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通过实验这个环节可以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学习新的内容,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来锻炼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让学生在实验中收获更多。本文就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 归纳规律 仪器选择 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我们要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探究实验教学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认识到物质的化学性质其变化规律。能够让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笔者在任教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的有关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经验,在本文中和教师同行们进行交流,提出以下三点见解:
1 提高实验核心的分析能力 归纳实验的最终规律
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该试验的核心,实验方法中的知识点是实验的最终规律。那么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学生要掌握通过分析实验目的,来发现并了解实验步骤中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纲要求,笔者把初中化学实验分为以下几类:
1.1 定量测量某种物质。
1.2 要求证明某种基本理论。
1.3 制取三态物质。
1.4 探究物质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实,每一个实验的步骤、原理、使用器具、注意事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这其中的规律是很好发现并且掌握的。正因如此,我在每节实验课之前我会先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这次试验的目的,了解这次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而后再亲自下去指导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物质的分析和对比,最后一起总结出实验的结论,不仅学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而且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掌握了实验的规律,就像一个通过拐杖帮助而行走的人,已经学会了走路的方法,然后就能在以后的实验中自己独立完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以后在独立实验的过程中也能成功分析出实验的核心来,掌握了一类实验的规律。
举例来讲,在实验“粗盐的提炼”中,学生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实验说明,然后通过课上指导让学生完成实验,但是重点不仅仅在于得出了实验结论,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去分析一个实验,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提炼出精盐,而且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晶体的基本原理、晶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方面的规律。
总结一下,我们要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1.物质特别是溶液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方法。2.溶液溶质间的关系。3.溶解度的计算方法。4.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综上所述,我们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要分析这个实验的核心,而是如何去分析所有实验的核心,掌握所有实验的规律,这才是更重要的。
2 学会针对实验选择实验仪器
首先,要学生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等要求来选择仪器。
我们常见的反应条件有:加热、常温、高温、加压、光和电、催化剂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反应条件,学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实验仪器。比如说,在实验“制取氧气中”,我们要学生明白两点:①对于通过加热固体来制取气体的实验来讲,这套制取氧气的实验是通用的。②在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时候,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化学性质等等条件来选择收集方法。因此,学生在进行氧气制取实验的时候,会通过思考得出收集氧气的正确方法,可以使用排水法。
但是,我们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仅仅要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更是要掌握所有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一个制取氧气实验学会其他的实验仪器选择方法。比如说制取氨气的时候不能使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启发学生是教学的最好理念,通过启发让学生意识到,了解反应条件和物质的性质是选择实验仪器的核心前提。
其次,反应速率也是选择实验仪器的一个前提条件。
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反应速率,有些实验的物质反应速度很快,要通过特殊结构的仪器来控制反应速率,例如气体制取设备——启普发生器,在初中实验中制取二氧化碳就用到这种仪器。除了这个还有分液漏斗、胶头滴管、止水夹、等等仪器也可以控制实验速率。比如制取氯气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分液漏斗,但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使用分液漏斗而不使用长颈漏斗,这样以后在面对其他实验的时候学生才会明白如何选用可以控制速率的仪器以及选用什么仪器。
3 学会掌握实验操作 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的前提,同时也是实验安全的保障,是学生在实验室必备的知识,而且一定要掌握的扎实。有关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不仅仅是要掌握实验的正确顺序,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实验细节:
首先,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
动手一遍胜过眼观千遍,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操作技能,而且一定要保证学生动手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去动手实验,保证学生实验室实验课的节数,不能因为理论教学调整甚至取消实验课。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不仅要进行分小组实验,一些其他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上来跟老师一起做。小组实验的时候人数也不要太多,保证实验的质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来安排实验的时候先易后难,一些复杂的实验和危险的实验一定要先让教师自己演示,而且在演示的时候一定要再三强调一些注意事项,特别是做带有一定危险系数的实验务必要强调注意安全,讲清楚每一种危险操作并且一定要注意,再由学生进行自己动手实验。
其次,要学会做好实验预习。
实验之前一定要先预习,知道实验的操作步骤,牢记一些注意事项和细节,让学生心中有数。在实验课的时候教师要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关照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写作,实验规律的归纳。
总而言之,实验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多个方面的,以上几点的提出只是笔者的一些浅见,笔者在此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教师同行的批评指正,共同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 归纳规律 仪器选择 操作能力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上的学科,我们要提高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探究实验教学的科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认识到物质的化学性质其变化规律。能够让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自学能力。 笔者在任教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的有关培养学生实验技能的经验,在本文中和教师同行们进行交流,提出以下三点见解:
1 提高实验核心的分析能力 归纳实验的最终规律
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是该试验的核心,实验方法中的知识点是实验的最终规律。那么根据新课标中的要求,学生要掌握通过分析实验目的,来发现并了解实验步骤中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大纲要求,笔者把初中化学实验分为以下几类:
1.1 定量测量某种物质。
1.2 要求证明某种基本理论。
1.3 制取三态物质。
1.4 探究物质性质以及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实,每一个实验的步骤、原理、使用器具、注意事项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这其中的规律是很好发现并且掌握的。正因如此,我在每节实验课之前我会先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明确这次试验的目的,了解这次实验的步骤和原理。而后再亲自下去指导每一组的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这种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物质的分析和对比,最后一起总结出实验的结论,不仅学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而且在老师的带领下也掌握了实验的规律,就像一个通过拐杖帮助而行走的人,已经学会了走路的方法,然后就能在以后的实验中自己独立完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以后在独立实验的过程中也能成功分析出实验的核心来,掌握了一类实验的规律。
举例来讲,在实验“粗盐的提炼”中,学生在做这个实验之前,我会先让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实验说明,然后通过课上指导让学生完成实验,但是重点不仅仅在于得出了实验结论,而在于学生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学会了如何去分析一个实验,我们不仅要带领学生提炼出精盐,而且要引导学生总结出制取纯净晶体的基本原理、晶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实验操作方面的规律。
总结一下,我们要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1.物质特别是溶液的溶解、过滤、结晶、再结晶的方法。2.溶液溶质间的关系。3.溶解度的计算方法。4.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综上所述,我们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要分析这个实验的核心,而是如何去分析所有实验的核心,掌握所有实验的规律,这才是更重要的。
2 学会针对实验选择实验仪器
首先,要学生学会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反应条件等等要求来选择仪器。
我们常见的反应条件有:加热、常温、高温、加压、光和电、催化剂等。根据这些不同的反应条件,学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实验仪器。比如说,在实验“制取氧气中”,我们要学生明白两点:①对于通过加热固体来制取气体的实验来讲,这套制取氧气的实验是通用的。②在实验中收集气体的时候,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密度、化学性质等等条件来选择收集方法。因此,学生在进行氧气制取实验的时候,会通过思考得出收集氧气的正确方法,可以使用排水法。
但是,我们要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不仅仅要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收集方法,更是要掌握所有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方法,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要让学生通过一个制取氧气实验学会其他的实验仪器选择方法。比如说制取氨气的时候不能使用排水法因为氨气是极易溶于水的。启发学生是教学的最好理念,通过启发让学生意识到,了解反应条件和物质的性质是选择实验仪器的核心前提。
其次,反应速率也是选择实验仪器的一个前提条件。
不同的实验有不同的反应速率,有些实验的物质反应速度很快,要通过特殊结构的仪器来控制反应速率,例如气体制取设备——启普发生器,在初中实验中制取二氧化碳就用到这种仪器。除了这个还有分液漏斗、胶头滴管、止水夹、等等仪器也可以控制实验速率。比如制取氯气的时候,我们就要用到分液漏斗,但是我们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使用分液漏斗而不使用长颈漏斗,这样以后在面对其他实验的时候学生才会明白如何选用可以控制速率的仪器以及选用什么仪器。
3 学会掌握实验操作 加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训练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结果正确的前提,同时也是实验安全的保障,是学生在实验室必备的知识,而且一定要掌握的扎实。有关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不仅仅是要掌握实验的正确顺序,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一些实验细节:
首先,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
动手一遍胜过眼观千遍,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能掌握操作技能,而且一定要保证学生动手训练的数量和质量。因此教师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机会去动手实验,保证学生实验室实验课的节数,不能因为理论教学调整甚至取消实验课。在上实验课的时候,不仅要进行分小组实验,一些其他实验还可以让学生上来跟老师一起做。小组实验的时候人数也不要太多,保证实验的质量,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来安排实验的时候先易后难,一些复杂的实验和危险的实验一定要先让教师自己演示,而且在演示的时候一定要再三强调一些注意事项,特别是做带有一定危险系数的实验务必要强调注意安全,讲清楚每一种危险操作并且一定要注意,再由学生进行自己动手实验。
其次,要学会做好实验预习。
实验之前一定要先预习,知道实验的操作步骤,牢记一些注意事项和细节,让学生心中有数。在实验课的时候教师要坚持重点深入与普遍关照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最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报告的写作,实验规律的归纳。
总而言之,实验能力的提高是要通过多个方面的,以上几点的提出只是笔者的一些浅见,笔者在此希望能够得到更多教师同行的批评指正,共同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验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