前布置,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要精心组织活动过程,不搞形式主义,不放任自流。活动后,教师还应及时做出评价,使学生通过每一次活动,阅读能力都能切实提高一步。
四、写好每周一记,给予用武之地
叶圣陶认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生活是七彩的,每天都会发生许多事情。学生习作时抱怨没什么材料可写,往往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没有留心周围的事物,没有养成将平时积累的素材学以致用的习惯。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每周一记。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讲讲一周内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积累的最美的语言文字,全体参与评一评是否合适,使学生学会筛选,明白什么样的事是有意义的,值得写的,哪些文字是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己的习作。其次是生动地写出事情经过及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将课外学到的优美词句合理地运用,为自己的周记、习作锦上添花。
总之,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低、中、高年级制定各年级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汇集古今中外名家名篇及千古传诵的名言佳句、歇后语、谚语等,旨在让学生直接了解各民族与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直接进入精神文化的“制高点”。我们教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优秀作品,从介绍作者、理解内容到精彩赏析,再到同一作家其他作品或相关书籍的推荐,不光使学生受到文学的熏陶,还要唤醒学生的阅读意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将不断探索,以阅读课为契机,引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不断获得知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