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教师对学生心灵施暴的异常心理浅析

来源 :中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dpw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灵施暴”又称“心罚” ,是指教师不顾学生的人格尊严 ,恣意地粗暴地对待学生 ,对学生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其主要表现形式有 :羞辱 (包括训斥、辱骂、讽刺、挖苦、嘲笑等 ) ,威胁与恐吓 ,体罚与变相体罚 ,冷漠 (对学生不理不睬、不闻不问 )等。在我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教学中 ,比较普遍地存在着教师对学生心灵施暴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究其原因 ,有多方面的因素。但笔者认为 ,教师心理异常是导致其对学生心灵施暴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其中 ,以下几种异常心理又是更为主要的诱因。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好日子。国家总督学柳斌同志在青岛市委领导的陪同下,风尘仆仆赶到了青岛市崂山区王哥庄镇双台中学视察。
长期以来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往往定位于“教育者”单一角色上。甚至有的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片面地定位在“教书匠”上 ,无形中忽视
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米凯莱·马林科维奇博士曾撰文指出:“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至今大学里仍缺乏自由与开放式的追问风气。”她这句话是针对我国的大学而言的,我国的小学何尝
自主学习,关键是“自主”,它包含自力(尽自己的力量)、自动(主动)、自学自强(自己努力向上)等意思。概言之,自主学习也就是要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特别在意成人及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内心非常脆弱。一方面,教育者要用常识的眼光看待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塑造他们自信的良好感觉,诱发他们身上的潜能;另一方面
为了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世界 ,使学校的外语教学水平与国际接轨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国文化 ,增进中英友谊 ;为了培养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培养合乎国际
有道是“学起于思,思源于问”。教师在课堂上设置的各种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共同组成了课堂教学的问题环境,良好的问题环境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 ,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是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基础 ,是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一、尊重和信任学生 ,是树立科学学生观的前提。长期以来教师的主导作用被片面夸大
有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一个人在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中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 ,并且常常试图发现文化的起源是什么 ,文明究竟是沿着什么道路发展而来的时候 ,他有时也禁不住
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期盼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正式印发;新课程更为强烈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