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丧事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甚至把沉痛哀伤的葬礼变成了斗富比阔的“舞台”。
近年来,农村殡葬习俗渐渐变了味,从坟地的选择开始,就请风水先生看地,到花圈纸扎,金童玉女,再到棺木、送老衣,入土为安,丧葬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浓郁的封建迷信色彩,大操大办的陋习随之愈演愈烈,这让许多本已伤心的家庭更平添了几分忧愁,不少家庭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传统习俗一时很难打破”
前段日子,笔者在山西省忻州市的一些农村走访调查时,不少村民向笔者反映,目前一些农村的豪华葬礼,让人唏嘘不已。
“一般百姓办葬礼,不超过3万元的很少见。两班吹打,几十个花圈,排成长龙;灵堂四周各种纸制品堆积如山,如‘金山银山’‘金童玉女’‘房屋’‘家电’‘汽车’等应有尽有,现场豪华大气。起灵时,礼花、鞭炮齐鸣,16人将木棺抬起,而后缓缓而行。如此豪华气派的葬礼,在忻州市的农村已是见怪不怪。”繁峙县的一位农民这样慨叹道。
刚为母亲举办过葬礼的原平人老杨告诉笔者:“举办葬礼的大致开销已超过5万元。比如纸制品,100个花圈就得1万多元,还不是最好的;另外有两班鼓乐队,一班5000元,两班又是1万,酒席每桌得500元,我们兄弟二人的朋友加上亲戚差不多有40多桌这又是2万多元,烟酒1万多元,我们这里讲究多,坟墓必须得给老人建好,这也得4000多元,其他杂七杂八的小钱也多得很。”
据了解,农村人在为逝者举办葬礼时,普通村民上礼在100~200元,有的年轻人都上到了500元,亲属随礼金额已达到千元的数字。“庄户人家,有的的确很困难,但因碍于面子,一些人打肿脸充胖子,甚至有人借钱随礼。儿女孝顺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可人已逝去,没必要如此浪费。但家家都这样办,哪能打破规矩呢,那不让人笑话吗?”定襄县一位村民悄声告诉笔者。
“比起别人来,我们已经很省了”
王某56岁死于癌症。她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在大同市内工作居住。据王某的大儿子小闫讲,他母亲2007年检查出患有宫颈癌,6年里前后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整个丧事的开销都是他们兄弟平摊凑的钱。笔者在支出清单上看到,葬礼持续了3天,流水席吃了3天,用于招待前来悼念的亲戚朋友吃住竟然花费了4万多元。
小闫说:“我知道这是很大的浪费,可村里谁家白事都是这么办的,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母亲看病前后总共花了60多万元,要不是有医保就要卖房子了,原本母亲临终交代丧事办得越简单越好,可家里人不同意,说是办简单了会让村里人看笑话。有时候自己也想不通,母亲都去世了,本该沉痛悲伤却搞得比结婚都热闹,流水席一吃好几天,敲锣打鼓也就罢了,还唱些和丧事毫无关系的歌曲和戏曲,说是唱给死者听,可我母亲听得见吗?棺材一定要柏木的,墓穴要豪华的,除了拉棺材的车,还要搞个送别车队,和尚、道士、风水大师给你讲得头都晕,你看看这几十个花圈,一个最少都150元,出殡那天就全烧了,要是我母亲知道了,该多心疼啊。我还听说,前几天邻村有个老太太死在家里十几天才被发现,儿子在市里做买卖一年四季不回家,听说老太太死了,风风火火地赶回来,没见伤心就听着说一定要办得风光,不能让村里人小瞧了,最后花了30多万元,比起他来,我这已经是很节省了。”
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大同市一些地方民间丧事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甚至把沉痛哀伤的葬礼变成了斗富比阔的“舞台”。笔者想说的是,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披麻戴孝糟蹋钱,不如生前尽孝积善缘。
“做儿女的,脸上总得过得去”
老人“走后”原本打算按村里过去的老规矩把老人“送”出去,可是现在的白事歪风一直蔓延,相互攀比,做儿女的脸上总是感觉过不去。前前后后花了8万多元,这不死后总算风风光光地去了。
今年43岁的怀仁县村民大军告诉笔者,他的父亲4月份因病去世了。他说,老人一辈子受穷,生活上很是勤俭,从不铺张浪费。兄妹几个商量认为,老人的葬礼那是让活人看的,应该多花点钱,办得热闹点,给后辈儿孙长长脸,让老人走得风风光光的。
大军粗略计算了一下“打发”老人开销的费用。装老衣服3000元,棺材6000元,打墓6000元,出殡前后两天的烟花1万元,纸人纸马、金童玉女、金山银山花圈等等共计6000元(这还不包括亲朋好友送的花圈),鼓匠(一组)1万元,席桌加烟酒3.5万元,孝布3000元,白事一条龙商店5000元,阴阳先生2000元。
据大军介绍,他们的程序和花销根本不算多。家庭经济和政治地位好的特别是要“面子”的,还要请和尚念经超度亡灵和唱大戏。前段时间别的村有个老人去世了,儿女们有钱,为了体面光放烟火就10万元,连续多天唱大戏3万元,纸扎摆到了村口花2万元,和尚念经1万元,打墓2万元,席桌加烟酒10万元等等,这样计算下来一个白事得花销30多万元,这样相互一直攀比,实际上那样的钱都浪费了。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降福,老人们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老人去世了自己的心里就会问心无愧的。
“花销4万多元很普通”
5月13日,笔者在山西省临猗县闫家庄工贸区南薛村采访时,见到了57岁的王某。王某告诉笔者,他91岁的父亲前年去世,因姐弟们经济条件比较好,加之当时农村给老人办丧事的攀比之风比较盛行,所以大家都想把父亲的丧事办得风光一些。他们花销了1.3万多元,叫了两个戏班子、一个军乐队和一个锣鼓队,给老人的棺木是柏木的,价值7600元,摆了85桌宴席,每桌花销了200多元,光紫云烟就用了两箱,总共下来花销了4万多元。
在临猗县北景乡焦家营村,今年4月18日刚给80岁老母办过丧事的张某说,现在村里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各家的红事白事的所有花销都有严格规定,不允许铺张浪费。我们花了3000元给老母亲置办了棺木,花了1900元请了一个乐队,本村的锣鼓队不要钱,每人只给了3盒6元钱一盒的红河烟,50桌宴席每桌六热六凉,每桌控制在120元以内,每桌酒席上只放一盒6元钱的红河烟和一小壶酒,这样算下来,总共花销了2万元。如果放在以前,起码得多花销1万多元。
北景乡乡长王海军告诉笔者:“今年3月份,乡政府成立了红白理事领导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兼任,各村的红白理事会也相继成立,对各村的红事丧事的各项花销进行严格管理,不允许大操大办,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减轻了负担,此举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近年来,农村殡葬习俗渐渐变了味,从坟地的选择开始,就请风水先生看地,到花圈纸扎,金童玉女,再到棺木、送老衣,入土为安,丧葬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浓郁的封建迷信色彩,大操大办的陋习随之愈演愈烈,这让许多本已伤心的家庭更平添了几分忧愁,不少家庭为此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传统习俗一时很难打破”
前段日子,笔者在山西省忻州市的一些农村走访调查时,不少村民向笔者反映,目前一些农村的豪华葬礼,让人唏嘘不已。
“一般百姓办葬礼,不超过3万元的很少见。两班吹打,几十个花圈,排成长龙;灵堂四周各种纸制品堆积如山,如‘金山银山’‘金童玉女’‘房屋’‘家电’‘汽车’等应有尽有,现场豪华大气。起灵时,礼花、鞭炮齐鸣,16人将木棺抬起,而后缓缓而行。如此豪华气派的葬礼,在忻州市的农村已是见怪不怪。”繁峙县的一位农民这样慨叹道。
刚为母亲举办过葬礼的原平人老杨告诉笔者:“举办葬礼的大致开销已超过5万元。比如纸制品,100个花圈就得1万多元,还不是最好的;另外有两班鼓乐队,一班5000元,两班又是1万,酒席每桌得500元,我们兄弟二人的朋友加上亲戚差不多有40多桌这又是2万多元,烟酒1万多元,我们这里讲究多,坟墓必须得给老人建好,这也得4000多元,其他杂七杂八的小钱也多得很。”
据了解,农村人在为逝者举办葬礼时,普通村民上礼在100~200元,有的年轻人都上到了500元,亲属随礼金额已达到千元的数字。“庄户人家,有的的确很困难,但因碍于面子,一些人打肿脸充胖子,甚至有人借钱随礼。儿女孝顺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可人已逝去,没必要如此浪费。但家家都这样办,哪能打破规矩呢,那不让人笑话吗?”定襄县一位村民悄声告诉笔者。
“比起别人来,我们已经很省了”
王某56岁死于癌症。她有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在大同市内工作居住。据王某的大儿子小闫讲,他母亲2007年检查出患有宫颈癌,6年里前后治疗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整个丧事的开销都是他们兄弟平摊凑的钱。笔者在支出清单上看到,葬礼持续了3天,流水席吃了3天,用于招待前来悼念的亲戚朋友吃住竟然花费了4万多元。
小闫说:“我知道这是很大的浪费,可村里谁家白事都是这么办的,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母亲看病前后总共花了60多万元,要不是有医保就要卖房子了,原本母亲临终交代丧事办得越简单越好,可家里人不同意,说是办简单了会让村里人看笑话。有时候自己也想不通,母亲都去世了,本该沉痛悲伤却搞得比结婚都热闹,流水席一吃好几天,敲锣打鼓也就罢了,还唱些和丧事毫无关系的歌曲和戏曲,说是唱给死者听,可我母亲听得见吗?棺材一定要柏木的,墓穴要豪华的,除了拉棺材的车,还要搞个送别车队,和尚、道士、风水大师给你讲得头都晕,你看看这几十个花圈,一个最少都150元,出殡那天就全烧了,要是我母亲知道了,该多心疼啊。我还听说,前几天邻村有个老太太死在家里十几天才被发现,儿子在市里做买卖一年四季不回家,听说老太太死了,风风火火地赶回来,没见伤心就听着说一定要办得风光,不能让村里人小瞧了,最后花了30多万元,比起他来,我这已经是很节省了。”
由于民营经济发达、农民生活富裕,大同市一些地方民间丧事操办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甚至把沉痛哀伤的葬礼变成了斗富比阔的“舞台”。笔者想说的是,与其死要面子活受罪,披麻戴孝糟蹋钱,不如生前尽孝积善缘。
“做儿女的,脸上总得过得去”
老人“走后”原本打算按村里过去的老规矩把老人“送”出去,可是现在的白事歪风一直蔓延,相互攀比,做儿女的脸上总是感觉过不去。前前后后花了8万多元,这不死后总算风风光光地去了。
今年43岁的怀仁县村民大军告诉笔者,他的父亲4月份因病去世了。他说,老人一辈子受穷,生活上很是勤俭,从不铺张浪费。兄妹几个商量认为,老人的葬礼那是让活人看的,应该多花点钱,办得热闹点,给后辈儿孙长长脸,让老人走得风风光光的。
大军粗略计算了一下“打发”老人开销的费用。装老衣服3000元,棺材6000元,打墓6000元,出殡前后两天的烟花1万元,纸人纸马、金童玉女、金山银山花圈等等共计6000元(这还不包括亲朋好友送的花圈),鼓匠(一组)1万元,席桌加烟酒3.5万元,孝布3000元,白事一条龙商店5000元,阴阳先生2000元。
据大军介绍,他们的程序和花销根本不算多。家庭经济和政治地位好的特别是要“面子”的,还要请和尚念经超度亡灵和唱大戏。前段时间别的村有个老人去世了,儿女们有钱,为了体面光放烟火就10万元,连续多天唱大戏3万元,纸扎摆到了村口花2万元,和尚念经1万元,打墓2万元,席桌加烟酒10万元等等,这样计算下来一个白事得花销30多万元,这样相互一直攀比,实际上那样的钱都浪费了。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天降福,老人们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老人去世了自己的心里就会问心无愧的。
“花销4万多元很普通”
5月13日,笔者在山西省临猗县闫家庄工贸区南薛村采访时,见到了57岁的王某。王某告诉笔者,他91岁的父亲前年去世,因姐弟们经济条件比较好,加之当时农村给老人办丧事的攀比之风比较盛行,所以大家都想把父亲的丧事办得风光一些。他们花销了1.3万多元,叫了两个戏班子、一个军乐队和一个锣鼓队,给老人的棺木是柏木的,价值7600元,摆了85桌宴席,每桌花销了200多元,光紫云烟就用了两箱,总共下来花销了4万多元。
在临猗县北景乡焦家营村,今年4月18日刚给80岁老母办过丧事的张某说,现在村里都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各家的红事白事的所有花销都有严格规定,不允许铺张浪费。我们花了3000元给老母亲置办了棺木,花了1900元请了一个乐队,本村的锣鼓队不要钱,每人只给了3盒6元钱一盒的红河烟,50桌宴席每桌六热六凉,每桌控制在120元以内,每桌酒席上只放一盒6元钱的红河烟和一小壶酒,这样算下来,总共花销了2万元。如果放在以前,起码得多花销1万多元。
北景乡乡长王海军告诉笔者:“今年3月份,乡政府成立了红白理事领导组,组长由乡党委书记兼任,各村的红白理事会也相继成立,对各村的红事丧事的各项花销进行严格管理,不允许大操大办,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减轻了负担,此举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