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贵阳市城市的不断发展,经济的不断繁荣,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来到这里淘金,随之而来的农民工子女在贵阳的就学问题也日益突出,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深化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和管理服务体制变革等,才能使农民工子女在贵阳市就学的路越走越宽。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就学问题 义务教育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虽然已逐步引起了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贵阳市的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因此,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
1、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
贵阳市十个区、县、市中,进城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云岩、南明两城区,另外较为集中的区、县为小河区、白云区、清镇市和花溪区,其余区、县则较少。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在我市的适龄儿童约为106629人。市教育局统计就读小学的有82681人,中学的有17565人,其中就读公办小学的有22600人,公办中学的有5315人。仅2006年市直属中学秋季就读接纳外来农民工子女1399人。”农民工子女目前就学状况有喜也有忧。喜的是目前我市为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入学实施优惠政策。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专门作出规定,“从2004年9月起,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学生凭父母身份证等相关材料证明进行登记,免收借读费。”同时还要求公办学校敞开大门,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令人担忧的是虽然政策如此,但也有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读书。贵阳市公办学校今年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开辟“绿色通道”后,农民工子女就读人数激增,公办教育资源明显不足。
2、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原因
虽然贵阳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并规范和设立了一批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取消借读费,解决了费用问题,但农民工子女上学仍很困难。
2.1、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缺位
现在的农民工子女具有明显的“人户分离”的特点,完全靠政府投入和学校补贴来解决该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后,农村教育经费由县级政府为主的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可是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2]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在转入贵阳读书,导致其所读学校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也找不到具体发放的单位,管理上存在漏洞,许多学校都自行解决此问题,办学经费得不到落实。
2.2、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
陈旧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交纳高昂的借读费,以及要求出示各种证件,入学手续烦琐,门槛高。“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造成流动到城市中的农村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为主管理为主的政策很难确保和操作。”[3]由于目前我市一般以户籍制度所在地为准统计各类学生数和入学率,而大量适龄学生流入本市,使原籍教育部门和贵阳市教育部门很难掌握情况。
2.3、教育公平发生偏差
部分学校和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或者以各种理由拒绝农民工子女入学,非法无情地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这样不仅会给农民工子女就学带来困难,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心理阴影。如贵阳市某小学规定农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 评选,甚至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等。在某中学,农民工子女学生参加奥赛,由于是借读生,必须使用城市学生的名额,当然获奖也是城市学生的名字。还有学校认为,农民工子女从农村中来,学生基础偏低,同时,由于其家长无暇看管孩子,农民工子女不易管理,接受他们入学会影响整个学校的综合成绩和升学率等问题。据反应,“公立学校对借读生的考试成绩不记入教师的教学考评中,借读生学好学坏都与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利益不相关。”因此教师不拿借读生当自己的学生看,对其学习放任不管,或者干脆不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这样也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受教育权利不平等。
3、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对策
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本应得到相同的尊重,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3.1、改变思想误区,使权利平等
首先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在成千上万的递增,搞好农民工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再次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12]教师们应该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对他们应该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不因成绩差异问题出现偏差,要清楚他们也是自己的学生,不因认为接收农民工子女会增大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难度,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学校声誉而拒绝他们入学。城乡学生之间的隔阂也该清除。
3.2、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力求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创新
义务教育体制的城乡分割落后于社会需要,不能适应城乡关系在改革中急剧变化,人口城市化过程加快的社会现实。“这样的情况不改变,势必使城乡关系更为紧张,使城乡差别凝固化,更严重的是会使流动农民及其后代感觉到城市和现代化对他们排斥和不公,他们对改革,乃至对政府的认同削弱。”[10]因而,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不应仅仅立足于城市的利益,更应该关注处于弱势群体中农民工的利益。只有不断把他们纳入城市,中国的现代化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的发展,贵阳市应该制定相应政策,统计各地方转入和转出的学生,按学生人数计算教育经费的流转,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教育经费。
3.3 探索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体制,以常住人口而不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应重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采取多样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贵阳市教育部门规定要根据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证明,就近为其子女办理入学手续,保证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要按照“划分片区,就近入学”的原则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兼顾学校生源情况,相对就近分配入学,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这样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破除了户籍对入学所带来的禁锢,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此困境,只有彻底改革中国陈旧的户籍制度方可实现。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就学问题 义务教育
近年来,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虽然已逐步引起了贵阳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贵阳市的教育部门及有关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是收效甚微。因此,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
1、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就学现状
贵阳市十个区、县、市中,进城农民工主要分布在云岩、南明两城区,另外较为集中的区、县为小河区、白云区、清镇市和花溪区,其余区、县则较少。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在我市的适龄儿童约为106629人。市教育局统计就读小学的有82681人,中学的有17565人,其中就读公办小学的有22600人,公办中学的有5315人。仅2006年市直属中学秋季就读接纳外来农民工子女1399人。”农民工子女目前就学状况有喜也有忧。喜的是目前我市为农民工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入学实施优惠政策。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专门作出规定,“从2004年9月起,凡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就读公办中小学的,起始年级学生凭父母身份证等相关材料证明进行登记,免收借读费。”同时还要求公办学校敞开大门,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令人担忧的是虽然政策如此,但也有许多农民工子女无法读书。贵阳市公办学校今年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开辟“绿色通道”后,农民工子女就读人数激增,公办教育资源明显不足。
2、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原因
虽然贵阳市出台了相关政策,并规范和设立了一批农民工子弟学校,而且全面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取消借读费,解决了费用问题,但农民工子女上学仍很困难。
2.1、政府职责不明确,管理缺位
现在的农民工子女具有明显的“人户分离”的特点,完全靠政府投入和学校补贴来解决该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后,农村教育经费由县级政府为主的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可是现实中,农民工子女离开农村时,并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随之流转,这样,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就没有了保障。”[2]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在转入贵阳读书,导致其所读学校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也找不到具体发放的单位,管理上存在漏洞,许多学校都自行解决此问题,办学经费得不到落实。
2.2、户籍制度与人口流动需求不相适应
陈旧的户籍制度导致农民工子女就地接受教育需要交纳高昂的借读费,以及要求出示各种证件,入学手续烦琐,门槛高。“城乡户籍壁垒的存在,造成流动到城市中的农村人口子女在城市中无法得到与城市学生同样的受教育的权利。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为主管理为主的政策很难确保和操作。”[3]由于目前我市一般以户籍制度所在地为准统计各类学生数和入学率,而大量适龄学生流入本市,使原籍教育部门和贵阳市教育部门很难掌握情况。
2.3、教育公平发生偏差
部分学校和老师由于各种原因歧视农民工子女学生,或者以各种理由拒绝农民工子女入学,非法无情地剥夺了农民工子女学生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权利。这样不仅会给农民工子女就学带来困难,更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心理阴影。如贵阳市某小学规定农民工子女学生不能参加学校或当地政府举办的各种活动,不能参加“三好学生” 评选,甚至不能参加体育比赛等。在某中学,农民工子女学生参加奥赛,由于是借读生,必须使用城市学生的名额,当然获奖也是城市学生的名字。还有学校认为,农民工子女从农村中来,学生基础偏低,同时,由于其家长无暇看管孩子,农民工子女不易管理,接受他们入学会影响整个学校的综合成绩和升学率等问题。据反应,“公立学校对借读生的考试成绩不记入教师的教学考评中,借读生学好学坏都与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利益不相关。”因此教师不拿借读生当自己的学生看,对其学习放任不管,或者干脆不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这样也造成了农民工子女就学困难,受教育权利不平等。
3、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的对策
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少年儿童本应得到相同的尊重,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政府高度重视,深化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入学难的问题。
3.1、改变思想误区,使权利平等
首先要认识到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正在成千上万的递增,搞好农民工教育已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发展和建设、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再次要“认识到农民工子女‘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12]教师们应该消除对农民工子女的歧视,对他们应该像对待其他学生一样,不因成绩差异问题出现偏差,要清楚他们也是自己的学生,不因认为接收农民工子女会增大学校的管理和教育难度,造成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甚至影响学校声誉而拒绝他们入学。城乡学生之间的隔阂也该清除。
3.2、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力求外来人口管理制度创新
义务教育体制的城乡分割落后于社会需要,不能适应城乡关系在改革中急剧变化,人口城市化过程加快的社会现实。“这样的情况不改变,势必使城乡关系更为紧张,使城乡差别凝固化,更严重的是会使流动农民及其后代感觉到城市和现代化对他们排斥和不公,他们对改革,乃至对政府的认同削弱。”[10]因而,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不应仅仅立足于城市的利益,更应该关注处于弱势群体中农民工的利益。只有不断把他们纳入城市,中国的现代化在精神上和物质上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变 “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为“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破除城乡分割,保证教育投入,维护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健康的发展,贵阳市应该制定相应政策,统计各地方转入和转出的学生,按学生人数计算教育经费的流转,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教育经费。
3.3 探索适应“就地入学”的管理服务体制,以常住人口而不以户籍人口为基数
应重视解决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采取多样形式,依法保障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改革户籍制度,破除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界限。贵阳市教育部门规定要根据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的居住地居委会和派出所证明,就近为其子女办理入学手续,保证其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要按照“划分片区,就近入学”的原则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兼顾学校生源情况,相对就近分配入学,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地方法规。这样的规定在一定范围内破除了户籍对入学所带来的禁锢,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此困境,只有彻底改革中国陈旧的户籍制度方可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