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独生子女”本来是任何时期、任何社会的任何人群中都存在的一种社会人口现象。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在我国社会中的独生子女却由于它的来势之猛、数量之大、背景之特别,而成为一代“特殊人口”。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的出现,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国内外广大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普遍关注。由风笑天博士撰写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一书,是国内第一部从社会学角度系统研究我国独生子女问题的专著。通读全书,感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独生子女”本来是任何时期、任何社会的任何人群中都存在的一种社会人口现象。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出现在我国社会中的独生子女却由于它的来势之猛、数量之大、背景之特别,而成为一代“特殊人口”。数以千万计的独生子女的出现,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引起了国内外广大社会学家、人口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的普遍关注。由风笑天博士撰写的《独生子女:他们的家庭、教育和未来》一书,是国内第一部从社会学角度系统研究我国独生子女问题的专著。通读全书,感到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该书突破了国内现有研究那种仅把注意力放在独生子女自身、放在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
其他文献
<正> 美学研究在中国是颇为特别的。西方国家虽然设有美学学科,但研究的人不多,也从未“热”过。中国研究美学的人不算少,而且在中国文化界曾出现过两次“美学热”。一次是五六十年代,围绕美的本质展开论战,形成四大学派:一次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至80年代中期,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展开的论战。80年代中期后,“美学热”降温了,以后虽也有一些应用美学的研究,中国美学史的研究也出了几部著作,但美学原理方面没见重大发展。
<正> 《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一书共分七个部分,由白寿彝教授关于国家与民族、民族史、宗教史等方面的论述和他于50多年前在西北和西南地区社会调查的记述组成。 白寿彝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民族和民族史的研究,在有关的重要问题上均提出具有科学价值的观点,形成一家之言,尤其是民族关系史研究中重大理论问题的论述,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均有较大的影响。在《论集》中,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民族关系史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论述,见解独到,给人以启迪。在此仅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体会。
本文指出,我国现行的城市土地无偿使用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不但抑制了城市地产业的发展,阻塞了国家一项重要的财源,而且造成了普遍的土地投机和浪费行为。作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市土地使用的有偿性是土地公有制的两类性、城市土地的差异性、城市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客观性、城市土地需求的竞争性以及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社会主义城市土地不但应有绝对地租,而且应有级差地租及垄断地租。文章对城市地产采取有偿使用的制度和实行商品化经营、以及如何开放社会主义地产市场进行
本文作者对河北省玉田县农村双层经营中的统一经营层次的改革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介绍了玉田县加强农村集体统一经营的办法及其所产生的初步效果,并对连一步发挥乡,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问题提出了建议。
<正> 周旺生同志撰写的《立法学》一书问世后,受到了有关方面的好评。该书体系完整、观点新颖、论证充分,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开拓性著作。其主要特点是: 一、开创性地初步确定了立法学的研究对象和理论体系。立法这一现象,古已有之。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关系日益纷繁复杂,为了调整日益增多的社会关系,立法数量猛增,其势方兴未艾。但是,从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版的为数不多的有关立法问题的著作来看,几乎都只论及立法的某些局部问题。至于立法学的研究对
<正> 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89年第6期上的刘文璞等三同志的文章《关于农村私营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阅后颇有感触。我感到,一方面该文对于我国近几年私营经济的发展确实作了不少调查研究,许多看法是发人深省的;另一方面,又有一些观点欠妥,有的观点有明显错误。现提出几点与刘文璞等同志商榷。 1.能否说"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剥削"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刘文璞等同志在文中写道:"在私有制社会里,剥削是积累社会财富的一种形式。剥削所得愈多,意味着剩余产品愈多,从而社会积累也愈多。而积累是
本文认为,市场价值是价值的转化形态,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所不改变的是价值实体,所改交的是价值量的决定方式。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市场价值并在供求不一致时决定其偏离。决定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需求是抽象掉价格影响的"平均需求",供求的影响只是市场价值反馈机制中的一个环节,不能直接参与市场价值决定。文章认为,市场的唯一的最终调节中心是市场价值。
<正> 由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编辑的《张岱年文集》第1卷已经问世,其它各卷也将陆续出版。这部文集为学术界研究张先生的哲学思想提供了完整的材料,我以为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先生哲学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在研究了30年代最新哲学思潮(新实在论、逻辑分析哲学和新唯物论)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寻求一个新的综合。这个综合简单说来是"罗素、列宁、孔子的三流合一",即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吸收逻辑分析方法,并结合中国哲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人生理想,以形成一个具有解析形式、理想性格的新唯物论哲学。30年代初,张先
<正> 《哲学的童年》是杨适同志关于"西方哲学发展线索研究"的第一部著作。书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正> 在同中世纪封建生产方式激烈搏斗中成熟起来的资本主义的大生产,以及民主政治制度和文化精神在近代对西欧、北美以外的封建国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所导致的资本主义近代化("早期现代化")过程在近代中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回应和结果呢?章开沅教授主持的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这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对此做了较深入的研究,《离异与回归》就是作者富有新意的作品。现代化与发展的课题在五、六十年代就已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显学",并且形成了社会学的、经济学的、政治学的以及激进发展主义的多种现代化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