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世纪之后,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衍生了互联网金融,与此同时,也标志着我国金融行业进入新的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而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互联网保险应如何发展呢?下文中,笔者将对互联网保险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所学,对其发展提出几点个人建议,望对推动行业发展有所启迪。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保险;优势;挑战
引言
互联网与传统保险业务的结合,不是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保险业务继承了传统银行保险业务的优点,并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加快捷、准确的获取客户资源,并采用线上方式受理业务,可见,其未来前景十分宽广,但依靠互联网技术支撑的互联网保险,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境遇下,竞争日益激烈,且行业风险加大,因此,如何继续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已成我们所需深思的重要问题,故而,文章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互联网保险业经营模式的优势
互联网保险与传统的保险服务模式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其一,在客户发掘方面,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网民基数,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结构偏向年轻化,可谓互联网保险行业提供充足的客源;其二,在运营成本方面,互联网保险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搭建的网络平台,可以大量节省房屋、交通等支出费用较高的费用;其三,在投保条件方面,互联网保险打破了传统的保险业务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投保者可直接利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实现线上投保,且流程简单、快捷。当然,互联网保险还有其他很多优势,由于篇幅问题,便不一一叙述。
二、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
1、创新型人才短缺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瞬息万变,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站住脚跟,稳步前行,而人才则是实现其创新的根本,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在互联网保险行业中,人才匮乏情况十分严重,如精通互联网经营环境的营销策划师,熟悉交易流程和风控机制的设计与运营人员,系统开发工程师和大数据分析师等。
2、信息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
互联网保险中的信息化构建不足,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以网络环境安全为例,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复杂性等特征,导致一些精通互联网技术的不法之徒,利用网络系统漏洞,盗取用户信息及账户钱财等行为的出现,若其网络安全体系构建完善,这类事件便不会发生。
3、过度营销,不实营销泛滥
随着互联网营销场景的日益增多,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也是鱼龙混杂,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台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营销流量导流,以期从中分得一杯羹。个别营销员或者营销平台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甚至捆绑式销售的“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群众谈“险”色变,并非无中生有。如何对营销员和营销平台进行培训引导和规范化管理,是摆在各大保险公司面前不容忽视的课题。
三、新金融时代下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建议
1、创新扁平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保险公司要加强培训管理的顶层设计,从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培训或教育基地,并坚持多层次培养、交叉培养、培训与多渠道锻炼相结合。其次,在公司内部培养能力不足时,可借助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力量,进行联合培养。高校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等特点,而第三方培训机构具有市场嗅觉灵敏、实践性强和效率高等特点,两者结合,可以优势互补。最后,互联网保险专营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培养互联网思维,学习互联网公司的扁平化管理制度。
2、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管理建设
在新金融时代,为了提升保险从前端到后端的全流程运营能力,必须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管理建设。首先,通过采购高端IT设备和采用国际先进的ITIL运维与敏捷迭代开发等管理理念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办公效率及跨时空营运业务。其次,通过在IT的平台上嵌入AI模块进行智能化运营,以提升精准营销与风险识别能力。最后,对异构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不仅可以深挖客户需求以创新产品,还可以为精准的智能营销与风险识别打下基础。
3、改革产品创新的引导和监管方式
首先,应调整人才引进制度,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加强技术监管;通过技术手段,及时预警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其次,加强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合作,促进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及其管辖机制,建立跨区域监管,设置非诉争议解决联席委员会,对于互联网保险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型法律难题,能便利快捷地解。最后,互联网保险等创新金融业态的共生发展令混业监管势在必行。要针对混业经营制定统一的监管目标和原则,在互联网保险和其他创新金融业态之间的交叉业务方面,不留任何监管空白。
结束语
综上,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而致力于未来发展,笔者认为,只有注重服务质量,加强产品创新,培养高端人才并提高信息化建設,才能使其在时代的发展中继续前行,成为新金融时代的宠儿。
参考文献
[1]郎波.互联网小额保险发展困境与对策[J].人民论坛,2020(28)
[2]刘炳文.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19)
作者姓名:王浩然,出生日期:1998.08.02,性别:男,籍贯:河南洛阳,专业:金融学,学校:辽东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保险;优势;挑战
引言
互联网与传统保险业务的结合,不是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保险业务继承了传统银行保险业务的优点,并依托强大的互联网技术,可以更加快捷、准确的获取客户资源,并采用线上方式受理业务,可见,其未来前景十分宽广,但依靠互联网技术支撑的互联网保险,却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境遇下,竞争日益激烈,且行业风险加大,因此,如何继续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已成我们所需深思的重要问题,故而,文章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一、互联网保险业经营模式的优势
互联网保险与传统的保险服务模式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其一,在客户发掘方面,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网民基数,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结构偏向年轻化,可谓互联网保险行业提供充足的客源;其二,在运营成本方面,互联网保险是依托互联网技术而搭建的网络平台,可以大量节省房屋、交通等支出费用较高的费用;其三,在投保条件方面,互联网保险打破了传统的保险业务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投保者可直接利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实现线上投保,且流程简单、快捷。当然,互联网保险还有其他很多优势,由于篇幅问题,便不一一叙述。
二、互联网保险经营模式面临的挑战
1、创新型人才短缺
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瞬息万变,只有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站住脚跟,稳步前行,而人才则是实现其创新的根本,但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在互联网保险行业中,人才匮乏情况十分严重,如精通互联网经营环境的营销策划师,熟悉交易流程和风控机制的设计与运营人员,系统开发工程师和大数据分析师等。
2、信息化建设投入普遍不足
互联网保险中的信息化构建不足,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以网络环境安全为例,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复杂性等特征,导致一些精通互联网技术的不法之徒,利用网络系统漏洞,盗取用户信息及账户钱财等行为的出现,若其网络安全体系构建完善,这类事件便不会发生。
3、过度营销,不实营销泛滥
随着互联网营销场景的日益增多,互联网保险营销渠道也是鱼龙混杂,任何一个互联网平台都可以很容易地进行营销流量导流,以期从中分得一杯羹。个别营销员或者营销平台大肆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甚至捆绑式销售的“强买强卖”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群众谈“险”色变,并非无中生有。如何对营销员和营销平台进行培训引导和规范化管理,是摆在各大保险公司面前不容忽视的课题。
三、新金融时代下的互联网保险发展建议
1、创新扁平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保险公司要加强培训管理的顶层设计,从战略层面予以重视,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培训或教育基地,并坚持多层次培养、交叉培养、培训与多渠道锻炼相结合。其次,在公司内部培养能力不足时,可借助高校和第三方培训机构的力量,进行联合培养。高校培养具有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等特点,而第三方培训机构具有市场嗅觉灵敏、实践性强和效率高等特点,两者结合,可以优势互补。最后,互联网保险专营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培养互联网思维,学习互联网公司的扁平化管理制度。
2、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管理建设
在新金融时代,为了提升保险从前端到后端的全流程运营能力,必须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和大数据管理建设。首先,通过采购高端IT设备和采用国际先进的ITIL运维与敏捷迭代开发等管理理念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提升办公效率及跨时空营运业务。其次,通过在IT的平台上嵌入AI模块进行智能化运营,以提升精准营销与风险识别能力。最后,对异构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处理,不仅可以深挖客户需求以创新产品,还可以为精准的智能营销与风险识别打下基础。
3、改革产品创新的引导和监管方式
首先,应调整人才引进制度,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加强技术监管;通过技术手段,及时预警业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风险。其次,加强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合作,促进修订现有法律法规及其管辖机制,建立跨区域监管,设置非诉争议解决联席委员会,对于互联网保险营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型法律难题,能便利快捷地解。最后,互联网保险等创新金融业态的共生发展令混业监管势在必行。要针对混业经营制定统一的监管目标和原则,在互联网保险和其他创新金融业态之间的交叉业务方面,不留任何监管空白。
结束语
综上,互联网保险作为互联网金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而致力于未来发展,笔者认为,只有注重服务质量,加强产品创新,培养高端人才并提高信息化建設,才能使其在时代的发展中继续前行,成为新金融时代的宠儿。
参考文献
[1]郎波.互联网小额保险发展困境与对策[J].人民论坛,2020(28)
[2]刘炳文.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0(19)
作者姓名:王浩然,出生日期:1998.08.02,性别:男,籍贯:河南洛阳,专业:金融学,学校:辽东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