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卡维地洛,逐渐加量,维持治疗6个月。对治疗前后心率(HR)、血压(B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心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结论:加用卡维地洛,能迅速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日程:长期用药能抑制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力,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 心力衰竭 β受体拮抗剂 卡维地洛
资料与方法
2004~2006年住院病人214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及病史确诊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分级(按NYHA):心功能Ⅲ152例,Ⅳ级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男82例,女28例,年龄37~74岁,平均61.2歲,病史平均5年;对照组104例,男84例,女20例,年龄50~75岁,平均62.2岁,病史平均4.8年。除外以下情况:未纠正的瓣膜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病窦或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活动性心肌炎;阻塞性肺疾病;对此药过敏者。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原发疾病:治疗组110例,包括冠心病54例,高心病36例,风心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对照组104例,包括冠心病52例,高心病34例,风心病14例,护张型心肌病4例。
治疗方法:对所有病例均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如患者能耐受前一剂量,可每隔2~4周将剂量加倍直至最大剂量20mg,每日2次。维持治疗6个月。
观察指标:服药6个月,对治疗前后HR、BP、LVDD、LVEF对比观察。
评定标准:临床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者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改善不足1级或心力衰竭加重或死亡者无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4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104例,显效32例,有效38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6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HR、BP、LVDD、LVEF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其中LVDD缩小尤为显著(P<0.01)。
不良反应: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稳定剂量,未见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讨 论
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住院率、恶化率及死亡率[1]。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研究也证实,心衰病人心功能的降低是由于心脏受体功能失调[2]所致。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中的治疗作用机制可归纳为:①减慢心率,改善心肌收缩,降低氧耗,增加储备。②阻断儿茶酚胺刺激,使心脏β1受体上调,恢复交感神经对心肌的支持作用,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③直接或间接抑制RAS系统,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血管紧张素对心肌的毒害作用。④稳定心律,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改善心功能。⑤降低受损心肌细胞的交感活性,减少脂肪酸氧化,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⑥防止长期压力超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厚晚期肌浆网Ca2+-ATP酶的功能急剧下降,防止心肌钙超载、心肌细胞死亡、胶原纤维的增生。⑦防止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重构和内源性功能异常[3]。笔者认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顽固性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疗效。但要注意选择适应证,初始剂量宜小,逐渐加量,取得疗效后忌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现象。
参考文献
1 施促伟.β受体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04-505.
2 张子彬,郑中锷.充血性心力衰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59.
3 戴闺柱.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1(9)462.
关键词 心力衰竭 β受体拮抗剂 卡维地洛
资料与方法
2004~2006年住院病人214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心脏彩色多普勒等检查及病史确诊为顽固性心力衰竭;分级(按NYHA):心功能Ⅲ152例,Ⅳ级6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0例,男82例,女28例,年龄37~74岁,平均61.2歲,病史平均5年;对照组104例,男84例,女20例,年龄50~75岁,平均62.2岁,病史平均4.8年。除外以下情况:未纠正的瓣膜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病窦或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活动性心肌炎;阻塞性肺疾病;对此药过敏者。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原发疾病:治疗组110例,包括冠心病54例,高心病36例,风心病14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对照组104例,包括冠心病52例,高心病34例,风心病14例,护张型心肌病4例。
治疗方法:对所有病例均给予洋地黄及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卡维地洛3.125mg,每日2次。如患者能耐受前一剂量,可每隔2~4周将剂量加倍直至最大剂量20mg,每日2次。维持治疗6个月。
观察指标:服药6个月,对治疗前后HR、BP、LVDD、LVEF对比观察。
评定标准:临床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者为显效,改善1级为有效,改善不足1级或心力衰竭加重或死亡者无效。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结 果
临床疗效:治疗后,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46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104例,显效32例,有效38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67.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HR、BP、LVDD、LVEF均有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0.05),其中LVDD缩小尤为显著(P<0.01)。
不良反应:卡维地洛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稳定剂量,未见低血压、严重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
讨 论
近年来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作用明显,可有效降低住院率、恶化率及死亡率[1]。对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研究也证实,心衰病人心功能的降低是由于心脏受体功能失调[2]所致。而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中的治疗作用机制可归纳为:①减慢心率,改善心肌收缩,降低氧耗,增加储备。②阻断儿茶酚胺刺激,使心脏β1受体上调,恢复交感神经对心肌的支持作用,改善心脏自主神经调节功能。③直接或间接抑制RAS系统,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血管紧张素对心肌的毒害作用。④稳定心律,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改善心功能。⑤降低受损心肌细胞的交感活性,减少脂肪酸氧化,改善心肌细胞能量供应和利用。⑥防止长期压力超负荷导致的心肌肥厚晚期肌浆网Ca2+-ATP酶的功能急剧下降,防止心肌钙超载、心肌细胞死亡、胶原纤维的增生。⑦防止和逆转肾上腺素能介导的心肌重构和内源性功能异常[3]。笔者认为: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顽固性心衰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对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疗效。但要注意选择适应证,初始剂量宜小,逐渐加量,取得疗效后忌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以免出现反跳现象。
参考文献
1 施促伟.β受体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影响.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504-505.
2 张子彬,郑中锷.充血性心力衰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259.
3 戴闺柱.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1(9)462.