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总理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郑重提出了加强社会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研究,让我们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我认为,转型期道德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的原因,还在于“软实力”的道德文化建设缺乏政府“硬投入”的有力保障。
一、当前道德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以来,软实力成为国际流行关键词,而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备受关注。中共十七大报告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然而,十七大以来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更多的是侧重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通过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出版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在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抓手的指导思想下,文化建设,尤其是无法量化、产业化的道德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和“虚化”,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民众需要。
道德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原因错综复杂。我认为,主要是两大原因:
道德文化建设流于“虚化”和“表面化”。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一直很高,甚至是越来越高,每每有专门的重要文件和举措推出,但往往失之于“虚化”,没有太多深入人心、扎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不可避免的带来道德文化建设的“表面化”。即道德文化建设缺乏“硬投入”的保障。要避免“虚化”和“表面化”就必须有专门的人员组织相应的队伍,深入到社会基层(城镇的街道和农村的乡村)通过持续开展的的活动,来夯实道德文化建设的根基。无论是人员、还是持续开展的活动都需要专门的经费投入,而专项、稳定的经费投入正是当前道德文化建设滞后的关键原因之一。
二、“软实力”的道德文化建设需要“硬投入”保障
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功能,为道德文化奠好基;又需要强化社区教育,体现社区教育的“随时性”和“长效性”。
首先,道德文化建设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单列。学校教育是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为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就必须落实学校德育经费的“硬投入”。一是按照一定的师生比,确定专门的德育教师编制,从根本上保障德育教师队伍的人员经费。二是在公用经费中,单独列出德育工作经费,根据师生比等指标确定一定的定额标准,专项用于道德文化建设相关的开支,确保德育文化建设能够有稳定的活动经费保障。
第二,道德文化建设经费在社区经费和党建经费中单列
社区教育是道德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根基。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需要社区教育长期、持续的跟进。道德文化建设要落在实处,就必须实现在城市“进街道”、在农村“进乡村”,通过开展持续、有益的社会活动来逐步推进,那么也需要落实经费的“硬投入”。一是在社区(乡村)经费中,划定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道德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二是在党建经费中,划定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的道德文化建设;三是综合用于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团体捐赠或设立專项基金用于道德文化建设。
【刘俊贵,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管理经济学硕士】
一、当前道德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SoftPower)的概念以来,软实力成为国际流行关键词,而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备受关注。中共十七大报告更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然而,十七大以来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建设更多的是侧重于“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和扶植文化产业。通过详细制定文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和文化发展政策,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出版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推动其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在将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抓手的指导思想下,文化建设,尤其是无法量化、产业化的道德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和“虚化”,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民众需要。
道德文化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原因错综复杂。我认为,主要是两大原因:
道德文化建设流于“虚化”和“表面化”。近年来,党和国家对道德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一直很高,甚至是越来越高,每每有专门的重要文件和举措推出,但往往失之于“虚化”,没有太多深入人心、扎实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不可避免的带来道德文化建设的“表面化”。即道德文化建设缺乏“硬投入”的保障。要避免“虚化”和“表面化”就必须有专门的人员组织相应的队伍,深入到社会基层(城镇的街道和农村的乡村)通过持续开展的的活动,来夯实道德文化建设的根基。无论是人员、还是持续开展的活动都需要专门的经费投入,而专项、稳定的经费投入正是当前道德文化建设滞后的关键原因之一。
二、“软实力”的道德文化建设需要“硬投入”保障
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学校教育,充分挖掘学校教育的“先导性”、“基础性”功能,为道德文化奠好基;又需要强化社区教育,体现社区教育的“随时性”和“长效性”。
首先,道德文化建设经费在教育经费中单列。学校教育是道德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为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就必须落实学校德育经费的“硬投入”。一是按照一定的师生比,确定专门的德育教师编制,从根本上保障德育教师队伍的人员经费。二是在公用经费中,单独列出德育工作经费,根据师生比等指标确定一定的定额标准,专项用于道德文化建设相关的开支,确保德育文化建设能够有稳定的活动经费保障。
第二,道德文化建设经费在社区经费和党建经费中单列
社区教育是道德文化建设的主体和根基。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学校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更需要社区教育长期、持续的跟进。道德文化建设要落在实处,就必须实现在城市“进街道”、在农村“进乡村”,通过开展持续、有益的社会活动来逐步推进,那么也需要落实经费的“硬投入”。一是在社区(乡村)经费中,划定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道德文化建设的相关活动;二是在党建经费中,划定一定的比例专项用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等的道德文化建设;三是综合用于税收等经济杠杆,鼓励和支持企业和社会团体捐赠或设立專项基金用于道德文化建设。
【刘俊贵,中央教科所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管理经济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