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6月初,工信部公示了94个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
面对中国制造 2025,当行业人士大谈特谈“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概念的时候,也有细心人士注意到,在众多试点示范项目中,离散制造业的数字化车间,以及制造环节的在线检测、诊断和服务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将智能制造“拉回地面”的重要落足点。高屋建瓴、鸿篇巨制下,仍然需要依托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端点技术来支撑。在数字化车间乃至智能工厂中,CAM系统正是不可或缺的端点技术。
CIMT2015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 Delcam亚太业务发展总监周汉祥先生,作为长期致力于推广 CAM相关技术的资深人士,周汉祥先生对 CAM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何判断?如何看待这轮智能制造的发展浪潮?
记者:Delcam 正式并入Autodesk 公司已经一年有余,请您谈谈最近Delcam 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
周汉祥: 众所周知,Delcam 在2014 年成为美国Autodesk 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年多来,我们的业务一如既往地保持增长势头,除了传统的汽车、航空航天和模具等市场外,一些新兴市场的份额,如教育、制鞋和艺术品等领域,均有所突破。在全球范围,中国市场的增长率已经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了。
进入Autodesk 公司后,Delcam提高了CAM 系列产品和AutodeskCAD 系列产品的融合度,同时保持了PowerSHAPE 在CAD 造型、逆向工程领域的技术特色和优势,使得CAD前端和CAM 后端的联系更为紧密,这对于用户而言是非常好的消息。此外,通过Delcam Exchange 软件,我们能提供业界最领先、最可靠的数据转换接口,兼容更广泛的CAD 数据。
在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服务支持方面,两家公司在汽车、模具等领域有共同的客户群,针对这些行业用户, 通过与Autodesk 市场、销售和服务团队的融合、合作,Delcam 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服务和支持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推广层面,Delcam 已经开始参加Autodesk 的很多重要市场活动,比如Autodesk 的AU 大会。
记者:相信您也会关注到最近热议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和“工业4.0”等话题,您怎么看待这些趋势性和前沿性的话题?作为从事端点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厂商,是否从诸多热点中保持一些冷思考?
周汉祥: 智能制造也好, 工业4.0 也罢,其重要的核心还是制造企业不断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新概念并不会割裂技术发展的延续性。而且,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 时代的来临,企业对设计、加工、检测和管理的融合需求更为迫切了。Delcam 是目前唯一能提供设计、加工、检测和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这是智能制造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基础。在进入Autodesk 后,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解决方案的广泛性和覆盖面,并拥有了更强的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制造企业服务。
实际上,CAM 技术作为工业软件的一个独特门类,拥有特定的专业属性和固定的用户群。在CAM 技术诞生、发展的几十年间,所有的制造企业都需要处理好CAD 和CAM 系统之间的“翻墙”问题,两者的无缝集成一直是用户和软件商为之不断努力的目标。如今,CAD 和CAM 等系统之间的“吸引力”,在智能制造时代进一步加强了,因此,最近几年,除了一些具备“独门秘笈”的特殊CAM软件商外,独立形态的大型CAM 软件厂商纷纷和CAD/PLM、制造和检测设备商走到了一起,这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硕果仅存的独立CAM 软件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记者:CAM 技术走到今天, 已经逐渐成熟,技术更新都是渐进式的,似乎再没什么提气的革命性变化,您认为,未来CAM 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推动力来自于哪些因素?
周汉祥:大部分技术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对于CAM 而言,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至关重要。未来,CAM 技术肯定会持续演进和发展、扩大,其动力来自多个方面。
第一,更先进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和工艺引入生产实践,且利用率持续提高,是推动CAM 软件应用更广泛的动力之一。例如,新的铣削加工设备、多轴加工设备和车铣复合设备等,这些设备和工艺都离不开CAM 软件的“指挥”。相应的,CAM 软件也会在编程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提高能力。
第二,在工业4.0 时代,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机器人类的自动化装备利用率会持续增加,这是CAM 软件的发展机会。和所有数控装备一样,机器人的动作也需要编程,Delcam 的PowerMILL Robot 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灵活的离线编程功能。我们现在已经支持包括KUKA、ABB、Fanuc、YaskawaMotoman、Hyundai、Comau、Kawasaki Robot和Nachi 等主要厂商,机器人编程会逐渐替代低效率的示教。
第三,各种技术的集成应用,也是推动CAM 更广泛应用的动力。例如,数控编程和在线监测技术的集成,通过使用Delcam 的设计、加工和检测一体化方案,帮助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工和检测设备的潜能,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并稳定产品质量。
第四, 智能化、网络化也将是CAM 软件在工业4.0 时代必须强调的。Delcam 基于特征和知识的智能化CAM 系统FeatureCAM, 可以极大地提高编程效率,缩短加工时间。同时,Delcam 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逐步积累“知识资源”,减少对个人技术能力的依赖,提高编程的稳定性。
第五,云技术、三维打印等新兴技术,同样给CAM 技术带来变化。以云技术而言,用户的刀具库、工艺库、机床库和材料库等各类加工编程资源都可以上传到云端,从而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和利用。工业云端应用进入生产实践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Delcam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完全可以作为云端的公共资源加以利用。 记者:Delcam 是进入中国最早的CAM 软件商,产品知名度极高,到今年已经有将近25 年的历程了。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请您谈谈Delcam 未来几年在市场发展策略。
周汉祥:第一,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且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会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加大投入。
第二,Delcam 建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响应迅速的技术支持,并细心倾听用户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此外,Delcam 不仅为用户提供开发接口,还针对重点项目提供开发服务,帮助用户建立定制化平台。Delcam 专业服务部已经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自动化定制软件Custom Software Core, 简化PowerSHAPE和PowerMILL 的重复性操作,提高自动化程度。在国内,Delcam 正在建立软件研发团队,将软件应用和软件研发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中国用户对软件功能的需求反馈信息,我们会收集并传递到英国开发部门,经过优先级评估后,在更新版本中得到及时的完善。
第三,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在产品和服务层面,将与主流的数控系统、机床和刀具厂商、检测设备商、机器人供应商等开展合作,提高解决方案的适用性和上下游整合能力。在培训和支持层面,我们将与院校、企业合作开展更多的培训和应用推广活动,培养更多的CAM 应用人才。Delcam自2009 年开始就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合作伙伴。活动中,Delcam 不仅提供完整的CAD/CAM 软件, 还帮助参赛选手在逆向工程、创新设计和数控编程等方面提升应用能力。
采访手记
20世纪起源于剑桥大学的 Delcam公司,解决方案逐渐横跨产品和模具设计、产品和模具加工、逆向工程、艺术设计与雕刻加工、质量检测和协同管理等多个领域,在 CAM技术方面,一直处于引领者地位。如今,成为 Autodesk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Delcam,面向智能制造和工业 4.0,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数字化工厂应用,CAM编程软件进入了后市场时代。前端与设计和设计管理系统相衔接,后端与生产、检测和制造管控系统相配合,并逐步丰富其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独立 CAM软件商减少了,但 CAM技术反而在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占有了更重要的地位。
Delcam跨越“智能”山峰的时代,正是制造进入智能制造的时代。
面对中国制造 2025,当行业人士大谈特谈“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新概念的时候,也有细心人士注意到,在众多试点示范项目中,离散制造业的数字化车间,以及制造环节的在线检测、诊断和服务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将智能制造“拉回地面”的重要落足点。高屋建瓴、鸿篇巨制下,仍然需要依托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端点技术来支撑。在数字化车间乃至智能工厂中,CAM系统正是不可或缺的端点技术。
CIMT2015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 Delcam亚太业务发展总监周汉祥先生,作为长期致力于推广 CAM相关技术的资深人士,周汉祥先生对 CAM技术、行业的发展趋势作何判断?如何看待这轮智能制造的发展浪潮?
记者:Delcam 正式并入Autodesk 公司已经一年有余,请您谈谈最近Delcam 公司的业务发展情况。
周汉祥: 众所周知,Delcam 在2014 年成为美国Autodesk 公司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年多来,我们的业务一如既往地保持增长势头,除了传统的汽车、航空航天和模具等市场外,一些新兴市场的份额,如教育、制鞋和艺术品等领域,均有所突破。在全球范围,中国市场的增长率已经连续多年名列前茅了。
进入Autodesk 公司后,Delcam提高了CAM 系列产品和AutodeskCAD 系列产品的融合度,同时保持了PowerSHAPE 在CAD 造型、逆向工程领域的技术特色和优势,使得CAD前端和CAM 后端的联系更为紧密,这对于用户而言是非常好的消息。此外,通过Delcam Exchange 软件,我们能提供业界最领先、最可靠的数据转换接口,兼容更广泛的CAD 数据。
在技术研发和产品销售、服务支持方面,两家公司在汽车、模具等领域有共同的客户群,针对这些行业用户, 通过与Autodesk 市场、销售和服务团队的融合、合作,Delcam 获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服务和支持的能力也进一步提高。
在市场推广层面,Delcam 已经开始参加Autodesk 的很多重要市场活动,比如Autodesk 的AU 大会。
记者:相信您也会关注到最近热议的“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和“工业4.0”等话题,您怎么看待这些趋势性和前沿性的话题?作为从事端点技术开发和推广的厂商,是否从诸多热点中保持一些冷思考?
周汉祥: 智能制造也好, 工业4.0 也罢,其重要的核心还是制造企业不断向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新概念并不会割裂技术发展的延续性。而且,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4.0 时代的来临,企业对设计、加工、检测和管理的融合需求更为迫切了。Delcam 是目前唯一能提供设计、加工、检测和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厂商,这是智能制造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重要基础。在进入Autodesk 后,我们进一步提高了解决方案的广泛性和覆盖面,并拥有了更强的资源优势,从而更好地为制造企业服务。
实际上,CAM 技术作为工业软件的一个独特门类,拥有特定的专业属性和固定的用户群。在CAM 技术诞生、发展的几十年间,所有的制造企业都需要处理好CAD 和CAM 系统之间的“翻墙”问题,两者的无缝集成一直是用户和软件商为之不断努力的目标。如今,CAD 和CAM 等系统之间的“吸引力”,在智能制造时代进一步加强了,因此,最近几年,除了一些具备“独门秘笈”的特殊CAM软件商外,独立形态的大型CAM 软件厂商纷纷和CAD/PLM、制造和检测设备商走到了一起,这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发展趋势,硕果仅存的独立CAM 软件商会承受更大的压力。
记者:CAM 技术走到今天, 已经逐渐成熟,技术更新都是渐进式的,似乎再没什么提气的革命性变化,您认为,未来CAM 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推动力来自于哪些因素?
周汉祥:大部分技术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对于CAM 而言,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至关重要。未来,CAM 技术肯定会持续演进和发展、扩大,其动力来自多个方面。
第一,更先进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和工艺引入生产实践,且利用率持续提高,是推动CAM 软件应用更广泛的动力之一。例如,新的铣削加工设备、多轴加工设备和车铣复合设备等,这些设备和工艺都离不开CAM 软件的“指挥”。相应的,CAM 软件也会在编程效率、安全性和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提高能力。
第二,在工业4.0 时代,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机器人类的自动化装备利用率会持续增加,这是CAM 软件的发展机会。和所有数控装备一样,机器人的动作也需要编程,Delcam 的PowerMILL Robot 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灵活的离线编程功能。我们现在已经支持包括KUKA、ABB、Fanuc、YaskawaMotoman、Hyundai、Comau、Kawasaki Robot和Nachi 等主要厂商,机器人编程会逐渐替代低效率的示教。
第三,各种技术的集成应用,也是推动CAM 更广泛应用的动力。例如,数控编程和在线监测技术的集成,通过使用Delcam 的设计、加工和检测一体化方案,帮助用户最大限度地发挥加工和检测设备的潜能,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并稳定产品质量。
第四, 智能化、网络化也将是CAM 软件在工业4.0 时代必须强调的。Delcam 基于特征和知识的智能化CAM 系统FeatureCAM, 可以极大地提高编程效率,缩短加工时间。同时,Delcam 的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逐步积累“知识资源”,减少对个人技术能力的依赖,提高编程的稳定性。
第五,云技术、三维打印等新兴技术,同样给CAM 技术带来变化。以云技术而言,用户的刀具库、工艺库、机床库和材料库等各类加工编程资源都可以上传到云端,从而利用网络进行管理和利用。工业云端应用进入生产实践的速度,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Delcam 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数据,完全可以作为云端的公共资源加以利用。 记者:Delcam 是进入中国最早的CAM 软件商,产品知名度极高,到今年已经有将近25 年的历程了。回望过去,展望未来,请您谈谈Delcam 未来几年在市场发展策略。
周汉祥:第一,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且处于关键的转型期,蕴藏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我们会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加大投入。
第二,Delcam 建立了专门的服务团队,为用户提供响应迅速的技术支持,并细心倾听用户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此外,Delcam 不仅为用户提供开发接口,还针对重点项目提供开发服务,帮助用户建立定制化平台。Delcam 专业服务部已经为用户提供了免费的自动化定制软件Custom Software Core, 简化PowerSHAPE和PowerMILL 的重复性操作,提高自动化程度。在国内,Delcam 正在建立软件研发团队,将软件应用和软件研发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中国用户对软件功能的需求反馈信息,我们会收集并传递到英国开发部门,经过优先级评估后,在更新版本中得到及时的完善。
第三,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在产品和服务层面,将与主流的数控系统、机床和刀具厂商、检测设备商、机器人供应商等开展合作,提高解决方案的适用性和上下游整合能力。在培训和支持层面,我们将与院校、企业合作开展更多的培训和应用推广活动,培养更多的CAM 应用人才。Delcam自2009 年开始就成为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合作伙伴。活动中,Delcam 不仅提供完整的CAD/CAM 软件, 还帮助参赛选手在逆向工程、创新设计和数控编程等方面提升应用能力。
采访手记
20世纪起源于剑桥大学的 Delcam公司,解决方案逐渐横跨产品和模具设计、产品和模具加工、逆向工程、艺术设计与雕刻加工、质量检测和协同管理等多个领域,在 CAM技术方面,一直处于引领者地位。如今,成为 Autodesk公司重要组成部分的Delcam,面向智能制造和工业 4.0,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展数字化工厂应用,CAM编程软件进入了后市场时代。前端与设计和设计管理系统相衔接,后端与生产、检测和制造管控系统相配合,并逐步丰富其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独立 CAM软件商减少了,但 CAM技术反而在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占有了更重要的地位。
Delcam跨越“智能”山峰的时代,正是制造进入智能制造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