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尼斯初印象
如何形容我对威尼斯的第一印象呢?当我们拖着行李从威尼斯圣塔卢西亚火车站走出来,迎面而来不是车来车往的主干道,而是水道里疾驰的小船和慢悠悠的水上公交,瞬间我愣住了,然后开始大笑,扭头对同伴说,威尼斯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对此地耳闻已久,但只有自己踏上威尼斯主岛的土地,才真的可以深切体会造物主对这里的偏爱。
这两年新闻里总提到威尼斯的污染或者全球变暖对威尼斯的威胁,这座岛城的百年建筑仿佛岌岌可危。不过身在其中,满眼都是快乐的人、爱笑的人、歌颂生活的人。我们民宿的漂亮女老板,自己的儿女们在十几公里外生活,但因为喜欢威尼斯,所以她自己便在岛上生活并照顾客栈。提起这座城市,这位意大利女士的眼睛闪闪发亮,手舞足蹈,口中的赞美不停。
清晨推开房间的窗,道路上匆匆走过的都是赶去上班的当地人,之间甚是熟悉,走着走着会停下来打招呼。水路上刚朵拉在沉睡,倒是运货的船来往匆忙。10点以后,游客才突然多了起来。如果来到威尼斯,建议你一定住一晚,看看夜晚即将沉睡的或者清晨将要苏醒,属于当地人自己的威尼斯。
在威尼斯主岛上的里亚尔托桥附近,挨着威尼斯最古老的教堂:圣阿波斯托尔教堂(Church of San GiacomoApostolo)。这座教堂身居窄巷,毫不起眼,但是来历非同寻常。教堂建于中世纪,与威尼斯全盛期的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截然不同。虽然外表古朴,但是路过门前的小广场,却不由自主的被他吸引。一般威尼斯人叫这个教堂为“Giacometto”,教堂和门前的小广场靠着大运河,周围有威尼斯最大的鱼市和菜场,好不热闹。
这里是威尼斯的中心,却很平民化。有些破败,墙上有涂鸦,走来走去的人很杂。人一杂,市场就显得有点乱,但是却也很有生活气息。威尼斯鱼市就坐落在这里。
意大利像一只长靴,深入地中海,两侧的海岸线很长,也意味着意大利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品定是不会少的。
威尼斯鱼市是一个1907年修建而成的室内市场,不过早在600年前,鱼贩们就已经在这里卖泻湖出产的鱼虾了。现如今,鱼市主要出售泻湖虾、扇贝、墨鱼、剑鱼等新鲜水产品。上午来这里,正是鱼档上水产品最新鲜的时候。大虾、墨鱼、扇贝,有当地人叫做“sgombro”的小青鱼,叫做“spada”的剑鱼,鲳鱼、石斑也很多。威尼斯最出名的墨鱼汁面条,就用这里最新鲜的墨鱼作原料。鱼市外围是里亚尔托市场,这个市场大部分是卖蔬菜、水果的摊位,但边上也有一些是卖水产品的。
如果想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喜欢的水产,和如何挑选水产,那可要早点起床。早上六点钟左右,摊主就陆续开始收货和整理摊位,7点来钟断断续续有本地顾客光临。
4月的清晨,威尼斯早晨风很凉,鱼档的老板自然也是全副武装。他们可是更早就要起床做生意呢。所以都说各地鱼市上午的海鲜新鲜,不是无稽之谈。
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在海边,面对这些海物,我只能区分出这是螃蟹,那是鱼,旁边的是虾,真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生物盲。
鱼市场很干净,虽然腥气十足,但没有腐败的味道,我把它称作大海的味道。
鱼档用干净的白色纸来包装海鲜,纸包装可以吸附海鲜表面的水份,拿回家之后再做简单的处理就可以料理了。
我们前往鱼市的时间尚早,游客还没上岛,路上没人,原来本地的威尼斯人都聚在这里啊!
所有摊位都会把海产做了简单的预处理。比如鱼会切了头,露出鲜红的鱼肉,贝壳清洗过,没有淤泥和海草。颜值高,会让人感觉味道也差不了。
鱼市场的美味
三文鱼、金枪鱼这类亚洲人常见的品种,威尼斯鱼市也有。你看红色的金枪鱼肉,像牛肉一样血红。北京的兄弟姐妹从小吃带鱼,但都是冰冻带鱼,反正我是从来没见过新鲜的带鱼。这不就是吗?新鲜的带鱼颜色像把银剑。鱼眼睛不浑浊,但威尼斯的食客应该不会把带鱼红烧来吃。有些摊位上有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意大利大名鼎鼎的墨鱼啊!威尼斯墨鱼面的原材料之一,就是新鲜的墨鱼汁。
泡在威尼斯鱼市里,看鱼、看海鲜、辨识海鲜的品种,很有意思。挪开你盯在鱼身上的眼睛,擦擦嘴边的口水,仔细看看买鱼的人,也很有意思。
意大利人的讲究除了对于美食的追求,也表现在日常生活得细节,比如买菜时候的着装。
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拖着菜车来买鱼,但是耳钉、风衣、里面是短裙丝袜,搭配一点也不马虎。
旁边有位等着称重的大姐也是如此,黑色呢子大衣与金色耳钉,手拎意大利皮包。只是买鱼也要这么隆重,这就是意大利范儿。由于威尼斯主岛上的房价越来越贵,很多打工者已经被迫搬离主岛,到了威尼斯陆地上居住生活。能有房产在主岛上的,非富即贵,打扮庄重的去买菜,多半也是家产不薄的富人阶层。
威尼斯岛的鸟类非常多,尤其是我喜欢的大海鸥随处可见。在圣马可广场也只能是撒欢喂喂鸽子,大海鸥才不屑于吃鸽子食儿呢。在鱼市周围,海鸥数量很多,胆子大的海鸥还会从二层楼高的地方滑翔下来,贴着行人头皮飞行,落到鱼贩丢弃的鱼杂碎篮子里偷吃。鱼市有专用的码头,码头上的海鸥跟馋荤腥的猫咪一样,守着运鲜鱼的船,吃不到嘴也要盯着看。
鱼市的海产品不仅当地人会消费,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催生了周边若干主打海鲜美食的小餐馆。
逛完鱼市,时间尚早,小餐馆门口随便翻看了一下菜单,一个意大利黑发黑眼哥哥就走上来招呼我们就餐。
可是时间太早了,民宿的早餐还没有消化,我们实在吃不下。小哥的推销能力绝不亚于国内传销,一会说送我们折扣,一会说我们一会回来给我们赠送饮料,我们只好满怀歉意的说,好的,我会回来。等我们在大运河上坐了一圈船,吹海风过瘾感觉饥肠辘辘之后,我们商量还是回到这家餐厅就餐。意大利小哥的黑眼睛会施魔法吗?让我俩中国人儿乖乖的听话。
落座,主菜登场,两种烤鱼和两只烤小号龙虾的海鲜拼盘,只佐了一点海盐和半只新鲜的柠檬。
当食材回归最简单的做法,味道单纯下来,被香精味精调料熬坏了的味蕾也可以暂时抛开负担,享受爽利的口感,体会大海的味道。
除了悄悄地为你积攢脂肪,食品总是忠诚可靠的。关于它们的记忆,随时拿出来都是温暖松软的一团。旅行中的食物,缺少了当地人物的形象,怎能立体丰满。
前脚在威尼斯鱼市看到了好几处卖墨鱼的鱼档,后脚在餐厅里发现有这款墨鱼汁面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下了单。最后在当地人笑嘻嘻的目光里,我和同伴吃的牙也黑了,红唇也黑了。墨鱼汁是魔鬼,轻而易举就能把人搞得从嘴唇到牙缝都是可疑的黑色,扮个鬼脸,不知道的还以为身中剧毒了,照镜子都会把自己吓一跳。在吃方面,意大利人果然是“另一种肤色的中国人”,并不富裕的渔民偶然发现了”墨汁“的另类鲜美并将其发扬光大,“浑身都是宝”成了这里的人们对墨鱼的最高褒奖。
据说,在欧洲黑死病流行的时候,威尼斯人正式因为爱吃墨鱼汁面而免遭厄运。现如今,墨鱼汁面已然成为了威尼斯的旅游名片,不能不尝。面对面做好,各自埋头,心无旁骛,直至唇齿漆黑,盘叠清澈,才抬头对望相视淡定而笑。嗯,这才是真爱。
在个体的主观感受中,一种食品到底有多好吃,决定性变量跟食材是否珍稀、烹饪是否精良,其实没多大关系。否则就没法解释儿时那些风雨无阻地守在校门口的零食摊档,那些粘着灰的麦芽糖和散发着来历不明的油烟气的烤鱿鱼,为什么会长盛不衰。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用过多少逼真的故事(满肚子的蛔虫)来恐吓我们?是不是他们说得越严重,我们反而越忍不住好奇心? 所以说,最关键的变量是你与这种食物初次相遇的时机。味蕾是一种多用一次就磨掉一层敏感度的器官,所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食物,回味就能达到最大值。这一点也像爱情。
如何形容我对威尼斯的第一印象呢?当我们拖着行李从威尼斯圣塔卢西亚火车站走出来,迎面而来不是车来车往的主干道,而是水道里疾驰的小船和慢悠悠的水上公交,瞬间我愣住了,然后开始大笑,扭头对同伴说,威尼斯原来是这样啊!
虽然对此地耳闻已久,但只有自己踏上威尼斯主岛的土地,才真的可以深切体会造物主对这里的偏爱。
这两年新闻里总提到威尼斯的污染或者全球变暖对威尼斯的威胁,这座岛城的百年建筑仿佛岌岌可危。不过身在其中,满眼都是快乐的人、爱笑的人、歌颂生活的人。我们民宿的漂亮女老板,自己的儿女们在十几公里外生活,但因为喜欢威尼斯,所以她自己便在岛上生活并照顾客栈。提起这座城市,这位意大利女士的眼睛闪闪发亮,手舞足蹈,口中的赞美不停。
清晨推开房间的窗,道路上匆匆走过的都是赶去上班的当地人,之间甚是熟悉,走着走着会停下来打招呼。水路上刚朵拉在沉睡,倒是运货的船来往匆忙。10点以后,游客才突然多了起来。如果来到威尼斯,建议你一定住一晚,看看夜晚即将沉睡的或者清晨将要苏醒,属于当地人自己的威尼斯。
在威尼斯主岛上的里亚尔托桥附近,挨着威尼斯最古老的教堂:圣阿波斯托尔教堂(Church of San GiacomoApostolo)。这座教堂身居窄巷,毫不起眼,但是来历非同寻常。教堂建于中世纪,与威尼斯全盛期的文艺复兴、巴洛克风格截然不同。虽然外表古朴,但是路过门前的小广场,却不由自主的被他吸引。一般威尼斯人叫这个教堂为“Giacometto”,教堂和门前的小广场靠着大运河,周围有威尼斯最大的鱼市和菜场,好不热闹。
这里是威尼斯的中心,却很平民化。有些破败,墙上有涂鸦,走来走去的人很杂。人一杂,市场就显得有点乱,但是却也很有生活气息。威尼斯鱼市就坐落在这里。
意大利像一只长靴,深入地中海,两侧的海岸线很长,也意味着意大利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产品定是不会少的。
威尼斯鱼市是一个1907年修建而成的室内市场,不过早在600年前,鱼贩们就已经在这里卖泻湖出产的鱼虾了。现如今,鱼市主要出售泻湖虾、扇贝、墨鱼、剑鱼等新鲜水产品。上午来这里,正是鱼档上水产品最新鲜的时候。大虾、墨鱼、扇贝,有当地人叫做“sgombro”的小青鱼,叫做“spada”的剑鱼,鲳鱼、石斑也很多。威尼斯最出名的墨鱼汁面条,就用这里最新鲜的墨鱼作原料。鱼市外围是里亚尔托市场,这个市场大部分是卖蔬菜、水果的摊位,但边上也有一些是卖水产品的。
如果想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喜欢的水产,和如何挑选水产,那可要早点起床。早上六点钟左右,摊主就陆续开始收货和整理摊位,7点来钟断断续续有本地顾客光临。
4月的清晨,威尼斯早晨风很凉,鱼档的老板自然也是全副武装。他们可是更早就要起床做生意呢。所以都说各地鱼市上午的海鲜新鲜,不是无稽之谈。
从小生长的环境不在海边,面对这些海物,我只能区分出这是螃蟹,那是鱼,旁边的是虾,真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生物盲。
鱼市场很干净,虽然腥气十足,但没有腐败的味道,我把它称作大海的味道。
鱼档用干净的白色纸来包装海鲜,纸包装可以吸附海鲜表面的水份,拿回家之后再做简单的处理就可以料理了。
我们前往鱼市的时间尚早,游客还没上岛,路上没人,原来本地的威尼斯人都聚在这里啊!
所有摊位都会把海产做了简单的预处理。比如鱼会切了头,露出鲜红的鱼肉,贝壳清洗过,没有淤泥和海草。颜值高,会让人感觉味道也差不了。
鱼市场的美味
三文鱼、金枪鱼这类亚洲人常见的品种,威尼斯鱼市也有。你看红色的金枪鱼肉,像牛肉一样血红。北京的兄弟姐妹从小吃带鱼,但都是冰冻带鱼,反正我是从来没见过新鲜的带鱼。这不就是吗?新鲜的带鱼颜色像把银剑。鱼眼睛不浑浊,但威尼斯的食客应该不会把带鱼红烧来吃。有些摊位上有一些黑乎乎的东西,是什么?这就是意大利大名鼎鼎的墨鱼啊!威尼斯墨鱼面的原材料之一,就是新鲜的墨鱼汁。
泡在威尼斯鱼市里,看鱼、看海鲜、辨识海鲜的品种,很有意思。挪开你盯在鱼身上的眼睛,擦擦嘴边的口水,仔细看看买鱼的人,也很有意思。
意大利人的讲究除了对于美食的追求,也表现在日常生活得细节,比如买菜时候的着装。
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拖着菜车来买鱼,但是耳钉、风衣、里面是短裙丝袜,搭配一点也不马虎。
旁边有位等着称重的大姐也是如此,黑色呢子大衣与金色耳钉,手拎意大利皮包。只是买鱼也要这么隆重,这就是意大利范儿。由于威尼斯主岛上的房价越来越贵,很多打工者已经被迫搬离主岛,到了威尼斯陆地上居住生活。能有房产在主岛上的,非富即贵,打扮庄重的去买菜,多半也是家产不薄的富人阶层。
威尼斯岛的鸟类非常多,尤其是我喜欢的大海鸥随处可见。在圣马可广场也只能是撒欢喂喂鸽子,大海鸥才不屑于吃鸽子食儿呢。在鱼市周围,海鸥数量很多,胆子大的海鸥还会从二层楼高的地方滑翔下来,贴着行人头皮飞行,落到鱼贩丢弃的鱼杂碎篮子里偷吃。鱼市有专用的码头,码头上的海鸥跟馋荤腥的猫咪一样,守着运鲜鱼的船,吃不到嘴也要盯着看。
鱼市的海产品不仅当地人会消费,很多游客也慕名而来,催生了周边若干主打海鲜美食的小餐馆。
逛完鱼市,时间尚早,小餐馆门口随便翻看了一下菜单,一个意大利黑发黑眼哥哥就走上来招呼我们就餐。
可是时间太早了,民宿的早餐还没有消化,我们实在吃不下。小哥的推销能力绝不亚于国内传销,一会说送我们折扣,一会说我们一会回来给我们赠送饮料,我们只好满怀歉意的说,好的,我会回来。等我们在大运河上坐了一圈船,吹海风过瘾感觉饥肠辘辘之后,我们商量还是回到这家餐厅就餐。意大利小哥的黑眼睛会施魔法吗?让我俩中国人儿乖乖的听话。
落座,主菜登场,两种烤鱼和两只烤小号龙虾的海鲜拼盘,只佐了一点海盐和半只新鲜的柠檬。
当食材回归最简单的做法,味道单纯下来,被香精味精调料熬坏了的味蕾也可以暂时抛开负担,享受爽利的口感,体会大海的味道。
除了悄悄地为你积攢脂肪,食品总是忠诚可靠的。关于它们的记忆,随时拿出来都是温暖松软的一团。旅行中的食物,缺少了当地人物的形象,怎能立体丰满。
前脚在威尼斯鱼市看到了好几处卖墨鱼的鱼档,后脚在餐厅里发现有这款墨鱼汁面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下了单。最后在当地人笑嘻嘻的目光里,我和同伴吃的牙也黑了,红唇也黑了。墨鱼汁是魔鬼,轻而易举就能把人搞得从嘴唇到牙缝都是可疑的黑色,扮个鬼脸,不知道的还以为身中剧毒了,照镜子都会把自己吓一跳。在吃方面,意大利人果然是“另一种肤色的中国人”,并不富裕的渔民偶然发现了”墨汁“的另类鲜美并将其发扬光大,“浑身都是宝”成了这里的人们对墨鱼的最高褒奖。
据说,在欧洲黑死病流行的时候,威尼斯人正式因为爱吃墨鱼汁面而免遭厄运。现如今,墨鱼汁面已然成为了威尼斯的旅游名片,不能不尝。面对面做好,各自埋头,心无旁骛,直至唇齿漆黑,盘叠清澈,才抬头对望相视淡定而笑。嗯,这才是真爱。
在个体的主观感受中,一种食品到底有多好吃,决定性变量跟食材是否珍稀、烹饪是否精良,其实没多大关系。否则就没法解释儿时那些风雨无阻地守在校门口的零食摊档,那些粘着灰的麦芽糖和散发着来历不明的油烟气的烤鱿鱼,为什么会长盛不衰。我们的父母和老师用过多少逼真的故事(满肚子的蛔虫)来恐吓我们?是不是他们说得越严重,我们反而越忍不住好奇心? 所以说,最关键的变量是你与这种食物初次相遇的时机。味蕾是一种多用一次就磨掉一层敏感度的器官,所以,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食物,回味就能达到最大值。这一点也像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