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聪明的奥秘:读经和记忆

来源 :行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上有一个民族——犹太民族,人口只有一千多万,占世界人口总数不到0.3%,一百年间(1901——2001)却有152人获得诺贝尔奖,占总获奖人数的22.35%。其中获物理学奖的有39人,占物理学获奖总数的24%;化学奖获奖者23人,占16.8%;生理学和医学获奖者51人,占29.1%;经济学奖获得者18人,占47.37%;文学奖获得者12人,占13%;和平奖获得者9人,占10.98%。其中有科学领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如创立“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这也构成了诺贝尔奖中的“犹太现象”。
  其它犹太奇才如科学奇才冯?卡门、化学家波拉尼、“核和平之父”西拉德、“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美国氢弹之父”特勒、“当代罕见的数学奇才”保罗?爱多士等也照耀了全世界。
  再来看看商界,《福布斯》杂志曾报道,全球排列前位的400富人当中有25%是犹太人,美国经济的34%被犹太人掌握着, 从罗斯柴尔德到索罗斯,从洛克菲勒到彼德森, 普利策 ……其它领域的天才也灿若晨星,像马克思、弗洛伊德、伯格森、卡夫卡、海涅、肖邦、门德尔松、梅纽因、夏卡尔、卓别林等,不胜枚举。
  他们成功的奥秘何在?归根结底是因为犹太人特殊的教育体系,即自幼就开始实施的一套成功的教育模式。这个教育模式概括为犹太人的“教子三宝”。
  一、熟读经典
  犹太人从小就培养孩子诵读乃至背诵经典的好习惯,而且已成为世代不变的教育法则。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灌输代表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经典,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许多犹太孩子从两三岁起就开始背诵经典。在犹太人的家庭里,孩子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经,成了不变的定律。在这里,犹太人的目的不是让宝贝们理解经文的意思,而是让他们机械地背诵。犹太人认为,这样大量地背诵是培养良好记忆力的途径。他们认为,如果不能让孩子有一个好的记忆力,今后学习其他事情就会增加很大的难度,而且犹太人有一种特殊的方法来诵读经文:除了抑扬顿挫地朗读,还要按一定的节律左右摇摆。他们一边用手按着经书,一边动用所有能想到的身体器官,按照经文的意思,将自己完全投入进去。他们认为,同时使用看、读、听、说、动,要比一般的单纯默读式学习方法,效率提高几倍,并将这种习惯保持一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也是犹太人的后裔,7岁的时候就能熟背3万多字的《圣经》“马太福音”篇。
  二、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犹太人认为,创造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这种创造力自幼就应得到精心的呵护,家长应不断对孩子进行赏识与鼓励。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犹太人认为,好习惯必须从幼小时就开始培养。
  在上述的犹太人教子三宝中,熟读经典被列为首当其冲的教育内容,因为他们知道经典是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任何教育只有深深地扎根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显现出生机与活力。事实上,这也是犹太人为什么数百年来散居世界各地而不被其他民族所同化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孩子的成长扎根于高度智慧的文化,即经典教育,才能从中获得能供给孩子一生能量及智慧的源头活水。
  当犹太人的孩子到了三岁时,就会被带到类似私塾的地方,教导他们希伯来语。等到他们会读之后,就开始拿着有希伯来文的书本来教育他们如何写字。接下来就会让他们开始背诵。犹太人认为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建立起记忆力的基础的话,那么往后就没有办法学到其它的知识。到了五岁,他们就开始背诵《圣经》、《摩西律法》。在7岁前他们必须背诵“摩西五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他们配合着旋律,反复诵读几百遍。到了7岁,则学习《旧约圣经》剩下的部分,以及犹太教法典。犹太人在满13岁接受犹太教法典之前,就已经全部会背诵最基本的经文了。
  犹太教徒早上的礼拜祈祷书大约有150页,每天早上都必须要诵读,每一个人都能背诵。不可思议的是,一旦脑部这种大容量的记忆系统完成之后,接下来就很容易吸收各式各样的知识,构建成高机能的计算机式头脑。
  如上述,犹太人就是这样背下所有重要的知识的。有一次,一位老师向弟子借一本非常珍贵的书,二、三天之后他就很有礼貌地奉还:“非常谢谢你,我已经全部背起来了。”他并没有拷贝一份,但是只花了二、三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完全背诵下来了!
  这么优秀、这么独创性的思考是从哪里产生的呢?信息的来源越是丰富,就越能产生优秀的发明及独创性的思考。优秀的发明或发现只能来自贮藏在头脑中的优秀知识。记忆的容量越大,越容易产生新的发明以及发现。犹太人之所以有很多天才,就是因为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
  反观中国,几十年来我们不学国学,不读经典,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仅有一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家人物。人们都知道有一个钱学森之问,钱学森问我们的总理:为什么中国几十年出不了大师。为什么?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再学国学,不再读经典了。我们背离了我们文化的根,所以我们现代的中国人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为什么说我们已经不是中国人呢?打开“经史子集”而不能读,中国人不能读中国书,我们就不能自称为中国人。不了解我们中国的历史,不了解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就不能自称为中国人。
其他文献
世人都喜欢享受世间的福报,而世间的福乐,越享受贪心越增长,越享受越不满足。那我们是不是不能享受这些?不是,而是不能贪着这些。否则贪心、欲望会越来越增长。有多大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这也是因缘和合而成的,躲不掉的。只要没有贪着,没有欲望就行了。  我们享受福报的同时还要积累福报。福报犹如一桶水,如果只用却不往里添加,很快就会用光的。现在很多人都是不择手段地享受,吃喝玩乐,这样福报会很快消耗光的。  受
期刊
睡觉的诀窍  根据医学和我的体验、观察,一个人真正睡着觉最多只有两个钟头,其余都是浪费时间,躺在枕头上做梦,没有哪个人不做梦。至于醒来觉得自己没有做梦,那是因为他忘记了。  通常一个人睡两个钟头就够了,为什么有人要睡七、八个钟头?那是你赖床躺在枕头上休息的习惯养成的,并非我们需要那么久的睡眠时间,尤其打坐做功夫的人晓得,正午只要闭眼真正睡着三分钟,等于睡两个钟头,不过要对好正午的时间。夜晚则要在正
期刊
和N先生见面,我带了三本书去。其中之一是张澄基博士的大著《什么是佛法》,一本是简本的《阿弥陀经》,有白话文讲解的,还有一本是《观音菩萨灵感续录》(毛惕园居士编),N先生首先拿起《观音菩萨灵感录》来看,看得十分入神,看来是有一点点逗机了。  我欢喜得未免太早,他才看了几段,他的太太从外面回来了,沉着脸问:“什么书看得这样入迷?生意也不管了吗?”  “现在没有顾客呀!”N先生说。  N太太从他手上把书
期刊
看得破才能知足  近代情诗人徐志摩曾经说过:“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中国有句古话大家耳熟能详:“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一直以来我们都批判它是消极的“宿命论”,事实上这句话蕴含了深刻的生命真谛,因为牵涉了太强的宗教性,我在这里就不展开阐述,有兴趣的朋友如果有缘的话,我们以后可以作深刻的探讨。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你种下种子,就能获得果实,如果你从来不曾下种,哪来的硕果累累
期刊
据我身边朋友的经验,凡是诵念佛菩萨圣号,也就是信佛、念佛的怀孕妈妈,生出来的孩子都是非凡的角色。下面我就试举几个身边的例子:   1我发小的姐姐  北京土话的“发小”,就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她的姐姐是个天生的畸形,按照相关优生、优孕的规定,这种情况本来是不应该怀孕生子的,但是她却结婚怀孕了。当然,她心中自然有不小的压力!后来听从别人介绍她念诵地藏菩萨和观音菩萨的圣号,于是这个姐姐几乎天天拜佛,日
期刊
虽然她是王永庆的外孙女,当你看这篇文章的时候,请拿掉这个因素。  比尔盖茨的母亲曾经撑着羸弱病体,在他的婚礼派对中,公开敦促他“得天独厚的人呀!你背负了比常人更沉重的使命。”  杨元宁也是如此。外人眼中,她出身豪门,是王永庆的外孙女,她的父亲杨定一则是长庚生技董事长,从小就是天才儿童,13岁以全巴西最高分考上医学院,21岁就拿到纽约洛克斐勒大学生化博士及康乃尔医学院医学双博士。  杨元宁像父亲一样
期刊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我们的一生,与其说使用身体来为我们的学习工作服务,不如说,我们在很多时候都做了身体最忠实的奴仆:忙于它的吃,忙于它的穿,忙于它的住,忙于它的享乐,忙于满足它的种种欲望……甚至忙了几十年还嫌不够,希望能永远地忙下去。在古代忙于炼制丹药,到现代又忙于病体的冷冻,为了长生不老的幻想,忙出种种匪夷所思的花样,结果自然是徒劳。“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因为世上的一切都是
期刊
住 地  地表的影响是有一定高度的,你把手放在皮肤上,如果太高了就不会有感觉了。人不是鸟,不能离地面太高,其实高层建筑是没风水可言的,除非是离地面比较近的楼层。人也不是鱼,所以离水太近也不好。其实我们的祖先和现在欧美日本等发达的国家,多数人是住在一层,最多是二三层高的房子,高层大多是写字楼。而且真正离水近的住宅多不是太理想。因为人是陆生的动物,要亲近大地。现在的人离地面越来越远了,出入有车,回家住
期刊
有一件事,骨鲠于喉,不说不快。回老家过节,在一次饭局上,一个朋友透露,他所在的医院,禁止向患者收配药时的针管钱,这笔钱,由所在的科出。但是,科里出这笔钱,收入就会降低呀,于是,科里偷梁换柱,给每个患者每天记了一笔账,加上了一种过滤器的钱,16元。也就是说,神不知鬼不觉地掠夺了患者16元。朋友戏谑地说,医院让患者省了芝麻,科里让患者掏了西瓜。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巧的是,那所医院那个科的主任是我的
期刊
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但只要自已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就是所谓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  一个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  中国人近年来的物质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善,个人的自由度较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