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发烧”,环球同此凉热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eryuyu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厄尔尼诺就是大海阶段性地“发烧”。大海“发烧”后,会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这个过程必然会在世界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气候异常。
  水灾一直是威胁中国的最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遭遇的暴雨“车轮战”几乎没有停止过,部分地区雨量突破历史极值,继而引发了多地发生洪涝灾害。
  为什么今年的洪水会这么凶猛?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南方地区频繁发生强降水,其背后,是持续了近两年的厄尔尼诺诱发高压系统,叠加长期影响中国天气的副热带高压系统,双“高”合璧,致使南方频频大水漫灌。
  “形象地讲,厄尔尼诺就是大海阶段性地‘发烧’。大海‘发烧’后,会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的能量交换,改变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这个过程必然会在世界不同地区造成不同程度的气候异常。”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指出。
  而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对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影响,已造成遍及全球的干旱、风暴、洪水等气候灾害。

史上最强“厄尔尼诺”


  与1998年同期相比,今年入汛以来全国平均降水量比1998年偏多5%,暴雨过程偏多6次。但今年雨带位置南北摆动大,暴雨过程的最长持续时间不如1998年同期。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在6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复杂,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入汛早、累计雨量大、涝重于旱。华南地区3月21日入汛,比常年偏早16天;而全国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3%,为1954年以来同期最多。
  二是暴雨过程多、强度大。据统计,入汛以来,南方地区出现了20次区域性暴雨过程,为历史同期最多,全国有155个县(市)累计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
  三是强对流天气重发多发,造成的灾害重。“入汛以来,全国共发生26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20多个省(区、市),尤其是冰雹灾害发生点多、面广、强度大、损失重,为多见。雷暴大风频次明显偏多、影响范围偏大,10级以上大风站日数超过2012-2015年总和。”郑国光进一步分析道。
  四是强降雨引发的洪涝和泥石流灾害明显偏多偏重。据国土资源部门统计,入汛以来,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超过1100起,明显多于前几年。5月8日福建泰宁暴雨引发山体滑坡造成38人死亡;江西、湖北、广西、重庆等地发生了多起严重洪涝灾害。
  郑国光告诉媒体,造成近期全球和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主要推手还是2014年9月开始的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它于2016年5月结束,共持续21个月。
  中国气象局有关专家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持续时间之长、峰值强度之高、海温累积距平之大,均是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
  笔者了解到,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南美沿海岸国家易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非洲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对中国而言,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当年,北方地区冬季易出现暖冬,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易出现洪涝,夏季东北地区易出现低温。
  1951年以来共发生了3次(另两次分别是1997/1998年和1982/1983年)超强厄尔尼诺事件。于是,1983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发生严重洪涝,东北出现低温,黑龙江6月气温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低;1998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和松花江、嫩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
  尽管厄尔尼诺事件已于今年5月结束,但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江淮、江汉、西南地区东部、黄淮、华北东南部及东北南部等地降水可能偏多,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下游和辽河流域可能发生暴雨洪涝。
  “接下来,我们应继续做好防汛抗洪工作;下半年影响我国的台风平均强度偏强,需提前做好防台风工作。”郑国光说,“大家知道,全球气候正在变暖,2014年和201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连创新高,今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再次打破同期纪录。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气候越来越不稳定,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人类面临的气候风险增大,加上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财、物集中度增加,未来防灾减灾形势将更加严峻。因此,需要科学认识和把握气候规律,高度重视未来气候安全,加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气候。”
  发布会的最后,郑国光强调,气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的指示要求,着力做好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工作,认真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力做好气象服务各项工作。

“环球同此凉热”


  中国之外,全球气候也出现反常现象:非洲多国及德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先后发生暴雨洪涝、泥石流等灾害。
  其中,法国巴黎遭遇了近百年来最严重的洪水灾害。今年6月,法国宣布全线告急。包括大巴黎、诺曼底在内的法国14个地区维持洪水橙色警报。位于卢瓦尔河流域的北奥尔良地区以及塞纳河流经的诺曼底地区灾情严重。
  洪水导致法国近半数地区受灾,数以百计的市镇被淹,多处火车站因进水停开,数以千计的企业和商店受到影响。水灾造成的直接及间接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0亿欧元。根据官方数据,洪涝灾害已在法境内造成4人死亡、24人受伤。
  巴黎的塞纳河水位持续暴涨,7月第一个周末达到30年来最高水平,巴黎市内塞纳河水位到6.1米,为百年来塞纳河第三高水位。临近塞纳河岸的卢浮宫、奥赛美术馆、大皇宫美术馆以及法国国家图书馆在洪峰经过时均临时闭馆,卢浮宫和奥赛美术馆的地下室的展品被紧急转移。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相继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坚持“五育”并举,构建全面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