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txze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口腔鳞癌(OSCC)患者外周血中髓系抑制细胞(MDSC)变化及与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的58例口腔鳞癌患者(OSCC组)及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术检测对照组和OSCC组术前外周血中MDSC的表型及比例,比较分析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后3天、7天、30天外周血中MDSC的动态变化;分选CD11b+CD33highHLA-DR-细胞,采用T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精氨酸酶活性检测,以及一氧化氮含量检测验证该群细胞功能;检测血清IL-6含量及与外周血CD11b+CD33highHLA-DR-MDSC变化的相关性。【结果】(1)OSCC组与对照组外周血中CD11b+CD33highHLA-DR-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8±0.21)%和(0.65±0.05)%,OSC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中CD11b+CD33highHLA-DR-细胞是一群CD14+CD15-的有免疫抑制功能单核细胞型髓系抑制细胞(M-MDSC),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3)M-MDSC的变化与患者临床分期有关,临床Ⅲ、Ⅳ期口腔鳞癌患者与临床Ⅰ、Ⅱ期患者外周血M-MDSC比例分别为(3.01±0.35)%和(2.19±0.1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DSC的变化与患者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患者外周血中M-MDSC比例在术后3天内明显升高(7.46±0.57)%,7天后逐渐下降(2.56±0.20)%,至术后30天可逐渐下降接近健康者水平(1.07±0.0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患者外周血中M-MDSC变化与IL-6含量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M-MDSC的变化与口腔鳞癌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针对M-MDSC的治疗可能成为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疗效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在重组并购过程中,企业集团这一组织形式成为产业整合的首选载体。一些企业成为集团后,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往往不能很好地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只有选择正确的集团管控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们需要冷静地思考,认真地面对,以确保中国高等教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经历了社会管控、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中国路线",实现了社会治理理论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治理制度持续变革,促进了社会治理实践重大创
【摘 要】在文明社会中,图书馆是人类社会集中保存与学习文化知识的文明场所,在某种程度上是文明与道德的象征。作为在图书馆工作的馆员而言,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规范修养,才能做好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一般来说,社会对图书馆馆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存在着三个层次体系,分别是指职业道德规范、职业伦理原则以及职业礼仪规范。图书馆应当帮助馆员充分理解并建设好这三个道德规范的层次体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同时不断加
目的检测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小鼠角膜碱烧伤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小鼠碱烧伤模型,用RT-PCR法检测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前炎性因子、趋化因子及其受体mRN
综述了自我护理的概念、永久性肠造口老年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对生存质量的影响,认为通过医护合作、改变宣教模式、做好延续性护理、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多学科团队等措施,
<正>龙岩市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漳平管理部积极开展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约谈漳平市优抚医院、漳平市中山医院、漳平市铁路医院三家定点医院的负责人、经办人,此次约谈以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