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地方高校人际和谐的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ui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高校人际和谐及其重要意义
  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与关键,深刻地影响与形塑着社会和谐的实现程度与可能形态。[1]人际和谐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从事生产实践的不同主体(个体或群体)通过一定的媒介(如语言符号),进行物质或精神的交流时,各个主体间呈现的协调有序、和平共处、充满活力、相得益彰的状态。[2]高校是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的重要阵地,汇集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高校内部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不仅直接影响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还影响着党的教育方针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实现。特别是对于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高校,高校人际和谐还肩负着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任,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必然要求。
  高校人际关系是指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这种交往和联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建设的全局。高校人际和谐是指“人们在处理各种联系和关系时能够求大同存小异,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交往双方或多方能够坦诚相待、关爱宽容、平等民主、团结互助,能够在和谐共处中实现各自的价值理想。”[3]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表现为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从而形成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一般来说,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关系与教师关系。本研究主要针对高校人际和谐这一主题,以云南省地方高校为研究范围,选取大理学院、楚雄师范学院、红河学院、文山学院和玉溪师范学院共五所地方高校为调查对象。我们设计了针对教师和学生的两份调查问卷,对五所学校共随机发放教师调查问卷326份,学生问卷1779份。调查从师师关系、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三个维度对云南省地方高校人际和谐作整体调查和评估,试图找出影响云南地方高校人际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措施。
  二、云南省地方高校人际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调研结果表明,云南省地方高校人际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各主体之间能够和睦相处,人际关系的主流积极向上、理性健康,但也存在很多非和谐的因子。人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必然附属于一定的群体,所以高校人际和谐不仅仅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还有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等。我们在分析云南地方高校人际和谐影响因素时是从群体与群体、个人与个人两个维度进行的。
  (一)影响教师之间人际和谐的主要因素
  调查统计显示影响教师之间人际和谐的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第一,教师群体人际和谐的影响因素。调查数据显示,影响教师间人际不和谐的群体因素按影响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处事方法不同的同事(27.24%)、关系密切部门的同事(26.93%)、和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同事(19.81%)、同一个部门的同事(13.62%)、性格不同的同事(11.76%)。值得注意的是,近27%的教师认为和关系密切部门的同事易产生不和谐或冲突,但只有14%的教师认为和同一个部门的同事易产生冲突。可以设想,即使两个人虽然行事风格有异,但他们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没有竞争关系,没有密切的业务往来,即使在同一个部门,也不可能引起人际的不和谐。教师间产生矛盾的可能性源自他们处于何种群体,与何类人打交道。
  第二,教师人际和谐的个体影响因素分析。调查显示,个体性格差异是影响教师个人间人际关系的主要障碍之一。其一,高达70.37%的受访者认为个人性格对同事人际和谐的影响巨大,这和人际和谐群体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有着明显的区别。显然这和调查统计本身无关,而是一个理想和现实的不相符情况。人们在考虑影响人际关系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往往认为性格的不同会导致交往的矛盾,而在考虑和哪一类人会产生不和谐时,事实上人们往往把自己摆在一个现实的人际交往中加以衡量,结果是人们在交往中往往可以“容忍”行事风格不同的人,并且可以较为和谐相处。调查中大多数人表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和独自的行事风格,只要相处时间较长,就能“日久见人心”,和谐共处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除此之外,工作性质(38.58%)、分配制度(33.02)、岗位工作量(33.64%)和工作环境(32.41)是影响教师间人际和谐的主要个体因素。
  (二)师生人际和谐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师生人际和谐关系调查中,分别从教师、学生两个角度对师生人际和谐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师生和谐关系”问题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教师的师德和亲和力是师生和谐关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其次是学生与教师主动交流的意愿与频率。具体来说,教师在师生和谐关系的影响因素认识上,排序依次为师德(64%)、教师的亲和力(57%)、教师的业务水平(56%)学生是否与教师主动交流(36%)。学生对影响师生和谐关系因素重要性的认识上,从高到底的排列顺序是:师德(55%)、教师的亲和力(51%)、学生是否与教师主动交流(41%)、教师的业务水平(33%)、学生的学习成绩(21%)。可见教师的师德和亲和力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否和谐。稍有不同的是,教师群体除了注重自己的师德和亲和力外,更加注重自己的业务水平,而学生则更加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希望通过自己较高的业务水平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希望通过自己较好的学习成绩赢得教师的关注。
  此外,教师希望学生主动与自己交流构建和谐人际关系,而学生也把是否主动与教师交流视为师生人际和谐的主要影响因素。调研结果显示,有49%的老师表示会经常与学生沟通,49%只在有事时才会与学生沟通,2%的极少和学生沟通。10%的学生表示会经常和老师沟通,但有事时才与老师沟通的学生占59%,31%的学生极少与老师沟通。这些数据表明,其一,在教师和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和主动地位;其二,10%的学生与教师经常沟通和49%的教师与学生经常沟通,表明教师经常沟通的学生对象范围是有限的,主要是沟通班委或某些事件的负责学生。事实上,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师生直接交往在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师生之间情感联系淡化,及时沟通发生故障,进而产生信任危机。加之教师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教师下课后往往匆忙赶车离去,以往常见的师生答疑,促膝常谈被电话、E-mail和手机短信所代替,以至于相互都觉得彼此既熟悉又很陌生。   (三)生生人际和谐的影响因素分析
  云南地方高校学生间人际关系呈现出复杂性与单一性的特征。复杂性是指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地域、民族、风俗习惯、人格性格、成长环境等不同,导致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可能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单一性是指学生在交往中没有较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矛盾,只是较为简单的同学交往或在某些共同场合的共事行为。
  第一、学生群体间人际和谐的影响因素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性格的差异是导致学生群体人际不和谐的主要因素(71.21%);其次是和同宿舍的同学相处(12.94%);与自己有竞争的同学相处(9.97%),同班同学(4.15%)。与相同社团同学相处人际和谐度最高(1.73%)。从数据不难看出,由于学生间交往无其他利益因素,故性格的差异成了学生人际失谐的主要因素。
  第二、学生个体间人际和谐影响因素分析。在“哪些因素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的调查统计中,影响因子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性格不同(62%)、奖助学金评定(53%)、综合测评计算(31%)、舍友关系(31%)、恋爱关系(27%)、业余爱好(20%)、和老师的关系(13%)、就业(12%)、参与学生会或社团(10%)。在影响学生个体人际和谐的各个因子中,性格依然是主导因素,除此之外是和学生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奖组学金评定、综合测评计算等影响因子。而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遥远或是不可控的因素对学生个体间人际和谐的影响程度都较低。
  三、云南地方高校人际和谐的实现途径探索
  (一)促进师师间良好的人际和谐
  教师之间关系是最复杂、最隐秘和最难处理的关系。教师群体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学校整体的发展。首先,完善教师间沟通机制促进教师人际和谐。据国内其他相关调研显示:多达45%的教师称自己在学校里与其他教师没有接触,32%的教师称自己与其他教师只有过偶尔联系。[4]高校教师的这种不沟通及不合作状况,不利于教师人际和谐的发展,还将直接影响到教师与学校间的和谐发展。为此,高校必须构建教职工间通畅的沟通机制,促使各个岗位教职工相互了解、相互体谅。譬如,设置岗位轮换制度,使教学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能够短期体会彼此工作内容,了解相互工作的重要性。要不断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定期的例会制度、校(院)领导定期接待师生制度、有关情况定期通报制度等等,使领导干部之间、干群之间,能够得到及时交流、沟通,师生正当意见、建议、要求能够及时表达、上传,从而保证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领导干部的决策意图等能及时下传,做到上下互通有无、互相谅解、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上下之间的和谐目标。
  其次,健全制度机制保障师师之间人际和谐。完善的制度机制是构建人际和谐的保障。一是要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改变单靠行政指令的做法。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师生的感情、利益、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通过建立教师业务档案、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等,将工作业绩与教学人员奖励相结合,发挥激励的正面效应。二是要健全和落实学校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校(院)务公开制度,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评优、职称晋升、奖金分配等,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力营造平等、融洽、和谐的民主政治气氛。三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考评惩罚机制确保人际和谐。要有一套整行之有效的考评考核办法和体系,使所有的办事过程都有相应的考评指标体系进行考评。同时要坚持公平公正的考核结果与师生的晋职晋级、评奖评优、升学就业等有效结合起来。
  (二)促进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和谐
  第一,以师德塑造为核心,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道德高尚、治学严谨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绝不仅仅是知识,他对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影响也一定是深刻和持久的。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自身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通常那些学高身正的教师通常是受到学生普遍尊敬与热烈欢迎的。教师要能够“蹲下来和学生说话”[5],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高校应致力于培植教师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帮助教师牢固树立敬业的精神和乐业的态度,从而在学校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以促进教师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构建师生间民主、平等、对话式的关系。学者徐洁提出了当代和谐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是“民主、平等、对话式师生关系”[6],即和谐师生关系应是民主、平等、双向的。
  从教师方面来看,首先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全知、全能的角色定位和自我设计。
  其次,教师还要具有尊重与合作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能力并培养健全的人格。同理,学生也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与交流,尊重和信任老师。在沟通中勤于思考、勇于质疑。要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要信任教师,将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告诉老师,争取及时获得老师的正确指导。
  第三、不断改进教学教育关键与方法提升师生和谐人际关系。教学方法的改变是教育观念改变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元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而应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在培养学生兴趣,学习的快乐上下工夫。还要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地反馈给他们,教师的点拨和鼓励,甚至善意的批评都将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享受到和谐氛围下学习的乐趣。
  (三)构建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和谐关系
  学生之间关系是高校中最普遍、最直接、最为深厚的关系。在“哪些途径有利于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调查统计中,占主导途径的依次是“同学间多举行交流活动”、“繁荣校园文化活动”、“学校帮助同学们正确对待竞争”、“班主任耐心开展工作”、“减轻就业压力”。不论是学生群体还是教师群体都把改善同学间关系的目光聚焦于“多举行交流活动”,这说明引起同学间人际紧张的主要因素是同学之间了解不够,交流太少。所以需要老师、学校、社会给予学生更多的教育引导和提供给他们更多的交流合作平台。
  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重视引导和处理好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鼓励强势群体的大学生宽容、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弱势群体的大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平等和友爱。其次要重点关注弱势地位的大学生,并积极提供帮扶。第二,加强大学生交际语言训练促进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第三,以群体教育为方式教学生学会营造和谐人际氛围。第四,以和谐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
  【注释】
  [1]潘斌.人际和谐的伦理探源[J].伦理学研究,2012(04):6-10
  [2]魏纪伟.人际和谐论[D].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12:8
  [3]陈留根.人际和谐文化内涵及其建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04):119
  [4]郑越,李新颖.浅谈和谐校园下的人际关系[J].科技信息,2012(02):52
  [5]孙建华.构建和谐校园人际关系的道德成因分析[J].江苏高教,2008(04):122-123.
  [6]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4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
其他文献
特发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dopathie pulmonary hemosoderosis,IPH)是一种病因未明,肺内间歇出血的少见疾病。部份病人胃液中查到含铁血黄素细胞,视为IPH的确诊依据。现将我站于200
摘要:  服装版型作为影响服装设计风格神韵的关键因素所在。可以从服装版型设计理念的角度,再通过整体造型、细节、风格线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实现服装设计风格的神韵。  关键词:服装版型;服装设计;服装风格;服装神韵  服装设计风格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服装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所显示出来的价值取向、内在品格和艺术特色。要合理的表现某种服装设计风格,需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时代特色、社会
1病例1激烈争吵后急性视力丧失患者女,33岁,务农,病前性格争强好胜,敏感易怒。素与婆婆积怨甚多,近来与婆家人争房子而使矛盾激化,在争吵期间,突然双目失明,声称自己看不到东西了,伴情
【摘 要】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影响着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关键词】兴趣 实验 视频 情境  教育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引导学生,使学生对教师所教的知识由被动地听转变为主动地学。教育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
【摘 要】学习语言重要的事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反映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有了良好的语感,能够做到对语言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语文这个人文性的学科,随着教学的课改,增加了许多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培养学生语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积累、赏析、实践等多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 语文 语感 培养 方法  语感是一种对于语言的素养,短时间对语言的学习肯定不会形成良好的语感,想要获得良好的语感,必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等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努力造就大批杰出人才,就应该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教育
深入了解混凝土断裂过程区的能量耗散,不但对全面理解混凝土的断裂破坏机理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而且对混凝土实际结构裂缝的稳定性检测与预测预报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基于此,本
如今绿色环保已经深入人心,而绿色设计理念也正被各行各业所应用,从数字媒体艺术的传播特点和绿色设计内涵两个方面,及对湖南沅陵二酉数字媒体产品开发与研究的意义,能明显看出绿
我国大课堂教学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采用了“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模式,教师面对的学生,性格、学习能力等各方面差异皆不相同,按照一定的教学方案,循规蹈矩的实行,这样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