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瘤诊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k1234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脑肿瘤患者的多学科管理中,神经病理学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关胶质瘤(gliona)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日渐深入,胶质瘤的神经病理学评估,不再局限于为临床提供关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恶性级别的信息,可能需要越来越多的以组织学为基础,与临床诊治密切相关的分子标志物(marker)的检测.本文就近年来胶质瘤的分子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密切相关的基因和表观遗传的改变综述如下,包括染色体1p/19q的杂合性缺失(LOH)、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基因突变和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中BRAF基因频繁的畸变.1.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其他许多肿瘤一样,胶质瘤的恶性进展被认为是遗传变异积累的结果[1]。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经鼻蝶窦入路切除鞍膈内型颅因管瘤的手术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收集自2005年10月至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鞍膈内型颅咽管瘤10例,通过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男∶女=3∶7,发病年龄在15~48岁之间,多以视力减退、闭经泌乳和头痛作为首发症状,女性尤以闭经泌乳常见.病变呈囊性或囊实性.2例全切除,8例近全切除.1例发生术后脑脊液鼻漏.10例均得到随访,闭经泌乳、视力下降、
目的 探讨Hunt-Hess Ⅰ~Ⅲ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早期手术术前腰大池外引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早期手术的Hunt-Hess Ⅰ~Ⅲ级动脉瘤性SAH患者分为术前腰大池外引流组(47例)和术后腰大池外引流组(54例),分析两组病例的疗效差异.结果 术前腰大池外引流组无置管导致的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病例,其术中动脉瘤破裂、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分别为8.5%、12.8%、1
期刊
由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张赛和李建国教授主编,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杨树源教授主审的《现代神经创伤及神经外科危重症》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旨在与国内同行共同分享神经创伤与神经外科学危重症学的新进展。全书共56章,约120万字,图文并茂,内容涉及颅脑创伤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措施、治疗方法、并发症处理、预后评估及转归
期刊
近50年来,我国的神经外科取得了蓬勃发展,经历了几代人的辛苦努力,已经从起步阶段的孱弱幼苗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逐步成熟壮大,并融人国际神经外科大家庭,得到国际承认和尊重,这是我国老一辈神经外科开拓者和广大神经外科工作者辛勤努力和自强不息的结果。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误区:如在临床工作中“重肿瘤、轻外伤”的思想还普遍存在。
期刊
目的 探讨床突旁颈内动脉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71个床突旁颈内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67例患者共71个床突旁动脉瘤.同侧或对侧改良翼点入路直接手术夹闭42例;5例采用颅内外血管搭桥+动脉瘤孤立术;9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11例海绵窦段动脉瘤未采取任何治疗措施.在56例治疗病例中,KPS评分90分以上有49例,80分者6例,70分者1例,无死亡、重残者.结论 床突旁颈内动
一、资料与方法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对63例高血压脑出血应用颅内压(ICP)连续监护治疗,其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39~80岁,平均65.1岁;急诊CT检查基底节区出血50例,小脑出血13例,合并破入脑室23例.按多田氏公式计算,出血量30~59ml 14例,60~100ml45例,100ml以上4例.GCS评分8分以上6例,8分以下57例;不完全偏瘫4例,完全偏瘫59例;伴单侧瞳孔
期刊
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及术中超声技术在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9].我们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将两者结合应用于部分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外科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1997年以来共收治脑积水患者193例,其中术后出现并发症39例.男136例,女57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72岁.2.方法:均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流管均为进口抗虹吸管.其中额角穿刺置管148例,枕角穿刺置管39例,三角区穿刺置管6例.发生引流管阻塞18例,感染12例,分流管脱出4例,过度引流3例,皮下积液2例,并发症共39例,占20.2%。
期刊
目的 探讨长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合并外伤性颅内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 10例此类患者入院后给予维生素K、新鲜冰冻血浆和凝血酶原复合物来逆转患者的抗凝状态.9例患者接受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3例患者术后接受预防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存活,其中5例恢复良好,3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症状,2例患者术后长期植物状态生存.结论 伤后、术前迅速纠正凝血指标参数至关重要,与患
目的 通过注射携带bFGF的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制动脉瘤模型,观察bFGF对颈内动脉瘤壁的修复作用.方法 模型建立后每天从兔耳缘静脉注射携带bFGF的慢病毒滴液,每隔1周处死1组兔并收集标本,RT - PCR检测瘤壁平滑肌细胞表型基因SM22α mRNA、HRG-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瘤壁PDGF的表达.结果 慢病毒滴液干预的动脉瘤比对照组体积小,弹性纤维断裂程度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