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井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研究及应用

来源 :中国化工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0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注水井生产特点,以及常规水井调剖技术处理半径小、调剖有效期短、效果差的状况,研究开发出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研究,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有效改善了油藏深部的非均质性,大大提高了处理半径,从而扩大了波及体积,延长了调剖有效期,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和水驱采收率。
  关键词:大剂量深部调剖 调剖实验 地面智能注入系统 采收率
  在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由于地层非均质性的存在,必然导致注采井间的高渗透层过早地形成水淹,形成水淹层,降低了注入水向低渗透部位的波及程度,导致周围油井含水上升,甚至水淹。因此,如何控制好注入水在地层中的流动形态,对保持油井稳产是十分重要的。在注水井上进行注水井大剂量化学调剖,对注水井的吸水剖面进行调整,封堵高渗透层,迫使注入水转向中低渗透层,提高注水波及面积,达到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变油井产液剖面,控制油井含水上升的目的。油田注水开发的中后期,在注水井上进行大剂量深部调剖施工将是提高注水区块原油最终采收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通过控制聚合物交联反应时间,可实现长时间、大剂量注入,使调剖剂能够达到油藏深部,不仅仅是在近井地带改善吸水剖面,在油藏深部也能迫使液流转向。
  一、技术原理
  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在延缓型交联剂作用下在地层内缓慢生成弱凝胶,并在后续流体的推动下在高渗透通道中缓慢向地层深部移动。由于逐渐发生交联反应,粘度增大而发生滞留,堵塞孔喉或减小大孔隙的有效流通截面,形成较高的残余阻力系数,导致后注入水或聚合物溶液产生分流和转向进入较小孔隙,驱替油藏中低渗透部位的原油;由于弱凝胶强度较低,在后续流体驱替作用下,大孔道、裂缝或次生大孔隙中的弱凝胶分子,能够通过多孔介质,进一步向地层深部推进,进入油藏深部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堵塞。随着弱凝胶分子线团与注水井间距离逐渐增加,地层纵向截面逐渐扩大,驱替压差减小,弱凝胶流速降低,分子线团又将在地层更深部位发生滞留,再次导致液流改向。
  二、实验部分
  1.实验方法
  堵水调剖剂凝胶法
  3.地面智能注入系统
  由于措施时间长,工作量大,以往人为影响因数较大,为此我们采用了全新的地面智能注入系统,取代了目前国内常使用的水泥车或注聚泵,减少了普遍存在的缺陷,如设备性能参数不配套、施工成本高、工艺效果差、机械故障和对化学堵剂剪切率高等,大大减少工艺设计方案以外因数的影响,使措施有效率大大提高。
  4.施工参数的确定:施工中的压力和排量要根据施工井组的具体情况而定。通过测施工井的吸水指示曲线,找出几个压力( 或排量)的拐点,再根据井组的综合含水确定取那一个压力拐点以下的压力施工。
  四、应用实例
  2005年该技术在4714区块实施大剂量深部调剖1井次,井号480017,累计注入调剖剂3704.5t,共耗时36天。前期480017井注水压力上升2MPa,周边油井逐渐见到明显效果。措施后该区块其它井也相继应用了该技术,逐渐形成了区块整体调剖模式,效果显著。
  五、认识与结论
  1.随着油田注水开发进入中后期,高含水对油田的高产、稳产将带来越来越大的危害,采用大剂量深部调剖的办法是从根本上解决注水区块“水患”的有效手段。
  2.大剂量深部调剖措施后在近井地带不会形成强有力的封堵,其调剖目的在于改善地层深部的非均质性,使注入水在油层深部转向来提高扫油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
  3.深部调剖技术不仅能实现增油降水和稳油控水目的,还能有效地改善区块的水驱开发效果,大幅度减缓区块自然递减和综合递减速度。
  参考文献
  [1]佟曼丽.油田化学[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7.
  [2]刘一江,王香增. 化学调剖堵水技术[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3]万仁溥,等.采油工程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了马西气田位地质构造特征,总结了马西气田的勘探试气情况,对地层压力、温度、产量、渗透性等基本参数进行了归纳,对目前的试气技术进行分析,剖析试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为以后该地区更好地完成试气工作打好基础。  关键词:马西气田 地质特征 试气技术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一、马西气田概况  1.马西气田地理概况  马西气田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属北缘块断带马海大红沟凸起
期刊
摘 要:压裂技术在油田油气开采中的应用,为油田实现稳定、高产的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支持。压裂技术的提高有效地起到了沟通与连接蓄油空间与渗流通道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谈一谈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采中的应用。  关键词:酸化 压裂 应用  压裂技术在油田油气开采中的应用,为油田实现稳定、高产的目标起到了良好的支持。压裂技术的提高有效地起到了沟通与连接蓄油空间与渗流通道的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工作实际谈一
期刊
摘 要:水平井有浅井、中深井和深井水平井,钻井液针对井眼稳定、减阻防卡、井眼清洁和油气层保护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践应用,形成了具有油田特色的水平井钻井液技术体系。  关键词:钻井液 水平井 井眼稳定 油气层保护  水平井钻井,不论是浅井、深井,进入造斜段和水平段后摩阻都比直井要大,完井大多需要下入完井管柱,减阻防卡技术不容忽视。通过对水平井携岩能力和井眼清洁的控制以及对低压储层易漏,水平井
期刊
摘 要:伴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先进的采油技术工艺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水平井、分支井技术要属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采油工艺。其广泛运用于天然裂缝油藏、薄层油藏、存在底水锥进的气藏、存在气锥和水锥问题的油田等多种油、气藏中。重点分析水平井、分支井采油工艺的发展现状及人工的举升方式、找水堵水技术、增产增注措施、控砂技术、防砂等。水平井、分支井在重油的开采、水驱等可以提高采收率的措施中也起到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滩海地区油藏及开发特点,从储量静态、动态评估入手,结合经济评价,阐述了滩海地区SEC 储量评估方法,同时分析了各种静态、动态以及经济参数对储量评估结果的敏感程度。研究认为,储量动态评估应根据油气田已有的开发生产规律、开发状况和趋势,合理选择产量递减类型、递减率,以达到评估结果客观、准确。明确了应用容积法时应注意准确掌握SEC储量评估标准与国内现行储量计算标准的差异,为今后掌握SEC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了白狼城油区局部地区目前开采中存在的问题,对开发调整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调整实施方案,以实现白狼城油田长期高产稳产。  关键词:白狼油区 稳产 问题 研究  一、油区概况  白狼城油区处在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部略偏北的位置,产层为长2油层,其探明含油面积16.87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81.6×104吨。 长2砂组构造的总体趋势与区域构造背景一致,表现为相对平缓、向
期刊
摘 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国际原油价格暴跌,部分生产井被迫关闭,效益大幅度下滑,反映出”多井低产“抵御低油价风险的能力很弱。2009年7月,蒋总在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了”抓住稳定并提高单井日产量的‘牛鼻子’,在地质研究、工程设计、钻井工程、地面建设和组织管理方面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努力降低产能建设投资,提高上游业务的整体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各个油田认真贯彻落实中油公司“稳定并提高单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国内外连续油管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情况,更具体地说,连续油管作业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作业安全、高效;运移、就位、井场准备快;带压作业;减少起下管柱时间;对环境影响小;现场占用人员少;运行费用相对低。  关键词:连续油管 井下作业 安全 高效  连续油管技术主要有地面没备、井下工具和作业工艺三大部分构成。作业速度快和运行经济性是采用连续油管技术的最突出优点。与钻机修井机相比,连续油管作业
期刊
摘 要:濮城油田文51北块1983年发现,1985年开始滚动勘探开发,至今已走过了近27个年头,目前油藏已进入高含水开采后期,并积极利用三维地震、储层精细解释等手段,对文51表外储量进行研究,重点对文51沙二上未动用表外储量进行重新认识,确定储量基础,并利用事故井进行试油和井网完善,为文51油藏下步挖潜提供了储量接替。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层系的优化组合,层间动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油藏的开发效果
期刊
摘 要:非常规油气作为重要战略接替能源,其高效开发是缓解我国油气资源短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非常规勘探开发现状,并结合胜利油田非常规油气储层特点和开发现状, 从勘探开发技术、开发思路以及体制创新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对于解决油田内部非常规面临的成本高、入靶难、轨迹控制难度大、井壁稳定性差等困难有很好的借鉴性。  关键词:非常规 高效开发 胜利油田 借鉴性  非常规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