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功能性压力下儿童零形回指识解与共同叙事构建

来源 :外国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guo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具有使用零形回指保持话题链并组织语篇基本能力的汉语儿童,在共同叙事意义构建过程中会出现由于话题链中断而导致的意义推进受阻现象.零形回指先行词的错误识解是造成这一现象重要但不唯一的因素.儿童由于认知域发展的局限性压制了其语境功能性压力的体察度,从而产生了小句局部阻断效应,这会导致信息流推进挣脱话题的控制,进而阻碍共同叙事意义的进一步构建;儿童对共同叙事格局多重时空性的把握与"当前时间意识"及其语言表征发展的冲突则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另一深层原因.
其他文献
儒家"心本论"可为译论置基;以训诂为法,经文可得正解,跨文化传译理应加以运用.但如钱锺书对"雅"之所训,严复儒家思想之渊源未得正视,"译意传译心意"之导向被遮蔽.对《论语》"达"的英译讨论显示,"心"的缺席无以传意.安乐哲"雅"的英译proper,应仿其self-so-ing,改为proper-ing,以显动态过程之"生生"大义,而"信"则应以形训之法移植.以儒家思想为指向的译论,理应警惕概念化背后认识论的收编危险.
诗学功能被认为是语言艺术"主导的、决定性的"功能.从诗学对诗学功能的定位来看,文学翻译的主导的、决定性的目标就应该是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诗学功能,以体现原文的诗学价值.本文从语言学和符号学的角度对诗学功能的发生机制进行了阐释.这个机制表明,文学作品的诗学功能主要是由文学性来实现的,文学性的语言特征就是反常化的语言表现,这是作者在选择轴上出于审美目的而做出的选择,但在实际翻译中,大量有反常化特征的表达方式被常见的表达方式所取代,致使原文的诗学功能和诗学价值在译本中没有得到最优化的体现.本文从诗学的角度提出
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使视听翻译量化评估研究成为当前国际翻译研究的新热点.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外视听翻译量化评估研究现状,发现:1)视听翻译产品为量化评估研究的主要对象;2)现有评估模型多采用错误扣分制;3)多元化和交际性为视听翻译量化评估研究的特点.结合国际研究趋势以及国内研究现状,视听翻译的评估理论建构以及量化模型应用或将成为未来研究的新方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系统功能语言学文献丛书",该丛书集中了系统功能语言学领域国内知名学者的研究成果,呈现了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代表睦文章,在此基础上修订更新,旨在为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者提供一批精选的文献,方便查阅研读.丛伟涉及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和应用的各个方面,既有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综述介绍,也有具体的分支领域的开拓胜研究,体现了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成就.
1.引言第七届认知语义学研讨会暨《外国语》语言学高端论坛于2020年12月26~27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编辑部主办,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湖南大学、西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深圳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作大会主旨发言,全球11000余名高校师生通过腾讯会议和bilibili直播参加了会议.
1.引言翻译不是一个内涵与外延始终固定不变的概念,翻译研究也从来不是一个边界明确而稳定的领域.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翻译的行业实践和学术研究正发生着巨变,反映新实践、新现象和新研究的新概念频频出现,"众包翻译""虚拟译者""人机耦合"等现象正改写着人们对于传统翻译活动的认识,"符际翻译""多模态翻译""跨物种翻译"等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翻译的集成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各民族间语言关系的变化,正推动着我们不断更新对翻译和翻译研究的认识,也推动着我们重
本文从逻辑公理的基本属性出发讨论"名包动"理论可能存在的逻辑三段论问题.文章逐一讨论了划分词类的各种理论方法:狭义形态特征集、句法成分匹配特征集、句法分布特征集.通过讨论证明汉语这样的孤立语只能从句法分布特征集角度区分词类."名包动"理论逻辑三段论结构的中项两次不周延.在属种关系(上下位关系)上未能满足属概念所具有的特征种概念必须具有的要求.
动词空缺也被称为动词省略、动词缺省等.一直受到学界的重点关注,但汉语是否有动词空缺句一直未有定论,对其加工机制的研究也较少.文章运用神经电生理学技术,对比先行动词不一致的两类汉语动词空缺句的加工机制.实验结果显示,两类动词空缺句的目标词诱发的成分有显著差异.文章认为,P200成分可能与词汇语义信息识别或动词联想有关,P600成分可能与整合困难或语义冲突有关;汉语动词空缺句的空缺位置存在空缺动词的语义加工,空缺动词依据先行动词进行语义还原,并在晚期加工中参与到句子的语义整合中.研究从语义加工的角度证明了汉语
本文选取计算机辅助交际会话(CMC)的真实语料,收集采用反问句作为答语的数据,旨在分析交际会话中这一现象所蕴含的否定含义与显性否定和隐性否定的强度等级差异,进而探究其(不)礼貌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1)反问句通常用于表达否定的语用含义;(2)反问句、显性否定、隐性否定含义的强度等级呈现由最强到最弱的排序:反问句>显性否定句>隐性否定句;(3)礼貌性呈现由最强到最弱的排序:显性否定句>隐性否定句>反问句.本研究发现,汉语交际中越间接未必越礼貌;相反,表达否定含义时,倾向于越直接越礼貌.研究结果为交际互动中
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于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约60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一门主流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十讲》(黄国文、陈瑜敏著)以讲座的形式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这一语言学重要分支,梳理了其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并探讨了如何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解决实际的语言问题.话题的选择既包含学科的核心内容(人际功能、经验功能、逻辑功能、语篇功能、语法隐喻),也有研究的热点:如功能句法、加的夫语法、评价框架和多模态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