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黄姚

来源 :参花·青春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64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周庄,西凤凰,南黄姚,北平遥。”如果你喜欢中国的古镇文化,相信对这句话不会感到陌生。走进黄姚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随处可见;漫步黄姚古镇,坚实、古朴、悠闲的感觉油然而生。黄姚古镇名声在外,源于它的内涵在时光的打磨下闪闪发亮。
  黄姚,因原住居民以“黄”“姚”两姓居多而得名。黄姚古镇位于广西东部,地处广西、湖南、广东三省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位置,让黄姚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已成为潇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明末清初,黄姚商贾云集,成为当时桂、湘、粤三省商贸的重镇。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如今的古镇基本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模样。错落有致、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编排出那个时代特有的街巷,不停地撞击着人们心底的记忆。
  与其他古镇相比,黄姚古镇的大门颇不起眼:灰砖碧瓦的一堵门墙,门檐上方写着“黄姚”两个黑色大字,古朴而典雅。穿过大门,便看到前方几株身形阔大、枝条低垂的古榕。其中一株因气根像一只伸开的龙爪,故名“龙爪榕”,据说树龄已有五百多年。中国古镇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桥。在那棵气象万千的龙爪古榕旁,有一条小河淌过,龙爪榕的气根一直垂到水面,河上有一座石拱桥。每个初来乍到古镇的人,都会被龙爪榕的气势所惊到。名声大噪的“龙爪榕”,自然也吸引南来北往的游客,树底不时看到有人拿起相机猛拍,或有两三个画家在凝眸写生。
  黄姚古镇方圆三点六公里,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峰耸立,溶洞幽深,清溪环绕,古树参天。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二十多座,亭台楼阁十多处,多为明清建筑。全镇有八条街道,均用青石板砌成。保留完好的青石板街萦回九曲十八弯,连通各条街巷。人走着走着,似乎钻进了死胡同, 转个弯时又来到刚才的地方。徜徉巷陌,映入眼帘的没有仿古建筑的单调雷同,没有人工仿造的矫揉造作,没有压迫感,也没有忧愁。
  别小看这些老宅,它们可是和一些掷地有声的名字或重要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如果你留意那些斑驳的大门旁,会赫然看到刻着“广西省工委旧址”“何香凝寓”“欧阳予倩寓”等字眼。它们在提醒后人,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黄姚古镇曾经也承载着民族的苦难和希望。一九四四年冬,日军入侵广西,桂林沦陷,广西省工委在钱兴的领导下迁至黄姚,以宝珠观做隐蔽地开展工作。当时随省工委疏散到黄姚的还有何香凝、欧阳予倩、千家驹、张锡昌等大批知名人士。为纪念这一段历史,后人便把宝珠观定为广西省工委旧址,并于一九九〇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除了红色印记,古镇的老建筑还充斥着黄姚民众的壮举和举子们的书生意气、诗酒风流。
  安乐寺位于安乐街。据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当地土著为排斥到这里谋生的汉人,经常出来抢掠钱财,于是汉人以鸟羽檄急文呈上,請知事和府台知府派官来治理,当时知府派千户李道清率官兵讨平了土民之乱。为了感激平定叛乱之有功官兵,黄姚民众集资建了这座寺,起名“安乐寺”,并立寺公神像(李道清)永远纪念。
  司马第位于龙畔街52—53号,这里的“司马”不是姓氏,而是官职。“司马”有几种解释:一是兵部尚书的别称;二是府州通判的别称;三是同知的俗称。据史料记载,这户人家姓莫,明朝时官至“司马”,即府州通判。传说中,从清康熙到光绪年间,黄姚就出了十一名举人,可见古镇不仅风光旖旎,还人杰地灵。
  游黄姚古镇,古戏台不可不去。它位于姚江边,宝珠观东侧,始建于明朝嘉靖三年,属于单檐歇山木石砖瓦结构。整座戏台平面呈“凸”字形,是一座八柱式,带后台、厢台、边栏的亭阁式戏台。逢年过节,古戏台一大清早便锣鼓欢快、曲调悠扬,人们都知道那里又有传唱了几百年的彩调上演了,纷纷携老扶幼,前去观看。台上的老戏骨使出浑身解数,把平日里苦练的节目搬上古戏台,接受乡亲和游客的检阅;台下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报以阵阵喝彩声。
  流连黄姚古镇的街巷,脚踏着青石板,一不小心就会踩出一个动人故事。鲤鱼街位于古镇东面的鲤鱼街路中,传说工匠们在铺砌石板街时,遇到了一块突起的天然岩石,便将这块石稍加修饰,凿成了这条长约二尺的“鲤鱼”,称之为“盘道石鱼”。“鲤鱼街”也因此得名。
  古镇的老宅充满故事,古镇的水也不乏传说。仙人古井占地约五十平方米,深一米多,分为五口。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因井水恩泽千年,古镇上的人便把它称为神仙水。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当天中午十二点钟以前,镇上的人们都来这里上香取水,祈求安康。著名的黄姚豆豉,就是人们选用黄姚镇特有的黑豆、仙井泉水和土著人古老独特的手工艺精制而成的。游人饱览古镇风景后,必定会随手带走几罐黄姚豆豉,让它们延续古镇未尽的梦。
  匆匆时光逝,悠悠古镇情。今天人们幸福地沐浴在古镇丰厚的人文气息里,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里的小桥流水、花草树木和亭台楼榭。在规划开发古镇时,注重保护景观,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破旧的建筑或景观妥善地修复,尽量恢复它原来的面貌。
  在浮躁的今天,黄姚古镇毅然抵挡住了商业气息的席卷,远离现代都市的喧嚣,安静地躺在过去。时间在这里似乎犯下了一个美丽的错误,古镇也因为保留了浓重的原始底色而魅力十足。它如同一本千年诗集,倚在僻静的书架上,等待有心人去翻阅。
其他文献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近年来,随着法治宣传的深入开展,特别是老师与父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案例教育,让我认识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  “前不久,乡下老家的一个邻居李某被镇司法所罚款500元,你知道是因为什么事吗?”在国庆节前的一次闲谈中,爸爸故弄玄虚地问我。  “啊,不会吧,李爷爷看起来人很好,怎么会被罚款的,到底怎么回事啊?”我带着一脸的怀疑。  爸爸调转方向,又问起妈妈来
期刊
马蹄声声,刀光剑影,那年云光起风尘。天下大乱,分崩离析,一寸山河,谁人与争?滚滚红尘,带来无尽的爱恨情仇;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带给我们的却是天下人为一寸山河不断斗争的震撼故事。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王朝更替,便有天下英雄为江山争锋的局面。在这诸多更替中,最深刻的便是一代英豪唐太宗李世民结束隋末动乱,一统天下,开创大唐盛世的傲人成就的故事,给我带来诸多感触。  翻开历史的长卷,犹记在隋炀帝残暴统
期刊
不知山乡事,  一路桃花红。  谁言无情人,  满面是春风。  迎春花  盼春春已归,  迎春灿灿看。  堤上望柳人,  天轮又一回。  作者简介:肖荣,甘肃省张家川人,本科。  (責任编辑 刘月娇)
期刊
问路  一日,路遇一位问路的妇人,问曰:哪有充电桩?我认真想了想,回道:往南走大约一公里处,有个加油站,那里有充电桩。我又突然想起,告知:往北走五百米处,有一驾校,那驾校门口有充电桩。那妇人惊喜:我们就是找那个驾校。我疑惑,找驾校为什么问哪里有充电桩?妇人笑说:驾校的人打电话告诉我说,驾校门口有个充电桩。  我想,如果我一时没有想起那个驾校门口也有充电桩,妇人又问的是哪里有充电桩,那么我告诉她的有
期刊
小时候的你,喜欢什么呢?漂亮的芭比娃娃,华丽的公主裙,还是软软的毛绒玩具?而我,最喜欢的是家里的电话座机。  妈妈是名中学老师,从我记事起,她每天都在忙学校的事情,早上我起床時她已经出去了,晚上我睡着了她还没回来。的确,我们虽然住在一起,但彼此见面的时间还是屈指可数,怎么也不嫌多。以前我常问奶奶,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为什么她总是在单位?  在没有妈妈陪伴的日子里,我的世界就像顶着一片灰蒙蒙的天空,时
期刊
其实,谁也不敢  前来平分春色  从夜里赶来的雨水  滋润着  小麦吱吱吱的拔节声  惊吓了的桃红  让李白险些掉下来  反芻的老牛  一边慢慢咀嚼春天的味道  一边犁开了这细细的  平分线  桑葚  桑叶  挪用大把阳光  嫩绿的底色,温暖了蚕儿青梦  桑葚  以青嫩、紫色、乌红  描摹春天  桑葚之酒,不胜酒力  却醉了  识香而来的  蚂蚁  那一年  迎春花,早早地开了。如燃烧的火焰  照
期刊
有这么一座古老的城,它挽住了历史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维度,它凝固了一个地方盛极一时的通商史, 也铭刻着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发展印记。它就是梧州骑楼——梧州这座城的文脉和灵魂。它是一张亮丽的名片,不仅见证了梧州昔日的峥嵘岁月,也给这座千年古城平添了一份“中西混血美人”的魅力。  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骑” 在人行道上一样,故名“骑楼”。骑楼最
期刊
以前,由于交通不便利,广西贺州给外人的印象是山高皇帝远。很长一段时期里,山高水长阻挡了人们的足迹,贺州为外人熟知的景点就是姑婆山、黄姚古镇等少数几个地方。殊不知,在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就藏着一座神秘的古城——临贺古城。  揭开临贺古城的面纱,意义非凡。这里有中国最早的红砖城墙,有岭南地区规模罕见的宗祠群落,还有数目繁多的古建筑。百越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地下文化层深达十余米,是西汉
期刊
每逢节假日,去桂林游山玩水总担心会遭遇人山人海。不少朋友说,百色靖西市境内处处都是小桂林,听久了难免会心痒痒,总想去看个究竟。前往靖西前,我脑海里对这座边陲小城的认知几乎是零,而旧州作为靖西下面的一个镇,我只担心朋友们言过其实。等到我真正踏上旧州古镇的土地,看到未经雕琢的山水和原生态的民俗民风时,不禁为先前自己的轻佻感到抱歉。  从靖西市驱车往南八公里,便来到旧州古镇。还没进古镇,远远地就看到鳞次
期刊
早就耳闻宁明花山的磅礴气势和神秘色彩,二〇一六年,它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我更是心驰神往。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决定抽身前往游览。  美丽的明江自东向西流经宁明县城,那天一大早我坐船从县城码头一路向西。清晨的明江,烟缭雾绕, 江水清澈,人坐船中,清风拂面,神清气爽。只见两岸奇峰峙立,连绵起伏。岸上树木葱茏,竹丛郁葱。没多久,我便来到花山脚下。  从明江上遥望花山,只见它高耸入云,气势雄伟,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