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简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qing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四上《九寨沟》一文,用优美的文笔把九寨沟的美丽风景诉之笔端,将九寨沟的自然之美、流动之美、变幻之美描绘了出来。文章特色鲜明,色彩绚丽,景美物美,经得起反复咀嚼,耐得住长久回味。
  一、语言简洁,高度凝练
  课文第1自然段“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简洁的两句话,把九寨沟名称的由来交代得清清楚楚。更是第2自然段语言高度凝练,“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语言简洁,凝练无比,寥寥数语,惜墨如金,“留白”越多,给人想象空间越大,为下文的铺陈埋下伏笔。
  二、动静搭配,详略得当
  文章动静搭配,富有变化,与九寨沟变幻无穷的自然景物相匹配。课文第3自然段属于静态描写,但静中有动;第4自然段属于动态描写,但动中有静。两个自然段动静结合,交相辉映,错落有致,曼妙无比。
  文章详略得当,疏密有致。简略之处美在浓缩,这样描写雪峰:“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仅用15个字,却为读者展现了醉人的画面,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然而作者对九寨沟的湖泊却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文章把九寨沟湖泊的形状、色泽、美感、名称一一道来,像一幅美丽的画轴在人们眼前渐渐展开,让人慢慢欣赏,细细品味感受。
  九寨沟四季变幻莫测。春时嫩芽点绿,瀑流轻快;夏来绿阴围湖,莺飞燕舞;秋至红叶铺山,彩林满目;冬来雪裹山峦,冰瀑如玉。这是自然的美,这是美的极致,难怪九寨沟被誉为“童话世界”和“人间仙境”。九寨沟的美丽与神秘,变幻与定格,拙笔难以描绘,无法穷尽。文章没有花费过多笔墨描绘九寨沟四季的美丽,而是描写了一季的风景便戛然而止,任由人们想象,笔锋一转,直接进入对九寨沟珍禽异兽的欣赏。对九寨沟实景描写的“少”,反衬出了虚写“留白”的“多”,当止则止,当断则断,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
  三、移步换景,闲庭信步
  文章描写的九寨沟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看完雪峰看湖泊,看完湖泊看瀑布,看完瀑布看金丝猴,看完金丝猴看羚羊,看完羚羊看大熊猫、小熊猫……景色和珍奇异兽交相叠映。九寨沟魅力无限,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唯恐眨一下眼睛就会错失许多风景。
  读着文章,不仅眼睛可以看到作者描绘的美丽画面,耳畔也似乎听到了动人的声响,动静结合的描写,拉近了读者与九寨沟景色的空间距离,拉近了读者与九寨沟珍禽异兽的心理距离,任由读者观赏九寨沟的一切。作者的一支笔就像一台摄像机,不断捕捉着九寨沟五彩的镜头、变化的风景,把九寨沟鲜活的瞬间凝固于笔端,演变成画面,永驻在心田。
  四、转换视角,置身其中
  文章第4自然段采用了第二人称的笔法进行描写,读来特别亲切。这样转换视角,拉近了珍禽异兽与读者的距离,让人有置身九寨沟的真实感。“……向你窥视”“还没等你看清它们”“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你还会看见……”这种写作手法,增强了读者置身九寨沟的真实感。“已经、正、突然、还会”等副词给人动感,表明那些珍禽异兽与你息息相关;四个“也许”的排比句铺陈,把珍禽异兽的变幻莫测、不期而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表达显得更为贴切与精准。
  九寨沟以其茂密的森林,五彩的湖泊,迷人的景色,旖旎的风光,赢得游人的喜爱和世人的青睐。九寨沟,如一卷卷斑斓的画轴,一曲曲动听的乐章,演绎美妙的童话世界、瑰丽的人间仙境。难怪歌曲《神奇的九寨》这样赞叹:“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你把那童话的世界铺满高原……”
  (作者单位:太仓市教师培训与教育研究中心)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级写话练习是学生习作的起步,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快快乐乐地写话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说话练习,积累自己所说的话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天起,我就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自我介绍,利用课前的三分钟进行说话练习,
期刊
一、品读语言文字,深入感悟体验,与文本对话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直面语言文字的机会。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调动学生自身的经验与积极情感,展开与文本的有效对话。例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中,有一段对谈迁在北京寻访考察的描述,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感受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动之处。  生:谈迁为了考察搜集到更真实的逸闻、遗迹等史料,他一直穿着那身破衣服在奔波,都不知道换一
期刊
一提起修改习作,大部分教师都会皱起眉头——长年累月,办公桌上那高高的习作本,总是像巍峨的高山,等待着自己这位新时代的“愚公”。令人心酸的是:尽管老师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但精批细改的习作发到学生手里,他们却往往只看一眼分数(等级),便塞进书包了事……能不能在习作评改中变“改你没商量”为“爱你没商量”呢?我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慢慢走”,授之以渔  1.跃跃欲试,“我想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期刊
在写字教学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学会写字并写好字,凡是学生要写的字,我总要到网上搜集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学生看,希望通过演示能让学生学会观察字的书写笔顺和运笔的过程,希望借此来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  本学期开学第一天,因学校的设备更新,多媒体暂时不能用,因此,这一天我的语文课只能恢复到了原来的授课方式,听课文录音变成了听老师范读,写字的指导变成了老师一笔一画地范写,按照每个字的构字规律认真
期刊
一、在生活中发现真实的美丽,以生活激趣  1.以自己的生活为题材,激发习作兴趣。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留心生活,从身边熟悉的事情写起。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镜头,以及在学校、家庭、社会出现的丰富多彩并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事件和人物,用日记、随笔的形式将这些材料记录下来。这样就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习作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  在生活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学会阅读生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仔细分析这句话,它最终的指向是达成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而有创意的表达是以能够自由表达为基本的自由方可产生创意。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学生的自由表达呢?  一、解放自我,给自由表达充足的氧气  作为长期从事一线习作教学的教师,将自由表达由理念演化为教学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期刊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最是江南采莲时  有些诗,需要在琵琶声里,缓缓念出。  这声音不能靠近,犹如月色花影,它是芬芳的,空灵的,娴静的,带着春意的欢喜泊在江南的绿韵中。  有些诗,需要伴着舞蹈而行。弦声切切,舞姿翩跹,有多少婉转缠绵,在水袖轻舞间,春去夏来。  江南的夏日,离不开一池池清荷。碧绿的荷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