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就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开展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多媒体;思维导图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这一要求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并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时往往缺乏目的和兴趣[1]。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实施课前预习,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解《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分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范进有何性格特点?范进为什么要发疯?范金中举是喜剧故事吗?”,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理解“五更鼓、进学、机变、烂忠厚”词语含义,最后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要求学生回答预习任务中设置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理念
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程度、自身实践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关注不同环境因素造成的学生个体差异,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因材施教措施[2]。
例如,在讲解《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掌握排比、反复的表现效果和应用技巧。在欣赏作品中蕴含的节奏美和诗意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安塞腰鼓火一样的舞蹈,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展示生动的课件,营造出一种声临其境的感觉,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3]。
例如,在讲解《社戏》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子,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围绕中心叙事的迂回曲折,理解写作技巧的表现方法,体验作者对美好童年回忆和对劳动人民的表达之情。教师首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描述的内容,然后为学生展示事先制作的视频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进行朗读,最后由教师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讲解。
四、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如果只谈课文主旨,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思想,甚至产生抵制心理[4]。为此,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使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解《黄河颂》一课时,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黄河壮丽的景色,但有些学生基本语言的理解水平较低,不能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语言描述,因此对黄河的壮美没有深刻的感受。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黄河的视频影像资料,学生面对黄河壮丽的画面,心中自然会产生敬意,会深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谈论我国其他一些美丽的地方,或者展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当学生们看到祖国的壮丽景色时,会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文章,还可以拓展课外相关材料,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故事,或一些奋斗在一线医护人员故事,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已进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实践机会增加,创新精神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在讲解《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究式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首先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找出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件,分析人物形象,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探讨的问题。小组将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分析和研究文本,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铺垫。
六、思维导图理清脉络,深入理解课文结构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重要的部分,要求学生清楚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因此,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5]。
例如,在讲解《三峡》一课时,由于课文的知识点太多,学生记忆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以水为中心点,将春、夏、秋、冬作为分支点,引导学生体会三峡四季的变化。思维导图能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块,有序地组成知识网络,从而系统地存在学生的头脑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學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推动新课程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亢建英.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0,27(27):27-28.
[2]苟东彦.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增强中学语文教学效果[J].语文课内外,2020,(18):85.
[3]吴初峰.探析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69):38-39.
[4]顾颖鹃.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下),2020,(7):101,103.
[5]秦宇.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外语文(下),2020,(7):108-109.
作者简介:费学勤,女(1976年5月23),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大费村,汉,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多媒体;思维导图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提出这一要求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再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模式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并在各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新型教学模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布置课前预习任务,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中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发展阶段,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在预习时往往缺乏目的和兴趣[1]。基于此,中学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为学生安排合适的课前预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性地实施课前预习,以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解《范进中举》一课时,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给学生分配预习任务,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让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范进有何性格特点?范进为什么要发疯?范金中举是喜剧故事吗?”,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然后理解“五更鼓、进学、机变、烂忠厚”词语含义,最后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检验学生课前预习的完成情况,要求学生回答预习任务中设置的问题。
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贯彻因材施教理念
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程度、自身实践情况,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关注不同环境因素造成的学生个体差异,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因材施教措施[2]。
例如,在讲解《安塞腰鼓》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歌颂的生命力量,掌握排比、反复的表现效果和应用技巧。在欣赏作品中蕴含的节奏美和诗意美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美,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安塞腰鼓火一样的舞蹈,从而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
三、营造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背景音乐,为学生展示生动的课件,营造出一种声临其境的感觉,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3]。
例如,在讲解《社戏》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掌握关键字词和句子,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围绕中心叙事的迂回曲折,理解写作技巧的表现方法,体验作者对美好童年回忆和对劳动人民的表达之情。教师首先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深入感受课文描述的内容,然后为学生展示事先制作的视频课件,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进行朗读,最后由教师收集学生存在的问题,统一进行讲解。
四、科学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如果只谈课文主旨,学生很难深入理解作者的内心思想,甚至产生抵制心理[4]。为此,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使之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讲解《黄河颂》一课时,本文主要描述了我国黄河壮丽的景色,但有些学生基本语言的理解水平较低,不能深入理解文章中的语言描述,因此对黄河的壮美没有深刻的感受。此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黄河的视频影像资料,学生面对黄河壮丽的画面,心中自然会产生敬意,会深入体会到作者对祖国的爱。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谈论我国其他一些美丽的地方,或者展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当学生们看到祖国的壮丽景色时,会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必局限于教科书中的文章,还可以拓展课外相关材料,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的故事,或一些奋斗在一线医护人员故事,通过这些真实的故事,唤起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运用小组合作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已进入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实践机会增加,创新精神也在不断提高。
例如,在讲解《藤野先生》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然后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探究式讨论。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首先找出文章的主要人物,找出与藤野先生有关的事件,分析人物形象,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探讨的问题。小组将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分析和研究文本,通过完成任务,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对课堂教学进行了铺垫。
六、思维导图理清脉络,深入理解课文结构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最重要的部分,要求学生清楚地把握文章的结构。因此,教师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5]。
例如,在讲解《三峡》一课时,由于课文的知识点太多,学生记忆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以水为中心点,将春、夏、秋、冬作为分支点,引导学生体会三峡四季的变化。思维导图能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块,有序地组成知识网络,从而系统地存在学生的头脑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學过程中,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入手,根据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结合新课程教学理念,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推动新课程改革发展。
参考文献
[1]亢建英.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20,27(27):27-28.
[2]苟东彦.打造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增强中学语文教学效果[J].语文课内外,2020,(18):85.
[3]吴初峰.探析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0,(69):38-39.
[4]顾颖鹃.多维互动教学模式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究[J].课外语文(下),2020,(7):101,103.
[5]秦宇.新课标理念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J].课外语文(下),2020,(7):108-109.
作者简介:费学勤,女(1976年5月23),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大费村,汉,研究方向 :中学语文教学,大学本科,职称: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