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自然地理的目光审视甘肃,这片不到43万平方公里的狭长土地,无疑是多元的。包括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中国三大高原在此交汇,造就了甘肃复杂多样的地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四大气候类型,由南至北分布于错综复杂的地理单元中,让甘肃既有绿意充盈的草原和山地,亦有黄沙漫天、遍地荒凉的戈壁荒漠。
敦煌在哪个位置呢?这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一片孤城万仞山”的祁连山脉西北端、河西走廊最西端。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它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无疑是那惊心动魄、辉煌不已的历史。但随着敦煌铁路的开通,甘肃西南少有人关注的两座边城——阿克塞和肃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两座城,虽说在自然遗产丰厚的甘肃名声不是最大的,但潜藏其中的诸多自然风光,在揭开面纱的那一刻,依旧惊艳。
一咸一淡苏干湖中国野骆驼的“产房”
敦煌铁路离开敦煌后,下一站便是阿克塞。
阿克塞的地理特征十分明显。一方面,境内多山,西面有从新疆延伸过来的阿尔金山脉,东部又有属于祁连山脉的党河南山、赛什腾山、吐尔根达坂山等。它们均呈西北 — 东南走向分布,大多数平均海拔不低于4000米,有冰川发育。另一方面,河西走廊东部的绿意无法将触角伸得如此长,阿克塞又被柴达木盆地荒漠与河西走廊荒漠包围着,造就了它冷热、干湿差异明显的大陆性气候。这样的搭配在亚欧大陆腹地并不少见。若人类要安居于此,最重要的指标便是“水”。好在阿克塞境内水资源丰厚,流域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的主要河流就有大、小哈尔腾河,安南坝河和旗里克河四条。哈尔腾河被称为阿克塞人的母亲河,其中,下游河水虽然全部渗入戈壁形成潜流,但最终出露于酒泉境内的花海子盆地,苏干湖便在此时出场了。
苏干湖,在蒙古语中又称苏干淖尔,意为红柳湖。它是甘肃境内最大的内陆湖,分为大、小兩个湖泊。大苏干湖是咸水湖,占地10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84米;小苏干湖是淡水湖,占地仅11.6平方公里,水深不到1米。同为地处干旱地区、蒸发强烈的内陆湖,大小苏干湖为何会有咸淡之分呢?那是因为苏干湖的主要水源来自哈尔腾流域地表水的储集,水源先抵达小苏干湖,再由两地相连的河道将水源送入大苏干湖。如此一来,小苏干湖有了泄水,湖水含盐量未超过千分之一,大苏干湖却再无出口,成为了地道的咸水湖。
阿克塞站位于阿克塞县城,从这里出发,驱车至苏干湖,只有约80公里、不到两小时的行程。而只要亲自走一遭,便可知晓苏干湖何以能够成为甘肃最大的内陆湖。从地理景观单元来看,苏干湖处于被阿尔金山、吐尔根达坂山、祁连山、野牛脊山等众多山脉环绕而成的哈尔腾盆地西部,且处于盆地的最低处。周围的雪山融水潜流至此,从泉眼涌出后,滋养了一方土地,从而造就了一片水丰草美的草原风光。尤其是大苏干湖东段,是泉水、河流的入湖口,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在此发育,吸引了包括留鸟与候鸟在内的无数飞禽,好不热闹。但与之形成明显差异的,便是大苏干湖的中、西段,眼前景致从生机勃勃、鸟儿纷飞的草原倏忽间过渡到寸草不生、黄沙苍莽的戈壁,仿若电影画面切换,几无间隙。
甘肃政府早早意识到了苏干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1982年便正式批准划定这里为候鸟自然保护区。如今的小苏干湖以及大苏干湖东段区域,早已与海子草原连成一片,成为白天鹅、黑颈鹤、斑头雁、楼雁、黄鸭、绿翅鸭等25种、3万多只候鸟的家园。夏季的苏干湖最适宜游览,此时平均气温只有15度,温度适中。驱车沿着湖岸漫游,可见成群的候鸟立于湖岸浅草之中,自在翻飞于辽阔海子之上,于高原之上造就出一派生命蓬勃向上的景象。
当然,要想近距离观察野生动物,探访属于阿克塞更多的自然风貌,还可去往距离阿克塞县城230公里的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野骆驼属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皮书的一级濒危物种,比大熊猫还要稀少。位于阿克塞的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成立的3个野骆驼保护区之一,区域内有野骆驼近400峰,约占全国野骆驼总数的二分之一。并且,由于安南坝是野骆驼生存和繁殖比较集中的区域,又被称为中国野骆驼的“产房”。
透明梦柯冰川最易接近的大冰川
敦煌铁路在甘肃的最后一站是肃北。这里的代表性景观,非透明梦柯冰川莫属。
论及透明梦柯冰川,有三宗“最”不得不提。
第一宗“最”:透明梦柯冰川亦即老虎沟12号冰川,属于祁连山一个名叫“大雪山”的完整小山地。与长达2000多公里的祁连山相比,大雪山很短,只有88公里。但就是在这个短短的大雪山中,却孕育了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12号冰川。根据中国冰川编目,老虎沟地区实际上有44条冰川,面积共约54.3平方公里。其中老虎沟12号冰川所占面积最广,它长10.1千米,面积21.9平方公里,储冰量更是有2.63万立方千米。可以说,放眼整个西北地区,在规模上再无其他冰川可出其右。
经过具体考察,老虎沟12号冰川的重要数据浮出水面。其最高峰有5483米,最末端亦有4260米,属于极大陆型双支山谷冰川。并且因为拥有形态稳定、面积宽广且坡度平缓的粒雪积累区,老虎沟12号冰川比起别的冰川承受力更大、安全系數更高,基本没有雪崩危害。也正是因为如此,老虎沟12号冰川成为了众多热爱攀登、探险人群的必去景点。
当然,就算没有攀冰的雄心,光怪陆离的冰川世界亦值得一探究竟。老虎沟冰川旷达的雪野景观十分丰富,有嶙峋突兀的雪峰,亦有鬼斧神工的冰洞和冰谷,冰蘑菇、冰斗、冰瀑布、冰裂缝等冰川地貌随处可见,简直就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异世界”。如果说敦煌铁路尚未通车之前,漫长的车程让你有所顾忌,那么敦煌铁路肃北站的通车,便给予了你踏上寻冰之路一个充分的理由。
党河:敦煌、肃北人民的母亲河盐池湾与党河大峡谷
2019年10月中旬,一则关于“哈拉齐”的新闻广受关注,被网友刷上热搜。它讲的是在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库姆塔格沙漠交汇的地方,干涸了近300年的疏勒河终端湖——哈拉齐悄然出现,令人们看到久受干旱和风沙影响的敦煌地区,经过长期的综合治理,迎来了生态环境的可喜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哈拉齐的出现,并非自然界突如其来的水文现象,而是背后累积的成果。要知道哈拉齐的干涸,有着久远的历史背景和人为因素:一则频繁的战争和疏勒河改道,导致唐代曾引以为豪的十万亩良田,迅速化为风蚀地;二则20世纪50年代以来,敦煌境内开启了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这些工程一方面将水源引入水渠,灌溉了人工绿洲,保护了上游生态环境。但另一方面,它也直接导致了许多河流下游河道水量减少,直至完全断流。疏勒河最大的支流党河,便是从此时开始后续乏力,抵达敦煌后再无法将流水推向疏勒河,党河流域尾端的土地荒漠化问题随之出现。意识到疏勒河与党河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后,敦煌周边地区生态改善工程一刻未停。其治理成果的重要例证,除了哈拉齐的出现,还有2017年11月,疏勒河与党河在经过40余年的“分别”后,终获“重逢”。这一成果,为哈拉齐的出现打下了基础。而这里反复言及的党河,便是那条发源于肃北县,被肃北与敦煌人称作母亲河的悠久河流。
有人说,没有党河,敦煌灿烂的文明历史便不复存在。这话并非言过其实,研究证明,莫高窟、鸣沙山以及月牙泉都与党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肃北和敦煌人民的生活与工业用水,也与党河息息相关。党河古称“氐置水”,清代以驻领沙洲的蒙古贵族党金洪台吉之名,命名为党金郭勒。“郭勒”在蒙古语中,意即“河流”,简称党河。党河之名,便从清代始传开来。再观察党河水系的源起和走向,会发现党河发源自肃北境内疏勒南山和党河南山的冰川群。其间共338条冰川都是党河的水源所在地,储水量有1.11亿立方米。俯瞰之下,气势磅礴的山体仿若海浪层叠荡漾开来,山川的冰雪融水从四面八方汇集,上游开腾河至青海境内稍作停留后,进入肃北地界。在肃北,党河仿佛无处不在。它横穿城市而过,串联起多个城镇,在长达360公里的党河,迤逦了约四分之三、280公里的长度后,才向西北边的鸣沙山奔去。尤其是党城乡两边的万亩良田,是以畜牧为主的肃北境内难得的灌溉农业集中地。它的存在,不仅将养了一方水土一方人,还造起了水渠纵横、绿树成荫的荒漠绿洲。
顺着党河的水文脉络,回溯党河生态修复的过程,会发现肃北的一处秘境——盐池湾。盐池湾,是早在1982年就成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并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是以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原羚、黑颈鹤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保护为主的超大型自然保護区。但其生态价值远不止此,作为疏勒河、党河、榆林河的上游,它也是敦煌、肃北、阿克塞、玉门和瓜州五县(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经测算,盐池湾囊括了13.8万公顷湿地和7.8万公顷冰川,维系了河西地区约60万人的生存与发展。并且,盐池湾还因为拥有典型高原湿地特征、面积广大2.3万公顷的党河湿地,在2018年入选了《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从而广受关注。
走近盐池湾,会发现区域内丰富多变的地形地貌,与甘肃地理的“多元”特征不谋而合。这里群峰竞秀、峡谷并列、盆地时现,形成了包括野马滩、石包城南滩、盐池湾为主的盆地;疏勒河、党河、野马河为主的谷地;还因为流水长期的切割,催生了石油河峡谷、疏勒河峡谷、榆林河峡谷和党河大峡谷四座峡谷。
党河大峡谷,具体位置在肃北县党城湾镇北边5公里处的芦草湾始,并向北延伸。之所以叫峡谷,地理学给的定义,题眼在“深度大于宽度”六个字,党河峡谷亦是谷坡陡峻。党河蜿蜒纵贯其间,上下游海拔落差超过200米,水流湍急如同迅猛奔跑的狮子,一往无前。从规模来讲,党河大峡谷南北长约120公里,谷深15~60米。虽未及国内外的知名大峡谷,但因为海拔高且拥有戈壁、峡谷、河流、湿地等多种自然景观,放眼望去,眼前景色不断变幻:远方白雪胜衣的野马南山与一望无垠的苍茫戈壁相连,本是一片肃杀;但到了党河峡谷样貌陡变,一个伴随着丰富动植物和一股充满生命力的活水从深山奔袭而来,转瞬间便去向肃北和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