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处处开花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hz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意见明确指出“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和学校对美育育人工作的功能认识不到位,重应试轻素养,重少数轻多数,重比赛轻普及……”中央自上而下高度重视美育工作,可见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必须认真做好。
  美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内在的、深刻的、深远的。《意见》中明确阐述了“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美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中学生无疑是爱美的,但处于青春期的他们常把新奇特异的表面化的东西当作美,不懂得内在的心灵美和气质美才是最有魅力的,不知道拥有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才会形成内在美,而内在美比外在美更深沉更持久,内在美才是一个人的灵魂,因而需要引导。那么,怎样才能将美育工作落到实处,将美育进行到底呢?
  一、转变观念
  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美,因为它追求的是分数,不是美。有人说,人必须有一定的能力,能够解决问题,能够靠自己的才能立足社会,养活自己。所以学生就得会解题会考试,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就是所谓的“人才论”,相应的就是大搞应试教育。诚然,成才没什么错,但如果把这当成通向良好人生的唯一之路难免过于功利,因为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其实是工具,是别人的或是自己的工具,这种人生于社会缺少了高尚的意义,于自己则少了生活的美满。美满的人生应该是不仅自己有能力享受人生,还能帮助别人享受人生,即孔子所说的“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将全社会快乐总量最大化,这样的人生不是更快乐更幸福更美满更有意义吗?反之,一味地追求功利,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可悲可怕的事并不在少数,因为在关键时刻,自我利益的追求者会利令智昏,失去自我,甚至丧失人性。
  二、明确目标
  美育工作是多方面的,但具体应该培养什么呢?美国教育家利廉卡茨教授认为,学习活动都要具備三个方面的目标: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气质培养。气质是美育教育的最具体的体现,也是最高目标。现在流行“颜值”一词,除了容貌,更重要的是气质。容貌是爹妈给的,气质却是后天学习培养出来的。分数、知识技能是眼前的,而气质却是长远的、恒久的,附着于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个气质出众的人,一定拥有很高的审美素养。内心充满美好情怀的人,更可能获得幸福的一生。因为幸福是精神层面的追求,美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丰富而美好,美能够真正使人的内心愉悦和强大。
  三、营造环境
  美育课程是全方位的,除了音乐、美术,还可以开设朗诵、演讲、话剧、形体、舞蹈、书法等,通过多种形式提升对美的感受力和综合素养,也就是气质。气质不是某种明确的技能,却可以由内而外地自然流露,需要多方面的培养和坚实的人文底蕴。美的教育离不开美的教师,美育也不仅仅是音乐、美术教师的任务,哪一种学科没有它独特的美呢?每个学科的教师都要努力挖掘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共同担当传递美的使命。
  梭罗曾说,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有意识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的。钱理群教授在《我的教育梦》中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人是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小的环境里,掌握自己的命运。人可以使自己在任何条件下生活得诗意而神圣。这应该就是美育对于人最根本的意义吧。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谷县三中)
  (责任编辑 冉 然)
其他文献
社会性发展,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性方面的成长与变化。通常,社会性发展被划分为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三个部分。儿童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变化过程,既是儿童进行社会领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  图画书研究专家彭懿说:“一本好的绘本不仅可以哺育孩子的心灵,更能够改变他的一生。”绘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作为儿童早期接触的信息媒介,画面形象
期刊
“十岁稚子少年郎,正是懵懂始读时。”三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程度,阅读训练正当其时。教师应着力在学生心中种一亩稻田、辟一块菜地、掘一泓鱼池、圈一方牧场,在学生心灵的土壤上建一片属于语文的“绿色家园”。  一、种一亩叫“课堂”的稻田  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主阵地,是学生心尖文韵形成过程中的“主食”。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文质兼美,感情真挚,采取一划、二议、三读、
期刊
虞永平教授在“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讲座中指出:“幼儿园的课程不只是儿童端坐静听,更重要的是让儿童去主动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幼儿活动的过程就是获得经验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利用现有条件给幼儿创造体验活动过程的机会。  我园地处城乡结合处,园内资源丰富,种植了各种果树和蔬菜。我们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多种方式让幼儿在劳动中体验种植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  “亲亲蔬果园”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不仅能
期刊
阅读,是启迪思维、培养情感、激发潜能的过程,众多语文教师追求独特的设计,使教学张弛有度,引人入胜;追求巧妙的引导,发掘学力,引发思考。我们要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在探寻教学智慧的同时,也需将阅读与人生连接,传达生活感悟。  一、设境,开展多元对话  1.“情场”,智情共融。透过爱国情、乡情、亲情等主题,感受一股股暖流,让学生接受性情的陶冶、精神的洗礼。教师要将儿童置于“情场”,拨动文本的情感,引导他
期刊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建构区游戏是幼儿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的一项游戏活动。为了保证幼儿有充足的建构空间,我们选取了班级午睡室作为建构场地,并提供了大型积木、纸杯等材料供幼儿操作。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间有分工、合作和语言交流等互动,也会出现排斥同伴参与游戏的现象,这些都是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建构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行为表现,促进同伴之间的交往,我们对此次建构游戏中幼儿的游
期刊
语文课本是儿童习知、培智、冶情的重要材料,其内容的优劣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社会对小语教材、教学方式的期望日趋提升,尤其近年来小语教材广为诟病,许多文学作品被生硬“肢解”,儿童丧失“主场”,游戏精神缺失。有众多学者发出拯救孩子的呼声。  一、让文本与生活经验产生碰撞  儿童文学,特别是童话具有一定的幻想性,教师要发挥其想象力,引领儿童走向文本建构的世界,感受淋漓尽致的情感,感受儿童世界的真善美。教
期刊
我所在的幼儿园里,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孩子:每当他们看见别的小朋友和妈妈亲热,他们会表现出深深的羡慕;他们很想爸爸妈妈,可是爸爸妈妈很长时间才能回家一次;在幼儿园里,他们胆小自卑、不爱言谈……这群特殊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守儿童”。  我现在任教的中一班共有36名幼儿,其中9名是“留守儿童”,占到班级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这些幼儿的父母大多在市区工作,孩子留给祖辈抚养。这些代理监护人对幼儿的生活照顾尽
期刊
“是谁,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是谁,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是谁,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这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与色彩”的开篇语。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态、奇光异彩吸引我们,让我们的世界缤纷绚丽,它是我们天然的乐园和知识宫。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课堂,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汲取成长的营养,更茁壮地成长。  一、大自然是天然少年宫  在教学本单元时
期刊
阅读是什么?有一种答案很有道理,那就是建立在主观投射基础上的一种认知活动。不过,透过当下情形,我们发现阅读教学仍以重“意”为主,将语篇词汇、语句等反复地揣摩,反复研读其中的内容(内涵)、思想、情感等,甚至总结出了一套阅读理解的定律,可谓是以文悟道,发现其中的真情实感。恰恰相反,学生对语言文本中的“言”却是少了雕琢和耐力,不能由语篇中外在言语形式来深入细致把握好运用好好词、好句、好段、好篇的材料构件
期刊
区域活动是教师利用游戏特征创设环境,让幼儿以个别和小组相结合的形式,自主选择、自主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累经验。当前的区域游戏,往往存在材料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角色没有准确把握、教师包办、幼儿自主空间小、区域游戏水平停滞不前或低水平重复等现象。  我园教师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积极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