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课程。但是目前有诸多原因影响其教学效果,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学校科学设置课程体系、改善教学条件,老师改变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加强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加强学生引导使之尽快适应大学教学方式。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效果 改革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必考科目。在这两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西方经济学始终是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学生一般对它都很重视。对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探讨现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教学效果。
1.学时安排不合理。各学校安排西方经济学的学时数有很大差异,有48学时的,有36学时的,但也有的学校安排的学时单微观经济学就有60学时。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理论性强、内容多,学时过少很难保障教学效果。随着新的学科门类的出现,高校开课越来越多,原有的课程没有减少,原来课程的学时还在减少,结果是学生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但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因此学校根据各专业培养的目标,合理安排學时和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教学设施过于陈旧。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传递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但一门课程的学时越来越少,如果教学手段不能根据这种变化而不断更新,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比如说,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减少板书的时间,能不断变化画面使学生不容易疲劳等好处,但是不少高校设施陈旧,甚至使用多媒体教室还必须申请,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制约很大。
3.课程设置顺序不当。高等数学或经济数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先修课程之一,如果同时开设,往往出现学习西方经济学里所需的数学知识在其它课程里还没有学完的现象。
4.考核方式单一。西方经济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方式给学生形成导向,导致学生重视书本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课堂讲授法仍是许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讲授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教学方法。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或教师本身的原因,一些教师单纯利用“黑板十粉笔”的教学手段,板书花费时间多,传达的信息受限。加上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较强,模型较多,结果使学生产生中学到大学没多大区别的感觉,因此学习还是沿袭中学时代的思维与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为应付考试而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基本上是考完就忘,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满堂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高等院校采用从书本到书本,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型”模式,偏重于对概念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脱离实际应用。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老师就尽量减少互动的时间多传递一些信息;二是因为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资料。
因此,其结果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从上课听到下课,学生提问的机会没有。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
3.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其教科书上的案例讲述的也是西方社会的经济现象。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的阶段,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久,与西方国家的国情有很大差异,学生对西方世界很陌生,觉得西方经济学离我们很远。如果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作书本知识的阐述,不使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现象作案例解析,不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致使理论性很强的西方经济学更加脱离实际,使学生产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没有什么用处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也有悖于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初衷: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我国的经济问题。
(三)学科特点方面
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西方经济学体系庞大、理论性强。西方经济学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主要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体系庞大,流派众多,知识点中重、难点较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庞大的理论体系、众多的知识点,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有很少的时间将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感觉抽象、枯燥、难学,所学为“屠龙之术”,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西方经济学所用的数学知识多。利用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西方经济学用各种分析性的概念框架和数学、图表阐述的理论模型来提高学术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分析逻辑的严谨性,保证研究结论成立边界和使用范围的清晰性,但是由于我国的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训练较少,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初学西方经济学时不容易理解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涵义,很难把它们与文字描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
3.西方经济学教材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市场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改革开放后,西方经济学被大规模引入我国,甚至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就是翻译过来的,如曼昆的、斯蒂格利茨等人的书,由于文化背景、行文风格、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即使使用案例教学,案例也往往是外国的,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困难。由于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它的理论形成背景和我国的经济环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4.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强。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性,系统性很强。它的知识环环相扣,只有掌握了前面的知识,才能进入后面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尤其如此。例如只有在了解国民收入的含义,掌握国民收入是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这四大需求决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领会通货膨胀的治理、经济增长的促进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内涵,这样的特点使老师只能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而很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四)学生方面
学生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高中的课程老师讲解详细,有大量的练习,学生还会主动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但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作业也减少了,学习上要求学生本人有更强的自觉性。在高中被管惯了的同学,没有班主任和老师对学习的反复强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形成,这也影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合理设置课程、学时,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改革考核方式学校要合理设置课程,一是根据各专业培养的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不能简单求多、求全;二是要合理设置课程顺序,各门课程的先修课程要提前适当的时间开设。学校合理安排西方经济学的学时,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安排学时,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实行弹性学时制。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使之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科学安排调度,使现代化教学设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考核方式的改变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闭卷考试的题型,除了考书本的基本理论之外,还要出一些分析题,使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二是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综合闭卷考试、平时讨论学生发言的情况、小论文的撰写和案例分析能力等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处理教材内容,详略得当。西方经济学虽然内容体系庞大,但是也有很多的内容相似,或者所用的方法相似,因此可以将这些内容的一个讲清讲透,其它的内容用对比的方法指出相同的地方,重点讲解不同的地方,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时间,还能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说需求原理和供给原理,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收入弹性,还有交叉弹性等概念和计算,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等内容都可以这样来处理。
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这两种教学手段各有千秋,教师应扬长避短。比如说多媒体能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加大信息的传递量,还配有各种动画变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疲劳,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比如西方经济学里的一些几何图形和公式的推导“,黑板+粉笔”能使学生更清楚的看到全过程。所以教师在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要有机结合,切忌泼洗澡水连同小孩一起倒掉。
3.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不例外。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盛知识的容器。因此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不唱独角戏,上课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老师主讲,或者学生主体发言,老师评点,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主动获取经济学知识。老师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网站(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和经济学论坛。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选择的原则是能选国内的就不用国外的、能用现代的就不用近代的、能用熟悉的就不用陌生的,让学生觉得不遥远、不陌生,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西方经济学是非常有用的。当然这要求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经常关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
虽然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引入的,但是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可以改变其行文风格,使之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特别是案例的选择完全可以选用中国的案例,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当然也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国内的、国外的不同版本的教材。
(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1、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教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2、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这对于传播西方经济学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文化,但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教材内容过于庞杂、教师素质不高、考核手段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与理解真实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其核心内容。因此,制定明确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材改革的管理,注重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手段科学化等将成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1]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2]舒燕.刍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6)
[3]刘志迎,程瑶.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课程研究,2007,(3).■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教学效果 改革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不仅是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专业课必考科目。在这两个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西方经济学始终是必修的一门课程,所以学生一般对它都很重视。对这样一门重要的课程,探讨现行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原因,寻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学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影响教学效果。
1.学时安排不合理。各学校安排西方经济学的学时数有很大差异,有48学时的,有36学时的,但也有的学校安排的学时单微观经济学就有60学时。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庞大,理论性强、内容多,学时过少很难保障教学效果。随着新的学科门类的出现,高校开课越来越多,原有的课程没有减少,原来课程的学时还在减少,结果是学生学的知识越来越多,但知识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因此学校根据各专业培养的目标,合理安排學时和课程显得越来越重要,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教学设施过于陈旧。高等院校开设的课程越来越多,传递的信息也越来越多,但一门课程的学时越来越少,如果教学手段不能根据这种变化而不断更新,显然不能满足需求。比如说,多媒体教学具有能减少板书的时间,能不断变化画面使学生不容易疲劳等好处,但是不少高校设施陈旧,甚至使用多媒体教室还必须申请,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制约很大。
3.课程设置顺序不当。高等数学或经济数学是西方经济学的先修课程之一,如果同时开设,往往出现学习西方经济学里所需的数学知识在其它课程里还没有学完的现象。
4.考核方式单一。西方经济学是专业基础课程,考核方式一般都采用闭卷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方式给学生形成导向,导致学生重视书本理论知识,忽视了实际运用经济学知识能力的培养。因此,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课堂讲授法仍是许多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讲授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教学方法。由于学校条件限制或教师本身的原因,一些教师单纯利用“黑板十粉笔”的教学手段,板书花费时间多,传达的信息受限。加上西方经济学理论性较强,模型较多,结果使学生产生中学到大学没多大区别的感觉,因此学习还是沿袭中学时代的思维与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生搬硬套,为应付考试而学。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基本上是考完就忘,更谈不上运用所学的理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课堂教学“满堂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高等院校采用从书本到书本,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型”模式,偏重于对概念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脱离实际应用。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老师就尽量减少互动的时间多传递一些信息;二是因为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整理资料。
因此,其结果教师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从上课听到下课,学生提问的机会没有。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
3.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西方社会的市场经济,其教科书上的案例讲述的也是西方社会的经济现象。我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的阶段,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久,与西方国家的国情有很大差异,学生对西方世界很陌生,觉得西方经济学离我们很远。如果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作书本知识的阐述,不使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现象作案例解析,不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致使理论性很强的西方经济学更加脱离实际,使学生产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没有什么用处的心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也有悖于我们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初衷:借鉴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我国的经济问题。
(三)学科特点方面
西方经济学课程内容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西方经济学体系庞大、理论性强。西方经济学一般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主要经济学流派的理论,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体系庞大,流派众多,知识点中重、难点较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面对庞大的理论体系、众多的知识点,为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能以理论教学为主,有很少的时间将理论与现实经济生活联系起来教学,使学生感觉抽象、枯燥、难学,所学为“屠龙之术”,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
2.西方经济学所用的数学知识多。利用图表、数学公式来表述经济学原理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西方经济学用各种分析性的概念框架和数学、图表阐述的理论模型来提高学术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分析逻辑的严谨性,保证研究结论成立边界和使用范围的清晰性,但是由于我国的学生在这方面受到的训练较少,文科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初学西方经济学时不容易理解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涵义,很难把它们与文字描述统一起来,从而真正理解经济理论的含义。
3.西方经济学教材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市场经济学,是对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运行实践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改革开放后,西方经济学被大规模引入我国,甚至很多高校使用的教材就是翻译过来的,如曼昆的、斯蒂格利茨等人的书,由于文化背景、行文风格、思维方式有很大差异,即使使用案例教学,案例也往往是外国的,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一定困难。由于西方经济学是舶来品,它的理论形成背景和我国的经济环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4.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强。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条理性,系统性很强。它的知识环环相扣,只有掌握了前面的知识,才能进入后面内容的学习,宏观经济学尤其如此。例如只有在了解国民收入的含义,掌握国民收入是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出口这四大需求决定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领会通货膨胀的治理、经济增长的促进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内涵,这样的特点使老师只能按部就班地讲授知识,而很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四)学生方面
学生进入大学,对大学的教学方式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高中的课程老师讲解详细,有大量的练习,学生还会主动阅读大量的参考书,但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作业也减少了,学习上要求学生本人有更强的自觉性。在高中被管惯了的同学,没有班主任和老师对学习的反复强调,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尚未形成,这也影响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
(一)合理设置课程、学时,努力改善教学条件,改革考核方式学校要合理设置课程,一是根据各专业培养的目标科学设置课程,不能简单求多、求全;二是要合理设置课程顺序,各门课程的先修课程要提前适当的时间开设。学校合理安排西方经济学的学时,要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安排学时,给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实行弹性学时制。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使之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科学安排调度,使现代化教学设施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考核方式的改变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闭卷考试的题型,除了考书本的基本理论之外,还要出一些分析题,使学生学会使用所学的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二是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综合闭卷考试、平时讨论学生发言的情况、小论文的撰写和案例分析能力等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
(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在进行西方经济学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处理教材内容,详略得当。西方经济学虽然内容体系庞大,但是也有很多的内容相似,或者所用的方法相似,因此可以将这些内容的一个讲清讲透,其它的内容用对比的方法指出相同的地方,重点讲解不同的地方,这样不仅能节约大量时间,还能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的印象。比如说需求原理和供给原理,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收入弹性,还有交叉弹性等概念和计算,消费者行为理论和厂商理论等内容都可以这样来处理。
2.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这两种教学手段各有千秋,教师应扬长避短。比如说多媒体能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加大信息的传递量,还配有各种动画变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疲劳,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比如西方经济学里的一些几何图形和公式的推导“,黑板+粉笔”能使学生更清楚的看到全过程。所以教师在教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要有机结合,切忌泼洗澡水连同小孩一起倒掉。
3.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还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教学,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也不例外。老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盛知识的容器。因此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不唱独角戏,上课方式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可以老师主讲,或者学生主体发言,老师评点,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主动获取经济学知识。老师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推荐一些重要的经济学网站(国内的也包括国外的)和经济学论坛。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选择的原则是能选国内的就不用国外的、能用现代的就不用近代的、能用熟悉的就不用陌生的,让学生觉得不遥远、不陌生,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西方经济学是非常有用的。当然这要求老师课前准备十分充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经常关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
(三)加强西方经济学教材建设
虽然西方经济学理论是引入的,但是编者在编写教材时,可以改变其行文风格,使之符合中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特别是案例的选择完全可以选用中国的案例,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来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当然也不能一刀切,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用国内的、国外的不同版本的教材。
(四)加强对学生的引导
1、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教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2、引导学生培养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思维速度的训练主要依靠课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这对于传播西方经济学理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時,也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思想文化,但是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有教材内容过于庞杂、教师素质不高、考核手段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全面认识与理解真实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其核心内容。因此,制定明确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对教材改革的管理,注重西方经济学的课程设置以及考核手段科学化等将成为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必要措施。
参 考 文 献
[1]方福前.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05,(9).
[2]舒燕.刍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6)
[3]刘志迎,程瑶.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应用的理论与实践[J].教学与课程研究,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